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三国知名谋士之一的庞统,为何会中箭身亡呢?

作为三国知名谋士之一的庞统,为何会中箭身亡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3269 更新时间:2024/1/16 19:40:23

三国时期对刘备帮助最大的便是糜氏家族,因为糜氏兄弟不但将妹妹许给了刘备,他们更是倾尽家财支持刘备完成大业。但要说到刘备最为倚重的谋士,就要属诸葛亮庞统了。

  诸葛亮博望坡一场大火,曾帮助刘备击败了强大的曹军。赤壁之战时,庞统巧献连环计更是间接帮助刘备雄踞西南。但即使如此,凤雏的名声也远不如诸葛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么作为三国知名谋士之一的庞统,为何会中箭身亡呢?

  全怪刘备不听话。

  刘备从东吴借来荆州后,益州别驾张松携好友法正一起去信邀请刘备入蜀。作为内应的二人更是怂恿刘备先行攻取益州,等刘备大军占领益州后,就可以出兵汉中。到那时刘备所占据的地盘,将仿若昔年刘邦在蜀中所占据的地盘。

  此时的刘备便可效仿先祖刘邦出兵关中,顺利一统天下。尽管谋划虽好,但刘备却顾念刘璋是自己族弟,不忍心汉室宗亲祸起萧墙。

  深知刘备顾忌为何的庞统,当即向刘备提出:魏国大军在北方,如果我们不趁机夺取刘璋的基业,到那时曹操也会夺走。我们入蜀等于是在变相帮刘璋。成为蜀地之主后,您可以再来报答刘璋。听了庞统的建议,刘备觉得言之有理。随之刘备便任命庞统为军师,跟随自己率军入蜀。

  当时,刘璋希望刘备入川后能够帮助自己抵挡汉中张鲁。庞统随即以此向刘备献上了谋夺刘璋基业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刘备大军假装北上迎击张鲁,暗中另派一支精锐部队奇袭成都。到那时刘璋毫无防备,成都唾手可得。

  中策:蜀中将领杨怀、高沛二人,很是忌惮刘备。入川后的刘备可以假装荆州有急事急速撤军。那时杨怀高沛二人必定会亲率大军,沿途监视护送刘备。而刘备可以趁机吞并杨怀高沛二人麾下的大军,趁势占领益州。

  下策:刘备率军入川后,退守永安,等到曹操征讨刘璋时,刘备再酌情处理,夺取刘璋的基业。

  庞统原本以为刘备会选上策,毕竟上策可以帮助刘备快速夺取蜀地。谁曾想刘备却选了中策。刘备斩杀杨怀和高沛二人,吞并了二人麾下的大军后,却在葭萌关逗留了很久。之所以刘备会在葭萌关逗留,是因为刘备需要消化杨怀和高沛二人麾下的大军。

  因为刘备在葭萌关浪费了很长时间的关系,刘璋得以有机会调大军回防成都。原本庞统设计的是一场擒贼先擒王的奔袭战,却让刘备变成了一场攻坚战。

  尽管刘璋性格懦弱,但刘表毕竟在蜀地经营多年。刘璋靠着堆积如山的军事物资和刘备大军对峙了很久。就在刘备和刘璋对峙时,曹操亲率大军成功夺取了汉中。形势瞬间逆转,只攻占蜀中一隅之地的刘备,开始被曹军和刘璋大军两面夹击。

  庞统深知要想破掉这一困局,刘备大军需要快速攻占雒城。于是心急如焚的庞统,便亲临战场,指挥大军偷袭雒城。不曾想张任早在落凤坡设下了伏兵,最终庞统中箭而亡。

  假如刘备采纳庞统献出的上策,刘备就不会陷入被曹军与刘璋大军两面夹击的局面。随之庞统也就不会急于破敌,中伏身死。

  刘备一旦快速掌握益州,诸葛亮、张飞等人便可以快速赶来支援、驻防。到那时手握荆州、益州二地的刘备也就有了与曹军周旋的资本。刘璋性格懦弱,必然会选择龟缩不出。当曹军久战刘备无奈撤退时,觉得大势所趋的刘璋,也有很大可能将蜀地全境献给刘备。

  刘备不偷袭成都可以理解,他不想大兵压境与族弟刘璋直接兵戎相见。吞并杨怀和高沛二人麾下大军,刘备势力大增,随后他便可以趁机攻占益州。到那时刘备麾下大军的强悍战力,也会让刘璋觉得自己无法抵挡刘备,随之刘璋便会向刘备献出蜀地全境。

  可以说刘备不采纳庞统的上策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刘璋识时务的投降自己。也许刘备真的是不忍心刘璋和自己祸起萧墙。但入蜀就已经暴露了刘备夺取刘璋基业的野心,此时的刘备不应该妇人之仁。

  庞统身死的关键点,便是刘备大军没能快速占领益州。吞并杨怀和高沛麾下大军的过程,让刘备耽搁了太长时间。随后雒城又久战不下,此时刘备想不和刘璋兵戎相见都不可能了。可以说正是刘备的妇人之仁、优柔寡断间接害死了庞统,如果刘备采纳庞统的上策,庞统便不会身死,说不定未来的蜀国还会迎来不一样的局面。

