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死在张辽手下,在现实中他们真有交集吗?

《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死在张辽手下,在现实中他们真有交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 访问量:1713 更新时间:2024/1/19 1:42:09

《三国演义》的作者尊刘抑曹的倾向过于明显,以至于整部书前有刘关张创业,后有诸葛亮北伐,除此之外,其他的事迹大多一带而过。至于说曹操阵营中的人物,尚有关羽的两个朋友张辽、徐晃得到作者的首肯。可是东吴的那些所谓“江表虎臣”,作者借关羽的话来评价,那就是一群鼠辈。不过在东吴的将领中,太史慈的武勇还是让作者赞赏,可是他却死在了张辽的手下。那么现实中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是什么交集让作者将他们写在了一起?

一、《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与张辽。

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是在曹操讨伐陶谦时出场的。当时曹操借口陶谦的手下杀害了自己父亲,出兵攻打徐州。陶谦被迫向北海、青州两处求救。北海的孔融在得到陶谦的求救信后,答应出兵,可又被数万黄巾军围住。这时太史慈奉母亲之命,前来帮助孔融。他杀出重围,为孔融请来刘备的救兵,解了北海之围。战后太史慈受扬州刺史刘繇之邀而去。

在这一战中,太史慈单枪匹马,在数万敌军中杀进杀出,威不可挡。而在他再次上场时,则是面对号称小霸王的孙策。在孙策率领父亲的旧部夺取江东时,他作为刘繇的部下与孙策交锋。在神亭岭一战中,他与一员小将与孙策和他手下的十二员大将对阵。太史慈和孙策单挑,大战上百合,打得不分胜负。

后因刘繇无能兵败,太史慈也被孙策生擒。在孙策的招降下,太史慈投降了孙策,成为江东的一员虎将。他在跟随孙策攻打严白虎的战役中,表现出色,立下了战功。不过,在此之后,太史慈在赤壁之战露了一回面,却没有前面那样出彩的表现。直到孙权发动合肥之战时,他才再次大显身手。

张辽则是曹军中的一员重要将领,他原是吕布的部下,是八健将的首将。在吕布失败后,由于刘备、关羽的力保,张辽投降了曹操。张辽在曹军之中,很快就以他的能力脱颖而出。在很多战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一马当先的身影。在白狼山之战中,张辽冲入敌阵,斩杀了敌方主将蹋顿单于。在守合肥时,张辽也多次打退了东吴的攻击,威震敌胆。

张辽此人也有情有义。他感念关羽对他的情义,在很多地方都维护关羽。在土山约三事时,就是张辽出面保住了关羽的性命。关羽在曹营之中,根本看不起曹营的将领,唯独与张辽、徐晃两人交好。张辽在曹营中多方斡旋,使得关羽避免了许多冲突。在白马之战和过五关斩六将时,也多次得到张辽的帮助。

张辽与关羽的关系,曹操自然也心知肚明。他在安排将领时,专门将张辽安排在淮南一线,镇守战略要地合肥,阻挡东吴的攻势。即便是关羽攻打襄樊,形势那么危险,曹操也没有调动张辽前往救援。因此,张辽的后半生的战绩,都与东吴有关。张辽在逍遥津一战,打退了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吴军,差点抓住了孙权。

在历史上,孙权与刘备结盟稳固时期,将战略目标放在了淮南。孙权先后对合肥发动了多次攻击,直到逍遥津之战失败才暂停了攻击。孙权在赤壁之战时,派周瑜率领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操主力作战,自己却亲自率领一支军马,对合肥发动进攻。《三国演义》中,作者就把太史慈和张辽的碰撞放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发动的这一次攻势中。

但是,孙权面对的对手正是张辽。在这一战中,太史慈和张辽单挑,两人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可是由于其他将领作战不利,孙权只得败退回营。这个时候,太史慈想以计取胜。他有个同乡戈定与张辽的养马后槽是兄弟,太史慈想要以后槽为内应,里应外合打败张辽。

谁知道张辽早有准备,当夜传令不得解甲宿睡。这样当戈定等人制造混乱的时候,张辽很快就平息了混乱,抓住并斩杀了他们。张辽还将计就计,故意在城门放火,引诱接应的太史慈前来。结果太史慈身中数箭,被打得大败。在回营不久之后,就伤重而亡了。

二、历史上太史慈的死因。

其实在历史上,太史慈和张辽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交集。太史慈被张辽杀死的情节,也是作者依据历史事件,进行的艺术加工。张辽在历史上确实经历过部下叛乱的事件,情节与《三国演义》中的情况差不多。当时张辽的部下突然发生叛乱,到处喊叫造反。张辽下令不造反的全部坐下,不得乱动。不久全营停止了混乱,那些少数造反的人马上就被擒获。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张辽的治军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作者将这个事件经过艺术加工,写进了书中。

