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门户,汉中而已。汉中之险,在汉魏则阳平而已。”——《蜀鉴》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世子曹丕篡汉称帝之后,天下三分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年好似一个特别的分割点,将追随刘备和曹操的文臣武将纷纷扫出历史舞台,掀起了三国时代的新篇章。就好似天意一般,在曹魏内部动荡之际,蜀汉的文臣武将也同样老的老死的死,纷纷黯然落幕。
和魏国不同的是,蜀汉这边人才极度匮乏,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培养出来的人才数得上名号的就只有魏延和姜维两人。两人能力在蜀汉当中属于拔尖的那种,武艺高强能阵前斗将,计谋出众也足以领兵打仗。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这两人就是主要的助手,各自表现都可圈可点。
那么,魏延和姜维,这两人的能力究竟谁更强一些呢?对比一番之后才发现,两人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
01各自出身
《三国演义》当中,魏延被写成了一个杀害旧主然后投靠刘备的小人。因此,在谈论魏延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自主的将其打上“反派”角色的标签。但事实上,魏延早在刘备驻扎荆州的时候,就跟随在刘备身边,做了他的亲信私兵,他也从来没有背叛过蜀汉。
此后,魏延因为在跟随刘备入川作战的过程中,表现的异常英勇,多次立下大功。特别是在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的时候,魏延的才华被刘备看重,从而被任命升职为汉中太守兼镇远将军。
相反,和魏延不同的是,姜维却是从敌方阵营叛变投降过来的。原本,姜维是曹魏的天水郡参军,因为诸葛亮北伐的缘故,他所在的地盘颇为混乱。当时他跟着天水太守马遵到各县视察,不想在蜀军前来之际被拒之城外,不得已投了诸葛亮。
作为一个降将,对于任何上位者来说,都是难以得到重任的。姜维一开始投降之后的下场也同样如此。毕竟,他能投敌一次,难保不能投敌二次。所以一开始,诸葛亮只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奉义将军的职务,然后就没当回事了。
结果,姜维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让诸葛亮看到了他的才华。于是,诸葛亮爱惜人才,对姜维大加培养,将他升职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并统领五千人马。
当然,单从各自的出身来看,魏延和姜维的能力都非常出众,都是崭露头角之后才被升任的。不过,我们可以从两人的战绩来对比分析一下。
02战绩
魏延和姜维,两人都可以说是武将,那么就从两人一生的战绩来进行对比。魏延一生打过几次胜仗,譬如说,在阳溪之战中,魏将费瑶和雍州刺史郭淮所率领的大军就是被魏延带兵打败的,可以称得上骁勇善战了。再有就是在卤城之战中跟随诸葛亮一道打败了司马懿的主力。
而姜维呢,其人生经历可能要更加出彩一些。他一生秉承诸葛亮北伐的遗愿,进行了11次北伐。这十一场战争之中,姜维总共胜了5次,败了2次,剩余4次则是不胜不败。
但从战绩上来看,两人其实算是不相上下的。姜维虽然打得多,但也败了好几次。总的来说,两人都是能够带兵打胜仗的好手。只不过,魏延的胜利是胜在刘备或诸葛亮作为全军统帅时打出来的,而姜维的胜利则是独自统帅全军打出来的。
因此,从军事能力来看,魏延跟姜维应该是不相上下,甚至要更厉害一点。但统帅全军的全局综合能力,很明显是姜维更胜一筹。当然,魏延也有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只不过没有机会发挥。
总的来看,魏延的武将属性更突出,特长在于骁勇善战,而姜维的领导才能更突出一些。
03将帅
实际上,魏延虽然特别厉害,但是他身上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生性矜高”,以至于在军中人缘很差。事实上,魏延的确是这样的人。他有真本事不假,但自恃甚高,如果上面没有诸葛亮和刘备压着,恐怕早就肆无忌惮了。
正因如此,诸葛亮在最后没有将兵权交给魏延。倘若以魏延的性子,他得了兵权之后会如何呢?以他的能力,他或许会打上几场胜仗,但他与人合不来的性子,必然会跟军中将领产生间隙,这样一来,引发的后果将是更大的灾难。
因此,魏延能够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手下,成为一个合格且出众的将领。但姜维,却能成为一个独自领军的统帅。从这一点来看,就能看出两人的差别,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的。
即便魏延没有死于内斗,以他的性格想要成为姜维那样的全军统帅,那几乎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魏延的人缘差是一个事实。正因如此,魏延和姜维的能力究竟如何,后世的评价中,姜维的影响力明显是远远高于魏延的。
不过,倘若魏延最后能够收敛一下性子,那么他的成就可能远远不止死的时候那样。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最终魏延在蜀将内斗中被杀,而姜维无疑成为蜀汉最后的顶梁柱。
04结语:
对于姜维的能力,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质疑。只不过,关于他坚持北伐的策略却是让很多人诟病。因为在他的坚持下,11次北伐基本上彻底掏空了蜀国的元气,最终使得蜀汉走向灭亡。
不过,蜀汉北伐基本上算是国策了,这在诸葛亮还未死的时候,就已经被定下了。不然的话,诸葛亮为何要七次北伐,刘禅为何也要坚持北伐呢?很明显,将北伐的锅全部扣在姜维身上,也不怎么合适。只能说,时局如此无可奈何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