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胆大如斗,一计害三贤,最后却便宜了司马昭

姜维胆大如斗,一计害三贤,最后却便宜了司马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计划儿 访问量:4161 更新时间:2024/2/15 22:29:18

公元263年,魏国名将邓艾趁着魏军主帅钟会与蜀军主帅姜维在剑阁对峙,偷渡阴平,直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的话,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姜维是诸葛武侯的继承者,不能称之为“其他人”。

姜维听到邓艾逼近成都、诸葛瞻战死的消息,又听说后主要投奔孙吴或逃往南中,于是放弃了剑阁,率领着最后的五万士卒回援,不久之后接到了刘禅最后一道圣旨:“解除武装,向钟会投降!”

《姜维传》中提到,听闻这个消息后,姜维军中“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大家用砍石头的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的不甘与怨恨!

可是,君王都投降了,身为将士,还为谁而战呢?一直追随姜维北伐、依然在汉中坚守孤堡的老将军柳隐放弃抵抗,《华阳国志·后贤志》中提及柳隐日后被重新用,又做了几年地方郡守才告老还乡,最后以八十岁的高龄善终;同姜维坚守剑阁的辅国将军董厥选择投降,后进入西晋朝廷任散骑常侍,还重返蜀地视察民情。比起柳隐、董厥,姜维本就是魏人,降魏后定获高官厚禄,更重要的是,姜维为蜀汉征战一生,于国于君都没有半点愧疚,现奉旨投降名正言顺,谁又能诽谤非议呢?不过,姜维是武侯北伐大业的继承者,深受武侯知遇之恩,不是柳隐、董厥可以比拟的。

姜维决定先向钟会投降,再乘机复国。钟会本就十分欣赏这位蜀汉的擎天柱,认为即使是曹魏名士夏侯玄、诸葛诞都比不上他,所以与姜维出则同车、坐则同席,还把象征大将军身份的符节、印信、名号、车盖都归还给了他。

另外,钟会对邓艾抢功一事耿耿于怀:自己才是此次伐蜀的主角,没有自己的主力军在剑阁牵制姜维,邓艾的偏师怎会成功?恰巧此时的邓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接连做了几件让司马昭不悦的事:邓艾为了稳定蜀地人心,在没有报知司马昭的情况下自行给刘禅等君臣赐予官职,还要求司马昭准许留下自己的两万军队和两万蜀军在蜀地煮盐冶铁、打造战船,为日后伐吴做准备,甚至更要求司马昭不要把刘禅迁到京师洛阳。司马昭对此极为不悦,通过监军卫瓘告诫邓艾凡事必须要先报经批准,志得意满的邓艾不但没有听从,还上书振振有词的为自己解释辩护,这让司马昭更是不快。钟会趁机与监军卫瓘以及邓艾军中的监军师纂等人密报邓艾企图造反,最终奉司马昭的命令逮捕邓艾。

此时已经是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了,姜维通过邓艾一事察觉出钟会有异心,于是就假意劝钟会功成身退,效仿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那样泛舟隐迹、求仙访道,落个逍遥自在。此时钟会刚满四十岁,处在人生巅峰,自然不会答应,姜维见机言道:

“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於老夫矣。”(《姜维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钟会当然听得懂这层含义,二人进行密谋,钟会打算让姜维先率领五万军队作先锋,自己随后统领大军返回曹魏,乘机突袭长安、直扑洛阳,进而平定天下。