在历史上,太史慈的能力也是受到大家公认的。当时连远在北方的曹操都得知了太史慈的名声。他专门给太史慈寄去了一封信,不过信里没有说什么,只是放了些中药当归。这里面的意思自然是想太史慈回到北方,来到自己的麾下。只是太史慈没有理会,此事方才作罢。

但是,在历史上太史慈和张辽是很难见面的。曹操讨伐陶谦的时候,张辽正跟随着吕布,在袁术、袁绍等势力间流浪。太史慈在徐州之战后就去了扬州,更是与张辽无法见面。在孙权继位后,他把太史慈又派到了南方镇守。到了建安十三年时,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而《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战死的这一战,则发生在赤壁之战后的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可是,这个时候太史慈早已去世了。

在《三国志》中记载,太史慈是死于建安十一年,死时年仅四十一岁。在历史上记载,太史慈死时十分不甘心,他说“大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似乎!”从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太史慈并不是在战场上战死的。如果结合他死时正当壮年,所处的地方又是江东南方没有大的战乱地区,太史慈应该是病重而死的。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被张辽杀死的描述,是作者的艺术加工。太史慈和张辽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多少交集,而且早在赤壁之战前很久就去世了,更不可能在赤壁之战后与张辽交战了。

三、张辽的死因。

张辽在《三国演义》中用埋伏之计打败太史慈,让太史慈中箭而亡。可是在书中,他自己也没有逃脱同样的命运。他在随同曹丕讨伐东吴的时候,同样中了东吴的埋伏。在他掩护曹丕逃命的时候,被东吴将领丁奉射中腰部,被徐晃救回。回到许昌后,张辽因为箭疮迸裂而亡。这和太史慈的死遥相呼应,算是一报还一报。

不过在历史上,如同太史慈不是被张辽射死一样,张辽也不是死在丁奉的箭下。他的死也和太史慈的死因一样,都是病死的。在张辽病死前,他依然是曹魏的一张王牌,被曹丕用来威吓孙权。这是因为张辽在镇守合肥期间,多次击败孙权的进犯,让东吴君臣对他产生了畏惧之心。

尤其是在湘水之争后,孙权在与刘备解决了荆州的争端,将东吴最大的兵力集中起来,向合肥发动了最大的一次攻势。这一战由孙权亲自指挥,率领十万大军,对合肥势在必得。当时合肥防守的曹军仅仅只有七千多人,还由张辽、李典乐进三员将领一起防守。

但是,曹军将领按照曹操留下的策略行事,由张辽和李典出战,乐进守城。在张辽在出击中,冲入孙权的大营,直杀到孙权的面前。在吴军士气遭到挫伤后,攻城不下撤退时,张辽又率领军队袭击了吴军。这一次又恰好打击了孙权的亲军,险些活捉了孙权。在这一战中,张辽给孙权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再也不敢面对张辽。

在历史记载中,张辽在曹丕称帝后不久便病了。他的病情让曹丕十分关心,亲自派医生医治,并百般优待。不过曹丕主要的目的,还是要用张辽来震慑东吴。张辽在去世前的这段时间里,一直是在身体有病的状态。可是曹丕依然让他镇守在淮南前线,还派他乘船与曹休一起巡视前线。

孙权对此十分忌惮,他对部下说张辽虽然身体有病,但还是不能抵挡的,大家要谨慎小心。张辽在临死前,还取得了对吴军吕范的胜利。但张辽终因病情严重,病逝于江都。他死后,曹丕十分惋惜,为他流涕,并追谥他为刚侯。

结语:

张辽和太史慈在历史上本无交集,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经过艺术加工,把他们的事迹糅合到了一起。其实在赤壁之战前,太史慈就已经病死在东吴的南部,根本不可能跟随孙权去攻打合肥,更不可能会死在张辽的箭下。

同样的,张辽也是因病去世的,他也不可能死在武将丁奉的箭下。张辽在镇守合肥期间,挫败了孙权多次进攻。并且,在逍遥津一战中,张辽彻底击垮了孙权的信心,使得孙权再也没有胆量去面对张辽。直到张辽病逝前,孙权还告诫手下不可对敌生病的张辽。张辽也因为他的战功,得到了曹丕的推崇,并且位列古人的七十二名将。

更多文章

  • 孔融困于北海,太史慈找寻救兵,一番吹捧之语促成刘备自我觉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孔融,刘备,太史慈,公孙瓒,袁绍,三国志

    1.前言说起刘备,无论是《三国演义》类的小说还是《三国志》类的正史,记载中的蜀汉昭烈帝都是以仁义著称于天下。在深入去读《三国志》的过程中,我总是觉得刘备的仁义或者说信义之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至少他年少时并不是这种性格。如果将他后来以仁义行天下是一种自我觉醒的话,那么这中间是有一个觉醒的过程的。那么

