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派人给太史慈送去一个小木箱,里面却只装了一味药材,他是何意

曹操派人给太史慈送去一个小木箱,里面却只装了一味药材,他是何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论纵横 访问量:1746 更新时间:2024/1/16 12:41:18

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威名后,派人给太史慈送了一个小箱子,

太史慈打开以后,发现里面没有书信,只有一味药材。

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其中“曹公”指的是曹操,而“慈”指的是东吴名将太史慈。

曹魏与东吴是对立面,曹操郑重其事地用小箱子装了一味药材送给太史慈是何意?难道太史慈当时患病,需要当归治疗吗?笔者翻阅史料发现,曹操送太史慈当归时,太史慈年富力强,正值壮年,并未患病。

况且,当归虽然是一味不错的药材,但它的稀有程度并不高,即便太史慈对当归真有需求,东吴也完全可以轻松满足他的需求,曹操可谓是多此一举。但聪明如曹操,被陈寿称为“非常之人”的曹操,会无缘无故地送当归给太史慈吗?显然不会。

当归,在古代经常被用于异地生活的夫妻之间相赠,一方面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一方面提醒对方,“应当归家”了。

曹操与太史慈是敌对关系,自然不能取这个“归家”的意思,曹操的意思很可能是劝太史慈归降。

太史慈是一个什么人?身高七尺,长臂如猿,一身武艺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依然难逢敌手,射箭技艺更是超群,是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最重要的是,太史慈是一个大孝子,而且重情重义,说话一言九鼎。刘繇败亡后,部下万余人群龙无首,孙策当时急需扩大势力,决定让太史慈收拢这批人归降,太史慈答应孙策,60天内必会归来。

太史慈走后,孙策的部下都认为太史慈不会归来,孙策却坚信太史慈一定会如约回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太史慈不会归来其实非常符合逻辑,一来太史慈当时与孙策交情不深,二来当时是乱世,太史慈得到一万余军队,完全具备自立为王的资本,这支队伍在当时的价值极高,这一点从孙策用传国玉玺换来几千兵马就能看出来。

所以,认为太史慈不会再回来的看法,更加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但孙策不这样认为,他深知太史慈重情重义,必然不会因为这一万余人而违背诺言。对于孙策而言,这个决定其实是一场豪赌,好在他最终赌赢了。

太史慈就是这样一个武力值超高,重情重义的将军,无论是他的忠心还是孝心,在当时都属于将军的表率。曹操一向惜才,对太史慈这样的将军最是喜爱,遗憾的是,太史慈在他的对手任职,基本不会有投降他的概率。

但曹操乃“非常之人”,明知不可为仍要为之,若不是向自己喜爱的将军抛出一次橄榄枝,又怎么会甘心呢?所以,他才会给太史慈送信,向他表达自己的招降之意。

笔者此言并非没有根据,曹操借物寓意之举并非孤立,无论是当年的“一盒酥”,还是撤军之前的“鸡肋”,都是此类的案例。

但曹操是“非常之人”,却不是厚脸皮,他自知招降太史慈的希望极低,若是直接写一纸招降书被太史慈拒绝,必然会非常没面子。但以赠送当归这样的隐蔽方式来表达,自然就不会出现如此窘境,即便太史慈不愿意,曹操也不会损失颜面。

但话说回来,曹操此举固然用心良苦,也堪称高明,只是他的这番用意,太史慈真的能够理解吗?毕竟太史慈是一员武将,他精通的是射箭,难道也善于思考吗?

其实,这一点并不需要担心,因为太史慈是武将不假,但他同时也是一位极其聪明之人,在《三国志》中就有明确记载,孙策称太史慈为“天下智士也”。可见,太史慈具备一定智慧,至少理解曹操的寓意并不难。

当然了,虽然曹操有意,太史慈也能理解他的用意。但曹操这番彰显智慧的做法,却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太史慈不仅是一位有实力、有智慧的武将,他还是一位忠义的男子汉,自然不会做出“投敌”的举动。

标签: 太史慈曹操孙策何意东吴三国志

更多文章

  • 东莱太史慈:投降孙策后,为什么销声匿迹了,看看孙权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E君标签:孙权,孙策,孔融,刘备,三国,东莱,东吴,汉朝,太史慈

    什么是三国?苏轼说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气云天,恢弘磅礴。杜甫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惋惜悲叹。杨慎说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旷达豪迈、淡泊洒脱。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个人的所感所悟皆有不同,但唯有

  • 东吴名将太史慈,临终遗言暴露野心,原来他的志向是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1949标签:太史慈,孙策,孙权,曹操,袁术,刘备

