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禅让伯益:一场阴险的政治阴谋?

大禹禅让伯益:一场阴险的政治阴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3191 更新时间:2024/1/19 22:42:26

四千余年前,大禹秉承舜禅让政治传统,向上天推荐皋陶,授予治政大权,将皋陶立为“储帝”。一旦大禹去世,皋陶将接任帝位。

可惜,皋陶英年早逝。相传,皋陶执掌刑法,犹如今天的大法官,死于帝禹二年,享年106岁,这种说法显然不太可信,大禹找接班人,不太可能找一老态龙钟之人,十有八九比大禹稍微年轻一些。

于是,大禹又立了一位“储帝”,即大禹治水的高级助理伯益,相传是《山海经》的作者。

大禹在位第十年,东巡会稽时去世,伯益继位为帝。自黄帝起,一场席卷华夏的“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拉开了帷幕。

01

伯益为帝之后,天下开始动荡,阴谋策动者古书记载不一,主要有三种。

一,《竹书纪年》记载:“益代禹立,拘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

伯益挑起战争,先囚禁了启,于是启暴起反杀,进而夺取帝位。伯益为何如此,原因不难理解,启对伯益帝位稳固影响很大。

二,《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大禹禅让伯益之后,启的手下纷纷造反“攻益”,进而玩出一出“黄袍加身”的把戏,这一说法中启并未动手。

三,《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大禹禅位伯益,但伯益“佐禹日浅”根基不牢,天下不服伯益,诸侯反而纷纷朝拜启,于是启自动成为一代新“帝”。

这三份记载各不相同,谁先发动权争记载也不同,但透过其中文字记载,不难看到一个惊心动魄的共同点:大禹去世之后,“华夏联盟”内部权力争斗非常激烈,伯益与启势同水火,最终夏后氏族长启因有大禹打下的深厚根基,在夏后氏拥护者的支持下,启夺取了帝位。

02

按照儒家说法,尧禅让舜,舜禅让禹,其原因在于舜与禹有德行、有能力、有功劳,所以天下万民归心,权力平稳交接。那么,伯益其人怎么样呢?

大禹治水有功,得到万民拥戴,伯益是大禹治水高级助理,也有治水功劳。除了治水,伯益还有二大功劳: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粮食紧张的上古时代,伯益这一发明功劳巨大,所以帝舜将族女嫁给他,还让他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发明凿井技术,《吕氏春秋·勿躬篇》记载“伯益作井”,井的出现让先民可以不再逐水而居,北方广大平原地区逐渐为先民充斥,得以开发,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

可见,伯益即便不是尧舜禹这般“圣人”,但以他的资历、贡献、德行来说,有足够的资格成为大禹的接班人。而大禹选择伯益,想必不会无缘无故,必然因为伯益有让人信服之处,不然如何“任之政”?

既然如此,为何大禹禅位伯益却引起巨大风波,大禹之子启与之爆发激烈权争?

03

欲要解开伯益与启的权争原因,就要先了解上古时代背景。

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国情”,史书记载的古人行为举止,不结合相应时代很难明白。四千余年前,若干个强大的关系密切的部落联合,组成了一个“华夏联盟”,盟主就是“帝”。在那个王侯将相皆有种的时代,尧、舜、禹、皋陶、伯益等人,不可能是普通民众,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强大的部族支撑,因此禅让的本质大概是以下二种:

一,部落内部权力交接,相传尧与舜都是黄帝后代,数代之后各有部族。

二,部落之间权力交接,由于是多部落组成“华夏联盟”,谁的部族实力更强,号召力更大,无疑更容易获得“帝”位。

《史记》记载大禹治水时“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中“不敢入”何解?或许,大禹治水时,舜的部族非常强大,但大禹的夏后氏实力也很强,威胁到了舜部族地位,因而之前大禹父亲被稀里糊涂杀死,大禹就变得更为谨慎。大禹治水过程中,纵横捭阖,让无数诸侯归心,最终舜不得不禅位于大禹,而非其他人。

