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蜀汉丞相诸葛亮离世之后,蜀汉后主刘禅就撤销了丞相的职务并取消北伐计划。因为没有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蜀汉国内问题慢慢被暴露出来,刘禅为此启用了诸葛亮推荐的蒋琬、费祎来解决问题。
虽然蒋琬和费祎能够短暂解决问题但却不能根治,最终司马昭趁蜀汉内忧外患之际派兵攻打蜀汉,第二年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出城向邓艾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司马昭出于政治需要没有杀死刘禅,而是把他和蜀汉高官迁移到洛阳养老,但却在刘禅的府上、周边安插了大量眼线,想要抓住刘禅的把柄后处死刘禅。后来刘禅在他的门前写下了三个字,司马昭知道后放下了心中的石头,终于不再想杀死刘禅。
刘禅门前的三个字
原来刘禅被迁到洛阳的时候他非常担心魏军会在半路上偷偷杀死自己,但没想到一路无事,而且到了洛阳之后司马昭还封他为安乐公,为他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府邸,除了平时有人严加看管之外,生活起居还算体面。这种情况让刘禅更加胆战心惊,他担心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做事更加小心翼翼。
某一次在参加司马昭的宴会时,司马昭特意命人奏起了蜀地的音乐,还让大厅内的舞姬跳起了蜀地的舞蹈,在座的原蜀汉官员纷纷落泪。刘禅知道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于是强忍住内心的悲伤,故意装作看得出神的样子。这时候司马昭突然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
刘禅装作笑盈盈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不一会刘禅身边的人看不下去,偷偷告诉他你应该回答,先父陵墓还在蜀地,日思夜想回去击败。司马昭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于是问再一次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侍从教他的话来回答,司马昭顿时说是不是旁边人教你的?刘禅装作很惊讶的样子回答,你怎么知道的!这时只看见司马昭哈哈大笑感叹,想不到刘备多么英雄,诸葛亮多么聪明,竟然教出了这么一个没心没肺的人!
宴会结束后司马昭派人送刘禅回府,路上刘禅想起了之前的一幕幕画面时凉透脊背,他已经明显感觉到司马昭的杀气了。当踏入府里的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为何不直接向司马昭表态呢!于是命人赶紧备笔墨,在门上写下了"中山寨"三个大字。
其中的含义
当天晚上,司马昭部署在刘禅身边的眼线把刘禅的一举一动,还有中山寨告诉司马昭。黑夜中的司马昭听得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事,随即派人通知掌控眼线、间谍的贾充,让他撤走安插在刘禅身边的所有眼线,让他们休息一段时间后另有安排。
贾充是司马家一家人的爪牙,自身很有计谋,封刘禅安乐公是他提出的,安插眼线的建议也是他提出的,目的没有别的,完全是为了司马昭的统治,为了自己的前程。在他看来,只有死去的刘禅才对司马昭最有利,他甚至已经做好了陷害刘禅的准备。现在司马昭竟然要撤走这些眼线,他实在看不明白,等天亮后特意询问司马昭其中原因。
司马昭没有打算隐瞒这位忠心耿耿的部下,而是告诉了他自己的看法。刘禅在宴会上是表现已经非常清楚了,他不想回益州,更不想反抗司马氏的统治,已经实际性承认了蜀汉灭亡的事实。刘禅在写下中山寨三个字,反过来读就是"在山中"的意思,再一次告诉所有人他无心贪恋权力,更想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山中人,过完自己的下半辈子。贾充听后茅塞顿开,当场撤走了部署在刘禅身边的眼线。
曹魏的政局
其实刘禅这么做的目的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在洛阳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曹魏政坛的人员变动判断出来的。天下人都知道当年司马懿还在世的时候带着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发动政变夺取了曹魏的最高统治权,尽管有很多终于曹氏的将领、诸侯反叛,但他们都被司马懿一一剿灭,手段非常残忍。
司马懿死后权力交给了司马师,司马师的威望没有司马懿那么高,掌权期间也经历了王凌以及寿春地区诸侯的叛乱,虽然司马师亲率大军成功平叛,但左眼也在战斗中被射瞎,不就有因为伤口崩裂而死。这时候权力交接到了司马昭手上,而司马昭的能力、威望和自己的哥哥差太多而且做事更加狠,他甚至派部下当街杀死魏国皇帝曹髦,以至于引起天下公愤,但都因为恐惧他们司马家的权力不敢声张,只是暗中构建反司马家联盟。
这段时间洛阳境内暗流涌动,部队开始大量集结,司马昭的信使来往也比往时要频繁。刘禅做过几十年的皇帝,他知道这种情况是当权者正在调兵遣将,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司马昭要对付的自然而然是他的政敌,这个时候的洛阳最需要安稳,刘禅趁机向司马昭表明自己的态度当然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结
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历史上的刘禅就是口口相传的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其实不是。刘禅在最关键的成长期时刘备地盘快速发展壮大,而且刘备早就确立他为继承人,特意为刘禅找了地盘里最好的老师教他知识,后来还让诸葛亮亲自教刘禅如何治国、用人。就这份教育经历来说,刘禅能力就不会太弱。
再者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可以掌权29年才宣布蜀汉投降,而且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并没有像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一样惨遭杀害,反而在敌国境内过得非常潇洒。单单就这篇文章里面他和司马昭的斗智斗勇,他的眼光来看,怎么看都是一个非常有智商的人。这份能力在一个和平的时期有很大可能是一个好皇帝,只可惜他生在乱世,而且还在实力最弱的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