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统投奔刘备,为何刘备只让庞统做了一个耒阳县县丞?

庞统投奔刘备,为何刘备只让庞统做了一个耒阳县县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3229 更新时间:2024/1/26 23:14:49

刘备轻视庞统,并不是因为庞统长得丑,而是另有原因的。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在伏龙诸葛亮的帮助下取得荆州,这好日子刚过了没几天,不可能把司马徽的指点忘掉。

然而庞统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并不怎么兴奋。以至于大才在前,刘备只给了人家一个耒阳县县宰。这一点让人很费解,如果刘备不知道来人是庞统还好说,但他明明是知道的。

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

刘备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书中已经给了答案:

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这段话的意思好像就是刘备嫌庞统长得丑。说起来刘备也算是礼贤下士的一个人,为什么为什么突然成了“外貌协会”的人呢?其实相貌丑陋并不是主要原因,张松长得也很丑吧?刘备就不嫌弃。这个问题主要出在了庞统在这次会面的态度上。

庞统刚被孙权拒绝,揣着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来求职,他并没有用推荐信,见到刘备也是长揖不拜,文中虽然没说他表情如何,估计也好不了。再加上他本来就长得丑,(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在刘备看来这是一个鼻孔朝天,傲慢无礼的家伙。虽然他本来就长成这样。

态度是相互的,即便礼贤下士也是建立在相互尊敬的基础上的。不信的话我们看看刘备招募诸葛亮和徐庶时两人的态度。

诸葛亮: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徐庶:

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

这还是刘备急需大才,姿态摆得非常低的情况下。诸葛亮和徐庶二人表现得都非常谦虚,对刘备也非常的有礼貌。

现在刘备得了荆州,各方人才都前来投奔,正是刘备意气风发的时候,你这时候来求职,态度还这么二五八万的,刘备能有好脸色?

说起来曹操也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许攸来投,他赤脚相迎。张松到许都献图的时候,曹操为什么很讨厌他?那时因为张松受下相府下人的气,见到曹操时态度不好。曹操此时刚扫平了马超,正得意的时候。

操问曰:“汝主刘璋连年不进贡,何也?”松曰:“为路途艰难,贼寇窃发,不能通进。”操叱曰:“吾扫清中原,有何盗贼?”松曰:“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岂得为太平耶?”

张松在刘备处能掏心掏肺,是因为刘备有求张松,态度非常好。张松反馈回来的也是非常给面子。大家互相给面子,这事就这么着成了。

其实庞统也能表现得非常谦虚。在赤壁之战庞统忽悠曹操打造连环战船的时候,就很给曹操面子。

某素闻丞相用兵有法,今愿一睹军容。

傍山依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孙、吴再生,穰苴复出,亦不过此矣。

这话说得曹操心里肯定是窃喜的。回过头来再看庞统到孙权处和刘备处的态度。

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

孙权这个时候已经坐稳了江东,接见庞统虽然因为他相貌丑陋有些不喜。庞统因孙权的态度并未表现出谦虚谨慎的一面,回答孙权的话就有些置气的成分。最终求职之路被拒。

鲁肃推荐他到荆州刘备处求职,庞统受这次求职的影响,仍然保持不咸不淡的姿态,这次会面这让刘备也心里不大痛快,这才给了他一个耒阳县县宰的小官晾晾他。

如果庞统见到刘备有当初忽悠曹操的那个态度,不至于闹得这么尴尬。

标签: 庞统刘备曹操孙权

更多文章

  • 曹操失去郭嘉,刘备失去庞统,孙权失去周瑜,哪个影响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曹操,郭嘉,刘备,庞统,孙权,周瑜

    导语:乱世里面一个有才能而且可靠的军师可以抵得上一支部队,刘备就是这样的例子,尽管他很早就已经起兵征战天下,但前期因为没有得力军师辅佐,哪怕曾经打下徐州、豫州这些地方都没能守好战果,漂泊半生还是一事无成。直到诸葛亮加盟刘备之后,刘备开始逆袭,仅仅十几年时间就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值得一提的是,军师能

  • 用庞统:不以貌取才

    历史解密编辑:热度一生标签:庞统,刘备,诸葛亮,孙权,关羽,鲁肃

    三分天下以后刘备又开始调整自己。当事业越做越大以后,我们的第一感觉往往是人才开始不够用。荆州必须得有人守着,这样可以在前线打仗的人就少了。入川的人比较单薄,人力一分散,就需要尽快培养人才,可是他们好像并没有这种观念,所以很快就感觉到了人才的断层,人才的不足。当时不像现在这样沟通方便,人员很难快速调动