山西陶寺遗址,与尧舜禹时代非常接近,被认为最可能的尧帝古都。这座遗址的墓葬中,有着非常残忍的一幕,高规格墓葬里的几具尸骨遭到残忍破坏。原因何在?结合《竹书记年》中“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与《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武王伐纣”记载,所谓禅让真相或许就是残忍血腥的权争。

透过上古时代背景可见,禅让是当时的政治传统,本质大约是原始民主推举制,不是尧舜想传位于谁就一定能传位于谁,最终“帝”者是各方势力妥协平衡的结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权斗、血腥厮杀、政变层出不穷。

因此,大禹所在的夏后氏实力虽强,但绝不可能像后世皇帝那样一言九鼎、言出法随,选择禅位伯益应是权力平衡的结果。但对于大禹之子启而言,夏后氏实力强大、盟友众多,自然不甘心被伯益领导,于是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

04

伯益与启的权争时,还存在一个关键问题:为何伯益实力好像非常差劲,被启轻松击败?

上文提到“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或“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无论在实力方面,还是在人望方面,伯益表现得都非常差劲。但伯益跟随大禹治水,又有发明创造,大禹还“任之政”数年,应该不会出现“天下未洽”之怪事,而且伯益背后必有一些强大部族支持,不会那么轻易失败才对。

大禹死后,为何帝者伯益如此差劲?《战国策:燕策一》记载或揭开了真相,“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可见,大禹禅位伯益,或是无奈为之,碍于当时禅让政治传统,才选择了伯益,但为了最终传位于启,将天下家族私有化,实则早已暗中布局,由启自己摘果子。比如,让伯益执政,而以启为吏,估计是架空了伯益,让启掌握实际权力,因而最后才会出现“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启夺权后,破坏了当时政治传统,激起以有扈氏为代表的一批诸侯的不满,与以夏后氏为代表的联盟发生激战,最终双方爆发“甘之战”,夏启取得了胜利。

从此,传统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中华文明进入新篇章。对伯益而言,夏启篡权罪该万死,但对中华文明而言,原始公天下到家天下却是时代的进步。

夏启篡夺伯益帝位,掀起的这一场政治大变局,至此并未结束。

史书记载夏启晚年荒淫无耻、贪图享乐,所以导致武观之乱(夏启儿子武装夺权)、太康失国等事件,其实与“公天下”突然变成了“家天下”,规章制度不完善,天下私有化还处于过渡期,人心混乱不知所措,让野心家看到了机会,所以才出现夏启死前就爆发夏朝分崩离析之忧,死后更是导致夏朝中断五十余年。直到少康出现,才真正建立了夏朝的统治。

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竹书记年》、《韩非子》、《史记》等都是当时人们对上古的认知,但时移世易,政治环境早已不同,史书对上古认知往往会出现误解,如今回顾上古历史,就要揭开笼罩在禅让制、大禹、夏启等身上的外衣,如此方可管中窥豹一些真相。

参考资料:《史记》、《韩非子》、《竹书记年》等

标签: 伯益大禹皋陶大禹治水夏启

更多文章

  • 大禹一共有五子,伯益是外姓之人,为何大禹却传位伯益?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伯益,皋陶,夏启,先秦,夏朝,唐朝,有扈氏,大禹治水

    所谓禅让,是指帝王将首领之位让给别人,让给同姓之人为内禅,让给外姓之人为外禅。相比内禅,外禅更显帝王胸怀,将“公天下”与“天下有德者居之”表现的淋漓尽致。帝尧去世之后,禅位于帝舜,推舜为帝。帝舜去世之后,禅位于大禹,推禹为帝。尧舜禅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被后人一直念念不忘,而在人们印象中,大

  • 消除水患,拯救苍生,带你解密大禹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非遗守艺人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水患,百姓,长江

    1江汉交汇,朝宗于海。湖北省武汉市流传着美丽的神话和历史悠扬的传说,同时也坐落着一处名胜古迹——大禹神话园。大禹神话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是武汉唯一一个坐落于江滩上的古迹,也是大禹治水的功成之地。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相融合,引得人们传颂千年。关于大禹最早准确的记录来自一件叫做“遂公盨”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出发!探寻大禹足迹,无忧汶川等你来high!

