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帝有熊氏

黄帝有熊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2916 更新时间:2023/12/6 20:09:33

  《史记》: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yì)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zhuō)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xūn)粥(yù),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取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取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路史》:

  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名荼,一曰轩,轩之字曰玄律。小典氏之子,黄精之君也。母吴枢,曰符葆。秘电绕斗轩而震,二十有四月而生帝子寿丘,故名曰轩。

  生而紫炁(qì)充房,身逾九尺,函挺朶(duǒ),修髯花瘤,河目隆颡(sǎng),曰角龙颜。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慧、齐长、敦敏,知幽明、死生之故。

  少典氏没后,轩嗣立成,为姬姓。并谋兼智明,法天明,以使民心一,四国顺之,于是开国于熊。

  炎帝氏衰,蚩尤惟始作乱,赫其火燀,以逐帝,帝弗能征。乃帅诸侯责于后,爰暨风后、刀牧神皇之徒,较其徒旅以曷小颢,而弭火灾,得一奉宸。

  乃临盛水,录龟符,纳三宫、五意之机,受八门、九江之要,衍握奇以为式,故五旗、五麾、六毒、而制其阵。年三十七戮蚩尤于中冀,于是炎帝诸侯咸进委命,乃即帝位,都彭城。

  王承填而土行,故色尚黄,而天下号之黄帝。自有熊启胙,故又曰有熊氏。其即位也,适有云瑞,因以云纪,百官师长俱以云名。

  乃立四辅、三公、六卿、三少,二十有四官,凡百二十官有秩,以之共理。而视四民,命知命、紏(tǒu)俗、天老录教。刀牧准斥,鵊(jiá)冶决法,五圣道级,闚(kuī)纪补阙,地典州络,七辅得而天地治,神明至。

  十有五年,帝喜天下之戴己,乃养正命,娱耳目,昏然五情惑,于是放万机、舍宫寝,而肆志于昆台。方明执舆,昌参乘,张若謵(xí)朋,前马昆阍(hūn),滑稽后车。

  风后柏常从,负书剑,发轫紫宫之中,涉洹沙而阴浦,陟(zhì)王屋而受丹经,登空桐而问广成,封东山而奉中华,君策大面而礼寗(níng)生,入金谷而咨涓子心,访大恢于具茨(cí)。即神牧于相成,升鸿隄,受神芝于黄盖,遂盍群神大明之虗(xū),而投玉策于锺阴,自是爱民而不战。

  四帝共起而谋之,边城日警,介冑(zhuò)不释,帝乃焦然歎(tàn)曰:“朕之过淫矣。君危于上者,民不安于下;主失其国者,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冠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起迭震于师,何以哉?”乃正四军,即茔垒灭四帝,而有天下。谓“国虽大好。战必亾;天下虽平,忘战必危。”矢以仁义,扰以信礼,故投之死地而后生。知彼知己,故亡敌于天下。

  是以兵为卫内行,刀鐻(jù)外用,水火天目,临四维而巡行,句阵并气而决战。傍行天下,未尝宁居先之德正,而后之以威刑,必不譓(huì)者。从而征之示意,麾之所拟,而敌开户身,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焉。

  乃达四面广能贤,稽功务法,秉数乘刚,而都于陈。师于大填,学于封钜、赤诵,复岐下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

  于是申命封胡以为丞,鬼容蓲为相,刀牧为将,而周昌辅之,大山稽为司徒,庸光为司马,恒先为司空。建九法、七相,翌而下服度,犹且蛩蛩,常若备盗,豫若天令,令人知禁。风后善乎,伏羲之道,以为当天而配上台。

  桓常审乎地利,以为常平,于是地献草木,乃述耕种之利。奢比辨乎东,以为土师,而平春种角穀(gǔ),论贤列爵,劝耕饁(yè),禁伐厉。庸光辨乎南,以为司徒,而正夏种芒穀,修驰戒僇,发宿臧静,居农以戒力,以宛夏功,种房穀以应戊己之方。

