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被杀时,姜维为何袖手旁观看热闹?一年后发现姜维真聪明

魏延被杀时,姜维为何袖手旁观看热闹?一年后发现姜维真聪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琳讲故事 访问量:3581 更新时间:2024/1/27 3:37:53

事实上,当魏延被杀时,姜维之所以会袖手旁观看热闹,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年之后众人才发现姜维的聪明之处!

魏延被杀

三国演义中,魏延的被杀,是众人心中的意难平。而姜维在面对魏延被杀时的反应,也令众人感到非常疑惑!

魏延之死,其实源于他和诸葛亮的不对付!一开始的时候,魏延听说了刘备的仁义名声,千方百计的投靠刘备,还为刘备打下长沙城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当诸葛亮听说了魏延的事迹后,他不仅没有一丝感动,反而非常厌恶,想直接让手下诛杀魏延!幸亏刘备出手相助,魏延才勉强逃过一难,但随着刘备的去世,魏延的日子再一次难过起来!

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原本很有雄心壮志,结果他的“子午谷奇谋”遭到了诸葛亮的弃用,且街亭之战中,诸葛亮也没有任用魏延去守卫街亭,导致此战大败,影响到了北伐进程,于是魏延对诸葛亮开始不满起来,多次当众发表对诸葛亮的不满。诸葛亮对魏延的不满没有过多安抚,他仍然按照之前的相处模式来进行,导致两人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发展到后面,魏延已经开始撺掇同僚对抗诸葛亮的,而诸葛亮也对魏延露出了杀机!

原文:且说邓芝回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烈而重之。吾昔与先帝言,久后必生患害。今已显露,可以除之。”

诸葛亮对魏延再次显露杀机,并于火烧上方谷之战开始实施。只不过当时天降大雨,在救了司马懿一命的同时,也把魏延给救了。见无法烧死魏延,诸葛亮又心生另外一计,直接让马岱潜伏到魏延身边,准备伺机而动。哪知道诸葛亮的计谋还未施展开来,他自己的身体便支撑不下去了,于是诸葛亮在临死前又设下一计,将军队大权交给杨仪,逼反魏延!

最终,魏延果然上当,出兵去抢夺了杨仪的军权。而就在两人对峙之际,马岱却突然杀出,打了魏延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将魏延斩于马下!自此,号称五虎之下第一人的魏延殒命,老一辈的江湖,烟消云散……

魏延的死令人遗憾,而姜维在面对魏延被杀时的反应,也让人看不懂。面对魏延的进攻,姜维一开始的反应便是打不过,希望杨仪拿主意。而当杨仪说自己有诸葛亮的临终妙计时,姜维又表示自己可以主动出战拖住魏延,但大局还是需要杨仪来掌控,随后便是魏延和杨仪的交锋了。从整个过程来看,姜维似乎一直都在尽量避免沾染整件事情,说他是袖手旁观看热闹,也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问题来了,姜维为何要这么干呢?他的老师诸葛亮尸骨未寒,魏延就敢作乱,此时姜维本应该奋起抵挡,可为何他却表现得却如此冷静,颇有置身事外之感呢?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姜维在蜀汉的地位还不够高

姜维虽然是诸葛亮的徒弟,但他毕竟是降将出身,在蜀汉朝堂的地位还不是特别高,所以他一直在小心翼翼的行事,尽量不表露自己的站位。面对魏延的叛乱,按照常理来说,姜维应该站出来反对,但是姜维地位还不够高,他不愿意表现得太过火,所以他一直将杨仪顶在前面,希望有人领头干事,这样即便出了问题,也怪不到姜维身上!

另一方面,魏延号称是蜀汉军中第一大将,他的存在,其实天然压制姜维!只要魏延活着,以他的资历以及战功来看,姜维就不可能超过他,姜维就算是再拼命,他也只能屈居魏延之下。说白了,姜维要想更进一步,只能寄希望于干掉魏延,而杨仪和魏延的仇恨,几乎无法化解,因为诸葛亮在火烧上方谷时,曾告诉魏延,杨仪就是堵死上方谷谷尾,想要害死魏延的凶手,所以这两人的关系势同水火。姜维一直将杨仪顶在前来,其实也是希望借杨仪之手干掉魏延,为自己扫清障碍!

说白了,姜维之所以在魏延谋反之事上表现怪异,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地位还不够高,他一方面担心此事波及到自己,一方面又希望杨仪干掉魏延,所以才会屡次将杨仪顶在前面!

二、魏延乃是刘家的亲信

从魏延的发展轨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他和刘备家族的关系非常深!一开始的时候,诸葛亮想干掉魏延,但是刘备不许,相反,刘备还数次将魏延带在身边,让魏延捞取战功,也正是因为刘备的栽培,所以魏延才能在蜀汉成长得那么快,最终一跃成为五虎之下第一人!

