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邓艾能进武庙72将,而姜维却没有进呢?

为什么邓艾能进武庙72将,而姜维却没有进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619 更新时间:2024/2/13 8:28:45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朝时期,唐朝皇帝追尊姜太公为武成王,并设立武成王庙,历代简称为武庙,以张良为的配祀。宋朝时期,追谥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并增设古今七十二名将为从祀,这就是著名的“武庙72将”。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将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国时期。对于这九位名将,分别是诸葛亮、张飞、关羽、张辽、邓艾、周瑜、吕蒙、陆逊、陆抗,也即蜀汉三位,曹魏两位,东吴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庙72将中,邓艾这位消灭蜀汉的名将得以入选,但是,对于和邓艾齐名的姜维,则无缘这份榜单。在不少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看来,姜维和邓艾之间的关系,正如同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样,二者的能力和水平,是比较接近的。并且,两人之间因为棋逢对手,自然是互相成就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邓艾能进武庙72将,而姜维却不能进?姜维到底比邓艾差在哪里呢?

首先,针对为什么邓艾能进武庙72将,而姜维却没有进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没有守住蜀汉,而邓艾则成功消灭了蜀国。虽然评价古代历史上的名将,不能仅仅采用“成王败寇”的标准。不过,邓艾和姜维之间的直接交手结果,显然会对后人的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

对于姜维和邓艾这两位名将,无疑在魏灭蜀之战中迎来了一次巅峰对决的机会。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而钟会大军在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前进到剑门关外时 被回援的蜀军阻拦,僵持不下。对此,在笔者看来,魏灭蜀之战中的初期,姜维的表现非常精彩。

不过,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兵临成都。从姜维的角度来看,显然不会想到邓艾会偷渡阴平。对于后主刘禅来说,面对突然降至的邓艾大军,无奈了选择了投降。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结束的序幕。

在此基础上,邓艾凭借着消灭蜀汉的功绩,得以入选武庙72名将,无疑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了。作为类比的是,为西晋消灭东吴的几位名将,比如王濬、杜预等人,也都入选了武庙72名将。而西晋和东吴的之间的实力差距,显然是要高于曹魏和蜀汉之间的,这也让邓艾的成就,具有更高的含金量。至于魏灭蜀之战中的姜维,虽然之后又策动钟会谋划,却还是没能恢复蜀汉。

另一方面,对于蜀汉的灭亡,姜维要承担不小的责任。当初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在魏延之后,蜀汉和曹魏之间爆发的兴势之战中,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但是,姜维担任大将军后,改变了汉中地区的防御策略。姜维认为,不妨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军队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

到了公元263年,姜维对于汉中地区防御策略的调整,导致钟会大军得以顺利突破汉中防线,抵挡到剑阁一带。于是,姜维只能率领主力来到剑阁一带,以此抵挡钟会大军。而这,自然成为姜维不能支援成都的重要原因,也即邓艾兵临成都时,姜维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在此基础上,对于蜀汉的灭亡,大将军姜维可谓难辞其咎。

最后,在魏灭蜀之战前,姜维多次率军北伐中原。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姜维连年兴师动众,损耗了蜀汉的国力,成为其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并且,姜维北伐中原的过程中,三次和邓艾交手,结果无一胜绩。也即通过抵挡姜维北伐,邓艾得以积累了名将的战绩,从而跻身宋朝时期的武庙72名将。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蜀军死伤甚多。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趁魏关中空虚率兵出秦川,又率领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司马望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只能退军。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姜维后期的三次北伐中,和邓艾交手的结果是一平两负。对于邓艾来说,两次击败了姜维,虽然这和曹魏的整体实力强于蜀汉存在一定的关系。不过,姜维的失败,还是削弱了姜维在三国名将中的地位,并成为蜀汉在公元263年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对比姜维和邓艾的表现,尤其是直接接手的情况来看,姜维无疑和邓艾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邓艾是姜维的克星了。因此,邓艾得以入选武庙72名将,而姜维则无法像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国将领一样被列为武庙72名将。

标签: 姜维邓艾蜀汉钟会诸葛亮东吴魏延三国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质、郭淮,为何会被姜维在铁笼山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郭淮,姜维,徐质,夏侯霸,司马昭,廖化

    姜维杀死郭淮是绝地反击,而不是轻易杀死的。杀死徐质倒是一击得手了,没有费大的功夫。姜维杀死郭淮是败中求胜。当时是姜维中计,被郭淮打得大败。姜维仓惶逃跑,郭淮穷追不舍,姜维反杀郭淮的。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大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出阳平关伐魏。姜维采用夏侯