  大封辨乎西,以为司马,玩巽(xùn)禽种,遂穀收穀,荐祖组甲,厉兵戒什伍以从事。后土辨乎北,以之李行,冬断罪,种稜穀,劋(jiǎo)箭伐木,乃劳农,始猎杀。

  帝处中央,而政四国、分八节以纪农功。命天中建皇极,乃下教曰:“声,禁重;色,禁重;香味,禁重;室,禁重;国亡。”教市亡淫货,地亡圹土,官亡滥士,邑亡游民,山不童,泽不涸,是致正道。是则官有常职,民有常业,父子不背恩,兄弟不去义,夫妇不废情,鸟兽草木不失其长,而鳏(guān)寡孤独各有养也。于是立货币,以制国用。

  问于柏高曰:“吾欲陶天下为一家,有道乎?”对曰:“请乂其苋而时之,吾谨逃其爪牙,则可矣。”曰:“若言,可得闻乎?”曰:“上有丹矸者,下有黄银;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下有赤铜、青金;上有代赭,下有盐铁;。上有葱,下有银沙——此山之见荣也。至于艾而时之,则货币于是乎成。乃山林、破曾薮(sǒu)、楚莱沛,以制金刀,立五币,设九棘之利,而为轻重之法”曰:“自言能司马,不能者,鼓;自言能治里,不能者,社;自言能为官,不能官者,劓(yì)以为门。”故人亡有姦(jiān)能诬禄,而至于君者,相任夤(yín)为官,重门撃(jī)柝(tuò)不能者,亦随之以法。

  所谓李法教,而后杀,故法设而亡用。致五法而布之天下,故财用。自是作而刀棘,由此显矣。

  河龙图发,洛龟书威,于是正乾坤、分离坎、倚象衍,数以成一,代之宜。谓土为祥,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又曰归藏氏。受河图,得其五要,乃设灵台,立五官,以叙五事。

  命臾蓲占星、鬬(dòu)苞、授规正,日月星辰之象分,星次象应著名,始终相验,于是乎有星官之书。浮箭为泉,孔壶为漏,以考中星。

  命羲和占日、珥,旺适缨纽,抱负闗(guān)启亾(wáng)浮;尚仪占月,绳九道之侧匿,紏五精之留疾;车区占风道,八风以通乎二十四隷(lì),首定数,以率其羡、要其会而律,度量衡由是成焉。

  伶伦造律,采解谿(xī)之篁,断篁间三寸九分,为黄钟之宫,曰“含少”,制十有二筩(tǒng);以之阮隃之下,听凤之鸣以定其雌;乃作玉律,以应候气;荐之宗庙,察治忽;以知三军之消息;以正名百物;明民共财,而定氏族,氏定而繫(jì)之姓庶。姓别于上,而戚殚于下,婚姻不可以通,所以崇伦类、远禽兽也。

  挠正甲子、探五行之情,而定之纳音;风后释之,以致其用,而三命行矣。察三辰于上,迹祻(gù)福于下,经纬历数,然后天步有常,而不倍命。容成作盖天,综六术以定气象。

  问于鬼臾蓲,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对曰:“天以六节,地以五制。周天气者,六期为备。终地气者,五岁为周。五六合者,岁三十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六十岁。千四百四十气为一周,太过不及,斯以见矣。”乃因五量,治五气,起消息,察发敛,以作调历。岁纪甲寅,日纪甲子,立正爻以配气,至重爻以抵日,而时节定。是岁己酉,朔旦南至,而获神策、得宝鼎。

  冕侯问于鬼容蓲,容蓲对曰:“是谓得天之纪,终而复始。”

  爰兴封禅,迎日推策,造六十神历,积邪分以至闰,配甲子而设蔀(bù),岁七十六以为纪,纪二十而蔀,首定之,原名握先,率二十而冬至,复朔。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而策定,然后时惠而辰从。

  于是始有天地、神民、事物之官,各司其序,俾不相乱。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本次分,范十有二镜,六乳,四兽,变异得以占焉。受祥金,隐耀神锺。九乳神光玉声于赤城,乃本阴阳、审风声。

  命荣猨铸十二钟以协月,筩以诏英韶,调政之缓急。分五声以正五钟,令其五钟以定五音。伶伦造声以谐八音,五音调以立天时,八音交以正人位,人天调而天地之美生矣!

