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上最聪明的亡国之君是谁?

揭秘:历史上最聪明的亡国之君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06 更新时间:2023/12/8 18:50:22

三国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各方势力孰强孰弱其实已经是很明显了,没有了大将支撑的蜀汉就像失去一条腿只得靠拐杖踽踽独行的老人,相比之下曹魏就显出了一派欣欣向荣。不过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诸葛亮依旧没有放弃,到死都想为刘禅留下太平盛世。可惜的是,天不遂愿,最后就连诸葛亮都在路上操劳病逝。

刘禅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对于蜀汉的发展而言几乎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此诸葛亮的死也就意味着蜀汉唯一的支柱也断了。但是,刘禅之所以会养成这样没用的性格,其实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他对诸葛亮太过依赖了。诸葛亮一直尽忠职守,刘阿斗也十分听话,一切大小事务全都听诸葛亮的。

但是,时间久了,刘禅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他一遇到事情,第一反应都不是想着自己去解决,而是去找诸葛亮看看该怎么办。长此以往下去,他也就习惯了听从别人的建议,因此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他才会听信宦官的话,最后成了亡国之君。

甚至是到了现在,都会有人用刘禅来调侃那些无能的人,那么他真的就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吗?想一想,他在皇位上的时间有四十年之久,已经是坚持了很久了,而且在他投降以后,他并没有与其他亡国之君一样落得什么凄惨的下场,反而还得了个安乐公的爵位,日常生活也依旧富足。

这样的人,会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蠢蛋吗?刘禅的品性到底如何,或许只有最为熟悉他的诸葛亮才是有资格评论的。对他,诸葛亮曾说过:“天资聪敏,爱德下士”,由此可见他并非是真的愚蠢。

阿斗还有两个兄弟,而且他的母亲还只是个妾,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选择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这说明他身上肯定是有着独特的闪光点的。他即位的时候年仅十七,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很稚嫩的,不过好在身边有着这么一位足智多谋又全心全意为他的丞相,当然事事要多请教。

在刘禅接手皇位以后,曾经着重农业的发展,经过长期战斗,他认为应该要休息下来恢复元气了。不过,这时候诸葛亮却产生了与其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蜀国的地理位置是不适合长治久安的,因而必须要北伐。阿斗也同意了这个想法,但是北伐多次都失败了。原本已经稍微有些起色的经济马上又陷入了萧条之中,后来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就再也没有北伐。

他不但懂得发展生产的重要性,还很明白要怎样做才能够拉拢人心。当时,遇上魏国内乱,夏侯渊一家逃到了蜀国,刘禅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为了拉拢这个大将,完全放弃了彼此之间的仇恨,还派人给了他很多的食物。

后来,还有许多人批判他“乐不思蜀”。但其实只有他做出这样的样子,才能够取得司马昭的信任。如果他整天就大喊自己要回蜀国,要复国,那么他的结局又会是怎样呢?蜀国百姓的结局又会是怎样呢?都不会得到好下场的。既然已经成为了对方的俘虏,那么就要有俘虏的样子,也正是因为他懂得这一点,才非但没有让人觉得他愚笨,他反而是拥有着大智慧的。

很多人可能会感觉奇怪,如果他真的拥有着大智慧,那么他做皇帝的时候为什么不表现出来呢?这就说到诸葛亮了。当时,刘备是希望诸葛亮能够从旁辅佐刘禅,最后能够让他拥有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但是诸葛亮却像溺爱的“外公”一样,所有的事情都自己亲自去做,这样既不能让刘禅得到锻炼,也助长了刘禅对他的依赖。

诸葛亮是真切的想要帮助刘禅,但是力气却用错了地方。从他的《出师表》中就能看出,通篇言辞感人,使人不禁为之叹惋。但是再看其中内容,这篇文章更加像一篇家训,他告诉皇上谁是奸臣谁是良臣,也许诸葛亮是完全出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导,但是他与刘禅之间毕竟有着一层君臣关系在。随便换了哪个皇帝收到这样的文章,心中肯定是有不悦的,但是刘禅作为皇帝,对待他还是充满了宽怀之心的。

可见刘禅并不是真的傻子,在那个时代中,他是少有的看得清楚局势的人。不过,也正是生在了帝王家,许多事情他都是身不由己的。

标签: 刘禅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安羌族酋长:姚弋仲的子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姚弋仲,西晋,历史解密