正巧,曹魏郭太后(魏明帝曹睿皇后郭氏)驾崩不久,当年正月十六,钟会在成都皇宫朝堂上召集了魏军护军、郡守、牙门骑督等中高级将领和蜀汉官员,宣称自己手上有太后遗诏讨伐司马昭,逼迫在场的将领签字画押,然后把这些将领软禁在皇宫里,让自己的亲信去统管他们的军队。此时姜维一直在钟会身边,建议立即杀掉软禁的将军们,钟会多少有些犹豫,这个犹豫也让他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钟会忘了一件事,虽然将领被软禁,但在蜀地的魏军普通士兵还有近二十万人,他们的家眷都在北方,灭蜀之后早就盼着衣锦还乡,又有谁愿意为一个野心的叛贼去卖命呢?正月十八日中午,在监军卫瓘、护军胡烈之子胡渊和钟会亲信丘建的带领下,魏军士兵发生兵变,像潮水一样涌进皇宫救出了各自的将领,随后在皇宫内大开杀戒。很快钟会被杀,姜维带着钟会身边的亲兵奋力搏杀,在亲手杀死了五六个人之后终于不支,倒在血泊当中。就这样,这位武侯的接班人,这位蜀汉政权最后可以依赖的擎天柱,怀着老师未竟的北伐大业,怀着满腔的不甘与悲伤,在蜀汉皇宫内因复国大计的功亏一篑而献出了生命,终年六十三岁。

后主降,蜀汉未亡;姜维死,蜀汉才真的走到了尽头。

姜维倒下的最后一刻,脑海中会浮现什么场景呢?是当初辞别母亲时“心有远志,不在当归”的那封家书?还是那年五丈原老师临薨前的重重嘱托?是如诸葛尚一样因最后也没能手刃阉党奸佞而愤恨不已?还是仅仅希望老战友张翼、廖化能够善终……不管是什么,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这次倒下,是真真正正的解脱,九泉之下见了老师,也不会再有半分的愧疚。

《姜维传》裴注引《魏晋世语》中记载,魏军将士对姜维早就恨之入骨,将其剖尸,发现其胆斗大,这也是当代成语“胆大如斗”最原始的出处,姜维的妻子儿女都遭到杀害。随后,这场本是针对钟会的兵变逐渐扭曲成不分魏人蜀人、各自报仇报怨式的滥杀:邓艾被自己的部将田续追杀,其监军师纂平素里刻薄寡恩不得人心,被杀后甚至体无完肤,张翼也死于乱军之中,而廖化虽免遭罹难,但也于不久之后谢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汉晋春秋》中留下了一段极为珍贵的史料记载:当初姜维起初煽动钟会时曾给后主刘禅送去密信,信上说: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不曾想,这封书信竟成了绝笔,信中内容也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八十多年后,东晋史学家孙盛来到蜀地,见到了这封依然保存着的密信,孙盛跟蜀中父老谈到姜维复国这件事,即使早已物是人非,但蜀中父老通过口口相传,依然为姜维最后的功败垂成而痛惜。孙盛虽对姜维评价不高,但却也在自己所著的《晋阳秋》中如实记录了这件事。

又需要提及的是,在蜀汉灭亡的七年后,当初被姜维救下的原凉州胡王白虎文联合凉州及陇右地区的鲜卑人又一次起事对抗晋廷,史称 “秦凉之变”。此时距他当初与治无戴叛魏起事已经过了二十三年之久,想必此时的白虎文必定已是老朽了,他如此执着的起事,或许正是为了报答二十多年前姜维的救命之恩,当初邓艾麾下的陇西郡守牵弘、搅黄姜维复国大计的钟会护军胡烈

皆因无人救援

,均被白虎文攻杀。

闲乐生评:后人把这件事称之为,姜维一计害三贤。其中“三贤”指的是,邓艾,钟会和 姜维。其实,这一场变乱竟使得曹魏两大盖世功勋名将殒身,并除掉了姜维这个胆大如斗的不稳定分子,最后真正的大赢家还得是司马昭啊!所以说,应该是司马昭一计害三贤,名将怎么可能玩的过专业阴谋家呢?可笑!