  命大容作承云之乐,是为云门。大卷著之椌(qiāng)楬(jié),以道其和。中阳之月、乙卯之辰,日在奎,而奏之弛张,合施动静丽节。是故翕(xī)纯皦(jiǎo)绎声而听严,五降之后而不弹矣。今曰咸池。

  乃广宫室、壮堂,高栋深宇以避风雨。作合宫、建銮殿,以祀上帝。接万灵以采民言,四阿反坫(diàn),褈(chóng,)亢褈即,库台设,移旋楹(yíng)复格,内阶幽陛,提唐山廧(qiáng)樀(dī)干,惟工斲(zhuó)其材而砻(lóng)之。

  乃命宁封为陶正,赤将为木正,以利器用。

  命挥作盖弓,夷牟造矢,以备(bèi)四方。

  岐伯作鼓吹、铙(náo)角、灵鞞(pí)、神钲,以扬德建武,厉士风敌而威天下,重门撃柝,备不速客。

  命邑夷法斗之周旋魁,方标直以携龙角,为帝车大辂(lù),故曲其輈(zhōu)绍大帝之卫。于是崇牙交旂(qí)羽,搊(chōu)櫑(lěi)剑华盖,属车副乘记里,司马以备道哄。

  命马师皇为牧正。臣胲服之御全矣。

  法乾坤以正衣裳,制衮冕、设斧黻(fú),深衣大带、扉屦(jù)赤舄(xì)、玄衣纁(xūn)裳(cháng)、紸(zhù)纩(kuàng)赘旒(liú),以规眎(shì)听之逸。房观翬(huī)翟、草木之花,染为文章,以明上下之衰。褘(huī)衣褕(yú)展以为内服,故于是有衮龙之颂。

  端璧瑞以奉天,委珩(héng)牙以嫮(hù)武,是以衣裳所在,而凶恶不起。谓附于身者,必诚于心。乃饰棺衾(qīn)以送死,封从表木以当大事,创侲(zhèn)。鬱(yù)律说青鸟、记白泽以除民害,而民宜之。于是吉凶、丧葬靡不备也。

  乃命沮诵作云书,孔甲为史执,青纂记言,动惟实。

  天下已治,百令具举,犹且恤然。神花蕊形,茹用作戒,于丹书曰:“施捨在心,平不幸,乃弗闻。”祸福在所密,存亾在所用,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上下一日百战,故作巾几之铭曰:“毋弇(yǎn)弱,毋俷(fèi)德,毋违同,毋敖礼,毋谋非德,毋犯非义。”又著瑞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yù)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彊(qiǎng),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

  乃命史甲作戒盘盂、笾豆、奁(lián)镜、剑履、舆席、巾杖、户牖(yǒu,)、弓矛,一著铭诗以弥缝,其阙惟口,起兵惟动,得吝。

  乃为金人,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夙夕念治,瞿然自克,是以功高业广,而亾逋事。”于是亲事法宫,观八极,而建五常。谓人之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dàng)之外,喜怒攻之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

  乃上穷下际,察五气、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极咨于歧、雷,而内经作。谨候其时,著之玉版,以藏灵兰之室,演仓穀、推贼曹。

  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谨候其时,则可万全。

  命巫彭、桐君处方、盄(diào)饵、湔(jiān)澣(huàn)、刺治,而人得以尽年。

  命西陵氏劝蚕稼月,大火而浴种,夫人副褘而躬桑。乃献丝,遂称织维之功。因之广织,以给郊庙之服。祀天圆丘,牲玉取苍;祀地于方泽,牲玉取黄。筑坛除墠(shàn),设醪(láo)醴(lǐ),制兰蒲,列圭玉而荐之。七登之牀(chuáng),十绝之帐,奏函夹之宫,以致之而乎寿宫。立五祀,作其祝嘏(gǔ),咸以数荐,而山川之典礼为多。

