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第一谋士,大家众说纷纭,但无非就是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郭嘉这几个,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差点把曹操杀死的那位谋士——贾诩。他的经历很特别,不像三国里推崇的忠心,一心为主。
他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像其他谋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安全,这也说明了他的谋略深度。他先是在董卓处担任谋士,随后又和张绣搞在一起,最后投奔了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在他眼里只有利益和人心,始终能够找到一条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道路,因此陈寿称他为乱世中的智者。这是因为他懂得在乱世中保护自己的生命,同时又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智,为主公出谋划策。
在董卓时期贾诩没有显山露水,不过董卓死后,他跟着李催郭汜,此时李催郭汜很担心自己会被干掉,想着赶紧跑回西凉做山大王去,不过贾诩说了一句话,不如打一下长安,打下了荣华富贵,打不下再跑也不迟。他们一听觉得挺好的,荣华富贵谁不爱,于是和贾诩一起攻打长安,在贾诩的助力下,成功攻入长安,于是长安经历了浩劫,十室九空。
不过贾诩觉得他们难成大事,于是先是举家投靠段煨,段煨待他颇厚,不过后来同乡张绣派人请他去给自己出谋划策,他毫不犹豫的去了张绣那里,后来张绣问他段煨对你不错呀,你的家属还在他那咋还离开他了,不怕他加害你的家属。贾诩说因为段煨猜忌心极重,虽然现在客客气气的,但是时间一长肯定会有很多矛盾,到时候小命不保。至于家人,段煨一定不会害他们,因为他希望我能帮他搞点外援,一定会厚待他们。后来果不其然,正如贾诩所说。可见贾诩对人心看的是极其透彻的。
随后曹操把张绣的嫂子勾搭了,张绣不能忍,想着怎么干翻曹操,这时候贾诩献策,先灌醉曹操第一猛将典韦,然后半夜发动袭击,一举拿下。果不其然,曹操那是丢盔弃甲,死了自己最爱的大将典韦,还死了自己的侄子,自己也被追得丢盔弃甲。
随后张绣败亡,贾诩又投奔曹操,在曹操这里也颇有建树,曹操在贾诩的建议下,成功地离间了马超和韩遂,打败了他们并夺回了关中。曹操对贾诩越发地信任和重视,不仅在军事策略上向他请教,而且还在家族继承上征求他的意见。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成为五官将军,而曹植则因才名出众而备受瞩目。曹丕向贾诩求教,希望能得到一个培养自己的建议。贾诩告诉曹丕,一个好的继承人应该具备道德、气度、责任感和勤勉的品质。他还特别强调不要做违背孝道的事情,这让曹丕深受启发,开始刻意修炼自己的品质。
随后,曹操私下问贾诩立谁为太子,贾诩深知这是个送命题,于是先是没有回答,曹操再次问为何不答,他只是说了句我在想刘表和袁绍。引得曹操大笑。这次谈话也促成了曹丕在同年被立为太子的决定。
然而,贾诩并不忘记自己的立场和处境。他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外来的谋臣,而且曹操能人众多,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不结交私党,一些喜事也简单办理一下就好。尽管如此,贾诩仍然是当时天下智谋之士中最受人推崇的一位。
贾诩的才华和策略为曹操的政治和军事决策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他不仅在离间马超和韩遂的战役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而且在曹丕的教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他采取了自保策略,但他的才华和智慧还是深深地印在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