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不是有立扶苏为储君的决心吗 秦始皇为何不早早颁发诏令

秦始皇不是有立扶苏为储君的决心吗 秦始皇为何不早早颁发诏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51 更新时间:2024/1/14 8:13:20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扶苏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但秦始皇祈盼的千秋帝业只存在了短短时间。沙丘之变就是秦国走下坡的关键事件,本来欲立扶苏为太子的秦始皇,却被赵高改了遗诏,扶苏被迫自杀,而胡亥得以继位为秦二世。在秦二世在位时期,偌大的帝国就已经陷入了风雨飘摇当中。虽然大秦帝国的倒塌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埋下了很多危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赵高对朝堂内部的搅动加速了其灭亡的速度。

秦始皇画像

既然秦始皇有立扶苏为储君之心,但为何没有早早颁发诏令?反而让奸佞赵高有机可乘,将秦国搞得乌烟瘴气,国力日渐衰落。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可知,其实秦始皇没有早力扶苏为太子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秦始皇很早就开始执政,在其自封皇帝称号的时候正值壮年,而且称帝之后也不过在位11年光景,逝时也不过49岁。秦始皇未曾料想自己会突然暴毙,因此并不想早立储君,而想一人独大。从秦始皇求仙问药,寻求长生不老之法就可以看出,秦始皇企图能够长久地占有大秦帝国的君主之权。而选继承人则代表着其大权迟早是要交接,因而不愿早立储君。

赵高掌握大权

其次秦始皇子嗣众多,秦国并不是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更多还是能者当选。秦始皇也需要时间对他的一众儿子进行考察,方可做出最终的决定。倘若很早就立下太子就容易引发兄弟之间的争斗,其子之间自相残杀,权臣之间搬弄是非,不仅造成国家的动荡而且也会让其后继无人。而在这些子嗣当中,长子扶苏是秦始皇最为看重的。扶苏少年又成,有勇有谋,是继承人的首选。不过扶苏的政见却和秦始皇不和,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政令中,扶苏都曾进行劝阻。但秦始皇认为扶苏虽然颇有才干,但是个性相对软弱,还需要多加历练一番才能够继承大统。

扶苏画像

因此,秦始皇把扶苏派到了九原去监军。秦始皇其实心中已经确立了扶苏,这个阶段就是在对其进行培养。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之后,广阔的疆域并不太平。各国都心有不甘,暗自准备复辟的计划,而北方的匈奴又多次来犯。若要管理这样的国家必须有足够的魄力,尤其是建立军威。同时也要有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够号令百官。而九原又是秦国的大将蒙恬镇守,秦始皇对其信任有加。一来可以让蒙恬教导扶苏,扶苏能够得到历练。二来也打算让蒙恬成为辅佐扶苏的军事力量。只不过,在这期间秦始皇就猝然而逝。

秦始皇出巡插图

而且秦始皇也始料未及是,在其继承人尚在培养阶段,就已经被奸臣钻了空子。他信任的赵高野心勃勃,觊觎他的皇帝之权。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在病逝之前,将扶苏立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赵高却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皇帝,赐死扶苏和蒙恬。并且还派人将此书呈给扶苏,接替了蒙恬的军权。无奈之下,扶苏自杀,而蒙恬被囚禁。赵高唯恐蒙恬势力庞大日后对其造成威胁,所以故意散布蒙恬欲反胡亥的消息,最终蒙恬也不得不吞药自杀。

工于心计的赵高(影视剧形象)

扶苏和大将蒙恬都已经被铲除,赵高的最大障碍就应经解除。而后赵高一方面讨取秦二世的欢心让秦二世对之更加信任,而另一方面又逐步控制秦二世,自己掌握朝政大权。在这一期间,秦国宫廷大行奢侈之风,腐败风气盛行,加之在百姓身上的负担愈发沉重,百姓都怨声载道。各地都有了反动之心,大秦帝国已经摇摇欲坠。

