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的3字,为何杀心全无,司马昭:反过来读

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的3字,为何杀心全无,司马昭:反过来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叶秋故事专刊 访问量:1690 更新时间:2024/1/19 3:43:20

自从蜀汉丞相诸葛亮离世之后,蜀汉后主刘禅就撤销了丞相的职务并取消北伐计划。因为没有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蜀汉国内问题慢慢被暴露出来,刘禅为此用了诸葛亮推荐的蒋琬费祎来解决问题。

虽然蒋琬和费祎能够短暂解决问题但却不能根治,最终司马昭趁蜀汉内忧外患之际派兵攻打蜀汉,第二年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出城向邓艾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司马昭出于政治需要没有杀死刘禅,而是把他和蜀汉高官迁移到洛阳养老,但却在刘禅的府上、周边安插了大量眼线,想要抓住刘禅的把柄后处死刘禅。后来刘禅在他的门前写下了三个字,司马昭知道后放下了心中的石头,终于不再想杀死刘禅。

刘禅门前的三个字

原来刘禅被迁到洛阳的时候他非常担心魏军会在半路上偷偷杀死自己,但没想到一路无事,而且到了洛阳之后司马昭还封他为安乐公,为他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府邸,除了平时有人严加看管之外,生活起居还算体面。这种情况让刘禅更加胆战心惊,他担心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做事更加小心翼翼。

某一次在参加司马昭的宴会时,司马昭特意命人奏起了蜀地的音乐,还让大厅内的舞姬跳起了蜀地的舞蹈,在座的原蜀汉官员纷纷落泪。刘禅知道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于是强忍住内心的悲伤,故意装作看得出神的样子。这时候司马昭突然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

刘禅装作笑盈盈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不一会刘禅身边的人看不下去,偷偷告诉他你应该回答,先父陵墓还在蜀地,日思夜想回去击败。司马昭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于是问再一次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侍从教他的话来回答,司马昭顿时说是不是旁边人教你的?刘禅装作很惊讶的样子回答,你怎么知道的!这时只看见司马昭哈哈大笑感叹,想不到刘备多么英雄,诸葛亮多么聪明,竟然教出了这么一个没心没肺的人!

宴会结束后司马昭派人送刘禅回府,路上刘禅想起了之前的一幕幕画面时凉透脊背,他已经明显感觉到司马昭的杀气了。当踏入府里的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为何不直接向司马昭表态呢!于是命人赶紧备笔墨,在门上写下了"中山寨"三个大字。

其中的含义

当天晚上,司马昭部署在刘禅身边的眼线把刘禅的一举一动,还有中山寨告诉司马昭。黑夜中的司马昭听得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事,随即派人通知掌控眼线、间谍的贾充,让他撤走安插在刘禅身边的所有眼线,让他们休息一段时间后另有安排。

贾充是司马家一家人的爪牙,自身很有计谋,封刘禅安乐公是他提出的,安插眼线的建议也是他提出的,目的没有别的,完全是为了司马昭的统治,为了自己的前程。在他看来,只有死去的刘禅才对司马昭最有利,他甚至已经做好了陷害刘禅的准备。现在司马昭竟然要撤走这些眼线,他实在看不明白,等天亮后特意询问司马昭其中原因。

司马昭没有打算隐瞒这位忠心耿耿的部下,而是告诉了他自己的看法。刘禅在宴会上是表现已经非常清楚了,他不想回益州,更不想反抗司马氏的统治,已经实际性承认了蜀汉灭亡的事实。刘禅在写下中山寨三个字,反过来读就是"在山中"的意思,再一次告诉所有人他无心贪恋权力,更想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山中人,过完自己的下半辈子。贾充听后茅塞顿开,当场撤走了部署在刘禅身边的眼线。

曹魏的政局

其实刘禅这么做的目的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在洛阳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曹魏政坛的人员变动判断出来的。天下人都知道当年司马懿还在世的时候带着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发动政变夺取了曹魏的最高统治权,尽管有很多终于曹氏的将领、诸侯反叛,但他们都被司马懿一一剿灭,手段非常残忍。

司马懿死后权力交给了司马师,司马师的威望没有司马懿那么高,掌权期间也经历了王凌以及寿春地区诸侯的叛乱,虽然司马师亲率大军成功平叛,但左眼也在战斗中被射瞎,不就有因为伤口崩裂而死。这时候权力交接到了司马昭手上,而司马昭的能力、威望和自己的哥哥差太多而且做事更加狠,他甚至派部下当街杀死魏国皇帝曹髦,以至于引起天下公愤,但都因为恐惧他们司马家的权力不敢声张,只是暗中构建反司马家联盟。

这段时间洛阳境内暗流涌动,部队开始大量集结,司马昭的信使来往也比往时要频繁。刘禅做过几十年的皇帝,他知道这种情况是当权者正在调兵遣将,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司马昭要对付的自然而然是他的政敌,这个时候的洛阳最需要安稳,刘禅趁机向司马昭表明自己的态度当然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结

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历史上的刘禅就是口口相传的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其实不是。刘禅在最关键的成长期时刘备地盘快速发展壮大,而且刘备早就确立他为继承人,特意为刘禅找了地盘里最好的老师教他知识,后来还让诸葛亮亲自教刘禅如何治国、用人。就这份教育经历来说,刘禅能力就不会太弱。

