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为何一直压赵云一头?魏延有一非凡之处子龙一辈子都学不会

魏延为何一直压赵云一头?魏延有一非凡之处子龙一辈子都学不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北上城南 访问量:572 更新时间:2023/12/6 1:30:14

读过三国的朋友们,大概都要替赵云鸣声不平,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战功赫赫,对蜀汉更是忠心耿耿,为人也非常的正直,简直就是忠臣的典范,可偏偏他的军职却一直不高,最后甚至被魏延压在身下,让人感到非常的不服气。诚然,在小说中赵子龙非常不凡,乃是五虎上将之一,更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贵为四千岁,但事实上他本人在蜀汉的地位实在是不高,而且也并不比魏延优秀。

大家都知道,刘备继承了他老祖宗刘邦的一双慧眼,非常善于用人,而且眼光很远,擅长将具有发展前途的大将招至帐下并委以重用,而魏延就是这样一位将领,相比于他赵子龙就显得有些畏畏缩缩,或许守城是一把好手,但实在是没有大将之风。

话说子龙在蜀汉待了九年,一直都是偏将军一职,随后才升任牙门将军,接着又过了五年才升任翊军将军,可谓是官途坎坷。而那魏延呢?参军的时候便是牙门将军,接着他仅仅耗费了五年的时间便升任镇远将军,更是被封为了汉中太守,官职极高。

实际说起来,魏延在蜀汉只能算是个新人,相比于子龙这种元老级人物,他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擅长用人的刘备偏偏将他视为难得一见的将才,足以见得此人的确有非凡之处,而这也正是子龙身上所最欠缺的。

还记得当时刘备刚刚称王,将都城定于成都,自然需要有一位大将为其镇守汉中,原本当时朝中的重臣都认为应该让张飞担任此职位,甚至就连张飞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他们的脑海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了。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刘备居然将魏延提拔成了汉中太守,使其从牙门将军迅速晋升为镇远将军,这般升职速度乃是史无前例,当此消息传遍军中之后,兵将上下无不感到震惊。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心,有天开会的时候,刘备对魏延询问道:“现在你已经担任此等要职,难道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言外之意,是让他赶紧说点中听的话,也好打消大家心中的疑虑。接着魏延便大气凛然的说道,倘若曹魏胆敢倾力前来攻打我们蜀汉,我想要向主公请求让我来替您挡住他前进的脚步;倘若是十几万的军队前来攻打的话,那么我想要向主公请求让我来替您将他们全部吞并。一席话说完之后,刘备感到非常满意,而在座的众人也都纷纷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被他的回答感染到了,没有人再有任何异议了。

这就是魏延与子龙的不同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将演讲之人换成子龙的话,断不会有这么热血的回答,而群臣也就不能坚定心思抵抗曹魏,对于士气不利。子龙为人谨慎小心,他为人正直,因此当他在攻下城池后,面对城中太守拱手送给他的美女嫂子,选择了拒绝,两人甚至因此而翻脸。

但这恰恰是刘备非常介怀的地方,因为子龙的正直,他很难轻易的掌控这个悍将,所以就算子龙的武力值、谋略都远在魏延之上,但仍旧不可用,倘若有一天子龙身居高位,而不再听任他的指挥,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他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刘备本人就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他能够娶孙权的妹妹为妻,也能娶刘璋家的儿媳,将女人如衣服这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每每出现意外他都能毫不犹豫的抛下家眷,这一点他甚至比他的老祖宗刘邦做的还要决绝。反观子龙却无法向刘备这样做的如此坦然,恰恰是因为他如此注重德行,因此在刘备的眼里,他不堪重用,做个随身的保镖或许还算不错。

再者,魏延并非是一个草包将军,他的确有胆识和谋略,当初北伐之时,他曾向孔明提出带领五千精兵去拦截弃城逃走的夏侯楙却遭到了拒绝。孔明比较喜欢子龙,因为他很谨慎,所以他不喜欢魏延的冒险计策,而当初层劝说刘备放弃进攻东吴,孔明也鼎力支持,除却担心被曹魏得利之外,魏延也是他们的顾虑之一,汉中就在两国交界之处,倘若交手魏延肯定又要冒险,这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

魏延擅长训练士兵,他的手下个个骁勇善战,而且都甘愿为他卖命,而子龙充其量也就是个警卫队长,保护刘氏父子的安全,但是到了后来他们连这个职位都没有保住,而被后来的向宠取代了。

最后,子龙也没有机会官拜高职,巅峰时才不过是个镇东将军,后来北伐惨败直接被贬成了镇军将军,对他来说向上爬一步需要数年,但向下跌三步却仅仅需要几天,这其中巨大的对比让他难以接受,最后气得他卧病在床,次年便因病身亡。刘皇室对于这个不堪重用的武将显然也没有多少感情,直到他死了三年之后才为其追赠谥号,可以说实在是惨到家了……

