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当初没有着急削藩的话 三藩之乱还会不会发生

康熙当初没有着急削藩的话 三藩之乱还会不会发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36 更新时间:2023/12/26 0:27:22

还不知道:康熙削藩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藩之乱可以说是因为康熙年少气盛,三藩之乱是康熙在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所以他不顾孝庄太后反对,坚持削藩逼反了吴三桂等三藩。

三藩之乱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但是却酿成了历时八年的战乱,清政府险些丢掉半壁江山,这都是为了康熙一时的年少气盛而买单。

三藩之乱归结于年轻时代的康熙政治上的不成熟

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三人合成三藩,除了吴三桂之外,尚之信和耿精忠都属于老藩王的继任者,他们的父辈或祖父辈与吴三桂都是一起给满清当的走狗。

吴三桂在三藩之乱时,曾经打出反清复明的称号,但是因为他充当满清走狗,并且亲手杀害过南明永历帝,所以吴三桂反叛时,相信他的人寥寥无几。

这也是康熙认准的这一点,吴三桂不得人心,但是康熙还是低估了吴三桂等三藩的强大实力,这场战乱持续了八年。

三藩之乱兴起时,康熙不过19岁,当时康熙刚刚铲除了权臣鳌拜,独揽皇权,正是志得意满之时,所以康熙并未将吴三桂放在眼里,在他眼里吴三桂再强也比不上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所以康熙此时已经不把孝庄太后的话听进耳里。

孝庄太后一直告诫康熙,吴三桂年纪大,年事已高,不如对三藩以安抚为主,待将来吴三桂老死之后,将藩王们进行分化,然后分而治之,这样既可兵不血刃剪除三藩。

但是康熙年轻气盛,再有就是三藩确实严重的给康熙初期的财政拖后腿,根据史书的记载,仅吴三桂这一藩每年就需要朝廷财政拨款900余万两白银,而三藩每年要耗掉清朝政府2000余万两白银,可以说康熙初期的财政税赋有一半开支都用在了三藩身上。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康熙再有能力,他没钱也造不出康熙盛世,所以年少有为的康熙正是志得意满,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也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那么既然三藩严重的拖了清朝的财政后腿,那康熙就必须着急裁撤三藩。

而吴三桂等三藩也深知朝廷对他们的猜忌,所以吴三桂抢先试探康熙,请求告老休养,这时候康熙就表现出了不成熟,当然,康熙也是顺坡下驴,他批准了吴三桂告老。吴三桂一看这样迫不得已就直接起兵了。

康熙削藩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当时康熙太过于年轻气盛,政治手段不够成熟,如果吴三桂先提出告老,康熙先进行安抚,然后随机计划妥善,详细规划如何削藩,这样未必能酿成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的影响和意义

其实在三藩之乱对峙时期,康熙就已经后悔了,他也是认真地总结了自身的不足,但是当时三藩之乱能不能平定,康熙心里也没底,所以平三藩对于康熙来说是一场豪赌,赌赢了名利双收,赌不赢可能输掉江山。

幸运的是康熙赢了,但是通过三藩之乱康熙也认识到了清政府统治的不足,吴三桂之所以能在三藩之乱初期盛极一时,就因为反清复明的人还有不少。

清政府统一大陆后,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普遍存在;阶级矛盾这时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继续存在。因此,当吴三桂刚一举起反清旗帜,明皇室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做出反应。

所以在三藩之乱中康熙充分吸取了汉人融不进清政府的政权之中的问题,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康熙力排众议,重用张勇、周培公、孙思克、王进宝、李光地、赵良栋等汉臣汉将,可以说三藩之乱促使了康熙更加重视团结汉人。

清廷在平叛战争结束后,没收藩产入官充当军饷,撤藩回京师。除吴三桂部调往边区站、台服役外,其余各部重新编入八旗。福州、广州、荆州派八旗兵驻防,广西、云南派绿营兵镇守,彻底消除了藩镇制。

此外,这次平叛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受“三藩”割据之害的人民的解放,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有利于边疆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之后,又于公元1683年灭亡了台湾的明郑政权。至此彻底消灭了南明的抗清势力。从此有组织的反清复明运动不复存在。

此后,清廷才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三藩之乱始作俑者就是康熙,本可以避免的

其实吴三桂等三藩就是被康熙所逼反,本身这是可以避免的事情,但是康熙却把它整大了。

如果康熙皇帝多读一些历史书,他就会发现,大清以前的历代强盛王朝,其实都存在着如何撤藩的问题。武力撤藩,都会给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中国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强盛的王朝,都没有敢强硬削藩的,因为强硬削藩势必引起连锁反击,这就怪康熙年少气盛,对史书认识不足,所以酿成了三藩之乱。

