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曹操不杀徐庶而杀了杨修?他们都没给曹操献过一计吗?

为什么曹操不杀徐庶而杀了杨修?他们都没给曹操献过一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533 更新时间:2024/1/17 3:05:43

徐庶杨修,在正史和《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差异较大。按民间形象,俩人都不大讨喜,心不在曹操身上。他们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一个白长一张嘴,理直气壮地吃“霸王餐”,另一个则吃饭的家伙事被没收,让人搞不懂曹孟德为啥厚此薄彼。

其实回到正史,就很容易有答案。

徐庶的两个形象

徐庶的民间形象,用三个字可以概括——才、忠、孝。

徐庶其实是颍川人,怎么会跟荆州的诸葛亮等人混得那么活络呢?原来年轻时候的徐庶,是个不安分的江湖混混,因为杀人,受到官府通缉,逃到了荆州。

这一次惊吓之后,徐庶老实了,从此改头换面,扔了刀剑,潜心学问。一开始,周边的士族子弟都看不起他这个犯罪分子,可是徐庶的情商改变了自己的处境。首先他放得下身段,不怕白眼,主动“讨好”士族阶层。其次他刻苦专研,学问精进,靠才学成功洗白黑历史。

于是徐庶被诸葛亮、崔州平、石韬孟建、司马徽等名流,引为知己,慢慢成了荆州一带的名士。徐庶不光是刘备在荆州初期,最重要的智囊,还给刘备引荐了诸葛亮。

曹操征讨刘表时,刘备兵败樊城,搞得妻离子散,徐庶也把老娘搞丢了。《三国演义》上说,那是程昱的主意,俘虏徐母就是为了要挟得到徐庶。

果然,徐庶眼泪吧擦地与刘备告别,为了母亲放弃了辅佐刘备,成就功业的理想。当然,为了心目中的那个“忠诚”,他当了曹营一辈子食客,始终不给曹操献一计。

不过,历史中的徐庶,跟《三国演义》差异不小。根据《魏略》记载,所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根本不存在。

有两个证据,一个是诸葛亮的表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二人是指徐庶和石韬,他们一起投了曹操,但是曹魏就是不用他们。也就是说,不是徐庶不肯献计,而是献了也是白献,人家没把徐庶当块料。

第二个证据就是,曹丕接任魏王后,徐庶也参与了曹氏代汉的“劝进”。这么积极的政治立场,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杨修的两个形象

提到杨修,所有人脑海里蹦出一个词——恃才傲物。

这个家伙四处卖弄文采,玩过了头,经常把才学用到“揣摩圣意”上,犯了大忌讳,上了曹操的黑名单。

别人揣摩圣意,仅仅是为了个人行为的投机取巧,杨修不是,他是为了炫耀,所以常常把揣摩的结果四处张扬,让曹操一点小心思都藏不住,甚至坏了法度。

民间形象中,曹操对杨修,既仰慕其才,又愤恨于他的目空一切。所以找了个借口,没收他那张臭嘴。

不过,历史中的杨修,跟民间形象不同。

杨修的职务是主簿,也就是曹操的秘书。表面上看,主簿不算起眼,可事实上,杨修是曹操军政决策的大参谋。他对很多事情的见解,连曹操都自叹不如。可见杨修这个主簿,其实有参与决策的权力,秤砣虽小压千斤,他在曹操心目中,占据着很重的分量。

所以,不存在杨修不为曹操献一计的说法,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曹操献计。

杨修的死,其实是受累于曹植。曹植多次拉拢杨大秘书,期望他能帮自己战胜曹丕。杨修虽然不想卷进曹家父子兄弟的狗血剧,但还是身不由己地,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帮助了曹植。

公然参与储位争夺,还是通过出卖一号首长的机密来谄媚曹植,这种行为曹操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所谓“鸡肋”事件,只不过是借口。

徐庶与杨修的身份差异,导致不同命运

以上分析可见,不存在徐庶与杨修,对曹操“不献一计”的情况。

徐庶的才华,在众星璀璨的曹营,显得很不起眼,要么他实在献不出“高计”,要么曹操根本看不上徐庶。也就是说,徐庶是“身在曹营,心也在曹营”,只可惜“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杨修经常献计,也常常说到曹操心里。那就怪了,一个吃白饭的安然无恙,撅屁股干活的反被杀了?参与到争储事件的认多了去了,人家杨修也不想参与,还不是被你宝贝儿子逼的?怎么就不能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其实,杨修即便不参与争储事件,我觉得他也早晚会“失足”!徐庶对曹操哀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而曹操对杨修,也同样感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什么意思?难道杨修看不起曹操?是的!

曹操曾经给杨修的父亲杨彪,写过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话:“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

你儿子仗着你的权势,跟我不一条心,我很不得把他办了!

曹操这话怎么理解?杨彪在汉献帝时,曾经官至九卿,再往上倒,杨氏家族在东汉,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大佬,比袁绍家族还要牛!曹魏建立后,杨彪以“脚疼”为由,拒绝了曹丕的太尉之职。

人家杨家,是当时的豪门大族,你曹操算个屁,宦官之后而已!

不光杨氏看不起曹操,包括袁氏、孔氏等,一大批豪门士族,都看不起曹操,就喜欢拿“宦官之后”,扎曹操的心。

这就是当时的历史现实,请注意,这绝不是个人义气,而是根本利益之争!

东汉二百年历史,就是豪门士族集团的历史,他们享有与皇权共治天下的特权,家族也受到特殊照顾,累世兴旺发达。曹操上台意味着什么?干掉了豪门集团的特权,革了人家的命!

