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纣王继位后,做了一件小事,叔父箕子断言:将来纣王结局会很惨

商纣王继位后,做了一件小事,叔父箕子断言:将来纣王结局会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 访问量:3201 更新时间:2024/1/16 20:43:28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国祚近六百年,最后一任王名曰帝辛,不过后人更习惯称之为商纣王,而这个称呼是推翻商朝统治的周武王给他的恶谥。

至于这个字能不能评价帝辛的一生,其实够呛,毕竟周武王是站在商纣王的对立面,只有尽可能地贬低他,才能彰显自己的正义和英勇。

这就好两个小孩打架,至于谁能博得同情和招揽到帮手,那就要看谁更有道理。

历史上商纣王真实的模样已经无比模糊,毕竟距今两三千年,谁又能说得清以前的事情呢?

既然无法说清,我们就沿用教科书中的说法,将商纣王钉在暴君之列,毕竟作为亡国之君的他,历来备受人们诟病,即使不少人都竭力想洗白他,但这条路还任重任而道远。

纵观商纣王的一生,他或许也不成为一个暴君,至少在他刚刚继位的时候,他也想当个明君,所以他对周边不臣服的小国多次进行讨伐,意图将商朝的荣光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或许是这些小国太不禁打了,又或者是商纣王确实很会打仗,等到肃清了周边的敌对势力后,商纣王内心开始发飘,尤其是得到妲己之后,他更加自负,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天下无敌。

无敌是多么寂寞……

最终内心无限膨胀的商纣王走向了一条备受人们唾弃的不归路。

对于商纣王的结局,我们以后来人的上帝视角自然可以一览无遗,不过在当时有个人已经清晰地预测到了,此人便是商纣王的叔父箕子

商纣王继位后,做了一件小事,箕子知晓后便断言:将来纣王的结局一定会很惨。

为享受打造一副象牙筷子

话说商纣王自以为天下无敌之后,他觉得是时候享受一番了,整日里醉生梦死,和妲己寸步不离,既然他觉得天下都是自己的了,那所用东西的档次就要提上来,于是便让人打造一副象牙筷子。

箕子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那是摇头叹息不已,有人就问他为何叹息时,箕子回答说:

我王用象牙筷子吃饭,一定不会用普通的陶碗来吃饭,将来他一定还会用犀角美玉来做杯子,他有了这些之后,他就不会去吃普通的食物,更不会穿粗糙的衣服。

当他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用着美玉珠宝必然不会住普通的房子,于是就会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

当他这些东西都拥有的时候,他内心便更不会满足,于是便会向天下寻求珠宝美玉。

而当他拥有天下的珠宝美玉时,他便会想着远方的奇珍异宝,长此以往,他的心永远不会知足,一个不知足的人,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叹息我王的下场会很惨!

别人听了箕子的话,自然都不相信,毕竟当时还没蝴蝶效应一说,他们觉得由一个象牙筷子推测商纣王的结局,这似乎武断了了些。

后来商纣王果真开始果真兴建鹿台,用奇珍异宝做装饰,开了酒林肉池,游戏人间的享受模式。

为了让宫中热闹起来,他还设立了九个集市,最终导致众叛亲离,后来天下诸侯群起反抗商纣王,失去民心的他,在周武王的讨伐下,最终在鹿台自焚。

箕子苦谏无果后装疯卖傻

箕子是商纣王的亲叔叔,他与微子比干齐名,史称“殷末三贤”,看见商纣王日渐堕落和昏庸残暴,箕子不能忍。

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苦谏商纣王,让他不要只顾享乐而不理朝政,长此以往,终究是亡国之道。

躺在安乐窝中的商纣王,哪能听进去这般治国良言,根本不听箕子的建议,依然我行我素。

商纣王听不进忠言,箕子就很危险,比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于是就有人劝箕子,让他赶紧离开逃命去吧。

可是箕子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他说:

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

看着商朝六百年的基业将要毁于一旦,箕子心如刀割,索性直接剪了头发装疯卖傻,每日弹唱那些悲伤的曲子以发泄悲愤。

商纣王以为箕子是真疯了,便将他囚禁起来,剥夺了他的爵位,将他贬为奴隶。

牧野之战后,周武王攻入朝歌灭亡了商朝,箕子趁乱逃亡深山之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不愿效命周朝而东渡朝鲜

周武王求贤若渴,他早就听说了箕子的大名,于是历经千险万苦访道太行山,找到了隐居的箕子。

周武王见到箕子之后,张口便问:商朝为何会灭亡?

