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开篇之本纪就是《五帝本纪》,所谓三皇五帝,以造中华,功莫其大焉。
然而,本纪中除了对各位上古帝王功德的记述,通过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不和谐的端倪。
《史记》中记载,黄帝有儿子二十五人,其中有十四个有才干的都有幸得到了黄帝的姓氏,剩下的十一人可能没什么大出息,所以连得到姓的机会都没有,虽然他们赢在了起跑线上,不过自身不努力,最终还是自动淡出历史了。
在得到皇帝姓氏的十四个儿子里,最优秀的、血统最高贵的便是皇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两个嫡子:玄嚣与昌意。
从相关史料上看,上古的圣人们大多数长寿,黄帝就是在100多岁时驾崩的。这时候他的儿子们估计都不年轻了,按照顺序,应该是玄嚣继位,不过可能是他没熬过老爹吧,因为登上帝位的是他弟弟昌意的儿子高阳(帝颛顼)。
按理说,如果玄嚣离世较早,那么接下来该是昌意继任,如果昌意也离世了,那应该是玄嚣的儿子蟜极继承,怎么也轮不到高阳。
可是事实就是高阳继承了帝位,中间有何争端,我们已不得而知,或许是蟜极也命短?但他不可能没有兄弟吧?
而事情的继续发展,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高阳得来的帝位绝不那么合理合法。
高阳即帝颛顼(zhuānxū),这位“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的圣人,统治了国家二十三年后弃世,他的位置没能顺利传给儿子,而是被侄子高辛取得。
史记中,司马迁没有明确指出上古帝王们为权利而大打出手的场景,不过如此不按套路出牌的继位顺序,实在不可能那么风平浪静。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
上面这段话甚至说出“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那么也就是说,玄嚣是“不得”在位,而不是因早亡而没继位,看来黄帝家族的水还是蛮深的。
帝喾(kù)高辛驾崩后,黄帝家族终于出现了一次正常的权力交接,高辛的长子挚继位为帝。可惜,长久的权利争逐已经深深的灌输到了黄帝后裔们的心灵当中,帝挚想坐稳君位,谈何容易?
帝挚继位后,他十五岁的弟弟放勋受命辅佐帝挚。帝挚知道这个弟弟不一般,能力出众,为了避免其尾大不掉,故而把他支开,让其去唐地为主,故而,尧也被称为唐尧。
是金子总会发光,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即便到了唐地,他还是只用了九年时间,就完成了逆袭,把哥哥拉下了马。
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这次司马迁不再隐晦,直接说明。
黄帝家族内斗如此严重啊!
《史记·五帝本纪》的短短几百字里,仔细分析,竟会得出如此惊人内幕。
当然,事件久远,司马迁记录的都不完整,通过司马迁的文章分析出的结果也许与事实大相径庭,但从后期尧舜禅让的记载来看,既然司马迁没有说明颛顼、帝挚是禅位,那么他们起码不是合乎常理的接班人,而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永远是个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