  命共鼓化狐作舟车,以济不通。

  命竪(shù)亥通道路、正里候。

  命风后方割万里,画埜(yě)分疆,得小大之国万区,而神灵之封隐焉。

  命匠营国,国中九经九纬,五置而有市。市有馆,而竢(sì)朝聘之需。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侯牧交献,而朝聘之事备。茄豊违命,于是刑而放之,而万国服。

  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畮以防不足。八家以为井,井设其中,而收之于邑,故十利得。辨九地,立什一,存亾相守,有无相权,是以情性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分之,于井计之,于州因所利而劝之。

  是以地著而数详,置法而不变,俾民得以安其法,是以不使而成,不扈而止,筞天命而治天下,故天报眉寿,德泽深后世。故子孙皆以有土黄祚(zuò),衍于天下,于今未忘也。

  自即位百年,履地戴天,循机提象,不就物、不违害、不善求、不缘道,法中宿而要缪乎。太祖之下,职道义、经天地、别雌雄、等贵贱,不使不仁者加乎天下,故用武胜残,而百姓以济。

  纪人伦、叙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是故法令明,而上下无忧。不章功、不扬名、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故物无忿敓(duó)之心,而仁亡争倾之患。耕父推畔,道不拾遗,狗彘吐菽粟,而城郭不閟(bì)人,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亡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

  故风雨时节,而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蓂荚屈轶,紫房頳(chēng)茎,史不废书,海不扬波,山不爱宝,翠黄伏樎(sù),兹白恋皂,焦明嚾(huàn)阿,而龙麟扰于阶,除日虹螾(yǐn),禺蛄(gū)牛蚁,黄神黄爵,白泽解廌(zhì),府亾虚日。是以九瀛(yíng,)仰化,诸北贡职,杨裘、秬(jù)鬯(chàng)、贯胸、长股,莫不来庭而依朔。

  乃抚万灵,度四方乘龙,而四巡东薄海禅凡,西逾陇欵(kuán)笄(jī)屯,南入江内涉熊湘,北届渤碣(jié),南临玄扈。乃开东苑祓(fú)中宫,诏群神,授见者齐心服形,以先焉。

  作清角乐,大合而之,鸣鹤翱翔,凤皇蔽日,于是合符于釜山,以观其会。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以象泰乙,能轻能重,能渎能行,存亾是谂(shěn),吉凶可知,虎豹百物为之眡(shì)火参罏(lú)。

  八月既望,鼎成,死焉,葬上郡阳周之桥山。其臣左彻感思,取衣冠、几杖而庙像之,率诸侯而朝焉,七年,而立子。年百十有七,或云三百。宰予以问于孔子,子曰:“人赖其利百年,用其教百年,威其神百年,曰三百年也。”

  立后、三妃,以存灵宪;彤史小臣,以备内官,以教天下之内治。二十五别姓者,十二祈、酉(yǒu)、滕、箴(zhēn)、任、苟、葴(zhēn)、僖、己、结、儇(xuān)、依及二纪也,余循姬姓。

  元妃西陵氏,曰儽(léi)祖,生昌意、玄嚣(xiāo)、龙苗。

  帝之南游,西陵氏殒,于道式祀于行。以其蚕故,又祀先蚕。

  次妃方纍氏,曰节,生休及清。

  次妃彤鱼氏,生挥及夷彭。

  次妃嫫(mó)母,儿恶德,克帝,内之曰属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襄,虽恶何伤。是生苍林、禺阳。

  帝鸿氏:

  帝鸿氏,釐(lí)姓,帝律生帝鸿,是为帝休。母方纍氏,感掖晶而生,生而多祥。黄帝厌,帝休是立。

  正朔服度一,仍黄帝之故,故亡思亡为,不虑不图,而臻至治。治四十有七载,卒葬雝(yōng),雝之鸿冢是矣。生白民及嘻。

  帝魁:

  帝魁氏,大鸿氏之曾孙也。母曰任巳,感神而生魁。

  《纲鉴易知录》:

  纲:黄帝有熊氏,以土德王。

  初,神农氏母弟世嗣少典为诸侯。帝榆罔之世,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姓公孙。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纲:及炎帝战于阪泉。

