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海经:古蜀“鱼凫”会是颛顼“鱼妇”?都广之野竟是如今之成都

山海经:古蜀“鱼凫”会是颛顼“鱼妇”?都广之野竟是如今之成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向丽情感咨询室 访问量:908 更新时间:2024/1/20 23:01:47

山海经中最为神秘的一方大帝便是北方颛顼,而颛顼身上的谜团,除了”绝地天通“外,就属”鱼妇复生“最为神奇,而当古蜀鱼凫相关的文物出现后,两者之间便有一条草蛇灰线,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

颛顼鱼妇

黄帝一族起于西北之地,而且经常和昆仑放在一起说事。比如记载周穆王西游的《穆天子传》中说:”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这里的昆仑,目前有两种说法,但都集中在西北之地,一说在河西走廊之南,二说在青海、新疆交界处。

而黄帝之子孙后裔众多,其中有一部族便进入了蜀地。《世本》也说蜀人一直自称为黄帝子孙,但未得姓。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颛顼。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载: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大戴礼记》中,称黄帝之子青阳降居泜水(史记为江水),昌意降居若水,分别在岷江和雅砻江流域落脚,进军岷江的青阳一族,后来在蜀地失去踪迹,而昌意一族则和当地蜀山氏通婚,颛顼便是这一支的后裔。可见,颛顼氏族的活动区域正在川西。

关于颛顼,在《山海经》中有两段离奇的故事,特别值得注意。两段文字有所区别,但仔细看却是记述不同来源的同一桩事,核心便是那条“偏枯”的鱼妇。

①“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②“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什么意思呢?简单理解就是,鱼妇这种生物,很是奇特,可以死后复苏,而颛顼可能正是鱼妇的化身,如此一来便拥有了这种“复生”的神奇属性。

但颛顼鱼妇具体在什么位置?我们还需要通过其他信息来做定位。

首先,是《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提到的氐人国和建木西。这里所提到的“在建木西”的“氐人国”,其国人形态就被描述得与鱼有极大关联,像极了鱼妇。

①“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在得到了“建木西”这个关键之处后,我们又顺势找到了“都广之野”,这个都广之野,是个产出“膏菽膏稻”、“百谷自生”、“百兽相群”的一片乐土,而蒙文通教授就认为,所谓的都广之野,其实指的就是如今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

也就是说,颛顼鱼妇的居地,应该紧靠成都平原,而这里则是中原人眼中的氐人国所在。

古蜀鱼凫

关于古蜀国的世系传承,在《蜀王本纪》中有提到,说蚕丛、柏灌和鱼凫三代各数百岁,平均下来每代就传了约500年之久,因此从鱼凫族执政,其年代大约就在公元前28-25世纪左右。

那么,颛顼氏族呢?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算,夏起始于公元前2070年,由夏上溯到颛顼共有8代,历时大约250年,所以颛顼大致应在公元前23-24世纪。这么算的话,颛顼和鱼凫生活时代的确互相交叉。

而鱼妇和鱼凫的关系,有学者曾经这样解释过,“所谓鱼妇就应该是蜀王鱼凫,之所以用这个”妇“字,则正是为了表示是一位女王,她的徽象便是半鱼半蛇”,这种解读或许有猜测的成分在,但也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假设。

实际上,即便颛顼鱼妇和古蜀鱼凫并不能直接对应,但两个族群之间有过交集,产生过一些纠葛则是可以肯定的。在山海经中,此族地理位置上与氐人十分接近,也许蚕丛等三代蜀人就属于氐族,而从颛顼死后鱼妇得以复苏的传说来看,鱼凫族似乎受到了颛顼族的极大压迫,颛顼族偏于川西的安宁河流域,当他们北上入侵鱼凫所在地时,便迫使鱼凫族向岷江下游一路逃亡。

正因如此,鱼凫族留下的地名甚多,比如彭山县东北二里有鱼凫津,永宁县有鱼凫关,奉节汉代则称为鱼复县,最后到了成都平原,因为《路史》有“鱼凫治导江”的说法,而导江则位于如今成都的都江堰市境内。

更多文章

  • 民间故事——古帝颛顼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古帝颛顼,颛顼,少昊,黄帝,天帝

    编者按:高阳氏颛顼,是五帝之一,中华十大人文始祖之一。他出生在杞县高阳,被封在杞县高阳,后徙封帝丘。颛顼品德高尚,通达事理,且深有谋略,以水德称王。他制历法,象天时,开启人类曙光;定婚姻,制嫁娶,规矩洪荒子民;革巫教,整秩序,初成国家集权;创九州,定版图完成华夏一统;担任民师,发明祭祀,倡导农桑,平

  • 颛顼、帝喾、尧、舜、禹和黄帝的世系关系是怎么排列的?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颛顼,帝喾,五帝,神农氏,大禹,三皇,上古,黄帝,世系关系

    《山海经》中提到很多关于上古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看起来让人感觉有些类似于神话,所以对上古时期充满了疑惑与兴趣,究竟上古时期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很难知晓,现存的文字记载中也很少提及,只是经常说到关于三皇五帝的事情。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是指哪些人物呢?我们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和三皇五帝之间是不是有些关系?

