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钟会之乱:钟会和司马昭,两个聪明人相互算计,司马家计高一筹!

钟会之乱:钟会和司马昭,两个聪明人相互算计,司马家计高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白泽述异 访问量:2887 更新时间:2023/12/13 23:53:18

钟会目送着灭蜀功臣邓艾被押运回京,正洋洋得意。突然收到司马昭的来信,钟会气极反笑:“想要杀我?没那么容易!”

原来,钟会在成功诬陷邓艾谋反之后,司马昭派遣心腹大臣卫瓘来到成都,卸去邓艾的兵权、并用囚车押送往洛阳;又派钟会接管邓艾大军、驻扎成都,以防军中哗变。

与此同时,司马昭又让贾充领兵1万入斜谷、自己亲率10万大军驻扎长安,并将此情况写信告知钟会,说是担心邓艾抗命不遵。

钟会深知自己当前的处境,次日便在成都起兵反抗司马氏,并关押诸位魏国将领,胁迫众人跟随自己。

只是,魏将们不愿从贼,城外魏兵杀入城中,这场叛乱不到3日便被平定,钟会和姜维兵败身死。

那钟会之乱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不妨从司马昭和钟会两人的处境来考虑。

对于司马昭而言,钟会既是足智多谋的“张良”,更是功高震主的“韩信”。

在司马懿死后,钟会成为了司马氏的核心智囊之一,司马师称他是“王佐之才”。钟会多次出谋划策,助司马氏渡过难关。

比如:

毌丘俭和文钦在淮南叛乱时,钟会劝说司马师亲征,并调兵遣将,平定叛乱;

司马师暴毙时,钟会定计秘不发丧,使司马昭得以顺利接掌兵权;

诸葛诞在寿春叛乱时,钟会随司马昭出征,策反吴国援军,攻破寿春;

钟会出任司隶校尉时,司马昭对于朝中大小事务都会咨询其意见;

群臣都不同意伐蜀时,只有钟会支持司马昭,并私下与之协商。

如此允文允武、出将入相的能人,司马昭其实异常忌惮。因为已经很多人和他说过钟会必定谋反了。

西曹掾邵悌说钟会“单身无重任,不若使馀人行”,司马昭的老婆王元姬说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钟会的外甥荀勗说钟会“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并建议以卫瓘为监军,连钟会的兄长钟毓都密告钟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

此次灭蜀,虽然是邓艾拿下成都,但钟会却是主帅,且事前定策谋划。如此滔天之功,司马昭只能拿三公之位来封赏两人,并予以“万户侯”。

曹魏的三公之位,历来均是德高望重、资历深厚的老臣出任。

比如贾诩当太尉时74岁,华歆当司徒时64岁,王朗当司空时60多岁,司马懿当太尉时56岁,司马孚当司空时70岁,满宠当太尉时80多岁,司马望当司徒时60岁,钟繇当太尉时73岁,高柔当时司空72岁,卢毓当司空时74岁,赵俨当司空时73岁。

钟会此时年仅40,已经成为除司马家以外,曹魏最年轻的三公和万户侯,是仅次于司马昭的存在,算得上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

钟家是颍川四大家族之一,与各世族相交甚厚;钟会本身文名显赫,结交了不少名士。而钟会之父钟繇可是活到了80岁才去世的,如果钟会遗传父亲的长寿,那么妥妥的就是下一个如司马懿的权臣。

如此情况下,司马昭岂会放任钟会继续坐大。

所以三路伐蜀前,司马昭以卫瓘为监军,持节监督钟会和邓艾;邓艾被收押后,司马昭亲率大军于长安,提前做好准备,并写信告知钟会。

如果钟会没有叛乱,司马昭自然有其他手段对付他;如果钟会果真叛乱,司马昭不担心,因为他明白,蜀人因国家破灭早已胆寒,不会追随钟会,而魏军思乡心切,更不会从贼,钟会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钟会而言,起兵反叛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不得已而为之地殊死一搏。

邓艾被捕后,钟会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司马家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司马家的手段,钟会再清楚不过了,曹芳之废、曹爽和曹髦之死历历在目。钟会自己也曾参与诬陷嵇康、邓艾,征讨毌丘俭、文钦和诸葛诞的叛乱。这些人下场凄惨,动不动就会被夷三族!

司马昭给的三公之位,只怕也是不安好心。看看“淮南三叛”的结果就明白了,司马懿欲诛王凌,先升他为太尉;司马昭欲诛诸葛诞,先升他为司空;欲诛邓艾,先升他为太尉。

这都是安抚暂缓敌心的手段!要么就得起兵反叛、自立门户,要么就得放入兵权、入京当个“吉祥物”。

即便钟会真的交出兵权,甘心被软禁,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之前夏侯玄放下征西大将军之位,入朝后毫无反抗之力,为司马师所杀。就连对司马家忠心耿耿的邓艾不也是说拿下就拿下。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更何况,钟会除了原先的10万魏军,还接掌了诸葛绪及邓艾的6万魏军,以及姜维带领的数万蜀军。如此庞大的军力,的确能与司马昭扳一扳手腕,尝到权力滋味的钟会也不甘愿就这么束手就擒。