标签: 司马昭姜维钟会蜀汉邓艾刘禅

更多文章

  • 司马昭本想处死刘禅,看到刘禅门前三个字,杀心全退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司马昭,刘禅,蜀汉,魏国,邓艾

    导语:刘禅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个懦弱无能,贪杯好色的昏君形象。刘备死后他接管蜀汉,尽管有诸葛亮这样逆天的人物辅佐下依旧成绩全无,还把诸葛亮活生生的累死了。当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居然选择投降,从此蜀国灭亡,而他也和所有蜀汉高官一起被迁到洛阳。但他在洛阳初期还是收到了一定的生命危险,直到他在门前写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免死,百官不解,司马昭:倒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蒋琬

    一说到刘禅,人们熟知的谚语、歇后语、成语等一个接着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阿斗的江山——白送”。不仅仅是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把刘禅描写成一个昏庸无能的形象,就连《三国志》、《邓艾传》等具有历史公正性的史书都记载着刘禅愚蠢的所作所为。有人说,读史书,千万不要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理解,而是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孙权

    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豪杰尽显风骚,留下了他们的青史。重情重义,讲究以德治国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唯才是举的曹操以及善用能人、英武果断的孙权等,他们各有特点,性格分明,被后人所称颂。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后人称颂,例如阴险狡诈的袁氏兄弟,搬弄是非的郭图,以及后来被人们唾弃的“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相

  • 夏侯玄的魔力:司马懿欣赏有加,司马师执意要杀,司马昭流泪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汉朝,夏侯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史说三国

    夏侯玄是魏晋禅代之际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和曹家、司马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懿对他青睐有加,司马师却执意要杀死他,司马昭流着泪为他求情。但司马师还是心狠手辣的诛杀了夏侯玄并夷三族。名重天下的大名士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於色。夏侯玄

  • 他是曹操的重孙,却没有曹操的本事,为什么要跟司马昭拼命

    历史解密编辑:老土历史标签:曹操,司马昭,司马师,曹叡,刘邦

    公元254年,年仅13岁的少年曹髦正在邺城闲居。虽然才13岁,他却成天忧愁满面。对于普通人来说,他是天潢贵胄,一出生就有爵位等着他,一辈子荣华富贵而无需劳作。然而,作为曹操的重孙,他这些年所承受的压力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从出生至今,没有任何自由。从他堂哥曹芳继位做皇帝开始,曹家人的命运就急转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疑惑,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蜀汉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这首诗乃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做,意思大概是叹息刘后主如此昏庸还要立祠堂,太阳落下山时我也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这里的刘后主指的就是刘禅了,对于刘禅大家又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大概意思就是他身边有父亲留下来的大国,有无数的军队,还有诸葛亮这样的谋臣教导

  • 曹操杀荀彧后果有多严重?其后代辅佐司马师司马昭,一举推翻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操,司马昭,荀彧,司马师,曹魏,司马懿

    近年来热度高涨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其中的权谋相争让观众大过眼瘾。演员出色的表演,又深刻地诠释了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让这部以曹魏视角出发的剧大放异彩。其中高风亮节的荀彧最后死于一个空食盒令人扼腕不已。历史上的荀彧“领便当”后,杀荀彧的曹操在不久后也病死了,曹操死后,他杀荀彧所造成的后果才开始

  • 司马昭一代奸雄,为何竟被儿子司马炎毒杀?只因为他做错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师,司马懿,曹爽,贾充

    身为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智勇双全的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自带主角光环。又因曹魏的第四代接班人曹髦,愤恨地说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跋扈、奸诈的司马昭,在牢牢掌握曹魏政权十四年之后,竟然突然暴毙,而死之时,手指一直指向儿子司马炎,可是口却不能言。这一切反

  • 司马昭的“忠犬”贾充,为何屡屡被司马炎“教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贾充,曹髦,晋朝,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师,史说三国

    失落的司空西晋武帝泰始八年,朝中出了一场大闹剧。闹剧的两位主角,一位是当世大儒、清流派的中坚庾纯,另一位则是西晋开国元老、晋武帝的亲家、刚刚升任司空的贾充。94版《三国演义》中的贾充这一天,贾充在家中请客,其他宾客都是早早到场,惟有庾纯搞特殊,待到宴会即将开席时,才慢悠悠地走进来。贾充很不高兴:这老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过来念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禅,司马昭,魏国,诸葛亮,刘备,曹操

    明代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借以此诗句来表达世事无常,英雄代代更迭,可青山绿水常在的慷慨情怀。的确是这样的,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不知道曾经涌现出多少惊才艳艳的英雄豪杰,可最后还是敌不过时代的洗涤,消失在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