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曹操的重孙,却没有曹操的本事,为什么要跟司马昭拼命

他是曹操的重孙,却没有曹操的本事,为什么要跟司马昭拼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土历史 访问量:587 更新时间:2023/12/9 18:16:58

公元254年,年仅13岁的少年曹髦正在邺城闲居。虽然才13岁,他却成天忧愁满面。对于普通人来说,他是天潢贵胄,一出生就有爵位等着他,一辈子荣华富贵而无需劳作。然而,作为曹操的重孙,他这些年所承受的压力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从出生至今,没有任何自由。

从他堂哥曹芳继位做皇帝开始,曹家人的命运就急转直下。司马家族通过高平陵政变掌握了国家的实权,为了防止曹家人反抗,这些曾经的皇亲国戚被严格看管。经过一轮又一轮反抗与镇压之后,司马家对曹家的看管也越来越严。

高平陵政变发动者司马懿

实际上,曹髦之所以居住邺城,也是因为司马家的人为了方便管理他们,将他们集中搬迁到这里。邺城不是他的家,更像是他的监狱一样。

就在这一年,京城洛阳传来一个重磅消息,他的堂哥曹芳被大将军司马师废为齐王。表面原因是曹芳不理朝政,亲近女色,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曹芳鼓动大臣反对司马师。但是,让曹髦万万没想到的是,接下来,他居然被推选为新任皇帝。

影视剧里的曹芳

原本司马师挑的皇帝是彭城王曹据,但是郭太后不干。郭太后老公是曹叡,曹操的孙子。曹据是曹操的儿子,辈分上是郭太后的叔叔辈。郭太后问司马师,你让我叔叔当皇帝,我算什么身份。

从西汉吕后开始,有太后临朝称制的传统,何况她说的有理有据,司马师也不好反驳,只能从曹叡的晚辈里挑一个曹家人当皇帝,曹髦就这样被选中。

影视剧里的曹髦

曹髦知道自己从当皇帝第一天开始,就是个傀儡,在接受百官朝拜时,他作为君王,居然给百官来了个回拜。大伙儿劝他别这样,我们是臣子,理该朝拜您。曹髦回了一句:其实,我也是个臣子。一句话,算是给司马师的讽刺。

可以说,从进宫第一天开始,曹髦内心就充满着对司马家的不满,时刻没忘记自己的身份,就等一个机会要夺回大权。

机会在他上台第二年出现了。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发动叛乱,司马师亲自出征,仗虽然打赢了,司马师却因为眼疾发作,病死许昌。曹髦意识到,这是夺取司马氏兵权的绝好机会,立即命令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留在许昌,另外安排其他人带兵回朝。

影视剧里的司马师

司马昭是什么人?他是跟着老爹和哥哥一起打仗,一起玩政变成长起来的人,曹髦的小伎俩早被他一眼识破,他亲自带兵回到洛阳,宣告曹魏政权还是他们司马家人在控制。

曹髦还是没本事,虽然他也是曹操的后人,但是论权谋、论机变、论手段,他比曹操相差还是太远太远。不用说曹操 ,即使比曹魏第二代皇帝曹叡,他也相差太多。曹叡可以将司马懿等一帮大臣支使得团团转,自己独揽大权。曹髦哪会这些。在司马昭眼里,曹髦还是个嫩雏。

老版《三国》里的曹操

此后一段时间,曹髦算是老实了,偶尔发布一道诏书,也是抚恤军队、安抚百姓之类的内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然无法拔掉司马家,那就从舆论入手。他搞了个大辩论,跟朝臣们讨论少康刘邦谁才是一个更好的君主。

刘邦不用说了,谁都知道。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个君主,他伯祖太康当老大的时候,后羿造反夺取了国家。尽管后羿后来被杀,但国家就此陷入混乱,奸臣当道,连少康老爹都被奸臣杀害。幸亏少康拨乱反正,终于让国家走上正轨,史称少康中兴。

