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对马超黄忠为何不满?魏延镇守汉中他又沉默了

关羽对马超黄忠为何不满?魏延镇守汉中他又沉默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06 更新时间:2023/12/8 21:02:09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与曹操争夺关中时,因关羽张飞等人的英勇作为,最终夺取了益州。此时刘备的实力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因此自立为汉中王。而汉中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于是刘备决定留下一员大将,镇守汉中,以保障汉中的安全。

但是刘备却没有选择他十分信任的关羽、张飞。反而选择了刚归降不久的魏延,来担任这个位置。这就等于说直接把魏延连升几级,从小小的牙门将提到了镇远将军。但此时,素来义气自信的关羽,为何不站出来反对刘备的决定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魏延有镇守汉中的实力,本身也难以对关羽造成威胁。

当初刘备在将魏延收入麾下时,就对其有很高的评价。在刘备进蜀中后,魏延就因为英勇无比,又对刘备忠心耿耿,有入川之功,因此被任命为牙门将军。

而当刘备进位为汉中王时,面对一众部下,黄忠年老,张飞暴躁,关羽又无力分担,其他人又是各有各的责任。只有魏延,一是身有武艺,足以担当如此重任;二是官职不高,命他镇守汉中,也好拿捏魏延。

魏延也知道军中一众将士对其多有不服,因此才会有"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豪言壮语。但终究魏延在蜀中的时日不长,地位不高,无法与其他大将相提并论。当了镇守汉中的太守一职,也无法对其他人带来威胁。

关羽虽然性格自信孤傲,对于自己看不惯的马超、黄忠等人,要么直接比试一番,要么直接出口羞辱。但此时的魏延,显然没有招惹到关羽,关羽地位比魏延高,在蜀汉也比魏延要吃得香,那他为什么还要处处针对不如自己的魏延呢?

第二,蜀汉内部人才不多,且关羽此时远在荆州,管不到。

在汉中之战时,刘备就损失了不少的人才。在值得信任的部下中,黄忠年老,张飞鲁莽,赵云又需要保护刘备的人身安全,都用不得。而马超虽然有能力镇守汉中,但多次归降,忠诚度还有待考究。

而新一代的麾下人才也只有刘封关平李严和魏延这几人。此时的刘封在镇守上庸,关平又在其父关羽手下磨练,李严也在镇守南中。只有魏延,身无重职,又有足以独当一面的能力。也正是内部人才不多,刘备才会重用魏延。

而此时的关羽,就算是想阻挠此事,恐怕也不会起很大的作用。早在刘备入川时,就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和诸葛亮一同留守荆州。等到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又下令封关羽为前将军,督荆州事。可以说关羽此时已经是刘备麾下第一人了。

刘备命魏延镇守汉中,这个消息传到荆州之后,恐怕魏延也早已经走马上任了。关羽就算再反对,此时此刻还有什么用呢?况且刘备已经下令了,关羽如果仍然多加阻挠,打的不是魏延的面子,而是刘备的。基于此,关羽也不会再站出来,不识相的阻挠魏延。

第三,关羽知道,张飞性格鲁莽,确实不适合镇守汉中。

在刚开始就与刘备张飞两人结义的关羽,不会不清楚他们的性格如何。张飞生来英勇威猛,但性格粗鲁莽撞,且治兵有时过于严苛,容易激发与军中士卒的矛盾。

简单来说,就是张飞的性格不够成熟稳重,适合带兵打仗,但不适合镇守疆土。关羽与刘备张飞二人相识已久,对刘备知人善任的本事也是十分清楚,不会不知道刘备此时的打算。就算他不明白,关羽也还是刘备手底下的兵,司令怎么说,就怎么做,问那么多干什么呢?

而且在关羽心中,显然大局要比个人私情更值得重视。虽然张飞比起魏延,更受刘备的受信任,与刘备的关系更好。但是作为守城大将,除了上一级的对其的信任,还要懂得恩威并重,顾全大局。

张飞的忠心、武艺能力,自然是人上人,远超魏延,但魏延的性格却远远胜过张飞的鲁莽性子。刘备将这一点看的十分透彻,因此多番权衡之下,也会选择魏延。关羽自己就是镇守荆州的人,自然知道太守的责任所在,对刘备的做法也就只有同意,而不是多加阻挠了。