汉中之战后,许多人都认为,刘备会把张飞提拔成为汉中太守,毕竟荆州交给了关羽,汉中交给张飞乃是非常合理的事。然而刘备却把汉中交给了魏延,这倒是令众人大吃一惊,而我们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刘备对魏延的喜爱!

都说魏延脾气高傲,和同僚之间的关系出处得非常差,可大家想过没有,即便如此,可还是没人能够干掉魏延,这是为何?魏延的后台究竟是谁?

事实上,我们从魏延谋反后,蜀汉朝堂的反应便可以看出,魏延的后台是谁!

当时众人接到杨仪的密报,说魏延谋反,后来又接到魏延的密报,说杨仪谋反,众人无法搞清楚两份密报的真假,于是大家纷纷站队。站队的结果是,大多数都认可杨仪,反对魏延,因为魏延平时的声望太差了。就在众人争论不止时,费祎到了,他带来了战场准确的情况——魏延作乱!而面对板上钉钉之时,刘禅的反应,却令人看不懂了。

原文:忽报费祎到。后主召入,祎细奏魏延反情。后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节释劝,用好言抚慰。”允奉诏而去。

大多数朝堂都认可杨仪,认为魏延在谋反,且费祎也把前线的真实情况带来了,坐实了魏延的谋反。按照常理来说,刘禅应该下旨干掉魏延,但是刘禅却只是让董允假节去释劝,还让他好言抚慰,这就令人看不懂了,面对一个谋反之人,抚慰什么?只能说魏延和刘禅的关系不一般,刘禅不想诛杀魏延!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刘禅就是魏延的后台!魏延乃是刘备留给刘禅的亲信!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刘禅不愿诛杀魏延,且当杨仪斩杀魏延后,他回到都城不仅没有得到刘禅的封赏,反而被变相贬职了。一年后,杨仪心生不满,口出怨言,刘禅甚至对杨仪动了杀心,令众人大惊!

原文:后主大怒,命将杨仪下狱勘问,欲斩之。

刘禅这个人虽然算不上是一个明君,但他也不是滥杀之人,面对谋反的魏延他都可以好言抚慰,结果面对口出怨言的杨仪,他却想要动手诛杀,可见刘禅对杨仪的厌恶!不得不说,姜维真的很聪明,要是他当年表现得太过火,主动参与诛杀魏延之事,估计他的结局也会和杨仪、马岱等人差不多!

三、姜维察觉到杨仪被弃用了

诸葛亮去世前,虽然将大权交给了杨仪,但是从诸葛亮的临终遗言来看,其实杨仪是遭到了弃用的。当时刘禅听闻诸葛亮不行了,于是派出李福前来,询问诸葛亮死后,谁可以主持大局。诸葛亮先后给出蒋琬、费祎之名,但却独独漏了杨仪,可见在诸葛亮看来,杨仪不堪重任!他之所以会将军队的大权交给杨仪,其实就是弃用杨仪!

诸葛亮知道魏延和刘禅之间的关系,知道斩杀魏延的后果,所以他没有让蒋琬费祎等人参与诛杀姜维之事,他只让杨仪拿到最后一个锦囊,只让杨仪负责诛杀魏延,其实就是因为他弃用了杨仪,这样就算刘禅迁怒杨仪,也不影响诸葛亮选中之人!

姜维乃是诸葛亮的徒弟,又全程参与、见证了诸葛亮人生的最后一刻,所以他对局面看得非常透彻。知道诸葛亮表面重用杨仪,实际上早已放弃杨仪,所以姜维自然是不会和杨仪绑定过深。在面对魏延被杀之事时,姜维袖手旁观,一直将杨仪顶在前面,就是因为他不想站队杨仪,以免日后被诸葛亮真正选中之人所针对!

结语

三国演义中,魏延被杀时,姜维之所以会袖手旁观看热闹,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姜维在蜀汉的地位不够高,二、魏延乃是刘家亲信,三、姜维察觉到杨仪遭到了弃用!不得不说,姜维真的是非常聪明,也幸亏他没有参与诛杀魏延之事,否则一年后,他的结局不会比杨仪、马岱等人更好!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姜维北伐,战果比诸葛亮大,却为何饱受指责?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曹魏,廖化,董允

    自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川蜀励精图治,数年后川蜀大治。自公元226年,诸葛亮开始出师北伐,徐图进取,匡扶大汉,除贼兴汉。但是奈何,六次北伐后,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北伐自此告一段落。诸葛亮之后,姜维掌权。公元238年开始,姜维共举兵北伐曹魏共计十一次。明明取得的战果,比诸葛亮还多,为何诸葛亮