钟会在收到司马昭的来信时,就明白司马昭在猜忌和提防自己,所以亲率重兵切断蜀国往魏国的出路。

这封信是在警告钟会,不要轻举妄动、成为下一个邓艾;同时,也是在逼迫钟会做出选择,要么乖乖入朝退隐,要么就此起兵反叛。

钟会还是选择了赌一把,就此引发“钟会之乱”,自认为即便不能争取天下,说不定也能当个刘备。但魏军却如司马昭所料不愿跟随,钟会与姜维的叛乱不到3日就戛然而止。

司马昭和钟会两人相互猜忌,以国家进行博弈,终究还是司马昭更胜一筹。。。

更多文章

  • 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的3字,为何杀心全无,司马昭:反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刘禅,蜀汉,司马昭,司马懿,诸葛亮,史说三国

    自从蜀汉丞相诸葛亮离世之后,蜀汉后主刘禅就撤销了丞相的职务并取消北伐计划。因为没有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蜀汉国内问题慢慢被暴露出来,刘禅为此启用了诸葛亮推荐的蒋琬、费祎来解决问题。虽然蒋琬和费祎能够短暂解决问题但却不能根治,最终司马昭趁蜀汉内忧外患之际派兵攻打蜀汉,第二年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出

  • 刘禅在门上刻下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百官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魏国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王侯将相不计其数,每个朝代能够名留青史的人寥寥无几,一种是明君贤臣,一种是大奸大恶之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的《蜀相》几乎可以代表着后世人对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评价。虽然诸葛亮只是一介臣子,而且也没有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最终理想,但是他的才能和忠君的高尚

  • 为什么钟会在灭蜀之后,会倒反司马昭,专家:看他的档案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司马昭,钟会,司马师,邓艾,曹操,曹魏

    公元263年,当司马昭接到蜀国被灭的消息时,他的心情无比复杂。三年前他没忍住自己的欲望,而导致曹魏四代曹髦横死街头。虽然搞定了曹髦,但他当时的条件还不足以自立门户。因此处境异常尴尬的他,选择了西征蜀汉,他希望凭借一场泼天的大功,来为自己的改朝换代增添筹码,现在虽然计划达到了预期,但他却一点也高兴不

  • 今日, 券商太给力了! 主力是司马昭之心, 人尽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朱哥的游戏时间标签:大盘,a股,股市,三国,司马昭,散户投资者

    周四股市收盘!昨天的A股,走步非常漂亮,低开消化利空,高走制造台阶,让散户舒服的走下去,说实话,我很佩服主力的勇气,竟然这个时候还沉住了气。盘中,券商板块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行情推向了最高潮,意味着什么?中国主力,现在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了,我为何这么说?如下所示:第一:就在前天,很多人预测昨天是

  •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当时究竟有多狂妄?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曹髦,曹魏,皇帝,曹芳,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史说三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句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过于膨胀,在旁人眼中显露无遗。而当时身为魏国皇帝的曹髦说出这句话时,内心必定是无比愤慨但又带着些许无奈的。当时曹魏政权式微,司马家族逐渐把持大权,而从司马懿到司马昭,司马家的行径越来越出格。到了司马昭一门,曹魏皇帝已经完全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让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他说:倒着念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蜀汉,赵子龙,三国

    一般来说,亡国之君的下场都不会太好,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后梁后主萧琮,他们最后的命运都比较悲惨。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当新的政权建立起来后,自然对旧主有所忌惮,恨不能杀之而后快。但是,蜀国的后主刘禅却是例外,亡国之后依然可以安享晚年,他既没有司马迁口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种行兵打仗的智慧;也没

  • 司马昭掌握曹魏大权后,为何至死都没称帝呢?原因有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曹魏,曹髦,曹操,曹丕,司马昭,司马炎,史说三国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在父亲和兄长去世后,司马昭继续发展司马氏的势力,乃至于达到了权倾朝野的程度。对此,皇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形容他的野心,公元260年,曹髦见自己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于同年五月初六夜里,命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并召见侍中王沈、

  • 曹髦亲自率禁军去斩杀司马昭,被反杀,司马昭:天下人该如何看我

    历史解密编辑:史论纵横标签:曹髦,司马昭,贾充,天下人,汉献帝

    公元260年,曹髦亲自率禁军去斩杀司马昭,却被反杀,司马昭跪倒在地说道:天下人该如何看我?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曹髦自幼聪明好学,才慧早成,在大将军司马师废除曹芳后拥立为帝,尽管曹髦的皇位是司马家给的,但是曹髦却不想成为傀儡,步汉献帝后尘。在司马昭权势越来越大时,不甘坐以待毙的曹髦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秘密

  • 新年就要666,三国志6最难短剧本,诸葛诞能讨伐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钟会,曹魏,魏国,文钦,司马昭,诸葛诞,毌丘俭,三国志,史说三国

    正值新春佳节,为了喜庆日子,今天就用三国志6短剧本来恭祝各位新年666。在众多剧本当中,第12个剧本诸葛诞的崛起堪称最难剧本。三年新冠疫情就如同剧本中的众多困难艰苦,就让小编用诸葛诞冲破重重障碍实现胜利,来祝愿各位读者新年兔飞猛进。我们来看这个剧本,257年-260年,在这段时间,中国大地上的形势:

  • 刘禅投降后写了3个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群臣不明白,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赵子龙,蜀汉

    身为皇帝,谁不想建下不朽功劳,留下传世美名,这也使得许多皇帝在位期间是劳心劳力。但也有些皇帝不想活得这么辛苦,开始耽于享乐,导致王朝风雨飘摇晃,甚至还有灭国的危险。其中,就有一位亡国之君,照理说身为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应该以身殉国,但他却活得潇洒、顺势投降。甚至在投降后,留下了三个字,成功地让司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