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汉轻骑将军贾龚之子,曹魏开国功臣。提起贾诩大家都不陌生,被称之为毒士,算无遗策,盘点以下几条毒辣计策。
贾诩文和乱武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用计诛杀。王允不给董卓手下人留活路准备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樊稠、张记等人联名上书向王允投降,遭到王允拒绝后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策被以李郭为首的西凉将领所采纳。
贾诩于是李郭等人四处散播“王允欲杀尽长安城里投降的凉州之人”的谣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集原董卓麾下兵卒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处死王允,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随后李傕等纵兵掳掠,无恶不作杀死军民百姓万余人,霎时间京城掀起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李傕郭汜公元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刀兵争斗。期间贾诩多次出面调和,但最终无济于事,矛盾日益激化愈演愈烈。争斗多次以后贾诩看出这几个人难成大事,投奔了段煨,但是贾诩又看出段煨对自己有所猜忌,投奔张绣而去。
张绣宛城之战公元197年在贾诩的建议下北地枪王张绣宣布向曹操投降,投降进行很顺利,但是曹操的老毛病又犯了,看上了张绣已故叔叔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传唤其侍寝。不久后张绣得知此事,怒不可遏,在贾诩的建议下,突然造反,奇袭曹操之营,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出战不利,于是率轻骑逃走。此战大将典韦为保护曹操,奋力拼杀,身中数十箭而死,曹操坐骑绝影宝马死在了乱军之后,长子曹昂将自己的坐骑让给曹操逃脱,自行断后,最终和曹操的侄子曹安民战死沙场。(曹丕真得感谢贾诩)
曹昂
典韦献策张绣公元198年曹操领兵包围了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听说袁绍要偷袭许昌,迅速撤军,当即遭到刘表和张绣的夹击,击退刘表和张绣之后曹操军继续北撤,张绣前往追击,遭到贾诩阻拦,贾诩认为张绣这个时候追击必败,张绣不听率军追击果然大败而归,随后贾诩赶紧让张绣再去追击,张绣再去得胜而归,回来后连忙请教贾诩是何原因,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张将军你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公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公必然亲自殿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听完大感佩服。
贾诩离间韩马公元211年,以韩遂、马超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面对凶悍勇猛的马超,曹操吃了几次败仗,无计可施,无奈之时贾诩献上了离间计。二人本身就有间隙,首先曹操趁马超与韩遂轮流守寨的时候,与韩遂单独见面。曹操故意避开军事话题,而是以聊天的方式谈一些私人事情。并且不穿铠甲,不带武器,“轻服匹马而出”,“二人马头相交,各按辔对语”,表现出一副很友好和谐的姿态。
马超之后写一封信给韩遂。这封信态度含糊,语气模棱两可。关键是在要害处进行涂抹改易,就是要让马超觉得是韩遂心中有鬼,因而进行了涂改,让马超对韩遂起疑心。让曹洪出马,用一种“既要表现出不让别人听到又要让别人听到”的姿态叮嘱韩遂:“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马超听到这话,气愤至极,于是“挺枪骤马,便刺韩遂”。这样一来马超韩遂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合,于是韩遂投降曹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正是离间计的高明之处,利用敌人猜忌的心理。即使韩遂不投降,也必会领兵离马超而去。二人内乱,已经不是铁板一块,曹操坐收渔利,看准时机发动总攻凯旋而归。这一波堪称智谋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