  • 蜀汉先亡,姜维应背多大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洋葱辣眼睛哦标签:姜维,蜀汉,邓艾,钟会,刘禅,费祎,魏将,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于公元263年率先灭亡,仅历二世二帝,国祚也只有区区43年,无疑是一个超级短命的王朝。蜀汉政权为何先亡?原因可谓多多,如国小民寡,实力不济,刘禅昏庸,黄皓弄权,对手太强等等。在这众多原因中,姜维在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应对失当,无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问题是,姜维

  • 张翼反对姜维穷兵黩武,却被姜维强令随征,最后卷入姜维之乱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张翼,姜维,钟会,蜀汉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先后主持蜀汉朝政,随着两人的先后逝去,最后军政大权都落入姜维手中。姜维在蜀汉后期延续了老师诸葛亮的做法,共发动了11次北伐(还有九伐中原一说),在穷兵黩武方面比师傅诸葛亮有过之无不及。姜维抓牢兵权后,以不断向曹魏发动战争而著称于世。而彼时蜀汉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朝中文武大臣对姜

  • 司马懿率兵追击,为何遇到姜维却不战而退,原因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司马懿,姜维,诸葛亮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发生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和姜维。原文如下: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

  • 邓艾偷渡阴平攻破绵竹城后,姜维因何按兵不动、拒不驰援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邓艾,姜维,蜀汉,诸葛亮,费祎,钟会

    和曹魏、孙吴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蜀汉政权,之所以第一个覆灭,除自身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综合国力羸弱,君王昏聩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有派系倾轧、内耗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人物非姜维莫属。费祎死后,姜维独掌蜀汉军事大权。姜维掌权后,一改蒋琬、费祎转攻为守、“闭关息民 ”、发展经济的国策,开始走上了一

  • 刘禅投降后,蜀汉君臣大都得以善终,为何姜维却遭遇灭门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刘禅,姜维,蜀汉,钟会,邓艾,曹魏,三国

    文/格瓦拉同志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权臣司马昭命大将钟会、邓艾分路伐蜀。同年底,在钟会与蜀汉大将军姜维相持于剑阁,入蜀之路被断绝的情况下,邓艾竟然偷渡阴平古道,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袭占江油、绵竹,随即又率大军兵临成都。此时,成都城内虽然兵精粮足、城高池深,但被吓破胆的后主刘禅竟然没做任何

  • 姜维第八次伐魏,与邓艾大战于洮阳,蜀主听信谗言再次召姜维回京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邓艾,黄皓,三国,夏侯霸

    姜维连夜修好被魏将王瓘烧毁的栈道,整顿好军粮兵哭器,向蜀主呈请第八次北伐中原。姜维提兵三十万攻向魏城洮阳。邓艾料定姜维此次是真想攻洮阳,令司马望引军在军事要地侯河小城设埋伏,邓艾亲自引军埋伏于侯河。姜维令夏侯霸为先锋引一军攻洮阳,夏侯霸见侯河小城是空城,身先士卒,进入小城,中魏军埋伏,被乱箭射死。司

  • 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了何处?是现今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费祎,邓艾,曹魏

    诸葛亮病逝以后,姜维作为诸葛亮的高足被极力推荐给刘禅,同时反复劝谏北伐是维系蜀汉存亡的关键。刘禅也坚持北伐的战略,但在诸葛亮之后主政的蒋琬、费祎都消极的执行北伐战略,致使姜维没有大的作为。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被刺身亡,姜维逐步独掌军权。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当年夏天,姜维就率领数万大军出石

  • 魏延据守汉中10年,汉中安如磐石,为何姜维连30天都守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魏延,姜维,蜀汉,汉中,曹魏,刘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演义》开篇以简单的三句话,正式开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个诸侯之间相互攻伐不断的故事。在这场群雄争霸的中,刘备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刘备出身卑微,以治席贩履为生,但在天下大乱时,借助其所谓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声,成为三分天下的诸侯之一。刘备取荆州,

  • 球哥单换格林,勇士卫冕不在话下!库里是诸葛,普尔就是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文章J标签:格林,库里,郎佐·鲍尔,姜维,勇士,普尔

    球哥单换格林,勇士卫冕不在话下!库里是诸葛,普尔就是姜维?所有人有个错觉,是格林串联起了库里汤普森这些牛人,串联了勇士这只球队。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是有一帮牛人需要一个串联的人,勇士的体系需要一个串联的人,这个是谁都可以,只要他能防守有串联的能力。我相信这样的人联盟很多,一开始也许效果不如格林,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