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自古江东多好汉:三国史上唯一一对战神级父子

自古江东多好汉:三国史上唯一一对战神级父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27 更新时间:2024/2/11 22:40:50

在乱世三国中,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比起来要打太多的折扣了,更不可能称为战神了。唯有孙坚孙策在三国洪流中是叫人眼睛一亮的父子。两人都拥有着不可小觑作战执行力及完美的的突进破坏力,将其父子二人冠上『战神』一词绝非过誉。或许是上天的告诫吧?孙坚轻骑寡兵追敌遭计横死,孙策游猎捕兽一人遭伏殆死。在战场上摧敌破阵,所向披靡的战神竟如此凶死不免叫人可惜。

孙坚本人就有“万人敌”的本领,十七岁他就随父亲出兵,曾经孤身一人在船上抓捕江贼,当场杀了贼人的首领。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会稽郡发生了道教徒许生的起义,许生自称阳明皇帝,邻近各县农民踊跃参加,共达万人。那时孙坚任吴郡司马,他召募精勇壮丁千余人,与州郡官兵联合,镇压了许生的起义。孙坚以后相继为盐渎、肝胎、下邳三县县丞。

灵布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发生,汉朝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率军镇压,朱携以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原有乡里少年数百人,又募得商旅及淮、泗精兵千余人,跟随朱征战,积功至别部司马。后来讨伐董卓,诸侯敬畏孙坚的勇猛,合力推举他为大军的先锋,他也不负所托,一路攻必克,伐必取。在阳人之战中,大破卓军,杀掉了董卓手下著名的猛将华雄(注意华雄可不是关羽杀的,小说把好多事儿硬往刘备他们身上安)。吓得董卓只好迁都长安,临走的时候李儒说:“唉,没事儿,其实咱们用不着太紧张,诸侯都想着保存自己的实力,其实是乌合之众,真正讨厌的是孙坚,这家伙确实有点傻劲儿,真舍得血本跟咱们拼啊。”

前面已经讲了,在关东诸将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孙坚表现积极,战果较好。他当时依附于袁术。献帝初平二年(191年),术使坚往荆州击刘表,表遣将黄祖拒战,两军战于樊城与邓县间,坚连战皆捷,长驱直入,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坚虽善斗,但防身不周,一次单骑轻出,被黄祖部下军士暗箭射杀。时年三十七。

孙坚死后,儿子孙策才十七岁,羽毛未丰,只好投奔袁术。袁术虽然一辈子都很糊涂,但是看孙策看得还是比较准,经常叹息着对手下说:“我要是有个儿子跟孙策一样,我死了也值了!”(这还真有点儿像后来曹操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呢)袁术对孙策其实也很喜爱,孙策的一个骑兵开小差,逃到袁术的中军避难,孙策冲进去就杀了这个兵。袁术并没有怪罪他,说:“士兵喜欢逃亡,不杀怎么能警惕他们呢?你做的对。”从此军中更畏惧孙策了,后来的事迹就不用多说了,光凭一个"小霸王“的称号足可以震摄所有的对手。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几乎称得上无敌的人物,他的死亡却也跟其父亲一样,有点不明不白的,建安五年(200年)夏,策西击黄祖。广陵太守陈登招诱严白 虎余党,图袭吴郡。策既败黄祖,将还击登,军到丹徒,因待运粮,暂时停住。策性好猎,数出驱驰,所乘马精骏,从骑追随不及。猝遇前吴郡太守许贡客三人,射策中颊,及随骑至,刺杀贡客。策因伤重,数日死,时年二十六。孙坚是个武夫,也真是亏他怎么搞的家教,养出了那么两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其实孙权本身也有尚武精神,经常做个大笼子,把自己关在里面,拉到野兽中间去,野兽围着笼子撕咬,他在里面喂他们肉吃,以此来取乐。而且还经常出去打猎,带着两把小戟跟猛兽格斗)

标签: 三国孙坚孙策

更多文章

  • 齐桓公伐楚事件:齐桓公借此确定了诸侯霸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齐桓公,楚国,霸主,

