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评价贾诩为''毒士'',来看看他一言乱天下的操作

为什么评价贾诩为''毒士'',来看看他一言乱天下的操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522 更新时间:2024/1/31 11:33:09

贾诩是三国时期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被评价为''曹魏五谋士'',还有一个更加有牌面的评价——''毒士''。''毒士''这个绰号是什么时候出现,谁给起的,小编不知道,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它非常受认可。那么贾诩为什么被视为''毒士''呢?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这件事。

贾诩的生平经历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贾诩的生平经历。贾诩是凉州武威姑臧人,不知道为什么加入了董卓集团。董卓集团失败之后,贾诩陆续依附过李傕段煨张绣等人董卓余党,当然贾诩本身就是一个董卓余党。而在曹操和袁绍相争的时候,贾诩力劝张绣投降曹操,也就洗去了董卓余党的标签。

贾诩在之前的经历中,有过很多决策或者计谋,尤其是辅佐张绣时期,两度击败曹操的军队,可谓是一个智计之士;在投降曹操之后,贾诩也有很多经典的奇谋。比如在''渭南之战''中,曹操与韩遂马超为首的关西联军对峙,就是贾诩提出的离间计让关西联军貌合神离,最后被曹操一举击溃。

不过总体上来说,在曹操集团中的贾诩还是生性谨慎。首先贾诩不是曹操的老班底,其次曹操的儿子曹昂就间接死于贾诩之手。所以贾诩''阖门自守,退无私交'',表现得非常低调。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斗争当中,贾诩非常隐晦地站在曹丕一方,最后也因此得到善终。

贾诩一言乱天下

贾诩表现得这样低调,为什么还有''毒士''的评价呢?因为贾诩一言乱天下的计谋,可以说给大厦将崩的东汉朝廷敲响了最后的丧钟。时间是在东汉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在长安城内的董卓余党被王允收编,但是在长安城外的董卓余党还没有被收编或者赦免,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惶恐,其中就包括李傕、郭汜等人。

其实李傕、郭汜的上级——牛辅就是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选择带着几个亲兵逃跑,就被亲兵所杀。而李傕等人却没有吸取牛辅的教训,还想着轻装简从地逃跑。这个时候贾诩跟李傕说,如果我们像牛辅一样逃跑,一个亭长都能把我们抓获。我们手中还有军队呢。为什么不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号召其他董卓余党夺回长安呢?如果失败的话再逃走也不迟。

李傕、郭汜、张济一听,确实是这么回事。于是李傕等人起兵反攻长安,一路上吸收樊稠、李蒙、王方、胡轸、杨定等人,规模急剧膨胀,最后一举拿下长安。本来王允执政,并且吸收董卓余党作为军事力量的话,汉室还有重兴的可能。但是贾诩的计策彻底打碎这个希望,所以被视为一言乱天下。

余论

平心而论,贾诩并非是阴险毒辣之人,他的大多计策都是以自保为主。反而有一些其他的建议,比如劝阻曹操、曹丕南征,却没有得到采纳。劝说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本质上也是为了自保。因为贾诩也是不被赦免的董卓余党之一。

但是在自保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之后,贾诩还算是心向汉室的人。在后来李傕和郭汜相争,李傕绑架汉献帝刘协的时候,贾诩反而想方设法削弱李傕的力量,帮助汉献帝脱离李傕的掌控。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贾诩与三国时期其他的野心家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过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之计终究出自贾诩之口,东汉的再度衰弱、崩溃也与贾诩有很大关系,所以''毒士''的名号也勉强算是名副其实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贾诩董卓曹操王允汉献帝张绣

更多文章

  • 从这些事上告诉你,贾诩为什么被人称为“毒士”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贾诩,曹操,袁绍,董卓,马超,孙权

    导读东汉末年朝纲败坏,战火纷飞,诸侯争霸,这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群雄争霸的年代涌现出了很多非凡的英雄人物,英雄豪杰,山中隐士,借着这个乱世大展拳脚,谋得一方天地。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帷幕,形成了魏蜀吴平分天下的局面,进入了新的历史篇章。也说起三国可能大多人的

  • 三国演义里,贾诩降曹后献四大计谋,奈何未被全采纳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贾诩,袁绍,马超,张绣,曹丕,大军,魏文帝,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袁绍于199年派出特使,向张绣投降。张绣正要答应,贾诩在张绣面前拒绝了袁绍派来的使臣。贾诩还提出了三条向曹操投诚的原因:第一,曹操以皇帝为尊,以天下为借口;二是因为曹操的军力比较薄弱,所以更倾向于招揽其他的势力;三是曹操的野心很大,他相信自己可以既往不咎。张绣遵照贾诩的劝告,率领大军向曹操投降。曹操