再者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可以掌权29年才宣布蜀汉投降,而且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并没有像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一样惨遭杀害,反而在敌国境内过得非常潇洒。单单就这篇文章里面他和司马昭的斗智斗勇,他的眼光来看,怎么看都是一个非常有智商的人。这份能力在一个和平的时期有很大可能是一个好皇帝,只可惜他生在乱世,而且还在实力最弱的蜀汉。

更多文章

  • 刘禅在门上刻下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百官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魏国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王侯将相不计其数,每个朝代能够名留青史的人寥寥无几,一种是明君贤臣,一种是大奸大恶之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的《蜀相》几乎可以代表着后世人对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评价。虽然诸葛亮只是一介臣子,而且也没有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最终理想,但是他的才能和忠君的高尚

  • 为什么钟会在灭蜀之后,会倒反司马昭,专家:看他的档案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司马昭,钟会,司马师,邓艾,曹操,曹魏

    公元263年,当司马昭接到蜀国被灭的消息时,他的心情无比复杂。三年前他没忍住自己的欲望,而导致曹魏四代曹髦横死街头。虽然搞定了曹髦,但他当时的条件还不足以自立门户。因此处境异常尴尬的他,选择了西征蜀汉,他希望凭借一场泼天的大功,来为自己的改朝换代增添筹码,现在虽然计划达到了预期,但他却一点也高兴不

  • 今日, 券商太给力了! 主力是司马昭之心, 人尽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朱哥的游戏时间标签:大盘,a股,股市,三国,司马昭,散户投资者

    周四股市收盘!昨天的A股,走步非常漂亮,低开消化利空,高走制造台阶,让散户舒服的走下去,说实话,我很佩服主力的勇气,竟然这个时候还沉住了气。盘中,券商板块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行情推向了最高潮,意味着什么?中国主力,现在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了,我为何这么说?如下所示:第一:就在前天,很多人预测昨天是

  •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当时究竟有多狂妄?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曹髦,曹魏,皇帝,曹芳,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史说三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句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过于膨胀,在旁人眼中显露无遗。而当时身为魏国皇帝的曹髦说出这句话时,内心必定是无比愤慨但又带着些许无奈的。当时曹魏政权式微,司马家族逐渐把持大权,而从司马懿到司马昭,司马家的行径越来越出格。到了司马昭一门,曹魏皇帝已经完全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让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他说:倒着念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蜀汉,赵子龙,三国

    一般来说,亡国之君的下场都不会太好,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后梁后主萧琮,他们最后的命运都比较悲惨。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当新的政权建立起来后,自然对旧主有所忌惮,恨不能杀之而后快。但是,蜀国的后主刘禅却是例外,亡国之后依然可以安享晚年,他既没有司马迁口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种行兵打仗的智慧;也没

  • 司马昭掌握曹魏大权后,为何至死都没称帝呢?原因有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曹魏,曹髦,曹操,曹丕,司马昭,司马炎,史说三国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在父亲和兄长去世后,司马昭继续发展司马氏的势力,乃至于达到了权倾朝野的程度。对此,皇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形容他的野心,公元260年,曹髦见自己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于同年五月初六夜里,命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并召见侍中王沈、

  • 曹髦亲自率禁军去斩杀司马昭,被反杀,司马昭:天下人该如何看我

    历史解密编辑:史论纵横标签:曹髦,司马昭,贾充,天下人,汉献帝

    公元260年,曹髦亲自率禁军去斩杀司马昭,却被反杀,司马昭跪倒在地说道:天下人该如何看我?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曹髦自幼聪明好学,才慧早成,在大将军司马师废除曹芳后拥立为帝,尽管曹髦的皇位是司马家给的,但是曹髦却不想成为傀儡,步汉献帝后尘。在司马昭权势越来越大时,不甘坐以待毙的曹髦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秘密

  • 新年就要666,三国志6最难短剧本,诸葛诞能讨伐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钟会,曹魏,魏国,文钦,司马昭,诸葛诞,毌丘俭,三国志,史说三国

    正值新春佳节,为了喜庆日子,今天就用三国志6短剧本来恭祝各位新年666。在众多剧本当中,第12个剧本诸葛诞的崛起堪称最难剧本。三年新冠疫情就如同剧本中的众多困难艰苦,就让小编用诸葛诞冲破重重障碍实现胜利,来祝愿各位读者新年兔飞猛进。我们来看这个剧本,257年-260年,在这段时间,中国大地上的形势:

  • 刘禅投降后写了3个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群臣不明白,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赵子龙,蜀汉

    身为皇帝,谁不想建下不朽功劳,留下传世美名,这也使得许多皇帝在位期间是劳心劳力。但也有些皇帝不想活得这么辛苦,开始耽于享乐,导致王朝风雨飘摇晃,甚至还有灭国的危险。其中,就有一位亡国之君,照理说身为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应该以身殉国,但他却活得潇洒、顺势投降。甚至在投降后,留下了三个字,成功地让司马昭

  • 此人是匈奴单于后裔,被司马昭软禁,却成西晋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司马昭,刘渊,匈奴,曹操,曹魏

    216年,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到邺城,去朝见已经成为魏王的曹操。呼厨泉没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部落,曹操将其留下,“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之后,曹魏继续加强对南匈奴的控制,各部首领的儿子都要来到洛阳,实际上就是人质。作为曹魏的权臣,司马昭做梦也不会想到,在这些人质中,有一个人居然成为西晋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