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曹操入主荆州,诸葛亮请庞统一同追随刘备逃跑。庞统摇头拒绝:“你的两个姐夫都投奔曹操,你连他们都说服不了,还想说服我吗!”
此时的刘备虽在荆州广施仁义,赢得了荆州士族的一波点赞,但是愿意舍弃本地家业,追随刘备南逃的人毕竟不多。
荆州地界上有“蔡蒯黄庞”四大家族,他们在荆州牧刘表单骑而至时,助其平定荆襄七郡,因而掌握着军政及名士圈的话语权。
他们与刘表家、诸葛亮家相互联姻,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络:蔡瑁的大姐嫁给名士黄承彦(诸葛亮的岳父)、二姐嫁给刘表、侄女嫁给了刘琮(刘表幼子),诸葛亮的大姐嫁给蒯祺、二姐嫁给庞山民(庞德公之子、庞统堂兄弟)。
其中,蔡家和蒯家与曹操渊源颇深,蔡瑁、蒯越与曹操于天下大乱前在洛阳就是好友。因而,蔡家、蒯家毫不迟疑地选择投靠曹操。黄家因黄祖父子在江夏之战中阵亡而没落。剩下的庞家,除了庞德公登鹿门山隐居,也选择了依附曹操。
诸葛亮的姐夫蒯祺及庞山民因家族关系,都出仕曹魏。庞统在刘表时期,已是南郡功曹,现又因家族关系,也选择留在原地,依附曹操。
赤壁大战,曹操为孙刘联军所败,仓皇北归,带走了许多投奔他的荆州士人,留下曹仁镇守南郡。
次年,周瑜和刘备一同兵围曹仁于江陵。江陵城高垒深,孙刘联军急切无法攻破,刘备就率军南下袭取荆南四郡,只剩周瑜独战曹仁。
接下来1年多的对峙,周瑜和曹仁互有胜负。周瑜为曹军飞矢射中右肋,伤势严重,却将计就计引曹仁来攻,终于将其击溃,攻取南郡大部分地区。周瑜因此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
周瑜为了治理好南郡,务必要起用本地士族。此时的荆州士族中,曹操带走了一批,刘备带走了一批,剩下的几乎没啥人物了。
而且,刘表在世时,荆州与江东孙氏几乎年年交战,双方苦大仇深,几为死仇。孙权的父亲孙策、表哥徐琨、先锋大将凌操均死于荆州,荆州士民亦有不少人死于孙家之手。所以,荆州很少人会选择效忠江东孙家。
恰好,庞统未随曹仁北上,仍旧在南郡。周瑜听说了“凤雏”这偌大名声,岂能放过。于是,周瑜霸王硬上弓,强逼着庞统担任自己的“功曹”。庞统无可奈何,只能违心同意,成为了周瑜的手下。
期间,周瑜对庞统信赖有加,再加上自己需要养伤,就将郡县政事全都一股脑地丢给庞统。庞统亦不愧是荆楚高俊,将整个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久,刘备赴江东拜见孙权,周瑜认为刘备是个威胁,与庞统商量后,秘密上书孙权将其扣留软禁。孙权担忧曹操引兵来犯,没有同意。
次年,周瑜和庞统商量后,决定西征益州。周瑜亲回江东向孙权解释汇报,取得其同意。然而,周瑜在返回南郡途中,行至巴丘染疾身亡。
庞统出仕周瑜,虽非本愿,但在东汉州郡举察制度下,与周瑜算有君臣之谊。作为周瑜属臣,庞统有义务送丧至东吴。
庞统与司马徽其叔父庞德公一样善于品评人物,而且往往夸大他人的优点,不讲他人的缺点,因而名声远播。他到达江东时,许多人争先跑来与之结交,其中就包括鲁肃、陆绩、顾劭、全琮等名士。
庞统八面玲珑,夸陆绩是有逸足之力的驽马、顾劭是能负重远行的驽牛、全琮是如樊子昭般的一时佳人,深受江东名士推崇。当庞统结束任务准备回去时,他们都跑来相送,一直送到了昌门。
回到南郡的庞统还打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却不料刘备趁周瑜去世,向孙权借取南郡,而孙权竟然同意了!
于是,庞统就被孙权连同南郡打包给刘备,莫名其妙地转换了阵营。
刘备今非昔比,已经拥有荆州五郡,文武齐备,颇有争霸天下的实力。对江东本就谈不上什么归属感庞统也就默认了刘备为主公。
然而,刘备却对他不够重视,未深入了解就将庞统丢到耒阳去当县令。
庞统之前在刘表、曹操、周瑜手下处理一郡之务尚且得心应手,对于一县之务更是不在话下。刘备这般轻视,庞统很是不满,一气之下,索性将县务置之不理,竟被罢职免官。
这时,鲁肃听说此事,连忙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也多次在刘备面前提及庞统的过人之处,刘备不得已将庞统召来相见。诸葛亮等荆州旧友也多次向庞统重申刘备仍是明主,庞统才决定给刘备一个机会。
两人一番深入交流,刘备之诚令庞统回心转意,而庞统之才令刘备大受震撼,重新征辟他为“治中从事”,异常亲近。后来,刘备又将他提拔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平起平坐。。。
纵观庞统一生,出仕刘表和曹操多是家族因素,谈不上什么情谊;出仕周瑜虽是身不由己,但得到周瑜敬服与重用,只可惜周瑜自己也是东吴臣子,且壮志未酬;而出仕刘备则充满了戏剧性。
好在庞统和刘备最终成为了君臣,庞统终于不用再困于一郡一县之政务,得以凤展其翼,施展胸中韬略,谋划一州乃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