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过来念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过来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1962 更新时间:2024/1/10 19:35:00

明代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借以此诗句来表达世事无常,英雄代代更迭,可青山绿水常在的慷慨情怀。

的确是这样的,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不知道曾经涌现出多少惊才艳艳的英雄豪杰,可最后还是敌不过时代的洗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我们所要讲述的刘禅,正是历史中的沧海遗珠,大多数人只知其一,认为他胸无大志、毫无政治才能,但其实真正的刘禅,也是位大智若愚的角色。

一、刘禅投降后以三字免死

东汉是中国古代史上十分辉煌也十分混乱的一个时代,汉献帝软弱无能,多方军阀频频暴起,曹操袁绍以及刘表等人都是在此时开始积聚势力的。而到了后期,就成了歌里唱的那样“东汉末年分三国”,曹魏蜀汉孙吴三家分别屹立在大陆三方,斗智斗勇互相钳制。

三国争霸的过程我们不再赘述,而最具戏剧性的是,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后的结局并不是三方之间某一方称霸,反而为司马家族做了嫁衣。更有趣的是,在司马昭称帝之后,蜀国在刘禅的带领下直接向魏国投降,但司马昭不仅没有将刘禅这个亡国之君杀死,甚至还封了他个安乐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记载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刘禅被扣在魏国皇宫之后,司马昭曾经一度怀疑他有复国之心。而刘禅自己也非常清楚司马昭的想法,于是就干脆在自己的房门口挂上了一个牌子,上边写了“中山寨”三个大字,让很多人都觉得很搞笑,这是给自己住的房子起了个名字不成?

于是就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司马昭,本以为司马昭会命人彻查这件事,但没想到司马昭听完就开始哈哈大笑,大手一挥决定给刘禅免死。这可让他手下的大臣都非常不解,等司马昭笑够之后才解释道,原来将“中山寨”三个字反过来念,就变成了“在山中”,这是刘禅表示自己要归隐山林,绝无二心的意思。

这个免死的小故事十分有趣,不过其实在这之前还发生过一个“乐不思蜀”的故事,也让司马昭打消了不少疑心。

当时司马昭在宫里设宴,邀请刘禅和蜀国的旧臣来吃饭,而在宴席上无论是演奏的歌曲还是排演的舞蹈,都带有浓浓的蜀国风格。当时所有蜀国原来的旧臣都有些感怀,纷纷放下了筷子,可只有刘禅一个人依旧如常,甚至在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的时候,说了一句“乐不思蜀”,瞬间让司马昭放心了不少,也让自己免除一死。

二、如何评价刘禅?

其实从这两个小故事中,我们是能够看出刘禅并不只是个酒囊饭袋,他自己虽然没什么远大的志向,但本人的能力和才智还是值得肯定的,不然怎么能成为历史上少有的那种,活得很好的亡国之君呢?

其实刘禅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并不是不想带领蜀国走向辉煌,只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并不仅仅由帝王一个人决定,当时的形势也是非常重要的。那时候的司马家族势大,基本上已经没有可以推翻的机会了,而刘禅此时选择投降,其实是权衡之下最符合当下利益的选择。

更何况,在刘备诸葛亮这两大支柱先后离开人世之后,刘禅凭借“阿斗的才能”,竟然硬生生又将蜀国延续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这也能够证明,刘禅确实是有些才能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就是他懂得放权、知人善用。在刘禅继承父亲的王位之后,并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反而十分听话地选择了相信诸葛亮,基本上什么事情都任由诸葛亮去处理,自己也就负责一些祭祀上的事情,这样的大度和让贤,绝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

其次就是刘禅的宽厚仁慈。由于大家都叫刘禅“扶不起的阿斗”,所以他从小其实并没有受到什么权力的熏陶,反而十分亲民。于是在他登基之后,就将注意力放在了提升蜀国居民生活质量上,兴修水利、减免税收等等,让蜀国人民在那个纷繁的乱世当中,起码度过了一段时间安定富足的日子。