  • 颛顼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夏朝秦朝都奉他为祖?龙虎墓考古揭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颛顼,少昊,五帝,黄帝,秦朝,神农氏,龙虎墓,神话传说

    华夏子孙追根溯祖,言必提及炎黄二帝,所以又称“炎黄子孙”。而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肇始也是从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开始算起的。然而,在秦汉之际众多史书在记述上古中原地区的五位威望崇高的部落首领(五帝)时,炎帝和黄帝的尊位却并不稳定。如:《吕氏春秋》和《礼记》记载的五帝分别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 山海经:颛顼为何能够死而复生,是因为他具有阴阳二元属性之故?

    历史解密编辑:阳Sir的考古之眼标签:颛顼,太昊,少昊,共工,部族,山海经

    之前阳Sir试着解释过颛顼“死而复苏、化为鱼妇”之事,颛顼之所以能够复活,在阳Sir看来,与其本身具备的两种神性息息相关,一种是太阳神的阳性,一种是北方之水的阴性。而这两个神性的获得,也皆与两次著名事件相关,正所谓“一孺一战”!(一)颛顼之太阳神为什么说颛顼具备太阳神的神性?首先,从名字上看,颛顼号

  • 三皇五帝神圣事:颛顼帝“绝天地通”改革和影响深远的文治武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颛顼,少昊,共工,神农氏,黄帝

    颛顼帝在位期间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实行重大政治举措,始以民事记官,官职以图腾为名,绝地天通,整顿人神社会秩序,改革甲历,颁布“颛顼历”,颛顼治理水患,与共工争天下,颛顼大帝还创造了中国第一首“国歌”,名叫“承云”。以下我们具体分析。一、始以民事记官,官职以图腾为名,使官名和职责清楚分明《国语楚语》

  • 在传世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掌管北方的天帝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社会事呀标签:颛顼,天帝,少昊,共工,五帝,帝喾,神话传说

    在传世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掌管北方的天帝颛顼第一,帝喾第二,颛顼是帝喾的叔叔。颛顼(zhunx)(公元前2342- 2245)中国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五帝”之一,姓纪,号莱文,黄帝之孙,昌邑之子。颛顼生了虞舜的第五代祖先虞牧。后来夏和楚都是他的后代。颛顼出生于蜀地若水的野外,住在空桑里。由于少昊的

  • 颛顼与共工的战争,竟引发了世纪大战,而土地神竟是其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颛顼,共工,神农氏,五帝,黄帝

    古往今来,华夏儿女通常会将自己说成是炎黄子孙。这里所谓的炎黄指的是炎帝和黄帝。而今天要说的这一位是黄帝的孙子,名叫颛顼。他曾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颛顼作为“五帝”之一,其拥有着过人的脑力与谋略,在民众心目中威望极高。在颛顼的统治下,高阳氏部落领地在极短时间内扩张迅速,东到东海部分岛屿,西到甘肃地

  • 中国摆脱神权束缚史:始于颛顼绝地天通,终于商纣自绝于天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颛顼,商朝,王权,天神,商纣王

    所谓“绝地天通”,即隔绝地民与天神相通之道,《国语》云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对于“绝地天通”,古今主流解读是“天地相分,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本质上是政教分离,是中国第一次宗教改革。在普遍愚昧的上古时代,颛顼能够做出如此重大的改革,成为五

  • 炎黄部落的彻底融合,阪泉之余韵,共工与颛顼、帝喾、尧、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中培艺标签:颛顼,共工,帝喾,蚩尤,神农氏,炎黄部落,神话传说

    本文为中国历代历史经典战争系列合集中的第六期《炎黄部落的彻底融合,阪泉之余韵,共工与颛顼、帝喾、尧、舜之战》共工在传说中是水神,就是头撞不周山的那个。现实中的共工既是部落的名字,也是共工部落大首领的称号。而作为首领的共工是炎帝的直系后裔,活动区域为江淮下游,而不是炎帝部落时期的黄河下游地区。江淮区域

  • 炎黄子孙的一场对抗,黄帝孙子颛顼赢了,炎帝子孙共工羞愤而撞山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神农氏,颛顼,共工,少昊,五帝

    在距今约三千年到四千年前,现今四川盆地西南的雅砻江与金沙江交汇处下游的某一段河(古时称若水)岸旁,一位女子望向北斗七星中的第七颗星瑶光,正在欣赏北斗星空的魅力之时忽见瑶光星忽然闪亮,如阳光一般好似贯穿了整个月亮,此时腹中有感剧痛后产下一子。这一子后来逼得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又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