文|江山

标签: 魏延赵子龙子龙刘备蜀汉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蜀汉君臣博弈:魏延是含冤而死?还是早有异心叛变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孤风婉史标签:魏延,刘备,蜀汉,刘璋,曹魏,费祎,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是一个迄今为止仍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时期;这时的基调虽然以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势力割据为主,但同样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黄金时代——这些载入史册的人物更是撰写了不少荡气回肠的事迹。今天笔者将叙述的重点放在蜀汉政权中的一员骁将——魏延。作为蜀国的重要战力之一,魏延在战场上鲜有败绩,与我

  • 如果诸葛亮采用了魏延的谋略,有多大的可能拿下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亮,魏延,蜀汉,魏国,长安,刘备

    看过三国的朋友,一定都熟悉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背景,是在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时候。当时,魏国皇帝曹丕壮年暴毙,幼主曹睿登基,国内不稳。而当时的蜀国,则是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稍显安定。正是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期间,魏延提出,率五千精兵,快速通过子午谷,

  • 如果把魏延安排到关羽的身边当副将,荆州还会丢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魏延,关羽,刘备,荆州,曹魏,三国,汉朝,诸葛亮,曹操手下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桃园三结义,是当时刘备在颠沛流离的时候,遇见志同道合的关羽、张飞,结拜成为异姓三兄弟。关羽大意失荆州被斩首后,刘备怒火中烧不顾众人反对,非要伐吴为关羽报仇,此举加快了蜀国的覆灭,关羽之死,是整个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刘备当时如果把魏延安排到关羽的身边给他当副将,荆州还会丢吗?魏延

  • 演义中魏延跟黄忠同一时期归降刘备,为什么魏延不能位列五虎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魏延,黄忠,刘备,五虎,演义,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说起五虎上将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三国演义》中刘备在称汉中王以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同时封魏延为汉中太守,留守汉中。而刘备这个封赏不是按照资历排出来的,而是是根据武艺的高低而来。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在演义中都是超一流武将。魏延虽然也是一员猛将,不过和关羽等人相比还是要差了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一定要杀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诸葛亮,魏延,蜀汉,蒋琬,刘禅,刘备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

  • 魏延和姜维,谁能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魏延,姜维,蜀汉,诸葛亮,刘备,曹魏

    “蜀之门户,汉中而已。汉中之险,在汉魏则阳平而已。”——《蜀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世子曹丕篡汉称帝之后,天下三分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年好似一个特别的分割点,将追随刘备和曹操的文臣武将纷纷扫出历史舞台,掀起了三国时代的新篇章。就好似天意一般,在曹魏内部动荡之际,蜀

  • 关羽孤傲一生,为何一直不敢轻视魏延?答案被揭晓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关羽,魏延,刘备,马超,黄忠,张飞,汉朝,三国志战略版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在那个乱世当中,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豪杰,不少人都想要在这个乱世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比方说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他就有着义薄云天的武圣美誉,在三国时期可谓是杰出的豪杰,在三国刘备的阵营中,关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于个人而言,关羽有着一生的傲气,同为五虎将中的黄忠和马超,关羽都看

  • 魏延踢翻七星灯,孔明阻止姜维杀魏延,姜维知道后冒出冷汗 !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魏延,诸葛亮,姜维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为了北伐中原完成毕生的心愿和实现刘备的遗愿,从稳定国内局势之后,开始了六出祁山不断地北伐,最终因为鞠躬尽瘁、劳累过度,而病逝于五丈原。三国是一本值得我们翻了又翻的名著,其中以蜀汉的刘关张和诸葛先生的人气最高。但我们都知道,诸葛先生死于第六次北伐的途中。当时他自知寿命已尽,但先帝嘱

  • 姜维、王平、魏延都是降将,为何诸葛亮只认为魏延是天生反骨?

    历史解密编辑:天下有警官方标签:姜维,王平,魏延,诸葛亮

    古代战争年间,士兵或将领投降敌方的事情并不少见。尤其在三国时期,吕布“三姓家奴”的称号,更是广为人知。此外,姜维、魏延、王平等人,也都是从其他势力投降到蜀国阵营之中。可让人疑惑的是,为何诸葛亮偏偏认定只有魏延才会造反?蜀国三降将作为第一位投降蜀国的将领,魏延早在刘备分得部分荆州的时候,就选择了刘备阵

  • 魏延死后的蜀国九大猛将,他们分别是谁?武力如何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魏延,姜维,夏侯霸,廖化,张郃,马岱

    三国时代,猛将如云,从关羽败亡开始,赵云病逝,张郃中箭,魏延斩首,标志三国一流英雄的时代已经结束。滚滚长江东逝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英雄不断谢幕,等到魏延死后,大家熟悉的战将已经不多了。可是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新人辈出,还有以姜维为首的九大猛将,他们是张嶷、诸葛尚、张翼、廖化、傅佥、夏侯霸、马岱、王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