最后则是他懂得隐忍,能放下一己私利。其实在司马昭掌权魏国的时候,天下大势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而如果还是刘备当权的话,一定会选择和魏国拼个鱼死网破,直到身死国破才能罢休。

但刘禅却并不这么想,他明白凭借自己的实力很难推翻魏国,所以也就并不留恋自己皇帝的位置,也不会强迫手下的文官武将为自己或为了蜀国拼命,果断选择了投降,保全了文武百官和蜀国苍生的姓名,后来还不惜装傻充愣保全了自己,成了魏国的安乐公,放眼看去,刘禅绝对是历史上命很好的亡国之君之一。

三、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下场如何?

说起这个问题,别看皇帝们在位的时候风风光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一旦发生政变,他们被自己的死对头乃至亲兄弟赶下龙位的时候,那他们的下场可真是比最底层的普通百姓还不如,不仅要受尽折辱,甚至还会死得很惨。

一些皇帝在失去领导者的地位之后便被囚禁了起来,身份和地位真是比奴隶还不如,经常处于三天饿五顿的状态,尤其是那些负责送饭的小吏还会故意苛责他们,经常故意不给他们送饭,比如说赵武灵王、齐桓公这样的皇帝,他们最终就是被活活饿死的。

还有一些皇帝是被他们的死对头给拉下马的,而这时候他们的下场就会更惨一点,会直接被折磨致死或者毒死。比如东晋孝武帝和南梁简文帝,最后就是被活活闷死的。此外,绞死也是非常常见的结局之一,比如说隋炀帝杨广就是被布帛绞杀,而南明永历帝更是被吴三桂用弓弦活活勒死。

当然,与这些方法相比,似乎毒杀反而变成了最“温和”的杀人方法,比如说被韦后和安乐公主在食物中下毒的唐中宗,还有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南唐后主李煜。

还有一部分亡国之君十分有骨气,决心随着自己的国家一同消失,就会选择自焚,比如说著名的昏君商纣王,就是自焚在自己的酒池肉林当中。不过这样的行为也被很多人解读为,他知道自己落在敌国手中绝对不活好过,所以还不如干脆“天子守国门”,最后落个好名声罢了。

四、小结

一个国家能否坚持下去,其实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人定胜天自然也有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历史上才会有朝代的更替,才会有历代君主之间的博弈。而像是刘禅这种带着整个国家投降的事情不是没有,但确实是在少数。

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判定刘禅是个昏君,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他已经知道自己打不过司马昭,那如果还要坚持逆天改命的话,基本上99.99%的可能性都是全军覆没。那时候不仅自己肯定会死,百姓们也要遭受战乱之苦,这又是何必呢?所以说,刘禅投降的选择可真不见得是件坏事。

参考资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刘禅司马昭魏国诸葛亮刘备曹操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主导曹魏灭蜀汉成功后,为何会引发钟会、邓艾自相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司马昭,邓艾,钟会,蜀汉,司马师,曹魏

    发生于三国末期、由司马昭主导的曹魏灭蜀汉之役,在成功后却引发了钟会、邓艾两大功臣的自相残杀,最后演变为“二士争功”的悲剧。这一故事在后世经《三国演义》的妙笔演绎,在今日可谓家喻户晓。无独有偶,由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所主导的西晋灭吴之役,在成功后再度引发了两大功臣王浑、王濬的反目成仇,差一点重演

  • 为什么司马昭一开始想立司马攸,而不是嫡长子司马炎呢?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司马昭,司马攸,司马炎,司马师,司马懿

