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假意投降意图复汉,为何钟会对他信任有加,言听计从?

姜维假意投降意图复汉,为何钟会对他信任有加,言听计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1918 更新时间:2024/2/15 17:39:08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姜维、钟会这两个历史人物,蜀汉大将姜维假意投降钟会,怂恿钟会自立,最后还成功了。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足智多谋的钟会,怎么会对姜维言听计从,还对这个看着就不靠谱的计划付出了生命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姜维、钟会都是出身名门,久负盛名的“小神童”,彼此惺惺相惜

钟会的父亲是曹操时期的重要谋士——钟繇,后来做官更是位极人臣,成为曹魏政权的“太傅”。钟会作为钟繇的小儿子,才思敏捷,足智多谋,是有名的少年神童。老来得子的钟繇十分宠爱钟会,会见宾客经常带着他。钟会就是在一次宴会中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遇到了——司马懿,更重要的是实权人物司马懿对他赞不绝口。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成了掌权人,钟会也受到了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的青睐和信任。淮南毋丘俭声势浩荡的淮南动乱,钟会作为司马师首席谋士出征。之后魏国曹氏宗亲联合发动的政变也被他识破,谈笑间粉碎阴谋。之后淮南诸葛诞动乱,也是钟会出谋划策平定的,那时他有个风光的名号“在世张良”。这也是他身为谋士,可以在至关重要的灭蜀之战单独率军出征的原因,他用行动证明过自己的才华。

姜维虽然家室没有钟会显赫,但也是实权人物中排的上号的。父亲是天水战将,虽然功绩不大,但却是战死沙场的烈士。所以年少聪慧的姜维也是有名的“天水麒麟儿”,排的上号的地方豪族。更重要的是两人都喜爱经学,是大儒郑玄的铁杆粉丝。所以两人相遇后,有共同话题,很快就熟络了。

二、姜维在剑阁的表现赢得了钟会的尊重,更多偏向谋士的钟会需要这么一位善战名将

姜维受到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诽谤,不敢回成都,于是率军前往沓中,屯田维持军需。收到消息邓艾、钟会双双入川时,向刘禅上书:让老将廖化张翼各带一支强军,进驻关隘要道,阻挡魏军。可刘禅相信黄皓的,黄皓告诉他没事,他就认为没事。

直到魏军即将到达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才急匆匆的派廖化、张翼率军出战,可连绵的蜀道,进也难,出亦难。等到廖化他们到汉中地区的时候,阳平关已经沦陷,汉中已经丢失大半了。邓艾都在沓中和姜维交上手了,姜维见到兵败如山倒的场景,急忙撤退。

可惜钟会虽然足智多谋,终究缺少独自领军的经验,对战机不敏感,没有趁机截杀姜维。如果钟会经验老到一些,派出重兵阻截姜维,等到邓艾追来,一战可定蜀军主力。就这样姜维秀了钟会一波操作,钟会深深的佩服上了久经沙场的姜维,同时也认清了自己终究缺乏实战经验的事实。所以在后来,邓艾奇袭阴平,姜维率军从剑阁归降之后,钟会十分礼遇姜维,对他言听计从。

三、姜维复汉、钟会自立虽然目的不同,但有利益的契合点——驱逐司马势力出蜀汉

准确点说不是姜维说服了钟会反叛,而是钟会本来就有自立的野心,姜维发现后煽动了钟会自立的野心。不管是姜维想兴复汉室,还是钟会想自立为王,他们都要做同一件事——赶走或收编司马家的军队。因为他们两方代表的利益集团,和司马家势力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必须抱团取暖。

事实上他们也那么做了,在成都钟会和姜维最忌惮的就是坐镇雍凉多年的邓艾。邓艾不仅本人能征善战,而且手下一群铁血之师。钟会第一件事就是联合大将胡烈以及买通的邓艾心腹师繤,联合上书指责邓艾谋反,司马昭命令押送邓艾回京处置。

在钟会、姜维欣喜之时,噩耗传来了。在江山面前,多年陪伴确实算不了什么,钟会图谋自立了,司马昭也怀疑他了。司马昭派人占据了汉中入蜀的要道,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到了长安。

钟会听了大吃一惊,和姜维商量之后决定提早发动叛乱。在钟会召集部下商讨反叛之后,胡烈做出了大胆的决策:散布言语说钟会,要杀害所有中高级将领,掌控军队反叛。一下子把钟会弄到了全军的对立面,就这样发生了哗变,姜维、钟会在坑害邓艾之后,也死于乱军之中。

“在世张良”钟会和“天水麒麟儿”姜维确实都很聪明,硬是利用计谋差点使蜀地翻天。可他们最终功亏一篑的重要原因是互相忌惮,貌合神离。在谣言传出后,姜维主张中高级曹魏军官全部杀害,钟会则迟疑了好几天,直到兵变也没做出决定。

究其原因是此时两人利益不再契合,姜维希望处死全部魏将,自己发挥主场优势,重新掌握军权,兴复汉室。钟会迟疑根源也在这里,几十万魏军的中高级将领如果全部处死,自己就再无依仗,应对司马昭的长安大军必须临时选用大量蜀军降将。可那时就算保住了川蜀,自己最多就是蜀汉大臣,和在魏国没有两样,弄不好颍川钟氏还会因此覆灭。

这就是降将姜维为何深受钟会信任的原因,两个聪明绝顶的当世奇才有着各自的盘算。一步步合作算计了邓艾,最终在真正考验到来之时,也因为各自利益盘算,意见不合,兵败身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性的脆弱一面,在钟会、姜维身上暴露无遗。纵使天纵奇才,始终难逃“欲”之一字。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晋书》

《魏略》

标签: 姜维钟会邓艾司马昭刘禅蜀汉

更多文章

  • 姜维有钟会的支持,为什么还是没能恢复蜀汉呢?

