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了徐庶离开过刘备,原来还有一人,直接飞黄腾达,安享晚年

除了徐庶离开过刘备,原来还有一人,直接飞黄腾达,安享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待沽君 访问量:1598 更新时间:2024/1/23 10:11:00

刘备手下人才众多,许多人都奔着刘备的仁德之治而去,但是也有不少人不看好刘备,或者有意外的事情而离开。

徐庶为救母而离开刘备,赵云投入刘备麾下等。而刘备麾下有一无名小卒,离开刘备后加官进爵,战功赫赫,最终活了八十二岁,和孙权同年病逝,这个人便是田豫。他有什么特殊的呢?

刘备早年间便拜卢植为师,卢植还有另一个徒弟叫公孙瓒,因为公孙瓒年长,刘备便尊称公孙瓒为师兄。

后来黄巾起义爆发,刘备消灭黄巾军有功,便被封为安喜县县尉,但是之后鞭打邮督,没做两天就弃官而逃了。实际上这里是刘备鞭打的邮督,在《三国演义》里,移花接木给了张飞

之后的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也做过别的一些小官,但都不如意,最后就投奔到了刘备的师兄公孙瓒那里。

《三国志》: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在刘备投奔公孙瓒之前,田豫就一直跟着刘备了,那时候的田豫年纪仅仅十几岁,志向远大,就把自己托付给刘备,而刘备也很看重田豫。

到了公孙瓒处,刘备新结识了一个好兄弟--赵云,两人一见如故,亲密无间。后来赵云请辞回乡,等到刘备依附于袁绍时,才再度重逢,自此赵云便跟随了刘备。

就好像刘备拐跑了公孙瓒的小媳妇儿似的,实际上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田豫就以母亲年老为由,辞别了刘备。而后便投奔了公孙瓒。

公孙瓒之前也见过田豫,见田豫的到来,就让他做了守东州县令。

刘备和公孙瓒一换一,看似刘备赚了一员猛将,公孙瓒只得了一无名小卒,公孙瓒亏惨了,实则不然,如果不是公孙瓒被消灭得早,还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田豫在北方的这段时间,看清了很多事情,后来公孙瓒被袁绍消灭后,并没有投奔刘备去,而是说道:“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就这样,田豫便投到了曹操麾下。就好像宝石放对了位置,打开了机关一样,本是蒙尘的宝石开始大放异彩。

刚到曹操手下没多久,就劝说鲜于辅加入了曹操,就此开始了升迁之路。田豫能力出众,所有经过他手的都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曹操便封田豫为丞相府军谋掾,任命为颖阴、郎陵令,迁升为弋阳太守。

逐渐出众的田豫也越来越被曹操重用,被派往北方,镇守曹魏北疆。田豫果然能力不菲,在北疆大杀四方,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从此以后,北方胡人一听到田豫都吓破了胆,不敢造次,从此威震北疆。

太和六年(232年),公孙渊在辽东反叛,东吴派使臣周贺与之勾结,密谋反叛之事,而后被魏明帝截获情报,便派田豫前去征讨。

田豫知道敌人众多,不可强攻,只可智取。便观察好地形,在各个山岛险要之地,布置军队防守,而后算好天气,果然在田豫的算计下,敌人惨败,反叛之事就此失败。

北方安定后没多久,东吴孙权号称十万大军便要进攻合肥新城,田豫便奉命率军前往支援。刚到地儿的田豫就发现吴军动向不对劲,有大想法,为了保证己方的有生力量,任凭吴军挑衅,就是按兵不动,以不动应万变,最终在新城击败了孙权。

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固称疾笃。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

除了有不俗的战绩,田豫还是一个很有操守的人。征战多年,田豫年纪大了,多次主动请辞回乡,但是太傅司马宣王就是不答应。田豫只能再次上书说道:“人过了七十还当官,占着位置,就好像夜间钟声已响滴漏已尽,但依然不停止,是个罪人。”然后坚持说自己病重了,没有办法继续干下去了。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准了田豫的请辞。

除此之外,田豫为人十分节俭,对手下的将士也都十分好,每次得到的赏赐都分给手下的人。每次北方的胡人送来的东西,都不私藏,全部登记好充公。自己家里却经常贫困。

嘉平六年,朝廷都赞叹田豫的为人,专门下诏赐给田豫钱和粮食。

公元252年,田豫病逝,享年八十二岁,同年还有东吴大帝--孙权也去世了。如果不是孙权抢了这年的风头,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认识田豫吧。

标签: 徐庶刘备公孙瓒曹操孙权赵子龙

更多文章

  • 快评 抖掉“徐庶化”干部的“包袱”

