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进程,就是一个道的流失过程。越往后面去,道流失得越多。唐代以前是吃道的红利,宋代以后,大道尽失,所以走向衰落。
重建文明,就要探寻上古文明之道。
《诗经》,是我们不得不重读的一部经典,华夏文明之根。
——作者的话
上回说到:周武王利用父亲给他的三年寿命,完成了“灭商建周”的千秋伟业。
一统天下,分封诸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然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问道箕子。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由于商纣王无道,他的长兄微子离开了他。叔叔箕子装疯,被关进监狱。叔叔比干劝谏他,反而被他杀死。
这三位贤士,被孔子称为“殷有三仁”,史称“殷末三贤”。
箕子,是三个人当中,最有思想的人。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因为他的封地在箕,故称“箕子”。
箕子辅佐商纣王,见他进餐用象牙筷,感觉太奢侈,叹曰:
“今天用象牙筷,明天就想用美玉杯来配。玉杯象牙筷有了,就想远方还有什么珍奇玉碗可用,宝马良驹可骑。
然后就想华美的宫殿和楼阁,奢侈之风就会从此起。这种风气不能助长。”
箕子也苦心谏阻商纣王,但是商纣王喜欢挥霍无度,不听忠言逆耳。
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
“我身为国家的臣子,劝谏不听,我就离开,是彰显了帝王的恶,而使百姓认为我忠。我不忍心这样。”
箕子知道祖宗成汤王所创五百多年基业,即将断送在纣王手中,心痛如割,
比干被挖心,他也害怕灾祸临身,索性披发佯狂,隐居起来鼓琴自悲,弹唱“箕子操”。
商纣王以为箕子真疯,就将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
箕子装疯,也给后世避祸的贤士一条路。
于是很多人跟着装疯,比如后世的孙膑装疯,接舆佯狂……
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第一件事,赶快把比干的墓重新修缮,把监狱里装疯的箕子,释放出来。
箕子乘乱,回到箕山(山西晋城陵川棋子山),在那里隐居。
他创造了黑白棋子,所以把那个人,变成了“棋盘山”。
周武王特地来到箕山,寻访箕子,向他问道,也就是请教治国的大道理。
周武王先问了第一个问题:“殷商为什么会灭亡?”
箕子不说话。
他的祖先之国灭亡了。他很伤心难过,但是也不愿意讲自己祖国的坏话。
周武王觉得自己失言了,不应该用这样的问题来问。
于是周武王换了一个话题,请教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
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
为什么说“问道箕子”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呢?
因为箕子所传授的治国之道,并不是箕子所创,而是通过箕子所保留下来的上古的治世之法,也就是“圣王之道”。
如果没有周武王的这次特地箕山之行,谦虚求教,那么,
箕子这位唯一的“文化传承人”,所传授的“圣王之道”,就此灭绝了。
这是今天,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一个事件的原因。
那么,箕子传授了什么重要思想呢?
夏禹王传下的《洪范九畴》。内容比较庞杂,难懂,简单说几条要领:
第一,提到“五行学说”,
第二提到“天人感应”学说。
第三,“王道学说”。
其中“王道学说”,就提出了:君主王者应该公平公正,
“毋偏毋党,王道荡荡”,保护民众。“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同时提出了爱民、重道德、任贤的思想。
这些思想,都是周代“圣王之道”推崇的思想。
武王听后,十分钦佩,就想请箕子出山治理国事,重用箕子。
是箕子不肯做周的顺民,带领商朝旧民,离开箕山向东方而去,
他们渡过胶州湾,看到那里有一片土地,
“山明水秀,芳草连天,一派明丽”,取名“朝鲜”。
周武王知道箕子远避东方,派人到朝鲜封箕子为朝鲜侯,不把他当臣下看待。
“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
后代以箕子为圣人,柳宗元有《箕子碑》纪念他。
《易经》里有“箕子明夷”卦辞。
意思是箕子能够在暴虐之时韬光隐晦,藏于艰难之中而保持正直品德,最终显示光明之德。
箕子留下的思想非常宝贵。同时也证明:
周代的文化理念和思想,并不是周代产生的,而是对上古智慧和哲学的继承。
《尚书》和《礼记》里,经常有这样的对比承继的句子: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再比如:
“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
“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比如用旗子,有“有虞氏之旂,夏后氏之绥,殷之大白,周之大赤。”
比如祭祀,有“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同样的道理,《诗经》反映的“圣王之道”,不仅是周代的文化理念,更是保存下来的宝贵的上古政制智慧。
这也是今天我们重读《诗经》的原因。
箕子如此,微子如何?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
文子国学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修伦理,再建道德。 内含:文子国学活动讯息 昆曲文化和“昆曲十六讲”课程 诗经文化 乐府文化 唐风宋韵 盛世元音 道德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209篇原创内容
47个
收录于合集#诗经
上一篇傻子系列(15):逆天改命,让“灭商建周”的千秋大业,染上那般悲壮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