  • “卧龙”、“凤雏”谁更厉害?庞统肯定不能取代诸葛亮,理由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庞统,凤雏,刘备,蜀汉,张飞,卧龙,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说起三国人物,很多人都会想起“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这句话,“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当世奇才最后也都被刘备收入麾下,同为“军师中郎将”;虽然刘备集齐了“卧龙”和“凤雏”,却终究未能统一天下,但是这二人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卧龙”诸葛亮实力强,还是“凤雏”庞统更厉害呢?赤

  • 赵云有一同门师兄,智勇不逊关羽,只因错杀庞统被刘备挥泪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赵子龙,关羽,庞统,刘备

    三国虽然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但是也是我国人才出现最频繁、最昌盛的时代,在那个时期能征善战的武将、神机妙算的谋臣,这些人在中原大地上展开博弈,他们的故事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而在这些武将当中赵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拥有超高的武力值,而且其品行、智谋都排在三国武将的一流行列中,因此才有了“一

  •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而法正庞统和五虎上将仍在他将如何论功行赏?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刘备,庞统,法正,三国,汉朝,诸葛亮,赵子龙,五虎上将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一统天下之后,或不会步曹操的后尘,这一点咱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他是一个绝对忠于汉室的千古楷模,这一点咱们从他对后代的安排上就能看得出来:他并没有让已经成年的儿子诸葛乔(侄子兼养子)进入权利中心,而是让他当了苦力去搬运军粮,更没有培植属于自己的势

  • 如果庞统不死,能和诸葛亮一统天下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庞统,诸葛亮,司马懿,刘备,蜀汉,汉朝,三国

    庞统庞士元,自号凤雏先生,与卧龙先生诸葛亮齐名。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说过,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名气不小,至少在当时荆襄地区的名士眼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庞统后来投到了刘备的帐下,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刘备。然而,不久之后,庞统便在于刘璋军队交手之时,战死沙场,没有能对刘备的宏图伟业提供

  • 诸葛亮绰号卧龙,庞统绰号凤雏,那司马懿有绰号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庞统,凤雏,汉朝,三国,诸葛亮,司马懿,五虎上将

    诸葛亮,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绰号叫做卧龙,这个绰号又是因何而来的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诸葛亮在南阳的卧龙岗隐居,所以被人称作卧龙先生。第二个,诸葛亮才华横溢,在政治上有着超凡的天赋,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过,早年间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小山村,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才华,就像是一条被囚禁的巨龙

  • 作为三国知名谋士之一的庞统,为何会中箭身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庞统,刘备,刘璋,曹操,大军,中箭,谋士,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国古文献

    三国时期对刘备帮助最大的便是糜氏家族,因为糜氏兄弟不但将妹妹许给了刘备,他们更是倾尽家财支持刘备完成大业。但要说到刘备最为倚重的谋士,就要属诸葛亮和庞统了。诸葛亮博望坡一场大火,曾帮助刘备击败了强大的曹军。赤壁之战时,庞统巧献连环计更是间接帮助刘备雄踞西南。但即使如此,凤雏的名声也远不如诸葛亮,其中

  • 庞统早就指出诸葛亮致命错误,刘备却不信,最终悔之晚矣

    历史解密编辑:一夕笙歌标签:庞统,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

    三国时期的隐士水镜先生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他们就是诸葛亮和庞统,两人都是水镜先生的高徒,水镜先生对他们的能力心知肚明。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当时刘备空有明名气无地盘,是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后帮刘备制定战略计划,先结盟孙权再吞并荆州、益州,最后效仿汉高祖刘邦一样出兵关中统一天下

  • 假如庞统没死,和诸葛亮两人联手,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寒山远殆标签:庞统,诸葛亮,司马懿,刘备,蜀汉

    我们常常用卧龙凤雏,来形容才华横溢且本领不相上下的两个人。其实大家都清楚,这个称呼就是来源于三国时期,蜀汉的良才诸葛亮和庞统。作为蜀汉君主的刘备,对他们二人的能力是极其欣赏的。然而即便如此,刘备恢复汉室的梦想,却没有在他们二人任何一个的手上实现。先是落凤坡后为五丈原,两颗星星的陨落,彻底让蜀汉权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