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大封群臣,准备升老将黄忠为“后将军”。不料,诸葛亮出言反对:“主公,万万不可呀!”
刘备很是疑惑:“黄忠入川以来,屡立战功,有何不可?”
诸葛亮解释道:“主公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又让黄忠与他们三人并列同为‘四方将军’,如此安排非常不妥!”
见刘备仍然不明白,诸葛亮又补充道:“黄忠的名望资历远远比不上关羽、马超和张飞三人。入川以来,黄忠虽然身先士卒,军功赫赫,但还是无法弥补这个差距。马超和张飞就在附近,他们亲眼目睹了黄忠的战绩,尚且能够理解主公的安排。但是,关羽远在荆州,未曾与黄忠并肩作战,一旦他听说自己与黄忠平起平作,肯定会不高兴的!对于黄忠的封赏,还请主公三思啊!”
诸葛亮的分析条理清晰,令刘备不得不重新思考起黄忠的履历。
黄忠,表字汉升,荆州南阳人。刘表出任荆州牧时,黄忠被征召为“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子刘磐镇守长沙攸县,算是实权的中层将领。
黄忠在长沙期间,主要工作就防范江东孙氏,时不时进行劫掠。孙策不堪其扰,就令太史慈总督诸将,镇守海昏,抵御刘磐和黄忠。双方摩擦不断,但都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大规模作战。
在与江东的对峙中,黄忠生生蹉跎了近20年时光。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时,刘表病逝,而黄忠已经年过六旬。刘表幼子刘琮继承刘表之位,直接举州向曹操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州,为了收服荆州旧部,并没有大肆更换荆州各郡的官员。
黄忠作为刘琮的臣子,自然而然地也向曹操投降,被封为“裨将军”,仍旧驻守长沙,归长沙太守韩玄统领。
赤壁大战期间,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引军北还。次年,刘备打着刘表长子刘琦的旗号,趁势进攻包括长沙在内的荆南四郡。四郡太守全都望风而降,黄忠又随韩玄归于刘备麾下。
就这样,黄忠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不得已两度更换门庭。好在刘备慧眼识珠,没有像刘表、曹操那般将黄忠丢在长沙守城、了却残生。
刘备对这位老当益壮却郁郁不得志的将军给予格外的重视和礼遇。2年后,刘备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留在了荆州,自己应益州牧刘璋之邀,带着庞统、魏延、黄忠等一班荆州文武进入蜀地。
公元212年,刘备正式和刘璋翻脸决裂,任命黄忠和卓膺担任前锋,先行向刘璋所在成都进发。一路上,须发皆白的黄忠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更是常常第1个杀入敌营、登上敌城,斩将夺旗,破阵先登!
在黄忠等人的辅佐下,刘备攻下了涪城、绵竹、雒城,又调诸葛亮、张飞、赵云三人率军入蜀,共围成都。恰好马超穷途末路,落魄来投,刘备又偷偷借兵给马超,以其威名迫使刘璋投降,入主成都。
这持续2年的入蜀作战,黄忠功勋卓著,稳压其他武将一筹。此时,刘备大封群臣,黄忠因功获得了“讨虏将军”的职位。
公元218年,刘备兵分两路,北上与曹操争夺汉中。张飞和马超于下辨牵制曹洪、曹休所率领的虎豹骑,刘备则带着法正、黄忠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对峙。这场汉中争夺战打得异常艰难,双方僵持1年有余,互有胜负。
次年,刘备采用法正之计,移屯定军山,趁着夏侯渊仅带400士卒修补鹿角时,让黄忠率兵出击。
夏侯渊的手下均是百战精锐,但年近花甲的黄忠更加果敢勇猛。他一马当先,亲冒矢石,令手下士气大振,悍不畏死。在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伴奏下,黄忠一路推进至夏侯渊面前,一战将其斩首!
夏侯渊乃是曹魏西线的主帅司令、汉中诸军的假节都督。他的阵亡,直接打破了双方的僵局,曹军兵败如山倒,只能龟缩避战等待曹操亲率大军来援。
当曹操风尘仆仆赶到汉中时,刘备敛众拒险,黄忠和赵云又在汉水截取曹军粮草,曹操无奈撤军,放弃汉中。
这一战,黄忠居功甚伟,阵斩夏侯渊,直接改变了战局的走向。刘备按功行赏,将其提拔为“征西将军”。
不久,群臣联名上表劝刘备进位汉中王。五虎将按在表中署名先后排名,分别是马超、关羽、张飞、黄忠、赵云。
刘备称王后,能给手下的封顶军职是“四方将军”,所以让关张马黄四人各得一职。四人在官职上是平级的,诸葛亮担忧心高气傲的关羽会不高兴,因而劝阻刘备对黄忠的任命。
经诸葛亮提醒后,刘备也考虑到关羽在荆州没亲眼看到黄忠的勇武战绩。另外,关张跟随刘备30余年,功劳苦劳无数,但黄忠跟随刘备还不到10年,资历远远不如关张;马超原先为一镇诸侯,其身世也是黄忠比不上的。
但刘备还是坚持任命黄忠为“后将军”,并赐爵关内侯。他让诸葛亮放心,派费诗去荆州宣布任命。
关羽果然怒骂:“大丈夫怎能与老兵同列呢!”而费诗也早有准备,按刘备之意予以宽慰,关羽才平息怒火。
虽然关羽勉强接受了黄忠,但黄忠还来不及再次证明自己,便于次年病逝了。他的儿子早夭,因而无后。
黄忠应当幸而在晚年还能遇上刘备这个明主,让原本默默无闻、声名不显的他在生命尽头大放异彩,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