  纪: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炎帝榆罔弗能征。于是轩辕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榆罔欲侵陵诸侯,诸侯益叛之。轩辕修德振兵,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榆罔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纲:诛蚩尤于涿鹿。

  纪: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好兵喜乱,作刀戟大弩以暴虐天下。轩辕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能作大雾,军士昏迷。轩辕为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戮之。

  纲:诸侯尊帝为天子,代神农氏以治天下。

  纪:轩辕自涿鹿诛蚩尤还,天下诸侯共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治天下。因其有土德之瑞,故号曰黄帝。

  纲:以云纪官。

  纪:帝初受命,适有云瑞之应,因以云名官,号为云师。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jìn)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纲:立六相暨史官。

  纪: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风后明乎天道,太常察乎地利,苍龙辨乎东方,祝融辨乎南方,大封辨乎西方,后土辨乎北方。帝命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

  纲:立占天官。

  纪:帝受河图,得其五要,乃设灵台,立五官以叙五事。命鬼臾占星,斗苞授规,正日月星辰之象,于是乎有星官之书。命羲、和占日,尚仪占月,车区占风。

  纲:命大挠作甲子。

  纪: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始作甲子。

  纲:命容成作盖天及调历。

  纪:帝命容成作盖天,以象周天之形。综六术,以定气运。问鬼臾上下周纪,以作调历,岁纪甲寅,日纪甲子,而时节定。是岁己酉朔旦,日南至,而获神策,得宝鼎。鬼臾曰:“是谓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乃迎日推策,造十六神历,积邪分以置闰,配甲子而设蔀。于是时惠而辰从矣。

  纲:命隶首作数。

  纪:帝命隶首定数,以率其羡,要其会,而律、度、量、衡由是而成焉。

  纲:命伶伦造律吕。

  纪:帝命伶伦取竹嶰(xiè)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又制十二筒以象凤凰之鸣,而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生六律、六吕,候气之应,以立宫、商、角、征、羽之声,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变,推律历之数,起消息,正闰余。

  纲:命荣猨作十二钟。

  纪:帝命荣猨铸十二钟,协月筒以和五音,立天时,正人位焉。

  纲:命大容作咸池之乐。

  纪:帝命大容作承云之乐,是为云门、大卷,命曰咸池。

  纲:作冕旒,正衣裳。

  纪:帝作冕,垂旒充纩。为玄衣黄裳,以象天地之正色。旁观翚翟、草木之华,乃染五采为文章,以表贵贱,于是衮冕衣裳之制兴。

  纲:作器用。

  纪:帝命甯封为陶正,赤将为木正,以利器用。挥作弓,夷牟作矢,以威天下。

  纲:作舟车。

  纪:帝命共鼓、化狐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邑夷法斗之周旋,作大辂以行四方,由是车制备。服牛乘马,引重致远,而天下利矣。

  纲:作合宫。

  纪:帝广宫室之制,遂作合宫,祀上帝,接万灵,布政教焉。

  纲:作货币。

  纪:范金为货,制金刀,立五币,以制国用,而货币行矣。

  纲:作内经。

  纪: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气,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复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脉息;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

  纲:命元妃西陵氏教民蚕。

  纪: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cūn)瘃(zhú)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纲:画野分州,经土设井。

  纪:帝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命匠营国邑,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万国以和。遂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分之于井而计于州,则地著而数详。

  纲:屈轶生于庭,凤凰巢于阁,麒麟游于囿(yòu)。

  纪:有草生于庭,佞人入则指之,名曰屈轶。凤凰巢于阿阁,麒麟游于苑囿焉。

  纲:帝崩于荆山之阳,葬桥山。子玄嚣践位。

  纪: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

  《今本竹书纪年》:

  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劾百神朝而使之。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以女魃止淫雨。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初制冕服。

  二十年,景云见,以云纪官。

  有景云之瑞,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帝黄服斋于宫中,坐于玄扈、洛水之上。有凤凰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或鸣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麒麟在囿,神鸟来仪。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王。