    姚弋仲,羌族人,生于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首阳镇梁家营村红崖山),是南安羌族酋长,后秦开国君主姚苌的父亲。姚苌称帝后追谥他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姚弋仲的子女姚弋仲共有四十二子:姚益,或作“姚益生”。姚襄兄,后赵曜武将军。姚若,后赵武卫将军。姚襄,字景国,姚弋仲五子,姚弋仲死后代领其众,初投东晋,后叛

  • 隋炀帝开挖运河之谜,修大运河为社稷还是私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于仁寿四年(604)弑父自立。第二年,他便下令开凿运河。整个工程前后共分四段进行:大业元年(605),在北方修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今天的江苏淮安;同年,又疏通扩大了山阳邗沟,这条宽四十步的运河的修成,仅用了半年时间;大业四年(608),开凿了永济渠,这条河流是通济渠向北的延伸,主要利用沁

  • 商鞅变法变了什么 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秦国,历史解密

    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副总理),全权负责国家体制的改革。对于商鞅这样一个并非王族大臣的外姓人,秦孝公能封他为左庶长,把行政大权都交托给他,一方面可以看出秦孝公对于商鞅的信任,另一方面则表露出他力图变法、富国强兵的执着信念。商鞅变法,对秦国现行体制作了很大

  • 隋朝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隋朝,历史解密

    萧皇后失宠以后内心痛苦异常,既然自己不能像婆婆独孤皇后那样雷厉风行管制住皇上,还不如完全想开些,做一个善解人意的皇后,一心为皇后着想,使他不再为后宫琐事烦恼。他向杨广妥协了,派人接回了宣华夫人,把她安置在了金凤苑,杨广自然欢喜,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后宫又恢复了以往平静的生活。可惜红颜薄命,半年之

  • 征南将军葛婴,陈胜称王后为何要处死功臣葛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葛婴,秦朝,历史解密

    秦二世元年七月,也就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几成燎原之势。在随后的战役中,义军首席名将葛婴表现出众,并先后攻占了陈、蕲二县,为陈胜军队开辟了良好的势头。可是葛婴的结局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在攻占蕲县后,陈胜派遣葛婴南下攻取九江。当其南下之后,陈胜正式称王并且

  • 欧洲列强那么多,慈禧为什么就单单看不清意大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清朝,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实际的统治者,主宰晚清长达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之中,清朝的土地是越来越少,不平等条约也是越签越多,特别是1894年的甲午一战,堂堂大清帝国,居然被自己一贯看不起的东洋小国击败,更是让普通百姓唉声叹气,满朝文武捶胸顿足,面对日本人提出的停战条件,甚至连慈禧太后也大骂日本人贪婪无耻。

  • 清朝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这个妃子却换了3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按照清朝的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为何她一生换了3次封号?不得不说大清时期一直以来虽然说各项制度基本上都会发生变化,但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太大改变的就是后宫之中。不管妃子地位的高低,都是会有皇帝专赐的封号的,就比如说我们在清宫剧里会看到后妃被冠上某个称号,此后无论是坐到哪个位置,都会使用同一封名在嫔

  • 揭秘:鸿门宴上刘邦为什么能逃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鸿门宴上真正想杀刘邦的是项羽的谋士范增,项羽至始至终都没有下定决心杀刘邦。可以说鸿门宴上项羽就是故意让刘邦逃走的。所以鸿门宴上刘邦成功逃走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羽对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起杀心。下面我们来对鸿门宴的过程做个具体的分析。项羽和刘邦的矛盾起因是,刘邦比项羽先攻入秦国的都城咸阳。这时又恰逢刘邦帐下的左

  • 皇帝得了美人不独享,邀请大臣一起欣赏,从此产生一个令人遐想的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北朝,历史解密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很久远的历史轨迹。古代有非常多的王朝,这些王朝有的统治时间很长,有的却非常短,但是都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的,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是一个只存在了28年的王朝,但是有6帝王却非常的有名气,现在提起来还有很多人议论,除了齐孝昭帝高演还算是一个英明君主外,其他的几位皇帝都比较昏庸了,

  • 朱元璋最终能够当上皇帝,还要归功于他爷爷朱初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初一,宋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自古开国皇帝,很多都是贵族出身,唯独刘邦跟朱元璋两人是贫民出身。而这两个人比起来,刘邦好歹也是个泗水亭长,并且怎么说他也吹嘘自己是赤帝子,是天命所归。朱元璋当年不过是个要饭的,后来怎么会奋斗成为皇帝呢?所以,很多人对这一点很不理解,于是,就有人说:朱元璋最终能够当上皇帝,是因为他家风水实在太好,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