    历史解密编辑:百味生活聊史标签:姜维,钟会,蜀汉,曹魏,邓艾,刘禅,诸葛亮,书法家,史说三国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对于蜀汉来说,虽然竭力抵抗,但是,邓艾的大军突降,还是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试图恢复蜀汉。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

  • 葬送蜀汉的千古罪人哪位,关羽,刘备,还是诸葛亮和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关羽,刘备,诸葛亮,姜维

    蜀汉成于刘备,也败于刘备。关羽,诸葛亮,姜维都不过只是刘备的手下而已,按照我们现在说的话就是替老板打工的人,一个企业真正的衰败在于老板。蜀汉是刘备的天下,最后造成蜀国的衰亡,也只有刘备一人而已。关羽为蜀国披荆斩棘,最后却丢失性命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在桃园的时候,他和关羽三人就拜过天地。誓死要同生共

  • 魏延据守汉中10年,防卫固若金汤,为何姜维连30天都守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枕桃花时节标签:魏延,姜维,汉中,蜀汉,邓艾,刘备

    大家知道,在三国时期,刘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汉中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在刘备攻打东吴准备为关羽报仇的时候,他需要留下一位实力雄厚的武将来镇守汉中,防止曹操趁机从北方偷袭自己的大本营。最终刘备选择让魏延镇守汉中,毫无疑问,魏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在汉中镇守10年,击退了魏军的多次进攻,

  • 姜维明明比魏延差,为什么诸葛亮要培养姜维做自己的接班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魏延,蜀汉,蒋琬,刘备,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不好意思,诸葛亮的第一顺位接班人是蒋琬,第二顺位接班人是费祎,除此之外,就没有了,至于姜维与魏延,只不过是诸葛亮器重的武将罢了,接班人还远远谈不上。诸葛亮在蜀汉的职务是丞相领益州牧,不仅是朝廷的百官之首,同时还是益州的父母官,不仅掌握朝廷政权,同时手握蜀汉兵权,诸葛亮为自已选接班人,一定是个能居中把

  • 姜维第六次北伐,蜀魏互斗阵法,邓艾用反间计,姜维被蜀主召回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邓艾,姜维,廖化,祁山,蜀魏,三国,诸葛亮

    姜维第六次出祁山北伐曹魏,下兵寨于谷口。邓艾得知军情,夜晚令魏军从早挖好地道偷袭蜀营。蜀军大乱,寨外魏将邓忠引兵杀来,魏军内外夹攻,蜀军抵挡不住,姜维传下军令:"如有妄动者斩!便有敌兵到营边,休要问他,只管以弓弩射之!"并传右军营不许动。魏军连冲击蜀营十余次,被蜀军弓手射回,魏军不敢杀入,邓艾不得不

  • 姜维并非机器人, 他有自己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李文涛家居装饰标签:姜维,曹魏,蜀汉,夷陵,三国,诸葛亮

    姜维真的这么弱吗?他并不是神仙般的存在,但他也并非绝对的软弱。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肩负起领导眉州的重责,面对曹魏的进攻,他也成功地采取了一些策略来抵抗。首先,姜维策略明智,他知道不能和曹魏正面交锋,于是便采取奇袭的战术,打击曹魏不利的地方。他率军攻占了夷陵,打通了南通道路,缓解了川东关口的压力。他还

  • 魏延被杀时,姜维为何袖手旁观看热闹?一年后发现姜维真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魏延,姜维,刘备,刘禅,马岱,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事实上,当魏延被杀时,姜维之所以会袖手旁观看热闹,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年之后众人才发现姜维的聪明之处!魏延被杀三国演义中,魏延的被杀,是众人心中的意难平。而姜维在面对魏延被杀时的反应,也令众人感到非常疑惑!魏延之死,其实源于他和诸葛亮的不对付!一开始的时候,魏延听说了刘备的仁义名声,千方百计的

  • 姜维北伐,战果比诸葛亮大,却为何饱受指责?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曹魏,廖化,董允

    自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川蜀励精图治,数年后川蜀大治。自公元226年,诸葛亮开始出师北伐,徐图进取,匡扶大汉,除贼兴汉。但是奈何,六次北伐后,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北伐自此告一段落。诸葛亮之后,姜维掌权。公元238年开始,姜维共举兵北伐曹魏共计十一次。明明取得的战果,比诸葛亮还多,为何诸葛亮

  • 蜀汉先亡,姜维应背多大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洋葱辣眼睛哦标签:姜维,蜀汉,邓艾,钟会,刘禅,费祎,魏将,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于公元263年率先灭亡,仅历二世二帝,国祚也只有区区43年,无疑是一个超级短命的王朝。蜀汉政权为何先亡?原因可谓多多,如国小民寡,实力不济,刘禅昏庸,黄皓弄权,对手太强等等。在这众多原因中,姜维在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应对失当,无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问题是,姜维

  • 张翼反对姜维穷兵黩武,却被姜维强令随征,最后卷入姜维之乱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张翼,姜维,钟会,蜀汉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先后主持蜀汉朝政,随着两人的先后逝去,最后军政大权都落入姜维手中。姜维在蜀汉后期延续了老师诸葛亮的做法,共发动了11次北伐(还有九伐中原一说),在穷兵黩武方面比师傅诸葛亮有过之无不及。姜维抓牢兵权后,以不断向曹魏发动战争而著称于世。而彼时蜀汉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朝中文武大臣对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