更多文章

  • 庞统早就指出诸葛亮致命错误,刘备却不信,最终悔之晚矣

    历史解密编辑:一夕笙歌标签:庞统,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

    三国时期的隐士水镜先生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他们就是诸葛亮和庞统,两人都是水镜先生的高徒,水镜先生对他们的能力心知肚明。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当时刘备空有明名气无地盘,是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后帮刘备制定战略计划,先结盟孙权再吞并荆州、益州,最后效仿汉高祖刘邦一样出兵关中统一天下

  • 假如庞统没死,和诸葛亮两人联手,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寒山远殆标签:庞统,诸葛亮,司马懿,刘备,蜀汉

    我们常常用卧龙凤雏,来形容才华横溢且本领不相上下的两个人。其实大家都清楚,这个称呼就是来源于三国时期,蜀汉的良才诸葛亮和庞统。作为蜀汉君主的刘备,对他们二人的能力是极其欣赏的。然而即便如此,刘备恢复汉室的梦想,却没有在他们二人任何一个的手上实现。先是落凤坡后为五丈原,两颗星星的陨落,彻底让蜀汉权力走

  • 如果庞统没有死,那么刘备最后能统一三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庞统,刘备,诸葛亮,曹操,蜀汉,三国,汉朝

    说到庞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他和诸葛亮齐名。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说过:“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刘备已经聚集了两个人,但仍然没有成功,不由得让人遗憾。事实上,庞统并没有参加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当刘备建立蜀国时,正是因为庞通献的计策,刘备获得益州,刘备在外征战时服从了庞统

  • 刘备有两个致命缺点!即使庞统在世,也无法一统三国,可惜了

    历史解密编辑:凡人侃史标签:刘备,庞统,诸葛亮,曹操,孙吴,关羽,三国,汉朝,曹操麾下

    在赤壁之战前,三国著名的风水大师司司马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就是庞统。而此时的刘备正是跃马过檀溪,踌躇满志之时。刘备听闻水镜先生之言,便迅速带着关羽、张飞,包括他本人前前后后三次前往隆中,最后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后来,赤壁之战一触即发,在诸葛亮

  • 善意提醒庞统:为公事不掺私心

    历史解密编辑:热度一生标签:庞统,诸葛亮,刘备,鲁肃

    诸葛亮曾经向刘备推荐过庞统,但当时刘备没有重用,后来鲁肃又出面推荐,刘备终于重用了庞统。有人说是诸葛亮害死了庞统。庞统跟刘备入川,就让他去好了,诸葛亮偏要通风报信说这一天对庞统不利。庞统自己也会算,用得着你操心吗?可见诸葛亮根本是不怀好意,想整死庞统。其实不是这样的。诸葛亮的确是夜观天象,知道庞统有

  • 如果刘备采用庞统的上计闪击成都下计退守白帝他能一统三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刘备,庞统,白帝,刘璋,孙权,三国,汉朝,诸葛亮,成都市,曹操手下

    在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刘备最为倚重的军事参谋,前期是庞统庞士元,中期是法正法孝直,到了后期就没有参谋可用了,刘备伐吴的时候,身边连个可以商量的的人都没有,这才导致百密一疏夷陵惨败。如果凤雏尚在,那么诸葛亮可以安心坐镇成都足兵足食,法正和庞统一人随刘备进取汉中,另一人前往荆州辅佐关羽,那么三国格局肯定

  • 如果庞统没死,和诸葛亮两人联手,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庞统,诸葛亮,司马懿,刘备,徐庶

    回看历史的时候,基于一种上帝视角和对某一人物或团队的喜爱,我们总喜欢感叹,如果没有发生什么就好了,如果谁能怎样就好了。这样的情绪,在遇到大众讨论度极高的内容时,更是容易达到顶点。比如《三国演义》这种国民级故事,多少人对蜀汉最后的覆灭感到哀伤。于是,有人开始猜想,如果刘禅稍微能够争气一点,蜀汉会不会延

  • 庞统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害羞的脸标签:庞统,刘备,徐庶,魏延,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庞统为什么要“自杀”?汪宏华【载于本刊蓝版2008年第三期】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能安天下呢?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三国

  • 庞统“凤雏”VS诸葛“卧龙”,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庞统,凤雏,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周瑜,诸葛,卧龙,三国,天文学家

    江南名士司马徽一句“得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话,让此二人身价百倍。刘备自从得到这两位“人中龙凤”后,战略目标清晰,做事顺风顺水,团队实力大增。龙凤易斗,那我们饭后茶余看看这二位顶尖谋士谁更厉害?首先,从忠诚上看。庞统远没有诸葛亮从一而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和精神。前期讲过庞统在短短

  • 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诸葛亮说荆州是一统天下的关键,谁高谁低?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庞统,荆州,刘备,曹操,刘表,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事实上,庞统的本意并不是说荆州是累赘,这完全是断章取义了。关于庞统对荆州的评价,主要出现在《九州春秋》。在这段文章的记载中,庞统说荆州地方残破,人口损失严重,北有曹操,东吴孙权,看起来似乎荆州当时的情况确实不乐观,那么庞统的这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事实上庞统还真说的是实话!当时的荆州确实是残破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