    历史解密编辑:畅游四川标签:大禹,汶川,汶川县,玉垒山,禹迹,石纽山

    大禹故里WU YOU WEN CHUAN在昨日隆重举行的2022中国·汶川大禹华诞庆典上丰富的活动,精彩的演出让大家都领略到了大禹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大禹故里-汶川大禹的故事在此流传了千百年这里也保留着诸多大禹印记大禹故事,大禹文化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大禹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岷江河畔,大禹文化永流传

  • 飞阅深圳·各区联播丨坪山又获全国水利行业最高奖——大禹奖!

    历史解密编辑:前海情报标签:大禹,龙华,龙岗区,盐田区,宝安区,坪山区,深圳市,水利行业,专项规划

    福田区福田再拓海外经贸“朋友圈”!4月20日至29日,福田区经贸交流团赶赴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开展经贸交流合作活动。此次赴外交流团十天内走遍“三国四城”,拜访当地头部金融机构和知名高校等,在金融、科创、文化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共识与合作意向。盐田区近日,深圳市“文明第一课”进校园直播活动走进

  • 大禹治水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伯益,尧帝,舜帝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大禹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他治水13年,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作斗争,耗尽心血与体力,最终获得了胜利,完成了治水的大业。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大禹治水图上古时期当尧帝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

  • 治水的人那么多,为何只有大禹得了天下?考古:大禹手段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秦皇汉武标签:大禹,大禹治水,帝尧,尧舜

    治理水患是古代政治生活无法回避的重大事件。据粗略统计,在过去的2000年中,仅黄河决口次数就超过了1500次,较大的改道则多达26次,而洪灾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百姓流离失所,继而引发社会动荡和洗牌。所以,水患治理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古代王朝统治根基的稳固。从古至今,中国都不乏带领民众治水的英雄人物,如上

  • 大禹诞辰4149周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北川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红星新闻标签:北川,大禹,海峡两岸,大禹治水,诞辰

    肃立雅静,鸣铳撞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7月4日(2022年农历六月初六),在大禹诞辰4149周年之际,“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22(壬寅)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在大禹故里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活动现场祭祀典礼“祈福五谷丰登,繁荣昌盛”当天上午9时15分,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

  • 如何看待“治水英雄”大禹形象的两面性?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伏羲,伯益,治水英雄,禹,夏朝,先秦

    中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又离不开治水的问题。在漫长的治水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治水英雄。其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广为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禹治水”精神是我们始终应该秉承并且弘扬的,临危受命、敢于担当和公而忘私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也有人指出

  • 大禹传说有误?夏开国君主“大禹”与治理水患“大禹”非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昨夜梦白鸽标签:大禹,史记,先祖,首领,水患,诸侯,先秦,夏朝,夏开国君主

    上个世纪20年代、疑古学派的代表顾颉刚先生提出了“大禹是条虫”的惊世观点。顿时在史学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遭到了许多的强烈抨击,时至如今,这个观点也仍然遭到不少人的嘲讽,但是,顾先生的这个说法真的完全是无稽之谈吗?顾颉刚如今的我们,对上古史的认知,已远远超过了顾先生所在的那个年代,对于大禹以及夏王朝

  • 二、大禹遗泽和李冰治水

    历史解密编辑:幸福书签vp标签:李冰,大禹,洪水

    大禹死后禹做天子的时候, 为天下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他去南方巡查,走到会稽这个地方,生了重病死了。大臣们就把他埋葬在这里。大禹死后,留下了许多传说。先是息壤。据说,鲧和禹用到的息壤并没有用完,还剩下了一些,散落在在了全国各地。有的在湖北,有的在湖南,有的在安徽,有的在四川。关于大禹的死也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