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名将钟会在攻阳安关时,邓艾引军对阵姜维,牵制姜维援助阳安关。魏将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大战姜维,被姜维打败,邓艾亲自领军与姜维对战,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姜维听到甘松诸兵寨被金城太守杨欣烧毁,令副将虚立旗号,与邓艾对峙,自引军来救甘松兵寨,行军至山岩下,遭魏军在岩上推下木石,蜀军不能前进,回到半路,被邓艾大军围困。姜维听到钟会打破阳安关,蜀将蒋舒归降,傅佥战死,汉中归魏。
姜维急令拔寨突围,与魏将杨欣大战,打败杨欣,突围成功,姜维欲起军夺回汉中,得知通往汉中的道路,阴平桥头已被魏将雍州刺史诸葛绪所占据。蜀将宁随向姜维献计,假攻雍州,逼诸葛绪回防,姜维成功骗走诸葛绪,打败阴平桥头少量的魏军。姜维引军过阴平桥头,遇蜀将张翼、廖化,商议后,姜维引大军退守剑阁。剑阁守将董厥向姜维哭诉蜀主与黄皓事。姜维安慰董厥,只要有姜维在,不容魏吞蜀。
姜维为何被邓艾围着打?
- 邓艾处心竭虑牵制姜维。司马昭令钟会、邓艾两路大军讨伐蜀国。钟会攻打南郑关、阳安关。邓艾负责姜维所部。当邓艾听闻钟会兵贵神速攻打蜀国两大关隘,立即制定计划牵制姜维所部,令姜维无力支援汉中。
- 蜀主不理姜维阻敌方略。姜维听到魏国两路大军伐蜀时,向蜀主上表,让蜀主下诏遣左车骑将军张翼领兵守护阳安关,右车骑将军廖化领兵守阴平桥。这二处军事要地最要紧,若失二处,汉中不保矣。蜀主听黄皓谗言,认为姜维博功名,故上表。蜀主听黄皓建议,将军国存亡事问神婆。神婆骗钱讨喜蜀主,言天下太平,数年后,魏国疆土亦归蜀主。蜀主大喜,更加不顾姜维的军事阻敌方略,导致魏军讨伐蜀国进军顺利。
- 姜维军事工作准备不足。姜维没料到蜀主不理自己的阻敌方略,更没想到魏军行军速度如此快。姜维的军事对敌工作还没准备好,邓艾已令大军对阵姜维所部。
魏将诸葛亮绪失了阴平桥,领兵杀至剑阁关下,姜维大怒,引兵五千杀下关来,杀得诸葛绪大败而走,退数十里下寨,魏军伤亡惨重,蜀军得大量军资。钟会引魏军主力至剑阁,诸葛绪向钟会请罪,钟会欲斩诸葛绪,众将求情言,诸葛绪是邓艾的人,恐伤和气。钟会将诸葛绪用槛车发往洛阳由司马昭发落。
诸葛绪为何单独引军至剑阁大战姜维?
- 诸葛绪没跟姜维打过仗,不知姜维的厉害。诸葛绪领邓艾的将令,率兵镇守阴平桥头,阻止姜维引兵援助汉中。阴平桥头是重要军事要地,易守难攻,当魏大军屯扎阴平桥头,姜维想夺取阴平桥头,非常艰难。姜维听副将的围魏救赵计策,假攻诸葛绪的老巢雍州。诸葛绪听蜀军转攻雍州,弃了阴平桥头,率主力回援雍州。姜维趁机攻取阴平桥头。诸葛绪没跟姜维对阵过,不知姜维厉害。他失了阴平桥头,听到姜维退守剑阁,独自引军对阵姜维。
- 诸葛绪没完成任务,欲将功赎罪。诸葛绪接上司军令镇守阴平桥头,中了姜维围魏救赵计谋,失了阴平桥头,诸葛绪已犯军令。他独自引大军杀向剑阁关下,欲取战功,赎罪。
钟会想斩诸葛绪,最终不敢斩,为什么?
- 钟会对邓艾非常忌惮。邓艾熟知军事谋略,镇守边关多年,数次成功阻挡姜维的北伐,对魏国立下巨大的汗马功劳,深受司马昭信任。钟会对邓艾非常忌惮。
- 钟会的官职与邓艾的官职是平级。钟会与邓艾两人的官职是平级,没有上下之分,都是执掌魏军大权。两人只是行军路线不同。
- 钟会在伐蜀大局下不敢内讧。钟会为人杀伐果断,军法严酷,为人好杀,这次因诸葛绪违军令,极想杀他立军威。诸将认为诸葛绪是邓艾的属下,并不属于钟会管制,如果钟会斩了诸葛绪,怕两人伤和气。钟会身为伐蜀主将,在蜀国大敌当前,也担心因斩了诸葛绪与邓艾结怨,两位主将不合,怕对伐蜀不利。
有人把钟会将诸葛绪押解进京师的事报与邓艾,邓艾怒道:"吾与汝官品一般,吾久镇边疆,于国多劳,汝安敢妄自尊大耶!"其子邓忠劝道:"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若与他不睦,必误国家大事。望且容忍之。"
魏国伐蜀两大主将,因诸葛绪事件而结怨,只是表面融洽,内心相互看谁都不顺眼。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喜欢此文章的朋友可点赞,转发, 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