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葬送蜀汉的千古罪人哪位,关羽,刘备,还是诸葛亮和姜维

葬送蜀汉的千古罪人哪位,关羽,刘备,还是诸葛亮和姜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2752 更新时间:2023/12/13 9:45:32

蜀汉成于刘备,也败于刘备。关羽,诸葛亮姜维都不过只是刘备的手下而已,按照我们现在说的话就是替老板打工的人,一个企业真正的衰败在于老板。蜀汉是刘备的天下,最后造成蜀国的衰亡,也只有刘备一人而已。

关羽为蜀国披荆斩棘,最后却丢失性命

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在桃园的时候,他和关羽三人就拜过天地。誓死要同生共死,一起共享荣华富贵。关羽一直把刘备说的话当做真的,并且一直努力的做了下去。刘备也一直把关羽当做好兄弟,甚至都比自己的儿子还要亲。至少刘备当年差点摔过刘禅,而从来没有打骂过关羽。

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以说是蜀国第一大将。在刘备手下兢兢业业的在做事情,一直都在为刘备考虑。还曾经劝说过刘备要杀掉曹操这个人,以绝后患,可是刘备不同意。

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后与曹操许田围猎时,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觉得杀了他可惜,于是不从。

到了后来,曹操逐渐的发展了起来,关羽的目光果然是正确的。刘备因为衣带诏事件泄露了,本来是想要除掉曹操,然后兴复汉室,就是因为曹操已经危及到了他们,他们想要除掉曹操。可是现在曹操已经羽翅丰满,而且已经被曹操发现了他们的意图,最后刘备跑了出来,可是关羽却留了下来。可见这一件事情是刘备犯了多么大错误,要是曹操已经死了,估计刘备想要夺得天下的机会就又大大增加。

到后来刘备建立了蜀国,关羽一直都在为刘备拼命地打下江山,就算当初曹操用高官厚禄去想留住关羽也没有做到。关羽因为荆州失守了,然后败走于麦城。最后被吕蒙斩掉了头颅,剩下的事情就不关关羽的事情了。

诸葛亮再造蜀国

至于诸葛亮,则是在刘备手下托孤。面对当时的形势,诸葛亮能够将蜀国残留这么多年,可以说是对蜀国有再造之功。

想当年,诸葛亮只是一介草民,而刘备是皇室宗亲。刘备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不惜三顾茅庐,最终赢得了诸葛亮的好感。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为刘备出谋划策,为蜀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很多时候刘备都没有听诸葛亮的话。虽然当年刘备对诸葛亮那么好,但是在刘备心目中,诸葛亮只是一个臣子而已。大的事情还是刘备说了算,只要刘备认准了一件事情,诸葛亮也没有办法阻止。

蜀国最终灭亡的一战就是伐东吴。本来当时蜀国的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只需要继续发展起来,必定是能够争夺天下。可是因为关羽的死,再加上张飞被别人割去了头颅,这个让刘备非常的生气,不能够隐忍下来。无论诸葛亮怎么去说,刘备都要亲自带兵去打仗,可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刘备损失了自己的精兵良将,自己也丢掉了姓名。从此蜀国再也没有争夺天下的资本了,最后还是靠着诸葛亮休养生息,才能够让蜀国苟延残喘这么久。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从后汉书上的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根本没有犯什么错误。反而是制定了许多措施,让蜀国再次的繁荣起来。虽然最后多次北伐蜀国没有得到天下,但是蜀国灭亡也不关诸葛亮的事情。

姜维延续蜀国气数

至于姜维,是在诸葛亮的培养下,希望能够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以争夺天下。奈何刘禅实在是太昏庸软弱,姜维虽有匡扶蜀国之志,也无能于是。

姜维一直都在诸葛亮手下做事,诸葛亮对于姜维还是比较满意。在他死后,姜维就一直在主持北伐,完成诸葛亮的遗志。在北伐期间,姜维一共取得了三次大的胜利,失败了两次,其中不相上下4次。从这些方面上看,姜维一直没有对蜀国造成很大的损害。

但是很多人是不同意姜维北伐的。许多朝廷大臣,还有宦官都想要阻止姜维, 可是姜维知道北伐是唯一能够让蜀国残留的方法。由于诸葛亮死后,再也没有人管束刘禅,刘禅变得昏庸无道。而当时的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让这个宦官当权,朝廷顿时变得昏暗起来。这个宦官甚至想要取得姜维的军权,这个让姜维非常的气愤。于是姜维想要杀掉这个宦官,可是刘禅不同意,因而得罪了这个宦官,他被迫只能逃出来一直北伐,镇守在边疆。

可是没过几年,诸葛瞻战败之后,刘禅竟然投降了。当时蜀国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姜维都一直在拼命抵抗,想要为蜀国争夺一丝机会。但是刘禅命令姜维投降,姜维没有办法,只能投降了。可是姜维投降之后,其实还是对蜀国念念不忘,准备联合当时魏国的将军钟会一起反叛,再次的兴复汉室。可是他最后的努力是失败了,就这样因为反派失败被杀,结束了他忠于蜀国的一生。

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可以,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乃是后人我们应该学习的楷模。可惜面对当时的时局,虽有鸿鹄之志,也最终英雄惨死。

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都是在于刘备身上。

虽然蜀国是刘备一手建立的,但是最后也是毁在刘备身上,可谓是成于刘备败于刘备。刘备面对很多次机会都没有好好把握住,甚至失去了蜀国统一天下的资本,让蜀国后期都受之于人。虽有诸葛亮和姜维殚心竭虑,那也不免落得蜀国灭亡的结局。

