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昭:比贾诩、荀彧还可怕的谋士,帮着曹操闷声发大财,高寿善终

董昭:比贾诩、荀彧还可怕的谋士,帮着曹操闷声发大财,高寿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4022 更新时间:2024/1/21 2:41:32

一、脱离袁绍

公元196年,也就是建安元年,汉献帝终于摆脱了李傕郭汜的魔掌,一路逃亡一路向天下诸侯发出呼救。

袁绍收到消息后,心情很复杂。他是依靠反董卓,成为天下诸侯之首的。而汉献帝却是董卓拥立的。若救援了汉献帝,是不是就等于推翻了自己之前的“人设”?

虽然他手下谋士看出汉献帝的价值,奈何最终被袁绍否决——让汉献帝飞一会儿,我袁绍继续美丽。

曹操也收到消息了,他才没袁绍那么多顾虑呢,立马就派曹洪去救援和迎驾,我老曹随后就到。

再说此刻的汉献帝,一路凄惨回归了残破的洛阳,而各路救驾诸侯也纷纷赶到,其中以张扬实力最强。所以当曹操赶到后才发现来晚了,想见汉献帝,就必须要过张扬这一关,怎么办?曹操想起了自己的一位老相识,谁呢?正是董昭

其实,董昭跟荀彧、郭嘉和许攸一样,最初之时也是跟着袁绍的,不过他可比荀彧、郭嘉要幸运,一度袁绍很器重他。

可惜袁绍耳根子却又一贯软,听信了谗言:啥?你董昭的弟弟,竟然跟着张邈去混了,而你却跑到我这来,想脚踩两条船?如此不忠之人,我袁绍看不上!

董昭敏锐看出了袁绍的心思,于是借机逃离,追随了河内的张扬。也就是在这时(公元193年),占据了兖州的曹操,想要去朝见汉献帝,坐实自己兖州大哥的身份。但这就必须要借道河内了。

二、比贾诩还低调和可怕

张扬很鄙视曹操,啥阿猫阿狗的就想跟我攀交情?董昭连忙劝道:“别看曹操如今是袁绍的小弟,但以曹操为人,他迟早会跟袁绍翻脸,不如先拉拢一下。”就这样张扬、曹操,由此才熟悉了起来。当然,曹操是要出血的,给了张扬大批金银马匹。

一晃两年过去,没想到曹操却还是要通过张扬,才能再次拜见汉献帝,这命运也太薄我曹阿瞒了!因此,曹操只得再次想到了董昭——但董昭会帮忙吗?此一时彼一时,曹操心里也没底!

哪料两人一见面,董昭就表示: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事势不便,唯有移驾幸许耳。(出自《三国志》)

意思就是说:天下诸侯这么多,我董昭唯爱你曹操!不但帮你去见汉献帝,还要帮你把汉献帝,搞到你的老巢许都去!

这就是董昭的第一功,比后来号称三国第一毒士的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玩得还深海,还可怕!

所以,千万别被《三国演义》骗了,什么曹操一来,就轻松把汉献帝搞到许都去了。当时诸侯那么多,不仅只有曹操一人能看出汉献帝的价值。他成功了,啥就都是他的。他若败了,那啥都不是他的了——历史从来都这么现实!

至于董昭为啥没有贾诩那么大的名气,就在于一点,他低调的可怕。从来都是让曹操闷声发大财,而他自己这位操盘手,却隐身曹操之后——汉献帝,便是他帮曹操赚来的第一桶金!

