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之后,或不会步曹操的后尘,这一点咱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他是一个绝对忠于汉室的千古楷模,这一点咱们从他对后代的安排上就能看得出来:他并没有让已经成年的儿子诸葛乔(侄子兼养子)进入权利中心,而是让他当了苦力去搬运军粮,更没有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虽然他已经开府治事可以建立自己的人马班子。诸葛亮选择姜维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也是因为“此人心存汉室(诸葛亮给张裔蒋琬的信)”。但是咱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诸葛亮会不会像曹操司马懿那样抢老板的饭碗,而是要讨论如果刘备一统天下,而法正庞统和五虎上将仍在,那么他将如何论功行赏?
刘备是个知人善任的一代枭雄,所以他才能从一个草根白手起家并跨有荆益,成了曹操最忌惮的对手,关羽谁都不服就服刘备,诸葛亮谁都不保就保刘备,而且正史中的刘备还是一位剑术名家,怒鞭督邮也显示他其实是个暴脾气。这样的人要是一统天下,即使不如秦皇汉武,起码不会比宋太祖赵匡胤差。但是综合能力不差的的刘备阴错阳差地被大舅哥孙权给坑了。如果没有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刘备一统天下也不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所以咱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万一刘备当了皇帝,又会给手下文武群臣怎样的待遇。为了直观起见,咱们就说诸葛亮法正庞统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八个人。笔者先提出一家之言以供读者诸君参考,期间或许有很多不妥之处还请见谅,因为笔者并没有生活在三国时代,眼光胸襟都比刘备差得很远。
诸葛亮已经在刘备起家的过程中证明了自己堪比萧何的行政能力,而且诸葛亮这个人忠贞不二又年纪尚轻野心不大,自然是丞相的不二人选,这一点大家似乎可以达成共识。而法正和庞统就不好安排了:法正和庞统的强项都是军事,其中法正的人品似乎有一点瑕疵,庞统长相又有点对不起观众,让他们当御史大夫似乎也有点压不住阵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后,军事参谋一般都要转岗再就业,法正对刘备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曾经舍身为刘备挡箭),年纪也不算太大(比诸葛亮大四岁),有这样的会来事儿的人(劝刘备弃孙夫人而娶吴懿的妹妹,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在身边当个尚书令,刘备一定会身心愉快多活几年的。而庞统就不大好安排了,因为这是个有武将脾气的文人,要不然也不会在雒城之战中亲冒矢石了。庞统还是个犟脾气,曾经让刘备在大庭广众下扫了面子,所以庞统的位置很难安排,咱们且把他放在后面再说。
关羽如果不在荆州之战中牺牲,那么季汉大将军大司马的位置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刘备称帝之后,一直没有设大将军大司马这个职务,原因很简单:在刘备眼里,除了关羽之外,谁也没资格坐这个位置。而张飞已经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了,顶多再加一个大司马的头衔,就像卫青霍去病同为大司马一样。而马超这个反骨仔坑爹货,既不能让他位高权重,也不能让他割据一方,但是也不能贬低打压,让他当一个有职无权的太尉,牢牢地掌控在京师范围之内,老老实实地享尽荣华富贵,也算刘备善始善终了。
刘备阵营中年纪最大的是老将黄忠,此公虽然老当益壮,但是等刘备一统江山之后,估计也是垂垂老矣,封个万户侯留在自己身边喝酒聊天,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什么太师太傅随便给个虚衔,再琢磨一个比较好听的谥号,那也算不枉了黄忠一生戎马。
最后就剩下赵云和庞统了,而掌握实权的三个重要职位(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中,就只剩下御史大夫这一个位置了,而赵云和庞统都是忠贞不渝而且敢当面硬怼刘备的,似乎都可以当谏官的一把手。这就是个难题了:按理说有骨气的文官谋士庞统比较适合这个职务,但是似乎赵云跟刘备的关系更好,也更顾大局识大体,也是御史大夫一职的有力竞争者。如果真要平衡关系的话,刘备似乎可以让张飞再进一步,兼职大司寇,把司隶校尉的职务让给赵云,或者干脆让赵云和庞统分任大司寇与御史大夫。
据笔者个人看法,以赵云的人品和资历,无论是司隶校尉还是大司寇、御史大夫,都会干得很出色。只是不知道在读者诸君心里,刘备手下这八大干将分别应该封个什么官职更合适,这件事咱们闲来无事可以替刘备操操心,臆想一下,权当是复习一下汉朝官制,也能过把皇帝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