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怎么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崇祯做什么?

大明王朝怎么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崇祯做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68 更新时间:2023/12/28 15:27:38

大明王朝举国皆乱的背后,崇祯到底做错了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崇祯皇帝算是我大中国最后一位汉族帝王,偏偏又没能得到善终。他临自杀的时候留下遗言,声称自己并非亡国之君,而大臣们才是亡国之臣。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他崇祯从没做错任何事,错的都是别人。

但是我们当然很难理解,在万恶的大一统帝王时代,如果帝王本身不昏聩愚蠢,大明王朝怎么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后被几十万衣不蔽体的流民攻入北京城。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崇祯到底做错了什么,大明王朝举国皆乱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公元1628年,16岁的崇祯接了他哥哥天皇帝的皇位。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天启皇帝被儒家官僚群体大肆羞辱为一个无能的木匠皇帝,但是事实上,天启皇帝干得还不错。大明国内虽然说不上风调雨顺,灾害频发,不过天启皇帝总能及时调拨资源发起赈灾。东南的苏淞地区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对东南亚乃至南美洲的远洋贸易都开展了起来,大量的外来物种被引入大明,比如辣椒和西瓜。

天启帝把亲信太监派到这些商贸重地收取商税,避开了腐朽的儒官体系的贪渎。通过这种神操作,东南一地贡献了全国六成的税收。在东北边境上,虽然边军体系已经开始溃烂,士兵战力剧烈下降,不过天启皇帝以堡垒群战术跟满族拼消耗,把满族军团死死的卡在了气候日益恶劣的关外。如果再这么坚持下去,说不定满族人就要被全族集体饿死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了。

然而兴冲冲地接了皇帝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决心抛开天启帝打下的根基,彻底另起炉灶。他刚刚上位的第一天,就把整个太监体系摧毁,将太监首领魏忠贤撤职,然后逼着他自杀,将财政大权完全交到渣烂的儒官体系手里。此后穷崇祯一朝,崇祯再也没有建立过太监体系。这种做法简直愚蠢得令人难以置信,并因此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万历年间,在宰相张居正的铁腕之下,朝廷的税收计划达成率大概能达到九成左右,满口道德一心娼腐的儒官群体,被张居正整得死去活来,想贪渎也不敢,想懒政也不敢,所以张居正一死,就被儒官群体清算,被诛杀九族,连邻居亲友都被一起抓起来活活饿死,算是让儒官群体出了一口恶气。

到了天启朝,有大太监魏忠贤当家,牢牢地把住了东南财源,让儒官体系插不进手去,税收计划达成率也总能完成七成以上。儒官群体恨得牙都痒了,于是编排了无数魏忠贤霸凌百姓的段子。虽然魏公公自从进宫为帝奴后,一辈子连皇宫的大门都没怎么出过,由太监担任税官的东南贸易体系也运转良好,从没影响过贸易规模的高速成长,但是这并不妨碍卑贱的儒官群体给太监们身上泼脏水,声称他们贪污腐败结党营私,这基本上就是把自己干的那些脏事通通栽到了太监们的身上。

好吧,现在崇祯皇帝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毁长城,把太监体系摧毁了的结果,就是朝廷的税收计划达成率剧烈下降到五成以下,到大明王朝临近亡国的那两年,更是只剩下三成左右。老百姓的税钱一分钱没少交,但是钱到不了国库,于是崇祯就理直气壮地加税。这要是还不亡国,那简直就没天理了。

在对外军事方面,崇祯皇帝一上来,同样干了一件蠢事:他把被天启帝撤职赶回老家的袁崇焕,放回了东北前线,全权负责抗满事宜。这事的愚蠢程度简直是耸人听闻。

话说袁崇焕算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葩,集儒官的恶心卑贱之大成。此人出生于东莞的平民家庭,1619年,也就是他35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因为自以为是军事奇才,于是主动申请到东北边境带兵。不过他的所谓军事经验,全都来自于他老家东莞的一个邻居,一名最底层从没打过仗的守城门老兵在村口的瞎扯淡。

当然了,袁崇焕本人并不觉得这种所谓军事经验有啥扯淡之处,恰恰相反,他得意得很,时不时就要把这些经验拿出来自我吹嘘,自认是朝廷里最知兵的文官之一。不过在明朝,有进士愿意去干带兵这种无关风雅的辛苦事,在儒官系统里都算是异类,是要大肆褒扬的。所以整个儒官系统都对擅长扯淡的袁崇焕亮起绿灯,升官升得非常快。