阿房宫插画

如果秦始皇早立扶苏,事情或许能有转机。当蒙恬被迫交出兵权的时候,就能够起兵反击,这属于完成先帝遗诏的正当之举,就能够辅助扶苏称帝。但是政坛之上总是风云变幻,倘若扶苏早被立为储君,而扶苏不仅与秦始皇的政见不和,而且与赵高也不对付。赵高又善于心计,唯恐扶苏不是其对手,早先被赵高所害。不过奸臣赵高也没有实现称帝的野心,而以悲剧收场。

参考文献

《秦朝历史》

《旧唐书·列传》

标签: 秦始皇扶苏

更多文章

  • 七公主是庶出,为什么还能得到固伦公主的称号?夫家太过耀眼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七公主,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七公主是庶出,为什么还能得到固伦公主的称号,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虽然是满族人统治的政权,由于深受儒家文化数千年的影响,其政权一直严格遵守嫡庶有别的规矩。不论是清朝皇室还是朝中大臣,庶出的女儿要比男子承受更多的冷眼。《甄嬛传》中的庶出的浣碧

  • 康熙当初没有着急削藩的话 三藩之乱还会不会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康熙

    还不知道:康熙削藩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藩之乱可以说是因为康熙年少气盛,三藩之乱是康熙在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所以他不顾孝庄太后反对,坚持削藩逼反了吴三桂等三藩。三藩之乱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但是却酿成了历时八年的战乱,清政府险些丢掉半壁江山,这都是为了康熙

  • 顺治能当皇帝是因为孝庄下嫁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顺治,多尔衮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和多尔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几百年来,民间都流传着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故事。传言说皇太极死后,六岁的福临所以能当皇帝,是因为母亲孝庄太后委身于睿亲王多尔衮。还有传言说多尔衮与孝庄早在皇太极活着的时候就暗生情愫,甚至说顺治就是多尔衮和孝庄的私生子。那么历史真

  • 清朝最后一位皇贵妃是谁?17岁嫁给天子,却独守空房60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敦惠皇贵妃,清朝

    还不知道敦惠皇贵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贵妃是清朝后妃等级中一种独特的存在,她的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后不存在时,还有协理六宫之权,能够坐上这个位子的也是一种巨大的荣耀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任皇贵妃是顺治朝的董鄂妃,不过,董鄂妃在去世后被追封为皇后,那么,清朝历

  • 安禄山为什么可以把鼎盛时期的大唐搅得天翻地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安禄山,唐朝

    安禄山只是个节度使,为何能把鼎盛的大唐搞得天翻地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在宣扬忠君爱国思想,统治者为了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就会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这导致很少有人有机会或者有勇气谋反。不过坐上龙椅便可以安享万里河山,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诱惑还是很大

  • 韩浩:曹操的贴身保镖,他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浩,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浩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帐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要说哪位贤能之人深受曹操重视,还真不好说。毕竟曹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身边总会有奇才出现,帮助他渡过难关。曹操曾经看重一位将领,但这位将军在历史或是小说中,并没有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很

  • 周瑜在孙策身亡之后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瑜,三国

    周瑜在孙策身亡之后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林俊杰的一句“东汉末年分三国”,是多少人记忆中耳熟能详的歌词,而关于东汉末年的历史,大家又知道多少呢?那个时期,天灾连连、群雄割据,曹操、袁绍与孙坚父子等人都是乱世中著名的割据势力,孙坚

  • 诸葛亮的三个徒弟是谁 其中谁的成就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徒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徒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乱世,英雄辈出,群雄伺立。诸葛亮,那简直就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而且他勤勉为政,鞠躬尽瘁,堪为后世官员的楷模。后世的皇帝也是对他顶礼膜拜。为能得到诸葛孔明这样的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进献的苏坦妹?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进献的苏坦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末明初英雄辈出,这种小事件小人物不会有人着重笔墨记录,况且依据现有文史资料对比发现,99%的内容都是经过填充“优化”的,目的就是抹黑老朱呗,炮轰功德楼都能编出来,这故事也就不算个啥了。借着

  • 朱元璋是怎么在龙湾之战重化险为夷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是怎么在龙湾之战重化险为夷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改名应天以来,经过几年的攻守运筹,苦心经营,朱元璋渐渐有了一些王者的气象。但真正的残酷考验也正呈现着一触即发的态势。得益于得天独厚能够避开元军主力的地理优势以及“高筑墙、广积粮、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