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最坚固的两大堡垒——董卓的郿坞、公孙瓒的易京

三国最坚固的两大堡垒——董卓的郿坞、公孙瓒的易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凡读史 访问量:3775 更新时间:2024/3/20 6:18:01

董卓公孙瓒都是汉末群雄之一,他们都曾是叱咤风云的一方诸侯,然而最终却难逃覆灭下场。今天聊聊这两个“基建狂人”建造的超级堡垒:郿坞、易京。

董卓——郿坞

郿坞是董卓在迁都至长安后,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建的院邸。公元189年董卓趁十常侍之乱进入洛阳,把持朝政废立皇帝,结果引起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为了避其锋芒,把汉献帝迁到长安,继续在长安作威作福、把持朝政。其实董卓迁都长安,建造郿坞,说明他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灭亡。

据《后汉书·董卓传》:东汉初平三年, 董卓筑坞于郿 ,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后卓败,坞毁(故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郿坞可以称为超级堡垒。郿坞,城高七丈、厚七丈,和长安城一样高,董卓称之为“万岁坞”。而且董卓在郿坞中积聚了能吃30年的粮食,还有无数的珍宝美女。董卓以为建造了郿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能够平定天下那最好不过;如果不能成功,那么凭借郿坞,也可以安稳地度过一生。

可惜董卓没有料到的是,像他这样酷虐残暴、恶贯满盈的大魔头,什么样的堡垒也不能保护他。公元192年王允联合吕布诛杀了董卓,郿坞也被皇甫嵩率军攻破,董卓家人全部被杀。2010年,疑似郿坞的古城遗址被发掘,还原那段历史。公孙瓒——易京

公孙瓒是汉末三国北方重要的诸侯之一,在幽州多年,威震塞外少数民族、大破黄巾军,声威大震。公孙瓒一度曾经统领北方四州之地,并南下和袁绍争夺冀州。公元192年,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公孙瓒败走勃海还蓟后,虽有反击幽州牧的胜利,被朝廷封为易侯,但受袁绍及刘虞旧将的合击,屡战屡败。

于是公孙瓒决定建造一座坚城固守,他听信童谣”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 ,选中了冀州境内易水河北之地。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易京城“为围堑十重,於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公孙瓒挖了十重壕沟,然后在壕沟之内堆积山丘(称“京”),高各五六丈,上筑营驻兵。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其上建楼,公孙瓒自居,置铁门,呈送文书系绳引上,城内储谷300万斛。汉代一丈=10尺=231cm,公孙瓒所居住山丘高二十多米,再加上所建高楼,恐怕得接近30米。

这样一座精心设计的易京城,堪称完美,而且公孙瓒是按照兵法“百楼不攻”的说法设计的。再加上城内储存有300万斛粮食,汉代1斛=1石,1石=10斗=120斤,300万斛粮食,就是3600万斤。公孙瓒的如意算盘是,在易京城内坚守,等这些粮食吃完,天下大势也已经明朗了,到时候自己再决定如何行动。

然而袁绍围城部队挖掘地道,挖到公孙瓒部队固守的城楼下,用木柱撑住,估计已挖到城楼的一半,便纵火烧毁木柱,城楼就倒塌了。袁绍用这种方法逐渐攻到公孙瓒所住的中京。公孙瓒自料必定不能幸免,就绞死自己的姊妹、妻子儿女,然后放火自焚。袁绍催促士兵登上高台,斩公孙瓒。

再坚固的堡垒,也有被攻破的一天……董卓所建郿坞,公孙瓒所建易京,不可谓不坚固,储备粮草不可谓不充足。但再坚固的堡垒也抵不住人心,董卓失去了人心,身死邬毁;公孙瓒坚守到最后一刻,也难逃覆灭。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更多文章

  • 公孙瓒手下有3大猛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

    东汉末年的战乱局面,即便是到了现如今提起也是令人唏嘘不已,所谓乱世出英雄指的就是这样的时期,无论是后续的三国鼎立局面,还是各位英雄将领的存在,都已经说明那个时代创造了大量的英雄出现。给后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赵子龙、关羽等人,但是对于赵子龙有所了解的就会知道,赵子龙最初的主公并非是刘备,而是在其前主战败之

  • 公孙瓒集团九大名将:唐山市三人,涿州市一人,石家庄市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袁绍,刘备,曹操,大军,汉朝,公孙瓒,赵子龙,唐山市,涿州市,石家庄市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官僚腐朽、纲纪败坏,塞外游牧民族趁此时机数度越境滋事。在这一段特殊时期当中,一些常年与游牧民族征战的力量就此崛起。幽州地区的公孙瓒集团,就是当时北方地区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公孙瓒集团不仅震慑了常年犯边的鲜卑、匈奴等族,而且,凭着彪悍的骑兵队伍威震整个幽州。本文按照如今的地域划分,