三、荀彧的可怕对手

就这样,董昭由张扬那里跳槽到了曹操手下,依旧继续低调,帮着曹操闷声发大财。比如张扬死后,就是董昭单骑前往就靠嘴皮子,便劝说得张扬残部,归顺了曹操。事办了,他却又隐身曹操身后。

因为此刻曹操手下,郭嘉和荀彧双星闪耀。虽这三人都是从袁绍那里跳槽而来,但董昭却不争。郭嘉主谋军事,荀彧平衡曹操和汉室关系,董昭则继续帮着曹操闷声发大财。

比如他向曹操提议,恢复先秦时期的“五等爵位”。曹操都傻了:我说哥们啊,这不是我这地位能干,敢干的事。

董昭却道表示:事在人为,所谓五等爵位就是工具,让你有理由画封地。所谓封地为王。当了王,才能名正言顺拥有自己的班子。莫非老大你想如周亚夫霍光那样吗?所以“定基之本,在地与人,宜稍建立,以自籓卫”。

董昭的这番话,啥时说得?是在荀彧还如日中天之时。也就是说,正是董昭的这番话,让曹操动了称王的心思,而荀彧之死,就是因曹操要称王!所以,荀彧的真正对手是谁?是董昭!曹操是又过了几年才采纳董昭这建议的。

对此连《三国志》都表示: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等于曹操称王,都是董昭一手谋划的!

搞得荀彧都直呼不科学,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即,曹老大,你原来不这样啊,不是咱俩说好了,要一起匡扶汉室天下啊?你称王想干啥!

所以,董昭的可怕就在于,他低调得让人发指。以至于连荀彧都没意识到,还想要把曹操拉回来。奈何董昭已经替曹操谋划好了一切,曹操还是走上了董昭谋划的路。

于是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无法阻挡,忧愤而亡!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荀彧收到了曹操的空食盒后,读懂了曹操是啥意思,便自尽了。

从荀彧之死中,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在曹操背后若隐若现的董昭!这与其说曹操害死荀彧,不如说是被董昭一步步逼死的。

所以才说,董昭一生都在帮着曹操闷声发大财,虽名声不显,几乎没几个人知道,却比号称毒士的贾诩和王佐之才的荀彧,还要可怕。

以至于搞得后世之人,对他也是又恨又怕,比如胡三省点评他是:昭人品不足称,其谋略妙,不下二荀。直接对标了荀彧和荀攸。

那么董昭最后结局如何?活了八十一岁,在曹叡当皇上时期,高寿善终!

自袁绍转投至曹操手下有四位顶级谋士:许攸,老早就被杀了。郭嘉生生累死,早亡。荀彧阻击曹操称王自尽,唯有这位帮着曹操闷声发大财的低调董昭,高寿善终……

标签: 董昭贾诩曹操荀彧袁绍比贾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评价贾诩为''毒士'',来看看他一言乱天下的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贾诩,董卓,曹操,王允,汉献帝,张绣

    贾诩是三国时期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被评价为''曹魏五谋士'',还有一个更加有牌面的评价——''毒士''。''毒士''这个绰号是什么时候出现,谁给起的,小编不知道,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它非常受认可。那么贾诩为什么被视为''毒士''呢?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这件事。贾诩的生平经历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贾诩的生平经历。

  • 从这些事上告诉你,贾诩为什么被人称为“毒士”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贾诩,曹操,袁绍,董卓,马超,孙权

    导读东汉末年朝纲败坏,战火纷飞,诸侯争霸,这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群雄争霸的年代涌现出了很多非凡的英雄人物,英雄豪杰,山中隐士,借着这个乱世大展拳脚,谋得一方天地。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帷幕,形成了魏蜀吴平分天下的局面,进入了新的历史篇章。也说起三国可能大多人的

  • 三国演义里,贾诩降曹后献四大计谋,奈何未被全采纳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贾诩,袁绍,马超,张绣,曹丕,大军,魏文帝,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袁绍于199年派出特使,向张绣投降。张绣正要答应,贾诩在张绣面前拒绝了袁绍派来的使臣。贾诩还提出了三条向曹操投诚的原因:第一,曹操以皇帝为尊,以天下为借口;二是因为曹操的军力比较薄弱,所以更倾向于招揽其他的势力;三是曹操的野心很大,他相信自己可以既往不咎。张绣遵照贾诩的劝告,率领大军向曹操投降。曹操