    齐桓公伐楚是春秋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然而,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却没有出现刀兵相接,血肉横飞的交战场面,而是充分利用外交手段和语言智慧,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双方你来我往,表面上谦和有礼,言辞中却互不相让,内在中则是包含着尔虞我诈的诡计多变。楚国更是凭着智慧,不仅保护了自己,还给后人

  • 揭秘:房玄龄曾劝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房玄龄,李世民

    在隋末唐初的动乱中,房玄龄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廓清海内;局面安定下来之后,又辅助李世民建章立制,休养生息。虽有大功,却常怀淡泊之心,勤于政事,不愧是一代治国良相。一、善谋大事房玄龄自幼聪明机敏,又勤奋好学,博览经史,特别对历史上朝代的兴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就已经对世事有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十四

  • 林则徐主张不给子孙留下钱 因担心后人好逸恶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林则徐

    核心提示:林则徐曾写对联表达教育思想:“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曾写对联表达教育思想:“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我把钱留给他反而损害了

  • 杨坚诛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武将?谁是最后一个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坚,开国功臣武将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关于开国皇帝诛杀功臣这事儿屡见不鲜,诸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其实隋文帝杨坚也干过这事儿,只不过由于历史上对他的正面评价过多,另外隋朝统治时间太短,所以这一瑕疵被掩盖。作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隋文帝同时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死在他手上的功臣也不在少数。《隋书》上说“其(

  • 明武宗朱厚照:历史上少有的更愿当大将军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武宗,朱厚照,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一度出现了不少的胡闹皇帝,但是比较典型的当属明朝的朱厚照,他的胡闹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例如他在京城内建造象房、豹房、鹰房等多处饲养动物的场所,在宫中开设集市,自扮商贩等等。除此之外,朱厚照还曾经外出游玩到边防重地,并自封威武大将军,实在是有损帝王的尊严。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

  • 刘备伐吴为什么要御驾亲征?刘备的无奈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刘备

    皇帝带兵出征叫做“御驾亲征”,不过,这御驾亲征的事情还是很少的,不为别的,皇帝亲征那个响动儿就实在是太大。所以,皇帝一般都是坐在京城里遥控指挥,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不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一般都不会亲征。可是,刘备当皇帝的第二年,却亲率大军征伐东吴,其结果是被东吴的陆逊打败。刘备的这次亲征,不但损失了

  • 雍正皇帝推养廉银制度:创清代吏治最好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皇帝,养廉银,

    人们对高薪养廉这个说法很熟悉,养廉这个词其实来源于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创建自清朝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这项俸禄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的廉洁习性 ,并避免贪污腐败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 清初,各级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二品的总督每年的工资是155两

  • 解密:支柱姜维还没投降后主为什么就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维,蜀国,钟会,

    在司马昭决计伐蜀之前,魏国上下的主流意见都是认为,此时蜀国无隙可趁,不应贸然出兵。但司马昭却意外的决定派钟会领兵,取代原来的西线总指挥邓艾,出兵伐蜀。之后,邓艾等四路兵马围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维,钟会则率军直取汉中。姜维发现汉中有失,不敢连战,急忙从沓中回师,退守剑阁。钟会与姜维在剑阁相持不下之际,邓艾

  • 解密:魏武帝曹操杀杨修真实动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武帝,曹操,杨修,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持才傲物,又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最终,因“鸡肋”事件,被曹操要了他的小命。罗贯中的描写,虽然和正史稍有出入,但大体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杨修的确死于曹操之手。不过,曹操要杀杨修,倒不是完全因为杨修的持才傲物,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曹操杀杨修,这事比较复杂,容我慢慢道来。杨修之死

  • 东晋王朝第一妃裴氏无视圣旨 曾经坚决“不奉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晋,后宫,美女,

    皇帝“金口玉言”对不?那要看对谁,在裴氏这儿,圣旨不管用,她坚决“不奉诏”,我行我素,搞了盛大的招魂仪式,将丈夫葬于广陵。没两年,墓毁了,又隆重改葬丹徒。对这么个不听话的王妃,司马睿的心理阴影面积怎样呢?东海王司马越,是司马懿的侄孙,他能在八王之乱中笑到最后,得益于有个好名声,“少有令名,谦虚持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