  • 王允施美人计,吕布诛董卓,董卓四将乱京师,名士贾诩初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董卓,贾诩,吕布,曹操,李傕,三国,王允施

    十八镇诸侯共诛权臣董卓,表面和睦,实则勾心斗角,心怀鬼胎,以自身利益为主。董卓兵败虎牢关,迁都长安。各镇诸侯先后散去,为争地盘,相互攻伐。董卓迁都长安后,自号"尚父"出入僭天子之仪仗,大封亲族为高官列侯,建宫殿,积钱粮,选美女来享乐。董卓残杀降卒取乐,威压满朝文武。司徒王允见外镇诸侯伐董失败后,巧施

  • 曹操临死前,贾诩3年不出家门,女儿只嫁寒门,3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曹操,贾诩,曹丕,袁绍,董卓,马超

    贾诩,凉州第一智者,同时也是三国最长寿的顶级谋士。他与郭嘉、荀彧不同,并非曹操的心腹知己。而且细说起来,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典韦的死,贾诩也有一份责任。但就是这样险恶的关系,聪明过人的贾诩,还是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安稳度过了晚年。这种匪夷所思的结果,和贾诩自私自利、善于自保的性格脱不开关系。氐

  • 皇帝的妃子守寡有多难?若不是贾诩出面,被权臣看上的她还真难说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贾诩,皇帝,董卓,刘辩,汉献帝,刘协

    初平元年,面对山东各地刺史、州牧声势浩大的联盟讨伐,长安城内跟脚未稳的董卓狠了狠心,决定杀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年前才被自己废掉的小皇帝——刘辩,也就是如今的弘农王。 虽然这个废帝在长安貌似已兴不起任何波浪,然而外面的那些“叛军”却将这个小皇帝当成了正统,成为了一个针对自己的活招牌,顶着压力养着这么

  • 赤壁之战前贾诩劝曹操不要打,裴松之认为应该打,你认为呢?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操,裴松之,贾诩,刘备,孙权,袁绍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征荆州。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屯驻在樊城的刘备得知消息后想进占江陵,被曹操率骑兵在当阳击溃,刘备逃至夏口。曹操在江陵休整军队,大赏荆州投降的文臣武将,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

  • 贾诩的一句话,让曹操下定决心,最终传位给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贾诩,曹操,曹丕,袁绍,曹植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汉末三国时期,夺嫡之争同样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了。比如孙权有7个儿子,在长子孙登去世后,余下的几个儿子就围绕着东吴太子的宝座,从而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而就曹操来说,也是因为长子曹昂的去世,从而导致其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犹豫不决。值得注意的是,在曹丕和曹植争夺魏国太子的时候,贾诩的一句话,让曹

  • 三国史上最聪明的谋士不是诸葛亮,而是贾诩,史学家:确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诸葛亮,贾诩,曹操,袁绍,张绣,官渡之战,三国,三国(电视剧),古装剧,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方诸侯连年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大大小小无数场战争中,军阀门下聚集的门客和谋士,在背后为他们出谋划策,对战争的胜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一部精彩绝伦的《三国演义》,我们熟知了智慧与潇洒并存的诸葛亮,认为他是三国史上最聪明的谋士。但史学家却认为,三国史上最聪

  • 郭嘉、贾诩的军事才能永远比不过诸葛亮,张良也曾在此方面吃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郭嘉,贾诩,诸葛亮,张良

    最近,由于某些学者的拔高,从前不是那么受重视的郭嘉、贾诩,大有超越诸葛亮之势。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擅长治国,但并不擅长打仗;更擅长治军,但不擅长谋略。更有激进者认为,诸葛亮是欺世盗名的骗子,没有多大本事。相反,在大众眼里,郭嘉、贾诩成了智谋百出,算无遗策之辈。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军事地位甚至能超越长期

  • 曹操误以为自己可以吞并东吴的时候,贾诩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龙耀影视标签:曹操,贾诩,东吴,刘备,孙权,董卓,艺术家,三国,汉朝,曹操麾下

    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所以他自信满满,误以为自己可以吞并东吴,这时候的谋士贾诩说了什么?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几十万大军杀向东吴,将士们也都信心满满。虽然东吴实力也不错,但与曹操相比则逊色很多,孙权吓得不知所措,立马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多数大臣都劝孙权赶快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