  • 易京之战:袁绍消灭公孙瓒,成为汉末最强大的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袁绍,公孙瓒,曹操,易京,袁术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其中,就公孙瓒和袁绍来说,是当时比较强大的两个诸侯。对于公孙瓒来说,地盘主要在幽州地区,而就袁绍来说,所在的冀州正好位于幽州的南部一带。因此,双方可谓唇齿相依,相对应的冲突和较量自然是在所难免了。在界桥之战后,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爆发了易京之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易京之

  • 公孙瓒将赵云借给刘备,难道不怕一去不复返吗?有下列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刘备,曹操,吕布

    公孙瓒,字伯圭,“白马义从”,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与江东孙坚齐名。赵云不远万里,舍弃袁绍,慕名投奔公孙瓒,多次救其于危难之间。公孙瓒与袁绍的争霸中,赵云屡立战功,斩杀袁绍许多战将。他知晓赵云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却将其“借”给师弟刘备。难道他就不怕“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吗?”依据演义,分析如下,得

  • 三国志11大浪淘沙势力测评:公孙瓒一个骑兵势力,你给赵云玩啥?

    历史解密编辑:小王游戏论标签:赵云,骑兵,曹操,张飞,公孙瓒,三国志11

    本篇咱们来聊聊三国志11大浪淘沙4.3MOD中“大浪淘沙”剧本的公孙瓒势力。北平公孙瓒公孙瓒还是占据着北平城。从地图上看,北平城的交通依然保持了大浪淘沙的风格,那就是四通八达。不过,实际上只需要面对来自东面和南面两路的进攻即可。甚至你再腹黑点,在东面方向的大路造点阵什么的能制造ZOC的设施的话,可以

  • 公孙瓒麾下三员虎将,刘备曹操各得一人,最厉害的那个却无人能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公孙瓒,刘备,曹操,袁绍,赵子龙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其中虽然是描述的汉末三国那段波澜历史,但是其中穿插了太多鲜活的武将,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配合其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云谲波诡的计谋策略,让人欲罢不能。甚至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一次看到之后,都称之为神书,还把他它当做清军的战略教科书使用。《三国演义》讲述了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

  • 公孙瓒麾下有3位大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能力最强却无人能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袁绍,赵子龙

    前言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戎马一生,威震四方,手下良将如云。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落得一个引火自焚、尸骨无存的下场。图一在公孙瓒死后,他手下的两名大将各奔东西,名将严纲无人能降却惨被斩首。究竟是什么样的曲折让这员猛将最终身首异处?又是什么样的境遇让原本实力超强的部队分崩离析?这里面的故事还需要

  • 公孙瓒对刘备不错,可刘备为何离开他?为何在其兵败时不去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刘备,陶谦,袁绍,三国,蜀汉,汉朝,公孙瓒,曹操手下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未来的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正式出山参与剿灭黄巾起义,以博取功名。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大战”中击败不可一世的曹操,从此,刘备开始崛起并正式成为三国一级。这期间足足有24年时间,刘备除了短暂地占据徐州之外,基本都是过得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这24年时间里

  • 公孙瓒明知赵云很能打,为何愿意让他跟刘备走?换你也会这么干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刘备,袁绍,蜀汉,赵云,汉朝,三国,公孙瓒,赵子龙,曹操麾下

    事实上,公孙瓒会愿意让赵云跟着刘备走,主要是因为公孙瓒的用人策略有问题,而赵云又不是那种会阿谀奉承之人!说白了,赵云在公孙瓒这里不受重用的原因和赵云在刘备处不受重用的原因(网络中流传的)是一样的!赵云赵云的强悍其实不用过多赘述,在大多数人眼中,三国名将的排名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甚至许多人都认为赵云要

  • 白马将军公孙瓒,东汉末年一代枭雄,却死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太守,张纯,袁绍,刘虞,汉朝,公孙瓒,东汉末年,白马将军,史说三国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白马将军公孙瓒算是一位特殊的英雄,只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他的结局注定以悲剧而告终。锋芒初露公孙瓒字伯珪,今河北迁安人,出身还算是不错,家里世代都担任过太守这一职位。东汉这个时期如果想要出人头地,顺利步入仕途,那就必须得有知名人士给你做评价,还有一种就是州郡太守每年的推荐名额,“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