到1627年冬天宁锦大战的时候,袁崇焕已经升到了巡抚级,算是这场大战的三名军事主官中的一名了(另外两个是真正的名将满桂和赵率教)。当然了,相对应的,袁崇焕家族也在这短短7年里富裕了起来,甚至做起了一本万利的盐铁生意。

再说回宁锦大战。努尔哈赤带领的满族军队当时就快饿死了,于是进攻明军,意图掠夺物资和补给。直抗兵锋的是锦州主将赵率教,赵帅坚壁清野,死守锦州。满军徒徒消耗物资,又抢不到钱粮,这样的消耗战继续打下去的话,满族军队迟早就要扑街。努尔哈赤迫于无奈,只能派人试探性的进攻由袁崇焕主守的宁远。

袁崇焕倒是也没投降,把城门用砖头堵死了,欺负当时的满清军队缺乏攻城手段,也算是很努力的守城。在这件事上,还真不能说袁崇焕是卖国贼投降派。只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匪夷所思了。

努尔哈赤绕着宁远城搜索了一圈,惊讶地发现袁崇焕根本就没有坚壁清野,各种大小堡垒群里的物资堆积如山。东北最大的军事仓库,紧挨着宁远的觉华岛上,储存着足够整个东北明军用五年的粮草物资,甚至连防备都没有。努尔哈赤大喜过望,这一把算是抢得盆满钵满。

接下来为了争取时间把整个觉华仓的物资搬回东北老家,努尔哈赤还跟从山海关日夜兼程赶来的满桂援军打了几次遭遇战。同时在其东北后方,一代名将毛文龙全面集结他那些装备犹如乞丐的敌后抗满武装,对满清大本营沈阳发起了自杀式的攻击,以巨大的牺牲逼近了沈阳。努尔哈赤两相权衡,终于决定带着掳获的人口,推着漫山遍野的手推车,心满意足的撤兵了。

就这样的情况,宁锦之战后来被儒官体系吹嘘为大捷。大明多年的军事储备被一洗而空不说,毛文龙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再发起有力的反击。天启皇帝在当时并不容易被蒙骗,有大太监们一手掌管的锦衣卫和东西厂这样的高级情报机构,天启皇帝当然很快就了解了真相。于是天启帝先口头褒奖了袁崇焕,然后就逼着这位蠢货称病辞职,让他滚回了老家。

然而一年后天启皇帝病死,崇祯走马上任,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弱化太监的地位,干掉大太监魏忠贤,让其他太监全面撤出税务和情报体系,将这些关键权力岗位全都让给了卑贱的儒官体系。

儒官们当仁不让,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件大事,就是重新夺回东北前线的军事指挥权,不能再让满桂、赵率教与毛文龙等纯粹的武将继续站在军事指挥的第一线。“以文制武”这种儒家的最高方略,必须继续贯彻下去。在这个时候,好歹还算见识过几次战场的袁崇焕,就这么再次进入了儒官体系的视野。于是他很快就被推举出来,并被愚蠢到极致的崇祯皇帝任命为东北最高军事指挥官。

袁崇焕一上任,就把满桂赶到山西,把赵率教赶到山海关一带,不允许他们继续在东北前线作战。然后他假借皇命,杀了一直坚持在满清敌后作战的毛文龙,借口居然是当时已经元气大伤的毛文龙作战不积极,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同时他提拔了一大批擅长须溜拍马行贿贪腐的新将领,比如吴三桂他爹吴襄,他舅舅祖大寿。这三板斧下来,基本上就是自毁长城了。

魏忠贤

然而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对袁崇焕的这种种恶行,崇祯皇帝全都公然表示支持。于是,就在这样的倒行逆施之下,袁崇焕家族在两年内就成为了海内巨富。这里顺带说一下,大明亡国后袁家率先投降满清,也还过得挺好,一代代高官厚禄,是为东莞当地的名门望族。而东北大明军队则过得猪狗不如,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闹饷和军变事件此起彼伏。

袁崇焕就这样在东北前线胡搞了两年,整个东北防线都已形同虚设,各路关卡都已丧失正常的防御与情报功能,更不要说长距离的军事侦查了。接下来的故事顺理成章,1629年底,皇太极带了几万人绕过山海关,直奔京师而去。袁崇焕听闻之后带兵在后面追,但是又不敢真的追上,于是就追一追歇一歇。名将赵率教与满桂也发兵而来,袁崇焕就想尽办法给这两人下黑手使绊子。