这就是曹操,为何一辈子跟所谓的名儒们过不去的原因。他与袁氏为敌,杀孔融、边让,最后跟荀彧翻脸,根子都在这里。

杨修服务于曹操,是一种迫不得已,人家是军阀,豪族的优势在政治,不在军事,刀把子之下,只好违心地低头。

曹操一直希望得到杨修的支持,毕竟他具有政治代表意义。可杨修是“身服心不服”,让曹操感叹“每不与吾同怀”,一片丹心照了“沟渠”。

既然如此,还有让他活下去的必要吗?

徐庶则不同,他本就是个寒族。曹操的最大拥趸是谁?就是寒门士族。曹操干掉了“察举制”,废掉了豪门的特权,把机会留给了拥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

所以,我是不相信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政治立场决定了曹操把杨修当作敌手,把徐庶当作盟友。这就是徐庶与杨修,不同结局的原因。

标签: 曹操徐庶杨修刘备

更多文章

  • 曹操千方百计拉拢过来的徐庶,为何没有贡献过一计一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徐庶,刘备,曹魏,三国,东汉,计一策,诸葛亮,曹操手下

    徐庶在曹营中没有贡献过一计一策,为何曹操还会把他留在身边。徐庶,原名徐福,又名元直,是颍川郡长社县人。说到徐庶,我们都会想到一句话,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谁都知道,徐庶虽然名义上是曹操的人,但实际上,他的心思还是在刘备那里,所以,他从来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徐庶原本是刘备在东汉末期的谋士,不过后来

  • 徐庶进曹营后,真是一言不发?专家:我们都被《三国演义》欺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徐庶,曹营,三国演义,曹操,刘备,诸葛亮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这段历史中有很多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就是其中之一。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就是受到徐庶的指点,而徐庶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好朋友。因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绝大多数人认为徐庶离开刘备,是为了诸葛亮出山做铺垫,这是最大的误解。事实上,徐庶离开刘备,可是刘备一生中最危难的时刻之一。小

  • 徐庶走马荐诸葛,间接帮助刘备成就帝业,他离开刘备是否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豫史档案标签:徐庶,刘备,诸葛亮,曹操,诸葛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我们对于徐庶的印象似乎只有“走马荐诸葛”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两个标志性事件。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真实的历史中,对徐庶的记载都很少,但从为数不多的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有智慧、有才识,又有民间气息的徐庶。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

  • 刘备的第一位谋士——徐庶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刘备,徐庶,曹操,诸葛亮,关羽,刘表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着这一句谚语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多数人都知道是在说关羽当年被曹操所擒并予以厚待,但是关羽依然没有投降的故事,但其实这句谚语还包含了另外一个人的故事,他就是刘备第一位谋士——徐庶。徐庶字‘元直’,本名徐福,后来因为犯法所以改名字避祸。他出生寒门,早年有习武,喜欢行侠仗义,

  •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到了曹营后,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徐庶,曹营,曹操,刘备,荀彧,郭嘉

    导语:刘备仁德,因此招揽了不少能人异士,其中徐庶便是最早跟随他的谋士。徐庶的才能也是曹操所喜欢的,曹操这个人就比较阴险了,他想要徐庶,于是就抓了徐庶的母亲要挟他。刘备知道情况之后,十分理解徐庶,自古忠孝两难全的事情太多了,刘备为了不让徐庶为难,就让他走了。徐庶来到曹营之后,便有了“身在曹营,心在汉”

  • 徐庶为何没有回到刘备身边?不是为了孝顺母亲,而是看透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备,徐庶,曹操,诸葛亮,曹仁,刘邦

    《三国演义》之中三分天下的雄主刘备,一生之中得到了很多人才的归顺,但同时也错过和失去了许多人才。作为与刘备遭遇最早,感情最深的徐庶。他从刘备阵营之中的离去可以说是一幕挥之不去的悲剧。书籍和影视之中对这一幕的描写让人看了之后无不潸然泪下。他们两个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自古忠孝两难全”的道理。可实际上的徐

  • 谁说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明明出了个馊主意,最后还成全了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徐庶,曹营,曹操,成全,刘备,赵云,三国,赵子龙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被迫归入曹操阵营,虽然有堪比诸葛亮的才华和谋略,却不愿与曾经效力的刘备为敌,不愿为曹操进言献策。而曹操也很无奈,但是又欣赏他,不放他走,因此,徐庶在曹营数十年,却没有在军事上有所作为,在后面极少出场。因此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其实事

  • 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为何还要供养着他?徐庶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曹操,曹营,司马懿,刘备,艺术家,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徐庶,作为刘备阵营名副其实的第一任军师。可是在曹操南下荆州时,先锋部队接连在徐庶手底下吃了亏之后,曹操手底下的谋士程昱因为知道徐庶是个孝子,就给曹操出了条毒计就抓了徐庶的母亲,逼徐庶离开刘备前往曹营。这也就成就了一个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么,为什么徐庶在曹操的阵营里一言不发,曹

  • 诸葛亮和徐庶都是军师,为何关张对他们态度截然不同,他如何破局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历史标签:徐庶,刘备,关羽,张飞,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第一个军师不是诸葛亮,而是徐庶。在刘备去寻访贤才的路上,听到有人高声唱歌。刘备听出歌词中的豪情壮志,十分欣赏,于是结识了化名单福的徐庶。徐庶也因此成为了刘备的第一个军师,并且为刘备出谋划策,建立了战功。徐庶在帮助刘备打退了曹仁的进攻,尤其是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后,被曹操查出了

  •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孙权,三国

    徐庶本名徐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