箕子沉默不语,因为他不愿意说商朝的坏话,周武王看到箕子如此,自然心知失言,于是便问:该如何治理国家?

箕子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周武王听,周武王觉得箕子讲得实在是太好了,于是便想请箕子出山,帮助自己治理国家。

但是箕子早就对微子说过:

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

意思是说,即便商朝灭亡了,我也不愿意当新王朝的仆人。

所以在周武王数次恳求之下,箕子都不愿意出山,最终周武王很无奈地离开了,在周武王走后,箕子担心周武王会再来请自己,于是便带着一批商朝的遗民一路向东。

箕子等人东行之后,在胶州湾渡海东去,据说在几天后这些人便登上了一座岛,箕子因见山明水秀,芳草连天,一派明丽景象,便将那地方叫做朝鲜,从此之后,他们便在那里定居了下来。

后来当周武王得知箕子东渡的消息后,便派人东渡到朝鲜寻找到了箕子,并带去了周武王的命令,将箕子封为朝鲜的国君,并邀请箕子有空回家看看。

箕子被周武王的诚心所感动,后来便从朝鲜回到中原前去朝见周天子姬发,留下了一桩美谈。

所以在朝鲜的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之为箕子朝鲜,只不过现在的朝鲜人不太愿意承认罢了。

参考文献:《史记》、《韩非子》、《太平御览》、《日知录》等。

(图网侵删)

标签: 商纣王纣王箕子姬发商朝妲己

更多文章

  • 《华夏炬光 · 箕子》献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组诗三十六:山林子

    历史解密编辑:自然智慧养生标签:纣王,武王,复兴,商朝,比干,山林子,中华民族,华夏炬光·箕子,华夏炬光 · 箕子

    献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组诗之三十六华夏炬光(自然道德慧智教育诗)箕子箕子颂箕子纣王叔父兮 文丁之子因其封地与箕兮 箕子称焉其道之不得行兮 其志不遂微子比干齐名兮 殷末三贤纣王暴虐无道兮 天怒人怨淫乐无度荒政兮 妄欲霾慧箕子苦心谏阻兮 纣王不纳人劝箕子离去兮 箕持不退为人臣谏不听兮 拂袖而去是彰君王之恶

  • 荒谬的韩源论:从“箕子朝鲜”到“韩国起源论”

    历史解密编辑:纪史标签:商朝,刘彻,韩源论,箕子朝鲜,中原王朝,韩国起源论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鼎盛时期的元朝是世界历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那是中国疆域最为辽阔的辉煌时代。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元朝的版图和疆域不断扩张,这个伟大的王朝横跨欧亚大陆,雄踞一方。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

  • 傻系(16): 箕子头也不回走了,带商贵族去早上开花的大周朝鲜

    历史解密编辑:文子国学标签:箕子,姬发,比干,微子,虞氏,傻系,武周,先秦,商朝,商纣王,烽火戏诸侯

    华夏文明的进程,就是一个道的流失过程。越往后面去,道流失得越多。唐代以前是吃道的红利,宋代以后,大道尽失,所以走向衰落。重建文明,就要探寻上古文明之道。《诗经》,是我们不得不重读的一部经典,华夏文明之根。——作者的话上回说到:周武王利用父亲给他的三年寿命,完成了“灭商建周”的千秋伟业。一统天下,分封