  • 姜维死后80年,他给刘禅的密信才被人发现,后人:孔明可以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禅,诸葛亮,姜维,蜀汉,钟会

    公元234年10月8日,整个蜀汉都被一股阴郁而悲伤的气氛所笼罩,而在悲伤下隐藏更深的便是前途渺茫的惶恐与慌张。这一日,蜀汉的顶梁柱、丞相、武侯诸葛亮,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位将先帝的嘱托贯彻到底,为了蜀汉,为了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可是看着平庸无能的皇帝,人才凋零过半的

  •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姜维早计划失败(6)

    历史解密编辑:金昔说故事标签:姜维早,哈森,大鹏,金哥,加代,酒楼

    哈森的场子里热火朝天,哈森都亲自上桌了。老金和娈伟在场子里巡回检查,崔虎守在门口。车往门口一停,战兴问:“就这个呀?”“就这个。哥。”“快点,动作麻利点。一会儿进去要狠,凡是看上去像服务员、看场子的全部砍了!”五十来人拿着四把五连子,拎着大砍往一楼大厅一进,战兴看了崔虎一眼,问:“你是干什么的?”“

  • 诸葛亮苦心培养姜维,后期却平平无奇,难道真的是孔明眼光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姜维,蜀汉,魏国,刘禅

    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之中集智慧与谋略的化身,就连后世的鲁迅先生也称赞诸葛亮是三国一个近乎妖怪的人。这样高的评价让诸葛亮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完美的形象,但美中不足的是诸葛亮自己的事业却是后继无人。虽然说选择了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也因为培养的时间过短和很多种原因,导致姜维后期发力严重不足,诸葛亮死后的蜀国

  • 姜维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为何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姜维,蜀汉,郭淮,司马昭,邓艾,陈泰,北伐,三国

    《三国演义》中一共记述了姜维九次北伐,并称之为“九伐中原”,其实历史上姜维北伐的次数远远不止九次。虽然他频繁发动北伐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不仅徒耗民力造成国内矛盾重重,还让自己陷入了危局当中。不过对曹魏来说,姜维发动的战争也并非一直不痛不痒,他曾大破魏军,蜀汉也差一点就可以占据陇西乃至整个凉州之

  • 只有不到一万兵力的姜维,是如何用北伐给曹魏制造麻烦的?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姜维,曹魏,郭淮,费祎,廖化,北伐,三国,夏侯霸,诸葛亮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7)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他北伐的旗帜,只不过由于双方国力差距的拉大,姜维将诸葛亮的运动战改为了更为彻底的游击战,史称“偏师西入”,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是在蜀延熙九年、十年(公元246、247年)的狄道之战;一次是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的牛头山之战。蜀延熙九年时,魏

  • 三国志11:说起姜维,你会想起哪个城市呢?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姜维,董卓,马腾,邓艾,蜀汉,诸葛亮,三国志11

    上一回我们介绍完了西边的第一座城武威,今天来介绍第二座城。说到这座城是哪里,只需提一位名将,大家就会非常熟悉了,他就是诸葛亮死后蜀汉的栋梁--姜维。相信大家立马就猜到今天介绍的城池是天水城。姜维出身自这座城,并且演义里初次出场作为天水郡里面的军事小官,就以识破诸葛亮计策并反伏击赵云而大放异彩。后来诸

  • 姜维为什么要在沓中屯田?-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姜维,蜀汉,刘禅,费祎,曹魏,董允,诸葛亮,资治通鉴,三国争霸,曹操手下

    公元262年,蜀汉姜维再次出兵北伐,攻占洮阳,但在侯和与邓艾的军队相遇,此战从史料上记载姜维战败,于是退回到了沓中屯田,没有回成都。姜维这次为什么要继续北伐?这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失败后姜维为什么没有选择回成都而是到沓中屯田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这段历史。01《资治通鉴》原文02译

  • 一计害三贤——蜀汉名将“幼麟”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姜维,蜀汉,诸葛亮,魏国,刘禅,费祎

    谈起三国末期,三大阵营老将接连陨落,蜀汉更是五虎上将无一在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魏延还因为反叛被马岱斩杀,在蜀汉这个风雨飘摇的时期‘幼麟’姜维开始展露出了他的锋芒。姜维字‘伯约’,是诸葛亮北伐时招降的一位魏将,被诸葛亮评价为“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 天水麒麟儿——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姜维,钟会,蜀汉,邓艾,诸葛亮,刘禅

    各位朋友大家好啊,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聊一聊:天水麒麟儿姜维。一、人物简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母亲将他抚养长大,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