后羿雕像

曹髦把这个题目当成作业布置给朝臣,第二天,朝臣们交作业,普遍认为刘邦更牛,因为他白手起家,而太康本来就是君王后裔,有祖宗积累的优势。

但是,曹髦却认为,是少康更强。因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那时候谁拳头大谁说了算,那个年代只要暴力手段更强就能成就帝业,而少康是凭借自己的仁德就把国家收服了。虽然都是乱世,但是刘邦用暴力,少康凭借的是自己的道德感召力,相比之下,少康要高明的多。

曹髦说的对不对我们放一边,他推崇少康,无非是类比今天的曹魏,同样是帝王权力旁落,同样是奸臣当道,他希望自己能像少康那样铲除奸佞,实现曹魏的中兴。

当时的大臣也都知道曹髦说的是什么,司马昭当然也不傻。不过他掌握实权,也无所谓曹髦打嘴炮。只要曹髦不动手,司马昭也乐得让他爱说啥说啥。但是对于曹髦而言,他感受到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就在曹髦忙着打嘴炮的那几年,朝中大臣屡屡上书,要给司马昭加官进爵,不仅可以奏事不名(奏皇帝的时候可以不说自己的姓名,这是一种殊荣),还加封大都督,加黄钺,统领天下兵马。在曹髦看来,这是司马昭正在加紧篡位的步伐。

很快,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了。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突然起兵,打出旗号要推翻司马昭。这是淮南地区军阀们发动的第三次叛乱,也是曹髦心理上最后一个指望。他希望诸葛诞大军击败司马昭,自己来个里应外合,就可以稳稳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以他的水平,应该想不到,如果诸葛诞真的赢了,那下一步就是自己当皇帝,可不会顾及他。

曹髦的打算全部落空了,因为司马昭算得太准了,他想什么司马昭都一清二楚。司马昭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带着曹髦和郭太后一起,打着御驾亲征的旗号一起出去打仗。即使司马昭出去打仗,也得看着皇帝,省得他给自己捣乱。

影视剧里的司马昭

可以说,在司马昭面前,曹髦没有任何机会,所有小动作都被司马昭轻松化解,还把你拿捏得死死的。结果,诸葛诞被轻松击败,曹髦最后一丝指望也没了。

为什么曹髦后来要带着自己的卫队和宦官们进宫司马昭的府邸,这本来就是去送死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许多人说,是曹髦鲁莽。有些吧,但更多的是绝望,他能力不行,又不甘被司马昭拿捏,在所有努力与希望都落空之后,他不想像曹芳或者汉献帝那样窝窝囊囊下台,最后只能拼一把。输了,死了,至少他努力过,至少他死得壮烈。

标签: 曹操司马昭司马师曹叡刘邦

更多文章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疑惑,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蜀汉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这首诗乃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做,意思大概是叹息刘后主如此昏庸还要立祠堂,太阳落下山时我也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这里的刘后主指的就是刘禅了,对于刘禅大家又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大概意思就是他身边有父亲留下来的大国,有无数的军队,还有诸葛亮这样的谋臣教导

  • 曹操杀荀彧后果有多严重?其后代辅佐司马师司马昭,一举推翻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操,司马昭,荀彧,司马师,曹魏,司马懿

    近年来热度高涨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其中的权谋相争让观众大过眼瘾。演员出色的表演,又深刻地诠释了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让这部以曹魏视角出发的剧大放异彩。其中高风亮节的荀彧最后死于一个空食盒令人扼腕不已。历史上的荀彧“领便当”后,杀荀彧的曹操在不久后也病死了,曹操死后,他杀荀彧所造成的后果才开始

  • 司马昭一代奸雄,为何竟被儿子司马炎毒杀?只因为他做错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师,司马懿,曹爽,贾充

