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是民间流行甚广的一句歇后语。
虽然一言不发、一计未献,但至少,徐庶在曹操的掌控之中,也不能再给曹操的敌人刘备出谋划策了。养着一个“名士”闲人,又花不了多少钱;而杀了徐庶,难免会有“不能容人”、“杀害贤良”的恶名。加加减减下来,还是不杀徐庶,比较划算。
并且,把徐庶养在曹营,今天不开口,明天不开口,万一后天开口了呢?今年不献计,明年不献计,万一后年献计了呢?这样的智囊、谋士,哪怕一辈子只给出一条妙计,也足以抵过他的工资口粮了。
杨修的情况不同。其实杨修倒是给曹操出过主意的,因为他本来就是曹操的属臣——《三国演义》里从他出场,就是“丞相门下掌库主簿”。但是随着曹丕、曹植兄弟为争夺继承人之位而产生分歧、对立冲突,杨修也坚定地站到了曹植身边,给曹植出主意,向曹操报告曹丕的“劣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兄弟相争,各显才能,这也没什么。等到曹操决定选曹丕为继承人、摒弃了曹植之后,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剪除曹植的羽翼:让曹植继续拥有强大的智囊团,无疑会成为曹丕的对立面,最终引起家庭的分裂。
杨修是有点儿小聪明,但并没有大罪过。可是为了整个家族的整体利益,曹操必须剪除曹植的羽翼,首先就是杀掉轻狂张扬的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