满清军队行走在陌生的大明国土之上,居然还拥有极其强大和敏锐的情报能力,总是能及时修正行军路线上的漏洞,避开赵帅与满帅的主力,甚至还能反过来给这两位设埋伏。就满军这样神奇的军事指挥能力,我们当然不可能相信这是由于皇太极看三国演义看出了绝世兵法,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袁崇焕故意泄露友军的情报。在这样的情况下,赵率教在大明的领土上,居然中了满军的埋伏,英勇战死。而满桂则一路狼狈不堪,每次迎击都被早有准备的皇太极轻松击退。

就这样,皇太极轻轻松松打到了北京城下,试探性地打了一下北京城,总算是城墙上京师禁军还没被袁崇焕给败坏了,也还有点战斗力,没有一击即溃,各路勤王军队也纷纷开来。袁崇焕要求入城,接管整个京师防务,被满桂等将领断然拒绝。满桂甚至当着崇祯的面指斥袁崇焕意图谋害自己。

如此折腾下来,袁崇焕的真面目一点点的暴露了出来。崇祯逼着袁崇焕在城门外据守,而袁崇焕就躲在一个满军都没有的西门外,每天不停的请求崇祯放他进城,以主持防务。至于他带回来的所谓关宁军,分散驻守各城门外,基本上就是被满军一击而溃的水平,甚至是面对满军就望风而逃,连带着把友军的阵势也冲击得七零八落。

好在这时候皇太极大肆掠夺京师四郊之后,吃得脑满肠肥,已经消化不动了,于是大摇大摆地撤军而去。崇祯终于意识到自己上了个恶当,错用了一个卑贱到极致的儒官,于是当即将袁崇焕下狱,不久就将他凌迟处死。而名将满桂,则被崇祯逼着向满军发起挣面子的反击战,英勇战死。

然而崇祯错用袁崇焕这个贱人的后果已经发作了出来。袁崇焕加崇祯,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摧毁了大明军队的根基。最忠诚的毛文龙被冤杀,然而爱面子的崇祯从不愿给他平反。最能打的将军满桂则被逼着去送死。将士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支军队已经不愿意再老老实实的打仗了。

在此之后,他们开始养寇自重,开始跟满军做生意,把宝贵的粮草物资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皇太极。然后他们时不时的会跟满军相互配合演一场打戏,再杀一些平民,割下头颅,号称是斩获的满军首级。在此后的农民起义战争中,这种表演式的战斗比比皆是。有时候大明的将领会向义军首领收钱,有时候他们会反过来向义军付钱。所谓的战争,变成了一场场的生意。这样的大明朝,如何还能不亡?

再之后,就是标准的亡国操作流程了。明军要跟满军演戏,必须花费比正常战争更高的成本,于是崇祯开始加征辽饷。然而在将太监撤出税收体系之后,富庶的东南苏淞地区的税银通通进了贪婪的儒官的腰包,已经收不进国库了,于是儒官群体就逼着贫穷的西北农民缴税。承受重税的西北农民无力维护农林水利设施,于是一场小小的旱情就能恶化为灾难。

灾难爆发后,被东北战场耗尽财力的崇祯无力赈灾,于是假装看不到,继续大模大样地向西北大地加征辽饷。就这样,不甘心饿死自己的西北农民愤而起义,而崇祯还要很奇怪地发问,西北的农民怎么就不愿意交完税然后高高兴兴地死掉呢?起义闹得太大的时候,疑惑不解的崇祯就随便撤一个宰相的职,算是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就这样,崇祯当了十七年皇帝,光宰相就换了二十多个。

公元1629年,陕西平民李自成参加起义,并逐渐发展出令人望而生畏的流民战术。李自成组建起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号称老营,然后这波老营精锐会残酷地掠夺城镇居民的粮食,烧毁农田破坏生产,并逼迫这些一无所有的居民加入自己,成为新营,并滚向下一处城镇。在这种恐怖的流民滚动战术下,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将会在饥饿的驱使之下,变成如虎似狼的炮灰。他们会更加疯狂地掠夺下一处城镇平民的粮食,将他们变成跟自己的饿狼。

公元1640年,多次绝处逢生的李自成兵发河南,以终于大成的流民战术占领全省。所有相信“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的河南老乡,都被李自成变成了疯狂的饿狼。以此为基础,李自成一路流窜,从河南到湖北,再回到陕西,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1644年1月,把陕西吃空了的李自成兵发北京,一路上裹挟百姓,兵力越滚越大。而这个时候,大明朝廷已经腐烂到了极致,根本无从遏制这种由极少数精锐带领的庞大流民军队。李自成一路几乎没遇到任何阻碍,连像样的仗都没打过几次,到3月份就从陕西一路滚动到了北京城下。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依然搞不清楚状况。他试图发动北京城里的民众捐钱捐粮,支援守城,但是无论官民,通通都没人理睬他。他始终都无法理解平民百姓为啥不肯老老实实的交税并心甘情愿地饿死自己。当然,他也从没想通过大明王朝的税收到哪里去了的终极问题,更不能理解儒官体系的毒瘤发作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他满腹委屈,觉得自己又勤政又俭朴,真是人世间最好的皇帝,实在是值得老百姓以饿死自己也要交税来作为回报。

