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君臣博弈:魏延是被冤杀,还是真的叛变蜀汉?

蜀汉君臣博弈:魏延是被冤杀,还是真的叛变蜀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夜阑听书雨 访问量:4190 更新时间:2024/2/21 16:23:27

读过三国演义,大家都知道,刘备的蜀汉在三国之中,实力是最为弱小的。因为益州之地虽然富庶,称为天府之国,但是从军事角度看并没有大的战略纵深,一旦被围之,蜀国无可奈何,只能被灭。所以诸葛亮北伐的战略基本没有错,即使不成功,也是以战为守。只不过蜀汉将相并没有拧成一股绳,相反互为掣肘,致使人才凋零,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是一句虚话。所以纵然北伐战略多么宏大,但是没有可以执行的人,也是白搭。而蜀汉君臣博弈中,最为可惜的人就是魏延,他在演义中被完全塑造成一个白面反派角色,那么真实的魏延是这样的吗?本文揭晓之。

魏延其人用一句话来形容魏延,是什么呢,就是性格不讨喜,特别是不讨文臣的喜欢,特别在诸葛亮和长史杨仪那儿,魏延就是个异类的存在,古时候流行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魏延身死,还是性格决定命运的经典命题。魏延性格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孤傲和跋扈,喜欢吹牛夸自己,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也就是说,他和关羽的性格有点儿相似,只不过关羽轻视别人,不会显露出来,但是魏延不同,他是个直男,非要较个长短,这样岂不是容易得罪人。但是如果都是负面性格,魏延也不会得到重用,成为蜀汉建立的得力干将。这里面就要提到魏延的性格优点了,那就是善待士卒,为人极善兵法,多谋而善断。这些闪光点刘备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在刘备时期,魏延是受到重用的。

早在刘备和刘璋闹掰,准备进取益州的时候,魏延就受到重用,被委任,与黄忠一道平定广汉郡,并与多路势力合围成都,屡立战功,被封为牙门将军,可见刘备对其青眼有加。不止于此,随后的建安二十四年,在众人意外的目光中,魏延被提拔为汉中太守,号为镇远将军,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先例,毕竟从牙门将军到镇远将军,跟坐火箭似的,本是汉中太守候选人的张飞惊呆了。后来魏延的人生跟开了挂一样,镇北将军,都亭侯不断进阶中,可以说魏延的人生分为前后两段,前期刘备护着,极力提拔,而后期到了诸葛亮手里却是相反的态度,极力提防之。

蜀汉君臣的算盘刘备肯定不是无缘无故提拔魏延的,毕竟他也是与曹操水煮英雄的人物,胸中韬略自然是顶尖的。刘备这么安排,根本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制衡,外加互补,是深谋远虑之举。因为在亲疏远近的关系中,刘备和诸葛亮虽然谱写很多君臣一心的佳话,但是归根到底诸葛亮是自己半路请来的,还不是家长本地人,能力还出众,怎么不能防着一点儿,而魏延就是刘备这种小心思的最佳利器。因为刘备的心腹关羽,在千里之外的荆州,离得那么远,纵然想要制衡下诸葛亮,也是鞭长莫及,关羽和诸葛亮的关系其实不怎么样,在三国演义中可见一斑。

而张飞呢,粗暴有余,勇冠三军,但是要论政治上的火候,似乎也差得很远,对诸葛亮构不成警醒和制约的作用,而魏延不同,他兼具关张的特点,大胆有谋略,在军事上还可以弥补诸葛亮的不足,所以刘备才会在非亲非故的情况下重用魏延。到了诸葛亮这儿,立场就不一样了。因为魏延是个武人,文绉绉那一套可不会,遇到事情就会据理力争,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像赵云那样,处处听话,自然诸葛亮对于魏延是反感的。小说中诸葛亮见到魏延后,说此人背后有反骨,一定要斩掉,对标的就是历史上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那是一种不得不合作的拧巴关系,二人其实骨子里都不信服对方,但是谁也没发作,总体平稳。

不过长史杨仪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对于魏延不爽到了顶点,私下里攒着劲儿准备收拾魏延。其实根源上来说,两人性格相似,都是刚烈如火,不过杨仪是个读书人,没有魏延那么狂傲,他在朝堂上遇到魏延,也不会绕着走,而是正面回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仪是诸葛亮用来对付魏延的一枚棋子,可以想象,如果杨仪没有任何背景,就敢和镇北将军硬刚,那简直是自寻死路。魏延随便找一个借口,就可以把杨仪收拾了。还有另一种佐证,就是杨仪颇受诸葛亮重用,北伐期间,经常为诸葛亮出谋划策。

冤杀还是反叛那么回到中心话题,魏延最后被诛杀,到底是被冤杀,还是叛变蜀汉呢。其实冤杀更接近于实际。前文已经分析了魏延的性格和在蜀汉朝堂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可以看出,魏延作为一名武将,胸中韬略还不足以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步。如果魏延真的想反叛,大可据守关中,拥兵自守,待到时机成熟,投降魏国即可,而不是继续呆在诸葛亮持权的蜀国。

还有一点,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大可长驱直入蜀国中心成都,一举夺下蜀汉统治权即可,而不是选择在南谷口和杨仪死磕。所以说魏延有反叛之心是站不住脚的,如果魏延真的想反叛的话,不会错过各种时机,最后还是悲惨结局。再有,从魏延角度来看,诸葛亮本身就是大限将至,其他人论资历论能力都比不上他,自然不会想到叛逃魏国这条后路。那么合理的解释,魏延最后被诛杀,是蜀汉政局大洗牌的结果,是诸葛亮为首的文臣集团对于武将集团的一次清算。

早在北伐的时候,魏延为诸葛亮献出过子午谷奇谋,还有街亭据守,也是魏延力主守之,但诸葛亮都没听,这其实已经是信号。但是魏延并没有当回事,觉得自己可以把控大局,最主要是想着诸葛亮去世后,把杨仪除掉,最后被反制,被马岱诛杀,其实是注定的结果。魏延并没有大的宏观战略格局,说白了就是不懂政治,不懂得韬光养晦,夹着尾巴做人,虽然军事上确实有本事,军政一体的情形下,不可能完全脱离掉。

标签: 魏延蜀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

更多文章

  • 刘备讨伐东吴,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赵云、魏延、马超呢?