  • 太史慈知恩图报救孔融,说明他重情重义,却为何投靠敌人孙策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孔融,孙策,太史慈,刘备,孙权,大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东吴大将太史慈都有印象。太史慈原先是刘繇(yáo)的部下,并帮助刘繇攻打孙策,但是不久,太史慈就投靠了孙策。太史慈为什么要投靠孙策?孙策又为什么能让太史慈投靠他呢?要解开这些谜团,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知恩图报太史慈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源于他母亲对

  • 孙吴的山越专家登场(孙策南下追击王朗时,太史慈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孙策,王朗,太史慈,山越,太守

    王朗逃到东治时,东治长官商升准备借助王朗的名义起兵(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会稽郡南部(主要是现在的福建地区)基本都是山地。这意味着统治这片土地成本极高,汉武帝在征服闽越之后,就将沿海的闽越之族悉数迁往江淮之地,只留下一个据点东冶城(现在的福州市)孙策也不敢贸然举大兵南下,东治已经是会稽郡

  • 三国中,如果孙策、太史慈对战张辽、许褚,哪一方赢的可能性大?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孙策,张辽,许褚,太史慈,韩当

    三国中,如果孙策、太史慈对战张辽、许褚,哪一方赢的可能性大?矜弈2022-07-0515:07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当然是许褚和张辽的赢面更大些。他们四个人的战斗结果,取决于许褚大战孙策的结果。因为张辽和太史慈的武功修为是不相上下的。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 曹魏名将张辽是如何一战斩杀太史慈的?张辽最终的结局呢?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张辽,太史慈,孙权,孙策,曹操,乐进

    三国太史慈,通常被认为其勇武不亚于吕布、关羽等人,乃是东吴的的顶级战将。而张辽呢,可谓是曹营中,除去曹氏、夏侯氏之外的将领中,排名第一的将领。那为什么张辽能够一战斩杀了太史慈呢?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张辽是武力、智力比较均衡的将领,堪为帅才。而太史慈,虽然谋略也不差,但是对于行军打仗,相对张辽而言还是差

  • 曾经在神亭岭和孙策一战的太史慈,为何籍籍无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孙策,太史慈,神亭岭,籍籍,东吴,甘宁

    太史慈和江东小霸王的神亭岭一战,大飞熊已经写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战可不是小说虚构的,而是正史上提到为数不多的单挑事例之一,由此可见太史慈确实是历史上的猛将之选,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呢?但是,太史慈确实不像五虎上将,五子良将那样让人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何?这其实还真不怪《三国演义》对其

  • 太史慈为什么没有被列入“江表虎臣列传”?源于他短暂的军阀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太史慈,孙策,袁术,孙权,刘表,太守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太史慈是江东名将,虽然去世得很早,但也为孙策、孙权兄弟立下很多功劳。在《三国志·吴书十》中,记载一批江东虎将,被后人称为“江表十二虎臣”。太史慈却没有被列入在内,而是列入《三国志·吴书四

  • 【公众号专属】三篇实测战报:蜀智、太史慈平替吴骑、紫将朱儁小群弓

    历史解密编辑:绝影笔记标签:太史慈,朱儁,凌统,周泰,法正,庞统

    战报无九八 纯野战第一篇蜀智战报 实测对象:诸葛:夺魂挟魄+杯蛇鬼车兵书:胜而益强+文韬执锐庞统:太平道法+士别三日兵书:后发先至+鬼谋将威法正:无当飞军+八门金锁兵书:援其必攻+励军掩虚评价:能玩,法正给S更好。第二篇:‍没有孙尚香用太史慈平替的吴骑队伍(非碰瓷虎) 实测对象:‍‍‍‍‍‍‍‍周泰

  • 周瑜接应孙策渡江,从此所向披靡,降服太史慈、祖郎靠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周瑜,孙策,太史慈,王朗,袁术,曹操

    刘繇趁孙策率主力兵围攻庐江时,赶走了孙策的叔叔吴景、堂兄孙贲。有困难找朋友,孙策的一生知己周瑜正在江南岸,手下还有兵。刘繇赶走孙家人后,就任命周瑜的叔叔周尚做丹阳太守。周瑜正是在此时去丹阳投奔周尚。孙策给周瑜写了一封信。周瑜接到书信带兵来迎。孙策成功渡江。刘繇的长江防线彻底瓦解。防线很多时候是被从内

  • 读三国2:孔融滴水恩,太史慈涌泉报

    历史解密编辑:田先生读史标签:孔融,北海,东莱,东汉,汉朝,诗人,太史慈,读三国,三国演义,建安七子

    作者:田先生读史每天只读1页《三国演义》,轻松养成读书好习惯!这回说到黄巾残军管亥突然来攻北海孔融,敌军势大,孔融抵挡不住,被其围困,正在此紧急时刻,突然城外一猛人,单枪匹马杀入管亥军阵,如入无人之境,直杀到城下叫门。待到相见时,才发现是东莱太史慈,来报孔融照顾家中老母之恩的。原来“孔融与太史慈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