    咸熙元年(264年)十月,司马昭立司马炎为世子。咸熙二年(265年)五月,魏元帝曹奂加司马昭殊礼,进王妃为后,世子为太子,由此司马炎也成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炎之前,司马昭其实有意册立司马攸为继承人。不过,因为不少大臣支持司马炎,这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笑道:免死,群臣不解,昭:反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钟会,蜀汉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中,新政权的统治者对于前朝或者其他王朝的皇帝,普遍都抱有戒备心理,为了防止其谋反作乱威胁自己的地位,他们一般都会下毒手永绝后患。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就曾面临过这样的危机,平时木讷的他此时却展现出惊人的智慧,仅用3个字便保住了性命。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当时父亲刘备刚刚丢失荆州,被迫

  • 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3字,杀心全无,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司马昭,刘禅,蜀汉,钟会,司马懿

    导语:历史上的司马昭可是一个非常狠辣的角色,年纪轻轻就跟随司马懿上阵杀敌,尽管多次被教育,但还是一无所惧。后来司马懿教导他要学会隐忍,他便亲自到乡间种田;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司马昭带着几千死士闯入皇宫逼迫太后下诏;后来成为晋王的他更是亲自策划了灭蜀战役,成功吞并了蜀国并把刘禅等一干大臣迁往洛阳实行控制

  • 时机已到,今日起兵!作为司马昭心腹的钟会为何要自立?有他志也

    历史解密编辑:燃烧的岛群标签:司马昭,钟会,邓艾,姜维,魏国,蜀汉

    本文2924字,预计阅读需要8分钟,首发时间2021年11月15日。景泰五年(即264年)正月十五日,借着替魏明帝皇后郭氏发丧的名义,钟会在成都召集魏军诸护军、郡守、官职在牙门骑督以上的将领以及蜀汉旧臣。在蜀汉的朝堂上,钟会拿出了一份遗诏,宣称这是魏明帝皇后郭氏留下的遗命。借着这份诏书,钟会要求诸将

  • 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司马昭却不内斗?司马懿:此子竟可也

    历史解密编辑:天空很蓝袄蓝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芳

    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不再向上看,而是向四周看。——詹·拉·洛威尔自古帝王无亲情,因此才有了无数皇室血案的发生,子杀父,在皇室家族也不过寻常事,更何况兄弟之间!比如,玄武门之变时的千古一帝唐太宗,不就是如此,杀了哥哥弟弟不说,还让无数侄儿陪葬。那么事情真都如此,还是也有特例?其实特例还是有的,那就是司马懿

  • 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三字杀意全无,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念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魏国

    三国时期,刘备驾崩,其子刘禅继位,虽然人称扶不起的刘阿斗,但是论资排辈,也轮到她他了。没办法,人家会投胎,生在了帝王将相之家,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当初一起出来创业的人相继离开,令人好不凄凉,最后蜀国只是给诸葛亮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和一个涉世未深的毛孩子。不过诸葛亮的能耐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事情,此人不仅能

  • 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当时究竟有多狂妄?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说事儿标签: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曹爽,司马炎,曹操

    如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那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那些野心很明显的人,暗指那种狂妄之徒,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司马昭确实是个阴谋家,甚至他们司马家全家都是,但是他的父亲和哥哥都表现得十分沉稳,而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了,傻子都知道他对皇位有觊觎之心。所以当时的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动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蜀汉

    一个伟大王朝的坠落往往在一次次的“烽火硝烟”和一次次“马革裹尸”中产生。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将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在灿烂的历史当中有过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是帝王,是将军,也可以是奋起直上的平民百姓。”但是这样的英雄都是相对的,有可以开创盛世的帝王也就有葬送江山的昏君。其中就有一

  • 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为何不但没杀死他,还对他优待封为安乐公?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禅,司马昭,钟会,蜀汉,姜维,邓艾

    魏景元四年,司马昭力排众议发动了灭蜀之战。经过艰苦的奋战,刘禅在山穷水尽之际,只得向魏军投降。投降后的刘禅被迁往洛阳,受到了司马昭的优待。对于自己的对手,而且是魏朝不共戴天的敌人,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还对他十分优待呢?一、刘禅的性格让司马昭感到放心。后人在探讨蜀汉灭亡的原因时,刘禅的个人原因被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