    历史解密编辑:清临讲故事标签:刘备,诸葛亮,赵子龙,魏延,马超

    公元219年,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并斩杀了关羽。对此,刘备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公元221年,在成都登基称帝后,刘备亲自率军征讨东吴,这就是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前两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对于夷陵之战来说,以陆逊击败刘备而告终。因为损失了数万兵马,蜀汉从此走向了衰落。针

  • 雾看《三国》第556 魏延这样强出头到底好不好(下)

    历史解密编辑:浩泽生活视频标签:魏延,刘备,蜀汉,张飞,诸葛亮,赵子龙,古装片,历史片,三国(电视剧)

    孔明为什么不喜欢魏延,这原因是很耐人寻味的,是因为魏延的长相,因为魏延与关公一样都是丹凤眼,在面相上两个人有相似之处,关公字云长,魏延字文长,读音写法相当接近,当然,关公与魏延的交集并不是很多,从年龄上看,关公也是大了魏延好几岁,换句话说,关公是前辈,魏延是后辈,蜀汉前期关公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将领,蜀

  • 三国魏延被诸葛亮说有反骨,最后被杀,你怎么看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魏延,蜀汉,蒋琬,姜维,诸葛亮,古装剧,三国(电视剧)

    站在一个人的角度,魏延之死是挺可惜的,这是一位对蜀汉忠心不二,而且是从刘备部曲出身,军事才能也没得说的一员大将,魏延的去世对于蜀汉将领方面来说的确是一重大损失,无论他的作战经验还是领军打仗方面在蜀汉都是超一流的。所以对于魏延的死有二个字表示:惋惜。站在蜀汉稳定,蜀汉大局的角度,魏延必须死,没得选。为

  • 庞统临死前,终于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庞统,刘备,魏延,诸葛亮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三方势力各自雄踞一方,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势力与地盘,三人手下的谋士与幕僚也互相较量,称得上是群雄逐鹿。这段历史十分精彩,罗贯中先生的一本《三国演义》更是把三国之间的斗争说给了千家万户,三国时期众多著名的谋士、将领也逐渐为人所知。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蜀汉刘备手下的谋士

  • 庞统临死之前,怒喊8个字提醒魏延,可惜魏延最后白白送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凡人侃史标签:庞统,魏延,刘备,刘璋,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庞统道号凤雏,乃是三国时期公认的神机军师,而刘备正是因为有了庞统的辅佐才成功拿下益州。当年孙、刘联军之所以能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其主要原因就是庞统的“连环计”,如果不是庞统的连环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恐怕即使诸葛亮借来了东风,恐怕也无法将曹操打得大败而回。总体来说,庞统对于刘备立足西川来说,有着决定

  • 诸葛亮才是魏延的保护伞,临死前给魏延留了两条活路,他偏选死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魏延,诸葛亮,费祎,曹魏,姜维

    魏延是否有谋反之心?如今随着我们对历史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对于魏延谋反被杀这件事也越来越怀疑其真实性,因为这里面疑点确实有很多。首先,诸葛亮不管是在身体健康时还是将死之时都没有想过要杀魏延,正史中也并没有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要杀魏延”之类的话。相反诸葛亮还非常欣赏魏延的才能,知道魏延与杨仪不和,在其

  • 魏延梦到头上生角,占梦师:这是大吉之兆,魏延不久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魏延,刘备,诸葛亮,张飞,蜀汉,魏国

    三国时期,魏延是蜀汉一等一的大将,军事能力非常强,然而最终他的结局却非常悲惨,他并没有死在魏国这个敌人手中,反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上,令人遗憾。事实上,魏延的结局,早在他出征的那一刻便已经注定,当时上天就已经托梦给魏延,说他此战不利,只不过魏延被别人给骗了!魏延正史中的魏延,原本是刘备的部曲,由于他作

  • 历史上马岱斩杀魏延后,为何他就神秘消失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魏延,马岱,马超,诸葛亮,蜀汉,刘备

    《三国志·马超传》: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上疏给刘备:表示自己全家都被曹操诛杀殆尽,现在就剩下从弟马岱,现在就把他托付给您了。同年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至于马超托付给刘备的马岱,

  • 刘备任命汉中太守时,为何放弃战功卓著的张飞,而是选择了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笑春风标签:刘备,张飞,魏延,张郃,诸葛亮

    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便物色担任汉中太守的人选。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大家都认为,担任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是张飞。谁知道,刘备最后选择的汉中太守是魏延。当时,大家都深感意外,以至于“一军皆惊”。那么,刘备为何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一、 张飞与魏延的军事能力对比。张飞和魏延都是长期跟随刘备

  • 魏延是他手下败将,许褚跟他打平,死前怒斥关羽:刘备迟早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魏延,许褚,关羽,刘备

    东汉末年,外企宦官相互把控朝政,整个朝廷向着一个不好的方向逐步发展。面对内患,此时诺大的一个朝廷竟无可战之兵力、可用之将才,简直就是匪夷所思。随着张角的黄巾起义,一下子就将东汉的外强中干彻底暴露出来。战火重燃、天下秩序再度打乱,乱世是普通百姓的坟墓,同时也是各路英雄豪杰崛起的天堂。古代天下大乱虽有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