所以如果康熙当时思虑成熟一些,制定一套完善的削藩计划,未必会造成战乱。

当然平定三藩之乱后,也让康熙有了极强的自信心,因为他完成了暴力削藩成功事迹,所以康熙信心爆棚,由此三藩之乱也成为了康熙的丰功伟绩之一。

当然,就像上面说的,在当时来说这就是一场豪赌,赌输了,江山就没了,赌赢了,名垂青史,成就千古一帝。

所以说康熙是幸运的,最后他赢了!

标签: 清朝康熙

更多文章

  • 顺治能当皇帝是因为孝庄下嫁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顺治,多尔衮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和多尔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几百年来,民间都流传着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故事。传言说皇太极死后,六岁的福临所以能当皇帝,是因为母亲孝庄太后委身于睿亲王多尔衮。还有传言说多尔衮与孝庄早在皇太极活着的时候就暗生情愫,甚至说顺治就是多尔衮和孝庄的私生子。那么历史真

  • 清朝最后一位皇贵妃是谁?17岁嫁给天子,却独守空房60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敦惠皇贵妃,清朝

    还不知道敦惠皇贵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贵妃是清朝后妃等级中一种独特的存在,她的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后不存在时,还有协理六宫之权,能够坐上这个位子的也是一种巨大的荣耀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任皇贵妃是顺治朝的董鄂妃,不过,董鄂妃在去世后被追封为皇后,那么,清朝历

  • 安禄山为什么可以把鼎盛时期的大唐搅得天翻地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安禄山,唐朝

    安禄山只是个节度使,为何能把鼎盛的大唐搞得天翻地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在宣扬忠君爱国思想,统治者为了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就会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这导致很少有人有机会或者有勇气谋反。不过坐上龙椅便可以安享万里河山,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诱惑还是很大

  • 韩浩:曹操的贴身保镖,他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浩,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浩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帐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要说哪位贤能之人深受曹操重视,还真不好说。毕竟曹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身边总会有奇才出现,帮助他渡过难关。曹操曾经看重一位将领,但这位将军在历史或是小说中,并没有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很

  • 周瑜在孙策身亡之后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瑜,三国

    周瑜在孙策身亡之后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林俊杰的一句“东汉末年分三国”,是多少人记忆中耳熟能详的歌词,而关于东汉末年的历史,大家又知道多少呢?那个时期,天灾连连、群雄割据,曹操、袁绍与孙坚父子等人都是乱世中著名的割据势力,孙坚

  • 诸葛亮的三个徒弟是谁 其中谁的成就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徒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徒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乱世,英雄辈出,群雄伺立。诸葛亮,那简直就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而且他勤勉为政,鞠躬尽瘁,堪为后世官员的楷模。后世的皇帝也是对他顶礼膜拜。为能得到诸葛孔明这样的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进献的苏坦妹?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进献的苏坦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末明初英雄辈出,这种小事件小人物不会有人着重笔墨记录,况且依据现有文史资料对比发现,99%的内容都是经过填充“优化”的,目的就是抹黑老朱呗,炮轰功德楼都能编出来,这故事也就不算个啥了。借着

  • 朱元璋是怎么在龙湾之战重化险为夷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是怎么在龙湾之战重化险为夷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改名应天以来,经过几年的攻守运筹,苦心经营,朱元璋渐渐有了一些王者的气象。但真正的残酷考验也正呈现着一触即发的态势。得益于得天独厚能够避开元军主力的地理优势以及“高筑墙、广积粮、缓

  • 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与赵飞燕有哪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汉,刘骜

    汉成帝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这位皇帝最出名的应属那荒淫的生活,身边有着赵家姐妹这样的绝代美女,沉迷与其中,将朝政全委托给外家诸位舅舅,大权逐渐为王氏外戚掌握,似乎西汉的鼎盛时期到刘骜这就此结束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幼

  • 王娡是怎么上位成功当上皇后的?把儿子扶成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娡,汉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王娡的故事。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抛夫弃女追求名利都会被人诟病,尤其是古代更是如此,但是在历史上的长河中,所有事情都是有多面性的,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个抛夫弃女最后变身皇后的故事,主人公就是王娡,单听这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