由此可知,魏延镇守汉中,关羽之所以不站出来阻挠,一是刘备策略得当,不能管。二是身在荆州,管不到。三是清楚原因,不想管。

标签: 关羽三国魏延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最聪明的亡国之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禅,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各方势力孰强孰弱其实已经是很明显了,没有了大将支撑的蜀汉就像失去一条腿只得靠拐杖踽踽独行的老人,相比之下曹魏就显出了一派欣欣向荣。不过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诸葛亮依旧没有放弃,到死都想为刘禅留下太平盛世。可惜的是,天不遂愿,最后就连诸葛亮都在路上操劳病逝。刘禅被人称为“扶不起的

  • 南安羌族酋长:姚弋仲的子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姚弋仲,西晋,历史解密

    姚弋仲,羌族人,生于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首阳镇梁家营村红崖山),是南安羌族酋长,后秦开国君主姚苌的父亲。姚苌称帝后追谥他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姚弋仲的子女姚弋仲共有四十二子:姚益,或作“姚益生”。姚襄兄,后赵曜武将军。姚若,后赵武卫将军。姚襄,字景国,姚弋仲五子,姚弋仲死后代领其众,初投东晋,后叛

  • 隋炀帝开挖运河之谜,修大运河为社稷还是私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于仁寿四年(604)弑父自立。第二年,他便下令开凿运河。整个工程前后共分四段进行:大业元年(605),在北方修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今天的江苏淮安;同年,又疏通扩大了山阳邗沟,这条宽四十步的运河的修成,仅用了半年时间;大业四年(608),开凿了永济渠,这条河流是通济渠向北的延伸,主要利用沁

  • 商鞅变法变了什么 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秦国,历史解密

    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副总理),全权负责国家体制的改革。对于商鞅这样一个并非王族大臣的外姓人,秦孝公能封他为左庶长,把行政大权都交托给他,一方面可以看出秦孝公对于商鞅的信任,另一方面则表露出他力图变法、富国强兵的执着信念。商鞅变法,对秦国现行体制作了很大

  • 隋朝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隋朝,历史解密

    萧皇后失宠以后内心痛苦异常,既然自己不能像婆婆独孤皇后那样雷厉风行管制住皇上,还不如完全想开些,做一个善解人意的皇后,一心为皇后着想,使他不再为后宫琐事烦恼。他向杨广妥协了,派人接回了宣华夫人,把她安置在了金凤苑,杨广自然欢喜,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后宫又恢复了以往平静的生活。可惜红颜薄命,半年之

  • 征南将军葛婴,陈胜称王后为何要处死功臣葛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葛婴,秦朝,历史解密

    秦二世元年七月,也就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几成燎原之势。在随后的战役中,义军首席名将葛婴表现出众,并先后攻占了陈、蕲二县,为陈胜军队开辟了良好的势头。可是葛婴的结局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在攻占蕲县后,陈胜派遣葛婴南下攻取九江。当其南下之后,陈胜正式称王并且

  • 欧洲列强那么多,慈禧为什么就单单看不清意大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清朝,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实际的统治者,主宰晚清长达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之中,清朝的土地是越来越少,不平等条约也是越签越多,特别是1894年的甲午一战,堂堂大清帝国,居然被自己一贯看不起的东洋小国击败,更是让普通百姓唉声叹气,满朝文武捶胸顿足,面对日本人提出的停战条件,甚至连慈禧太后也大骂日本人贪婪无耻。

  • 清朝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这个妃子却换了3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按照清朝的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为何她一生换了3次封号?不得不说大清时期一直以来虽然说各项制度基本上都会发生变化,但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太大改变的就是后宫之中。不管妃子地位的高低,都是会有皇帝专赐的封号的,就比如说我们在清宫剧里会看到后妃被冠上某个称号,此后无论是坐到哪个位置,都会使用同一封名在嫔

  • 揭秘:鸿门宴上刘邦为什么能逃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鸿门宴上真正想杀刘邦的是项羽的谋士范增,项羽至始至终都没有下定决心杀刘邦。可以说鸿门宴上项羽就是故意让刘邦逃走的。所以鸿门宴上刘邦成功逃走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羽对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起杀心。下面我们来对鸿门宴的过程做个具体的分析。项羽和刘邦的矛盾起因是,刘邦比项羽先攻入秦国的都城咸阳。这时又恰逢刘邦帐下的左

  • 皇帝得了美人不独享,邀请大臣一起欣赏,从此产生一个令人遐想的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北朝,历史解密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很久远的历史轨迹。古代有非常多的王朝,这些王朝有的统治时间很长,有的却非常短,但是都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的,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是一个只存在了28年的王朝,但是有6帝王却非常的有名气,现在提起来还有很多人议论,除了齐孝昭帝高演还算是一个英明君主外,其他的几位皇帝都比较昏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