  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庚申,天雾,三日三夜,昼昏。帝问天老、力牧、容成曰:“于公何如?”天老曰:“臣闻之,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居之。国乱,其主好武,则凤凰去之。今凤凰翔于东郊而乐之,其鸣音中夷则,与天相副。以是观之,天有严教以赐帝,帝勿犯也。”召史卜之,龟燋。史曰:“臣不能占也,其问之圣人。”帝曰:“已问天老、力牧、容成矣。”史北面再拜曰:“龟不违圣智,故燋。”雾既除,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接万神于明庭,今塞门谷口是也。

  五十九年,贯胸氏来宾,长股氏来宾。

  七十七年,昌意降居弱水,产帝乾荒。

  一百年,地裂。

  帝陟(zhì)。

  帝王之崩皆曰陟(zhì),《书》称“新陟(zhì)王”,谓新崩也。帝以土德王,应地裂而陟(zhì)。葬,群臣有左彻者,感思帝德,取衣冠几杖而庙飨之,诸侯大夫岁时朝焉。

  《古本竹书纪年》:

  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

  帝王之崩曰陟(zhì)。

  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

  《帝王世纪》曰: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感附宝而生黄帝于寿丘。龙颜,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得宝鼎,兴封禅,有景云之瑞,故以云纪官,为云师。以土德王,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或言寿三百岁。

  《晋语》曰: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

  《逸周书·尝麦》曰: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

  《山海经》曰: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川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作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bá),雨止,遂杀蚩尤。

  《龙鱼河图》曰: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㦸、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皆为弭服。

  又曰:黄龙附图,鳞甲成字,从河中出,付黄帝,令侍臣自写以示天下。

  《述异记》曰:轩辕氏之初立也,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铁石,轩辕诛之于涿鹿之野。蚩尤能作云雾。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冀州人掘得髑(dú)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觝人,人不能向。

  《三统历》曰:黄帝。火生土,故为土德。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

  《鬻子》曰:黄帝年十岁,知神农之非而改其政。

  《春秋内事》曰: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始有堂室,高栋深宇,以避风雨。

  《孝经钩命诀》曰:附宝出,降大灵,生帝轩。

  《古史考》曰:有熊氏巳姓,或曰姓公孙。

  《归藏》曰:昔黄帝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易》曰: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河图握枢》曰:黄帝名轩,北斗黄帝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胸文曰:“黄帝子”。

  《河图挺佐辅》曰:黄帝修德立义,天下大治。乃召天老而问焉:“余梦见雨龙挺日图即帝,以授余于河之都,觉昧素善,不知其理,敢问于子。”天老曰:“河出龙图,洛出龟书,纪帝录列圣人所纪,姓号兴,谋治平,然后凤凰处之。今凤凰已下三百六十日矣,合之图纪,天其授帝图乎?”黄帝乃祓斋七日,衣黄衣,冠黄冕,驾黄龙之乘,戴蛟龙之旗。天老五圣皆从以游河洛之间,求所梦见者之处,弗得。至于翠妫(guī)之渊,大卢鱼溯流而至。乃问天老曰:“子见夫中河流者乎?”曰:“见之。”顾问五圣,皆曰莫见,乃辞左右,独与天老跪而迎之。五色毕具,天老以授黄帝。黄帝舒视之,名曰《录图》。

  《尚书中候》曰:帝轩提像,配永循机,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河龙图出,洛龟书成,赤文像字,以授轩辕。

  《韩诗外传》曰:黄帝召天老而问:“凤像何如?”天老曰:“夫凤像鸿前而麟后,蛇头而鱼尾,龙文而鸡身,燕颔而鸡啄。”黄帝乃斋于中宫,凤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皇天降祉,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

  《诗含神雾》曰:大电绕枢照郊野,感附宝,生黄帝。

  《大戴礼》曰: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问诸荣君,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人也,抑非人耶?何以至于三百年?”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教熊、罴、貔、貅、豹、虎以与赤帝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黄帝斧佛,衣大带斧裳,乘龙驾云,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得其神百年,亡而民得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左传》曰:黄帝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春秋元命苞》曰:黄帝龙颜,得天庭阳,上法中宿,取象文昌,戴天履阴,秉数制刚。