    历史解密编辑:张晓霖剪辑标签:使命,徐庶化,光荣感,坚持到底,共产党人

    当前,部分干部空有才能,却出现“徐庶化”倾向,效仿三国名士徐庶“不献一计”,挑选“骑驴找马,得过且过”的隐性退出模式。这不仅影响地区党政机关的运行绩效,更埋藏了“人才流失、为官不为”的长远隐患。“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面对干部“徐庶化”现象,必须深究“症结”、抖掉“包袱”,在清思想灰尘、

  • 徐庶因为性格缺欠,成为一位悲剧人物,他的后代如今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徐庶,刘备,魏国,魏略,诸葛亮,三国演义,曹操手下

    小说《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它也被翻拍成各类影视剧广受好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多且杂,因此有些重要人物也容易被忽略,比如徐庶就是其中之一。在历史上,徐庶因为干了一件傻事,最终成为了悲剧人物,后代子孙也都变得默默无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程昱模仿徐母笔迹骗来徐庶,三国真的有笔迹模仿与鉴定专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程昱,徐庶,钟会,曹操,诸葛亮,孙权

    大抵是刘备的人格魅力与交友手段都非常出色,以至于与他有过往来的名士、才子,大多都曾被其折服。对比之下,徐庶的离开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意难平”。对此,小说《三国演义》曾给出了一个恰当解释:刘备得到徐庶后,如虎添翼,屡次击败曹军;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见状,便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封信;后者收到信后,

  • 徐庶入曹营真是一言不发吗?真实历史并没有那么感人

    历史解密编辑:听说跟你说谈标签:徐庶,曹营,曹操,蜀汉,曹魏,刘备,三国,诸葛亮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徐庶徐元直这个角色总是有一层非常美好的滤镜的。在小说中,他谋略过人,谈笑之间便破掉了大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又略施小计便攻下了樊城。可以说,在诸葛亮出场前,他几乎独领风骚。就连曹操身边备受倚重的程昱也这样评价他:“元直之才,胜我十倍。”更难得的是,徐庶不但才华出众,还至忠至

  • 三国时期,隐士徐庶在曹营真的“不献一谋”?你看诸葛亮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曹营,刘备,曹操,魏国,诸葛亮,古装剧,天文学家,三国(电视剧)

    看过三国演义,大家都对其中的一个超级隐士非常感兴趣,这个隐士就是徐庶。他原本是刘备手下谋士,结果后来被曹操设计骗到了曹营,而他在曹营中,是真的做到了他所承诺的那样,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吗?不献一谋“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歇后语大家都知道,除了指代关羽忠义,还有就是指代徐庶对刘备的忠心了。在演义中,徐庶

  • 三国时期徐庶母亲的墓在许昌, 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徐庶,曹营,曹操,刘备,关羽,张飞

    有一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歇后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说的三国时期的颍川人士徐庶,他虽是曹操的谋士,却不在曹营出一个计谋。而徐庶之母高风亮节、深明大义的做法一直为后人称颂。徐母去世后,被曹操厚葬在今天的建安区蒋李集镇刘庄村,如今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么,曹操是如何让人模拟徐母的字迹写信把徐庶

  • 诸葛亮北伐曹魏时,还在打探徐庶的消息,听闻后为何叹息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诸葛亮,徐庶,曹魏,曹操,刘备,魏国,三国,天文学家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在此基础上,“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

  • 徐庶离开刘备是有原因的,并非他的母亲,原来他发现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扎姐时尚穿搭标签:徐庶,刘备,关羽,庞统,汉朝,三国,蜀汉,诸葛亮,曹操手下

    徐庶离开刘备是因为他母亲吗?事实并非如此,原来他发现了个秘密引言: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晏子春秋相信很多熟读三国的人,都清楚这样一句话“身在曹营心在汉”,原意是指处于对立一方,但是心却想着原来所在的地方,或许有人认定这话是出自关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出自蜀汉一名谋士徐庶身上,那么问题

  • 徐庶:比庞统还让人惋惜的奇才,若能一直追随刘备,关羽就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徐庶,庞统,刘备,关羽,三国,汉朝

    一、从豪侠到囚徒公元189年,以董卓专权为起始点,广义上的三国时期来临了。当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起兵之时,豫州一座小县城内,也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囚徒被捆绑着,周围是一大波老百姓围观。原来是县吏正在让人当场指认:是不是这位囚徒杀了人?结果就算他喊破喉咙,也没人出来。县城不大,都知道这位囚徒是狠角色,

  • 他才是三国最牛谋士,诸葛亮、庞统、徐庶捆绑一起都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诸葛亮,庞统,徐庶,刘备,曹操

    说到三国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所了解,因为三国的历史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三国是一个纷争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东汉末年,王室颓废,宦官当道。各方诸侯纷纷割据称雄,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都希望在这个乱世之下能有一番作为。然而三国的历史故事在罗贯中的笔下的《三国演义》写着精彩绝伦。三国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