标签: 关羽刘备诸葛亮姜维

更多文章

  • 魏延据守汉中10年,防卫固若金汤,为何姜维连30天都守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枕桃花时节标签:魏延,姜维,汉中,蜀汉,邓艾,刘备

    大家知道,在三国时期,刘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汉中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在刘备攻打东吴准备为关羽报仇的时候,他需要留下一位实力雄厚的武将来镇守汉中,防止曹操趁机从北方偷袭自己的大本营。最终刘备选择让魏延镇守汉中,毫无疑问,魏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在汉中镇守10年,击退了魏军的多次进攻,

  • 姜维明明比魏延差,为什么诸葛亮要培养姜维做自己的接班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魏延,蜀汉,蒋琬,刘备,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不好意思,诸葛亮的第一顺位接班人是蒋琬,第二顺位接班人是费祎,除此之外,就没有了,至于姜维与魏延,只不过是诸葛亮器重的武将罢了,接班人还远远谈不上。诸葛亮在蜀汉的职务是丞相领益州牧,不仅是朝廷的百官之首,同时还是益州的父母官,不仅掌握朝廷政权,同时手握蜀汉兵权,诸葛亮为自已选接班人,一定是个能居中把

  • 姜维第六次北伐,蜀魏互斗阵法,邓艾用反间计,姜维被蜀主召回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邓艾,姜维,廖化,祁山,蜀魏,三国,诸葛亮

    姜维第六次出祁山北伐曹魏,下兵寨于谷口。邓艾得知军情,夜晚令魏军从早挖好地道偷袭蜀营。蜀军大乱,寨外魏将邓忠引兵杀来,魏军内外夹攻,蜀军抵挡不住,姜维传下军令:"如有妄动者斩!便有敌兵到营边,休要问他,只管以弓弩射之!"并传右军营不许动。魏军连冲击蜀营十余次,被蜀军弓手射回,魏军不敢杀入,邓艾不得不

  • 姜维并非机器人, 他有自己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李文涛家居装饰标签:姜维,曹魏,蜀汉,夷陵,三国,诸葛亮

    姜维真的这么弱吗?他并不是神仙般的存在,但他也并非绝对的软弱。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肩负起领导眉州的重责,面对曹魏的进攻,他也成功地采取了一些策略来抵抗。首先,姜维策略明智,他知道不能和曹魏正面交锋,于是便采取奇袭的战术,打击曹魏不利的地方。他率军攻占了夷陵,打通了南通道路,缓解了川东关口的压力。他还

  • 魏延被杀时,姜维为何袖手旁观看热闹?一年后发现姜维真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魏延,姜维,刘备,刘禅,马岱,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事实上,当魏延被杀时,姜维之所以会袖手旁观看热闹,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年之后众人才发现姜维的聪明之处!魏延被杀三国演义中,魏延的被杀,是众人心中的意难平。而姜维在面对魏延被杀时的反应,也令众人感到非常疑惑!魏延之死,其实源于他和诸葛亮的不对付!一开始的时候,魏延听说了刘备的仁义名声,千方百计的

  • 姜维北伐,战果比诸葛亮大,却为何饱受指责?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曹魏,廖化,董允

    自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川蜀励精图治,数年后川蜀大治。自公元226年,诸葛亮开始出师北伐,徐图进取,匡扶大汉,除贼兴汉。但是奈何,六次北伐后,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北伐自此告一段落。诸葛亮之后,姜维掌权。公元238年开始,姜维共举兵北伐曹魏共计十一次。明明取得的战果,比诸葛亮还多,为何诸葛亮

  • 蜀汉先亡,姜维应背多大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洋葱辣眼睛哦标签:姜维,蜀汉,邓艾,钟会,刘禅,费祎,魏将,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于公元263年率先灭亡,仅历二世二帝,国祚也只有区区43年,无疑是一个超级短命的王朝。蜀汉政权为何先亡?原因可谓多多,如国小民寡,实力不济,刘禅昏庸,黄皓弄权,对手太强等等。在这众多原因中,姜维在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应对失当,无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问题是,姜维

  • 张翼反对姜维穷兵黩武,却被姜维强令随征,最后卷入姜维之乱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张翼,姜维,钟会,蜀汉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先后主持蜀汉朝政,随着两人的先后逝去,最后军政大权都落入姜维手中。姜维在蜀汉后期延续了老师诸葛亮的做法,共发动了11次北伐(还有九伐中原一说),在穷兵黩武方面比师傅诸葛亮有过之无不及。姜维抓牢兵权后,以不断向曹魏发动战争而著称于世。而彼时蜀汉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朝中文武大臣对姜

  • 司马懿率兵追击,为何遇到姜维却不战而退,原因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司马懿,姜维,诸葛亮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发生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和姜维。原文如下: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

  • 邓艾偷渡阴平攻破绵竹城后,姜维因何按兵不动、拒不驰援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邓艾,姜维,蜀汉,诸葛亮,费祎,钟会

    和曹魏、孙吴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蜀汉政权,之所以第一个覆灭,除自身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综合国力羸弱,君王昏聩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有派系倾轧、内耗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人物非姜维莫属。费祎死后,姜维独掌蜀汉军事大权。姜维掌权后,一改蒋琬、费祎转攻为守、“闭关息民 ”、发展经济的国策,开始走上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