  《管子》曰:黄帝得蚩尤而明乎天道;得太常而察乎地利;得苍龙而辨乎东方;得祝融而辨乎南方;得大封而辨乎西方;得后土而辨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下治。

  又曰: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列子》曰:黄帝即位十有五年,竭聪明,尽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gǎn)黣(měi),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叹曰:朕之过淫矣。养一已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舍宫寝,去直侍,撤悬,减厨膳,退而闲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国。华胥氏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其民无嗜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伤;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憎爱;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憎,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阂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汨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黄帝既悟,怡然自得。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庄子》曰:北门成问于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而惧,复闻之而惑。”帝曰:“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义礼,建之以太清。”

  又曰: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隰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又曰:黄帝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广成子曰:“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簇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从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之精,窈冥冥;至道之极,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尸子》曰:子贡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

  《韩子》曰:师旷谓晋平公曰:“黄帝合鬼神于西太山之上,驾象车,六交龙,毕方并馆,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乃作为清角之乐。”

  《淮南子》曰: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理日月星辰之道,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得掩弱,众不得暴寡;人民保命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不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预价;城郭不闭,邑无盗贼;商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栗于道路而无忿争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道,风雨时节,五穀登熟;虎豹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扰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

  《论衡》曰:谥法: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皇帝者,安民之谥,非得道之称也。

  《万机论》曰: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疾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师营垒,以灭四帝。向令黄帝若不龙骧虎变而与俗同道,则其民臣亦害于四帝矣!

  《抱朴子》曰: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犹复不敢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上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咨老子,论道养则质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四泽之乱,相地理则书青鸟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记秘要,穷尽道真。

  又曰:昔黄帝东到青丘,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劾召万神。南到负陇荫,逮木观百灵之所登;采若戟之华,饮丹峦之水。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崆峒,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北到洪堤,上具茨,见大隗君,黄盖童子授神芝图,还陟(zhì)王君居得神丹。

  又曰:汲郡冢中竹书言:“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故司空张茂先撰《博物志》亦云:“黄帝仙去,其臣思恋罔极,或刻木立像而朝之,或取其衣冠而葬之,或立庙而四时祠之。”

  《孙绰子》曰:黄帝之游天衢,奏钧天之鼓,建日月之旗,乘琱云之舆,驾六翼之龙。彭祖前驱,松乔侠毂,光景流而不返,长风逐而不及,发轫紫宫,不崇朝而匝六合也。

  《符子》曰:黄帝将适昆虞之丘,中路逢容成子,乘翠华之盖,建日月之旗,骖紫虬,御双鸟。黄帝命方明避路,谓容成子曰:“吾将钓于一壑,栖于一丘。”

  又曰:黄帝谓其友无为子曰:“我劳天下矣,疲于形役,请息驾于玄圃,子其代之。”无为子曰:“焉能弃我之逸,而为君之劳哉!”乃攀龙而俱去。

  《黄帝颂》曰:邈矣轩辕,应天载灵。通幽远览,观象设形。诞敷厥训,彝伦攸经。德从风流,化与云征。皇猷允塞,地平天成。爰登方岳,封禅勒成。纷然凤举,龙腾太清。违落九土,陟(zhì)彼高冥。民斯攸慕,涕泗沾缨。遐而不坠,式颂德声。

  《春秋纬命历序》曰: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

  又曰:帝轩受图,洛受历。

  又曰:轩提次之,号曰帝寿鸿,即轩辕,有熊之子也。

  又曰:兴于穷山轩辕之丘。

标签: 熊氏蚩尤神农氏黄帝

更多文章

  • 拜黄帝,吃瓦片,喝童子尿,看完《后浪》我找到了中医祸根的源头

    历史解密编辑:电影大菠萝标签:偏方,黄帝,西医,医学,童子尿,一个中医世家

    丁简兮因车祸脊柱受损导致下肢瘫痪。祝霞带着女儿访遍名医无果,因脊骨一旦受损压迫神经而截瘫几乎是不可逆的。最终这对母女找到任教授(吴刚饰)的岐伯中医馆寻求脊柱康复的希望。没曾想任新正还真给出了治疗方案。只不过任教授给开的这个方子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三百年以上老宅灶头上面的瓦片用童子尿浸泡21天,磨碎之后

