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世上最难揣测的东西,关于人心这东西,后人们留下了很多调侃人心险恶的话语。哪怕是在《三国演义》中,也难免会存在着勾心斗角的行径,最典型的自然就是司马懿和曹爽,还有就是魏延杨仪这两个冤家。
其实抛开他们不说,早在曹操刘备还在的时候,他们的手下就有些勾心斗角的行为了。关羽一直鄙夷黄忠,于禁一直暗中挤兑庞德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
于禁和庞德之间的恩怨纠葛倒是挺好理解,可是,要说黄忠和关羽之间为什么关系不好,那还真是有些让人捉摸不透。按理说,两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利益纠纷,同为五虎上将的他们本应是最亲密的战友同僚才对。
不过,关羽就是看不上黄忠,对于这件事始终让黄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关羽为什么对自己如此鄙弃?直到汉中之战之后,黄忠才开始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
老骥伏枥的黄忠
作为三国第一老将,年逾六十的黄忠依然不下战场,足以从侧面映证黄忠究竟是有多么强悍了。只可惜,这样的名将却没有一个合适的主人。
原本,黄忠在荆州刘表的手下为将倒也不算折没人才,奈何刘表死得早。刘表死后,荆州陷入了几家纷争的局面,为求自保黄忠最终离开了荆州来到了长沙,成为了韩玄手下的一员将领。
要说三国时期最常见的事情是什么,自然是地盘的变迁和武将谋士的跳槽,韩玄自己没什么本事,占着长沙这块风水宝地自然会引来他人的觊觎。
关于韩玄,《三国演义》小说中对他的评价只有四个字——轻贤慢士。在韩玄手底下卖命,黄忠的未来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出路,不过那个时代,机遇遍地都有,只要能把握机会那就是英雄。
黄忠也没有等很久,很快,一个让他摆脱苦海的机会就来了——关羽来了!赤壁战后,曹操被一把火烧回了北方,哪里还顾得上荆襄之地。
于是,身处这周边的长沙,自然也成为了孙刘两家博弈的一个重要地点。为了夺取长沙占据根据地,刘备和诸葛亮一商计,最终决定让关羽带领精兵前来攻打长沙。
关羽和黄忠说的是是非非
关羽领命,在战前他先派了个人过去恐吓韩玄,没什么胆量的胆小鬼韩玄,倒是很快就被吓破了胆。但是作为老将,黄忠可不吃这套,他靠着自己的箭术,让关羽攻不下城池,极端的难受。
要说关羽为人高傲,在他看来,是男人就该真刀真枪地跟我打上一架,跟个缩头乌龟一样算什么英雄好汉。黄忠也不含糊,提着大刀就跟关羽扭打在了一起。
出人意料的是,关羽整整和黄忠大战数百回合都没有取胜,这可令他对于这个老将高看了一眼。最后还是关羽用计才打败了黄忠,不过,此时的关羽居然选择了放过黄忠。
此举在小肚鸡肠的韩玄的眼中,自然就成为了通敌的代表,好在魏延积极相劝,才使得韩玄暂时放过了黄忠。可是第二天,为了报答昨天关羽放过自己的恩情,黄忠也选择了手下留情。
他放水救下了关羽一条命,此举却惹得韩玄大怒,又是魏延及时带领手下官兵举义哗变,才救下了黄忠。二人斩杀韩玄之后,便选择了开城门迎接刘备入城,就这么着黄忠魏延就成了刘备手下的心腹爱将。
黄忠虽然成为了刘备的下属,深受刘备的器重,但是为人甚是高傲的关羽却仍然是瞧不起黄忠。后来,在得知五虎上将中,有黄忠位列其中的时候,关羽居然甚是愤慨地说出了:“大丈夫终究不与老卒为伍”的话语。
这就让人很奇怪,当时在长沙的时候不是好好的么,怎么这会又突然地对黄忠如此态度瞧不上了?黄忠自己也很纳闷,直到一件事的发生,黄忠才明白了这背后的原因。
多年后,真相才揭晓
话说,黄忠随着刘备进入西川,在协助刘备攻取下西川之后,黄忠受命前往汉中的重要关口定军山前,去攻下定军山。不久,黄忠用计攻下了定军山,并斩杀了夏侯渊之后。
或许此时他才明白,为什么云长如此地瞧不上自己。回看当时的情况,作为能够扼守汉中的最重要屏障,曹操自然是会留下重兵来把守定军山的。
他们分别留下了夏侯渊和张郃作为主副将,来把守定军山,想要夺取汉中,那么刘备就必须要攻下定军山。在诸葛亮的激将法之下,黄忠自愿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和法正一起来到了定军山前安营扎寨。
作为蜀汉的谋主,法正早就为黄忠想好了,要怎么夺取定军山的妙计。他先让人去四处破坏,什么都不弄坏,唯独就是破坏夏侯渊用来防守用的鹿角。
然后,他们趁着夏侯渊修鹿角的时候以逸待劳,一举击败夏侯渊。黄忠认为法正说得有道理,于是便采纳了法正的意见,不得不说,法正真是把夏侯渊算计得死死的。
就像法正所预料的那样,夏侯渊亲自带着几百号人出来修理鹿角,这一切都被在山上驻扎的蜀军看在眼里。眼见时机一到,法正立刻示意黄忠出击!就这样。
黄忠从山上冲下来,靠着以逸待劳的优势很快就冲到了夏侯渊身边,手起刀落将夏侯渊砍成了两段,成功地夺下了定军山,为刘备占领了整个汉中。
战后论功行赏,黄忠自然是被刘备重赏,酒至半酣,黄忠开始回忆起了定军山的战况。就在此时,黄忠假设自己是夏侯渊,想了想自己要是夏侯渊的话会怎么做。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答案,居然是和夏侯渊一样的,亲自去修理鹿角,那岂不是说明自己也会遭此厄运。
想到这里黄忠不禁感觉身上一阵冷汗流了下来,却也顿时感觉自己茅塞顿开,敢情关羽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不喜欢自己的啊。
自己(黄忠)有勇无谋,和其他几位五虎上将成员一比,自然是相差很多,想到这里黄忠顿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当时的黄忠年纪大了,靠着武艺倒是挺好压制对手,动脑子真的是转不太动了。
就算知道关羽瞧不上自己,有勇无谋也来不及做出改变了,因此黄忠只能选择更加忠心和努力为刘备效劳。靠着黄忠的努力与忠臣,他最终还是得到了刘备的完全信任,最终封侯拜相。
此事也表明了,人生成功的路并不只有一条,哪怕别人再怎么瞧不起自己也没有什么关系了,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最后也能取得一番成就与作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