    身为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智勇双全的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自带主角光环。又因曹魏的第四代接班人曹髦,愤恨地说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跋扈、奸诈的司马昭,在牢牢掌握曹魏政权十四年之后,竟然突然暴毙,而死之时,手指一直指向儿子司马炎,可是口却不能言。这一切反

  • 司马昭的“忠犬”贾充,为何屡屡被司马炎“教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贾充,曹髦,晋朝,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师,史说三国

    失落的司空西晋武帝泰始八年,朝中出了一场大闹剧。闹剧的两位主角,一位是当世大儒、清流派的中坚庾纯,另一位则是西晋开国元老、晋武帝的亲家、刚刚升任司空的贾充。94版《三国演义》中的贾充这一天,贾充在家中请客,其他宾客都是早早到场,惟有庾纯搞特殊,待到宴会即将开席时,才慢悠悠地走进来。贾充很不高兴:这老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过来念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禅,司马昭,魏国,诸葛亮,刘备,曹操

    明代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借以此诗句来表达世事无常,英雄代代更迭,可青山绿水常在的慷慨情怀。的确是这样的,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不知道曾经涌现出多少惊才艳艳的英雄豪杰,可最后还是敌不过时代的洗涤,消失在历史长河

  • 司马昭主导曹魏灭蜀汉成功后,为何会引发钟会、邓艾自相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司马昭,邓艾,钟会,蜀汉,司马师,曹魏

    发生于三国末期、由司马昭主导的曹魏灭蜀汉之役,在成功后却引发了钟会、邓艾两大功臣的自相残杀,最后演变为“二士争功”的悲剧。这一故事在后世经《三国演义》的妙笔演绎,在今日可谓家喻户晓。无独有偶,由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所主导的西晋灭吴之役,在成功后再度引发了两大功臣王浑、王濬的反目成仇,差一点重演

  • 为什么司马昭一开始想立司马攸,而不是嫡长子司马炎呢?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司马昭,司马攸,司马炎,司马师,司马懿

    咸熙元年(264年)十月,司马昭立司马炎为世子。咸熙二年(265年)五月,魏元帝曹奂加司马昭殊礼,进王妃为后,世子为太子,由此司马炎也成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炎之前,司马昭其实有意册立司马攸为继承人。不过,因为不少大臣支持司马炎,这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笑道:免死,群臣不解,昭:反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钟会,蜀汉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中,新政权的统治者对于前朝或者其他王朝的皇帝,普遍都抱有戒备心理,为了防止其谋反作乱威胁自己的地位,他们一般都会下毒手永绝后患。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就曾面临过这样的危机,平时木讷的他此时却展现出惊人的智慧,仅用3个字便保住了性命。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当时父亲刘备刚刚丢失荆州,被迫

  • 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3字,杀心全无,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司马昭,刘禅,蜀汉,钟会,司马懿

    导语:历史上的司马昭可是一个非常狠辣的角色,年纪轻轻就跟随司马懿上阵杀敌,尽管多次被教育,但还是一无所惧。后来司马懿教导他要学会隐忍,他便亲自到乡间种田;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司马昭带着几千死士闯入皇宫逼迫太后下诏;后来成为晋王的他更是亲自策划了灭蜀战役,成功吞并了蜀国并把刘禅等一干大臣迁往洛阳实行控制

  • 时机已到,今日起兵!作为司马昭心腹的钟会为何要自立?有他志也

    历史解密编辑:燃烧的岛群标签:司马昭,钟会,邓艾,姜维,魏国,蜀汉

    本文2924字,预计阅读需要8分钟,首发时间2021年11月15日。景泰五年(即264年)正月十五日,借着替魏明帝皇后郭氏发丧的名义,钟会在成都召集魏军诸护军、郡守、官职在牙门骑督以上的将领以及蜀汉旧臣。在蜀汉的朝堂上,钟会拿出了一份遗诏,宣称这是魏明帝皇后郭氏留下的遗命。借着这份诏书,钟会要求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