  • 黄帝的真面目是怎样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史料证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小囧萌宠标签:蚩尤,伯益,黄帝,山海经,周文王,龙鱼河图,马王堆汉墓,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作为炎黄子孙的人类始祖,一直是“下生治世”的仁德形象,但马王堆帛书内容却让人毛骨悚然.人们往往不能容忍古圣先贤暴虐血腥的记载,所以这段文字在汉代以后就失传失传了。那么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字里行间又能看到什么呢?(一)蚩尤之死在《山海经》中有四处关于蚩尤的记载。第一个记录就是家喻户晓的经典《黄帝大战

  • 黄帝部落的游牧与定居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穗穗看娱标签:黄帝,始祖,帝王,神话传说

    黄帝是中华民族族源的传说始祖,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在中国历史上,黄帝被尊奉为帝王神圣的形象,同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对于黄帝部落是否为游牧部落这一问题,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和证据。本文将结合历史和考古资料,探讨黄帝部落的游牧与定居历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黄帝部落是古代部落社会

  • 黄帝真实存在吗?黄帝战蚩尤的故事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趣娱头条标签:蚩尤,黄帝,九黎,神农氏,山海经,神话传说

    关于黄帝是否真实存在过很多人都会产生分歧,有些人会认为黄帝存在过,根据湖北出土的秦简,证明了黄帝和炎帝是真实存在的。有些人认为黄帝没有在历史上存在过,因为关于黄帝的记载最早只存在于周代的文献之中,周代之前是没有存在过。 其实黄帝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但是没

  • 历史还是神话?黄帝之前的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陈意小可爱标签:神农氏,女娲,黄帝,始祖,神话

    上古时期,神话和历史一直就是纠缠不清,从后世的史料中记载均是模棱两可,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黄帝之前的历史神话和传说。关于开天辟地古代文献中对开天辟地的记载都是盘古开天,只是区别在于是一个名叫盘古的人(神?),还是一群成为盘古氏的部落,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的神话故事中创世神话有很重的笔墨,不同于古希腊创世

  • 黄帝王朝的奠基之战——阪泉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轩辕,黄帝,涿鹿,神农氏,阪泉之战,神话传说

    阪泉之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由此可知阪泉之战发生于神农

  • 黄帝内经关于情志致病的论述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故气,阳明,精气,暴亡,情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关于情志致病的论述黄帝内经:九气为病:怒则气上……《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原文:帝曰:善。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

  • 黄帝曾用玉制作“神器”?现在还能找到吗?

    历史解密编辑:玉雕匠人卫喜珍标签:黄帝,和田玉,玉器,玉石,美玉

    说到玉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非常知名的“和田玉”,那么和田玉最早流入到中原是什么时间呢?而那著名的“玉石之路”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如果想简明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与一个人分不开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在战国后期阶段,有一本名叫《越绝书》的著作,在这本著作当中有一篇叫“论剑篇”的文章。当时呢是

  • 黄帝内经通义解读五脏别论

    历史解密编辑:何苦登楼觅闲愁标签:三焦,五藏,六腑,水谷,精气,黄帝内经,五脏别论

    心如明镜台,肝似青松立。脾藏万卷书,肺卧彩云间。肾藏天地气,五藏共一体。千古风流事,尽在诗词里。在古老的华夏文明中,五脏别论被誉为医学的瑰宝。五藏,即心、肝、脾、肺、肾,共同组成了生命之根。我们将从这神秘的五藏世界,探寻生命的奥秘与无穷智慧。五藏之首,心,是生命的动力之源,负责输送气血,维持生命的活

  • 直播: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历史解密编辑:金台资讯标签:黄帝,祭典,大典

    点击观看直播10月4日,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举办。祭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为主题,着力营造“四海同心、万众一心”的浓厚氛围,共包含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高唱颂歌、乐舞告祭9项仪程,并围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