  • 王允施美人计,吕布诛董卓,董卓四将乱京师,名士贾诩初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董卓,贾诩,吕布,曹操,李傕,三国,王允施

    十八镇诸侯共诛权臣董卓,表面和睦,实则勾心斗角,心怀鬼胎,以自身利益为主。董卓兵败虎牢关,迁都长安。各镇诸侯先后散去,为争地盘,相互攻伐。董卓迁都长安后,自号"尚父"出入僭天子之仪仗,大封亲族为高官列侯,建宫殿,积钱粮,选美女来享乐。董卓残杀降卒取乐,威压满朝文武。司徒王允见外镇诸侯伐董失败后,巧施

  • 曹操临死前,贾诩3年不出家门,女儿只嫁寒门,3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曹操,贾诩,曹丕,袁绍,董卓,马超

    贾诩,凉州第一智者,同时也是三国最长寿的顶级谋士。他与郭嘉、荀彧不同,并非曹操的心腹知己。而且细说起来,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典韦的死,贾诩也有一份责任。但就是这样险恶的关系,聪明过人的贾诩,还是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安稳度过了晚年。这种匪夷所思的结果,和贾诩自私自利、善于自保的性格脱不开关系。氐

  • 皇帝的妃子守寡有多难?若不是贾诩出面,被权臣看上的她还真难说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贾诩,皇帝,董卓,刘辩,汉献帝,刘协

    初平元年,面对山东各地刺史、州牧声势浩大的联盟讨伐,长安城内跟脚未稳的董卓狠了狠心,决定杀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年前才被自己废掉的小皇帝——刘辩,也就是如今的弘农王。 虽然这个废帝在长安貌似已兴不起任何波浪,然而外面的那些“叛军”却将这个小皇帝当成了正统,成为了一个针对自己的活招牌,顶着压力养着这么

  • 赤壁之战前贾诩劝曹操不要打,裴松之认为应该打,你认为呢?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操,裴松之,贾诩,刘备,孙权,袁绍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征荆州。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屯驻在樊城的刘备得知消息后想进占江陵,被曹操率骑兵在当阳击溃,刘备逃至夏口。曹操在江陵休整军队,大赏荆州投降的文臣武将,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

  • 贾诩的一句话,让曹操下定决心,最终传位给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贾诩,曹操,曹丕,袁绍,曹植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汉末三国时期,夺嫡之争同样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了。比如孙权有7个儿子,在长子孙登去世后,余下的几个儿子就围绕着东吴太子的宝座,从而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而就曹操来说,也是因为长子曹昂的去世,从而导致其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犹豫不决。值得注意的是,在曹丕和曹植争夺魏国太子的时候,贾诩的一句话,让曹

  • 三国史上最聪明的谋士不是诸葛亮,而是贾诩,史学家:确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诸葛亮,贾诩,曹操,袁绍,张绣,官渡之战,三国,三国(电视剧),古装剧,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方诸侯连年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大大小小无数场战争中,军阀门下聚集的门客和谋士,在背后为他们出谋划策,对战争的胜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一部精彩绝伦的《三国演义》,我们熟知了智慧与潇洒并存的诸葛亮,认为他是三国史上最聪明的谋士。但史学家却认为,三国史上最聪

  • 郭嘉、贾诩的军事才能永远比不过诸葛亮,张良也曾在此方面吃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郭嘉,贾诩,诸葛亮,张良

    最近,由于某些学者的拔高,从前不是那么受重视的郭嘉、贾诩,大有超越诸葛亮之势。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擅长治国,但并不擅长打仗;更擅长治军,但不擅长谋略。更有激进者认为,诸葛亮是欺世盗名的骗子,没有多大本事。相反,在大众眼里,郭嘉、贾诩成了智谋百出,算无遗策之辈。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军事地位甚至能超越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