  • 二月二炸箕子,烟台这个传统美食里还有一段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水母网标签:箕子,朝歌,朝鲜,烟台,二月二,商纣王,周武王,传统美食,烽火戏诸侯

    二月二 炸箕子文 | 谭海滨二月二这天,烟台人家喜欢制作一种叫箕子的食物,用鸡蛋调和面粉,加入白糖、芝麻,揉成面团,擀成面饼,再切成菱形,在油锅中炸成金黄,吃起来软酥甜绵,比起炒豆可是高贵了很多。箕子容易消化,不似炒豆吃多涨腹。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传统美食里还有一段故事。箕子原本是个人名,殷商末期

  • 殷商之殷:盘庚举傅说版筑之间,以星火燎原说百官,终结九世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中培艺标签:商朝,傅说,盘庚,王朝,商王,先秦,星火燎原,竹书纪年,殷商之殷

    本文为中国历代历史经典战争合集中的第二十二期《殷商之殷:盘庚举傅说版筑之间,以星火燎原说百官,终结九世之乱》商王朝自十一代商王仲丁以后,东夷开始不稳,经仲丁、十二代外壬、十三代河亶甲三代商王的努力,逐次平定。至十四代商王祖乙在位时,重用贤臣巫贤,国力复兴,史称“祖乙中兴”。这里有个小插曲,据说春节及

  • 中华文明探源:“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的历史之谜终于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夏朝与诗经研究标签:盘庚,中华文明,殷墟,王朝,竹书纪年,殷商

    (作者:赵辉)中华文明起源与夏文化的研究,在国家的推动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生的考古学主导着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工作。对早期中国的历史研究,是由一个已知历史推导出未知历史的过程,进而一步步完整还原出中华文明早期的发展历程。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通过考古研究成功地证实

  • 年底将全部完工!盘庚街雨水管网新建施工最新进展

    历史解密编辑:零三七二标签:盘庚街,雨水管

    改造雨水管网,可以大大增强城市排涝能力。目前,我市平原路与盘庚街雨水管网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平原路和盘庚街交叉口,道路雨水管网改造施工工程正在进行当中。拓安市政二公司副经理 张帅:“从9月26日开始进场施工,采取分段分幅施工,目前管道已经基本铺设完成。下一步准备开展盘庚街至安漳大道道路的施工以及盘庚

  • 论商朝盘庚迁殷的原因——从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索

    历史解密编辑:厉羽萱标签:商朝,盘庚,王朝,商汤,商王,都城,先秦

    中国古代历史中,人们更加熟知的是在时间维度上更加接近现代的封建制度王朝,如唐宋元明清等等。秦汉时期似乎已经十分久远。然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秦朝之前,古老的奴隶制王朝如商周等也留下许多珍贵史料,例如商朝盘庚迁殷一事就十分值得探讨。01 商朝与盘庚商朝被人们熟知,往往是因为具有神话色彩的小说、

  • 商朝多次迁都原因:商朝“水井”改写认知,难怪盘庚迁到安阳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商朝,盘庚,殷墟,商汤,武丁,迁都,先秦,安阳市

    商汤灭夏之前,商族屡次迁都,但商朝建立后,商朝还是屡次迁都,史书云“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即商朝建立之前迁都八次,建立之后迁都五次,其中最后一次迁都是盘庚迁殷,据说将都城从奄地(山东曲阜)迁到河南安阳。不过,《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史稿地图集》的考订,商王朝实际上共有过七个都城,即亳、嚣(隞都)、

  • 商代国都的变迁:盘庚迁殷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盘庚迁殷,盘庚,商朝,成汤,王朝,司马迁

    商王朝从仲丁到阳甲,由于“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而出现九世之乱,国力大衰,“诸侯莫朝”,商王朝又一次陷入危机之中。商王阳甲去世之后,传位于弟弟盘庚。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盘庚针对商民“荡析离居,罔有定极”的事实,于公元前1300年迁都于殷。此即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所载“帝盘庚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