然而,在饿狼般的流民大军的围攻之下,崇祯帝走投无路,终于在1644年3月18日晚,黯然上吊自尽。死后其尸身被李自成扔在紫禁城宫门口的地上,供大明朝的大小官吏围观了几天,以做羞辱。

标签: 崇祯明朝

更多文章

  • 嬴政、赵政、吕政,秦始皇的真实姓名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人,他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是秦始皇的真实姓名到底是什么呢?在那个男子称氏不称姓的时代,他平时用的是哪个名字呢?在历史上,对秦始皇姓名的称呼,有三种情况:第一是嬴政;第二是赵政;第三是吕政。首先看第一种情况,秦始皇能不能被称作“嬴政”呢?在春秋时代,这肯定

  • 汉朝的创始人是刘邦 刘备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自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自称,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看三国演义,我们经常都能看到刘备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表明自己乃是皇室后裔,提高自己的身份。那么我们不禁要好奇了,汉朝的创始人乃是刘邦,为啥刘备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人,而要专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呢?不得不承认,刘

  • 乌江自刎的项羽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秦朝

    每当一提起项羽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乌江自刎,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正是这个举动,让他从一个失败者,升华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悲情英雄。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楚汉相争视为一部战争大片,男主角项羽的自杀,使结局免于俗套,由此让这部大片的评分从

  • 如果龙且驻守荥阳,项羽攻打韩信,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秦朝

    大家好,说起项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十月,项羽得知韩信已经攻破齐地,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劝降韩信失败后遂派龙且统兵二十万攻打齐地,结果龙且于次月的潍水之战中惨败于韩信,楚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将龙且也被灌婴斩杀。那么,如果项羽留龙且驻守荥阳,自己攻打韩信,能够取胜吗?相同的

  • 魏国第二位皇帝曹叡,他的妃子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叡,三国

    曹叡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多次抵御了来自蜀汉、东吴的进攻,同时又平定了鲜卑的叛乱,消灭了辽东公孙渊的势力。政治上,又设置律博士,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可以说曹叡是三国时期,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为他付出的女人,但是作为曹叡的女人命运大多都比较悲

  • 邓绥的名声如何?她是如何扭转东汉危机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邓绥,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邓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有人问汉朝最出名的女子是谁?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吕雉。最出名的女政治家是谁?还是吕太后。吕雉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一起经历无名之师,坐上高位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政治眼光。当刘邦去世之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继位之时,虽然

  • 武则天都已经是李治的皇后了,为何还要当这一代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李治

    对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有着很多的疑问,其中一个就是武则天在被李治重新迎回宫中后,即使一开始被人非议,在李治这个皇帝跟前所受到的待遇都是最高的,就连皇后都嫉妒,一直想要将武则天处死。可是在李治的庇护和武则天自己的争斗中,还是坐上了皇后之位,这时的武则天有李治的专宠,后宫的女人也都对她敬而远之

  • 被称为阎王的卢象升最后为何会战死?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卢象升,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卢象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卢象升,大家可能都没怎么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在明朝末年,卢象升的名气甚至不亚于被百姓常常称颂的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他是明末的抗清名将,他不仅能武还能文,在战场上足以以一敌百,在学识上亦是精通“经世之学”,因此《明史》中称赞其为

  • 秦始皇如果实行分封制,秦朝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如果实行分封制,秦朝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历朝历代以来,巨大的变革总会引起社会的急剧动荡,因而秦、隋作为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的两个国家,却也变得极为短命,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国家的改革是具有相当先进性的,否则便也不会有汉唐的强盛了。那

  • 刘玉娘在成为六宫之首后,她对钱财有怎样的痴迷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玉娘,钱财

    由于对钱财的过于看重,嫌贫爱富之人往往也是极度吝啬之人,普通人家如此,皇室成员也未必能好到哪里。不过对于凡人来讲,过于贪财、吝啬造成的危害仅止于一家一身而已,而皇家如果也是如此,那么造成的危害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代价之重恐非一人所能承担。皇室成员由于贪财、吝啬误国误民的事实,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其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