    小说《三国演义》与历史不同,小说人物形象单一,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复杂的。《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的定位是东吴第一名将,武力高强和孙策关系很好,在与魏将张辽在交战中战死。历史上的太史慈这个人并不简单,此人有志向有野心,且并非战死,而是病逝,享年41岁。太史慈临终前吐露遗言,感叹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

  • 太史慈可不是单纯点辅助,输出暴力流太史慈可还行?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甘宁,周泰,陆逊,天蓬,虎臣,辅助,太史慈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太史慈可不是单纯点辅助,输出暴力流太史慈可还行?虎臣弓里是太史慈辅助甘宁兼顾控制,周泰全力增伤甘宁火力全开。本期天蓬收集到奎宿|尘马小伙伴的暴力虎臣弓。太史慈也全力输出兼顾控制,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天蓬感谢小伙伴的无私分享与支持。实战鉴赏诗诗盾曹操带的藤

  • 在乱世三国中如何成名?太史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般,令人直呼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孙策,孔融,刘备,东吴,曹操,韩当,太史慈,古装片,历史片,乱世三国,三国(电视剧)

    公元187年,位于青州的东莱郡的官员们遇到了一件棘手事,在刚刚前不久,东莱郡郡政府与青州州政府之间闹出了一些矛盾,需要朝廷进行定夺。在汉朝,地方官员之间的官司矛盾不看谁占理,也不看谁官大,主要看谁跑得快,正所谓:“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当时的交通条件有限,朝廷不可能每天就忙着处理千里之外的鸡毛蒜

  • 放弃虎臣太史慈补位吴骑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凌统,周泰,法正,甘宁,吴骑,太史慈,孙尚香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天蓬苦凌统久已,放弃虎臣太史慈补位吴骑。天蓬s15的小号一直没有凌统,想玩吴骑一直没有凌统。天蓬赛季成就卡出三个孙尚香一直丢仓库里。由于最近虎臣弓表现实在拉胯。天蓬放弃虎臣弓让满红的甘宁与董白组一个碰瓷枪。太史慈与周泰、孙尚香组一个碰瓷的吴骑。效果不能说太好,表现也有亮眼

  • 三国志战略版:虎臣弓满红别碰?太史慈机制解析,这样玩才叫虎臣

    历史解密编辑:三国志诸葛村夫标签:太史慈,甘宁,周泰,吕布,凌统,虎臣

    理性游戏,适度氪金,大家好我是诸葛村夫。虎臣弓这个阵容自从被研发出来之后就很受争议“赌狗阵容”,“白板之光”,“白给阵容”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村夫认为,白板出虎臣弓赌脸无可厚非。但是太史慈作为吴国的万金油,如果高红,做虎臣弓就是大材小用!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虎臣弓的主C是甘宁,并且携带了两个主动战法

  • 三国威名赫赫的太史慈,为啥投降孙策后,就“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孙策,太史慈,孙权,孔融,曹操,东吴

    自古江东多才俊,其中太史慈这位人物,智勇双全武艺精湛。他还非常重情重义,被孙策称之为“天下智士”、“青州名士”。然而,如此英雄豪杰只是昙花一现。自孙策死后,太史慈就未受过孙权重用,平淡多年后,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天下智士遇明主太史慈字子义,青州东莱郡人,他自年少时就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早年投身

  • 王大化佩戴过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纪念章

    历史解密编辑:红星闪闪标签:王大化,陕甘宁边区,毛泽东,纪念章,文教

    王大化佩戴过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纪念章这个用电影胶片制成的证章,是1944年10月召开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纪念章。证章为横式长方形,纵1.8厘米、横3厘米,简单却不失典雅,大红底色和黑色边框给人庄重的感觉。证章正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左边是圆形毛泽东头像,中间是黑边白底的“纪念章”三个字,右边有报纸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传染病的防治

    历史解密编辑:肤浅世觅标签:传染病,防治,鼠疫,陕甘宁边区,霍乱,伤寒

    1944年在延安建成的综合手术室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给边区的传染病防治带来巨大挑战。党和边区政府并没有被困难和疫情所困,而是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并取得诸多成效,开启了边区传染病防治的新局面。陕甘宁边区传染病概况在中央红军没有到达陕北之前,这里缺医少药严重,人民生命受到传染病的严重威

  • 陕甘宁留守兵团,领导班子成员都是谁,什么军衔?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军衔,八路军,萧劲光,莫文骅,司令员,参谋长,开国中将

    陕甘宁留守兵团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一支特殊的军队,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组成了115师、120师、129师3个师,开赴华北前线抗日。不过中央在后方还留下了一支部队,毕竟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压力还是很大的。从位置上看,东面濒临黄河,要时刻面临日军进攻。南西北三面被国军数十万部队包围封锁,侵扰、磨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