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炎黄子孙的一场对抗,黄帝孙子颛顼赢了,炎帝子孙共工羞愤而撞山

炎黄子孙的一场对抗,黄帝孙子颛顼赢了,炎帝子孙共工羞愤而撞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3149 更新时间:2024/1/19 10:10:22

在距今约三千年到四千年前,现今四川盆地西南的雅砻江与金沙江交汇处下游的某一段河(古时称若水)岸旁,一位女子望向北斗七星中的第七颗星瑶光,正在欣赏北斗星空的魅力之时忽见瑶光星忽然闪亮,如阳光一般好似贯穿了整个月亮,此时腹中有感剧痛后产下一子。

这一子后来逼得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又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宗教改革,传说成为主宰北方的天帝。这一女子究竟生了何等奇人,能在日后震动整个华夏大地?他就是颛顼

一、爷爷为孙子铺平了道路

我国古时就有著名的"三皇五帝"传说,华夏儿女也通常称呼自己为炎黄子孙。三皇五帝尤其是五帝时代是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而为了争取生存资料和生存环境进而引发的部落冲突就成为社会转变的有效驱动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之间的冲突逐渐上升至几个甚至更多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在规模、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部落与部落之间,氏族与氏族之间也逐渐交融在了一起,在这样的环境和融合过程中,早期的华夏先民逐渐向华夏民族转变。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便以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等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古代先民向中原迁徙,同时中原地区也演变成当时最为热闹的各部落冲突中心或部落战争的主要战场。这其中自东向西而来的东夷部落与向东挺进的华夏部落在中原相遇,双方实力旗鼓相当在中原大地上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几乎整个五帝时代的故事都发生于此。

黄帝及其部落称为第一个这片土地的主人,他带领华夏部落先后打败了炎帝和东夷部落的领袖蚩尤,此时的黄帝威望达到了顶峰。

史书中做出了这样的记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通过黄帝的不懈努力华夏部落的势力范围向到达了东海之滨,黄帝也曾举行登泰山的仪式,向西直达空桐(今甘肃省平凉市),向南延展至长江流域,向北驱逐了骚扰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游牧部落。

黄帝四处巡游查访同时延伸了华夏部落的影响范围,在巡查过程中为了方便国家的管理和祭祀先后设置了具有不同职能的官职,如百官皆以云命,称作云师,设置左右大监监察万国,先后推举风后、力牧、大鸿等治理民政。

但是由于此时尚在原始氏族社会,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物质条件,包括已经征服宇内的华夏部落没有任何一个部族能够在如此广大的统治范围内实行后世的专制统治,尤其是东夷部落的力量尚在,华夏东夷两者势均力敌,上文中黄帝所设置的左右大监就是很好的证明,那么针对东夷族便需要一个相对迂回的统治方针。

于是黄帝便任命长子少昊作为东夷部落的统治者,前往东夷进行整合,以期能够与华夏部和睦相处进而稳定社会秩序和部族统治。之后黄帝又于西太山上召开各部族大会,蛟龙、毕方、凤凰、腾蛇、虎狼等部落图腾都有出现,可见此次集会规模之大,参加者范围之广。各部族之间也迎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二、史上最强官三代

为了保持并加强华夏部与东夷部之间的密切关系,黄帝决定继续将自己的后代寄养于东夷部,这样日后就可以拥有双重身份,回到华夏部落都是叔叔婶婶的直系亲属,回到东夷部落便都是朋友师长,也能够在之后继承部族首长之时方便对双方进行统治。

于是作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的颛顼便承担起了这个使命。

《山海经》记载少昊作为东夷部落的领袖位处东海之滨,"少昊孺帝颛顼于此"也就是说正是少昊将颛顼抚养长大,颛顼童年的学习生活也都在东夷部中度过,在东夷部落中"学于绿图,师于伯夷"。通过对治国理政以及在东夷部落中的所学所闻,颛顼在十岁时便可以辅佐少昊治理东夷部落,因辅佐有功受封高阳之地,故又称高阳氏。

五年后回到了华夏部开始辅佐黄帝,又过了五年,这个年轻人就继任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

在颛顼统治华夏部落的时期,华夏部落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史记》记载当时的华夏部统治区域北达幽燕之地,南抵交趾,向西与沙漠接壤,向东与大海为邻,统治范围十分广大,但根据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估计,这并不可能是颛顼统治范围能够达到的,更有可能是华夏部族的影响范围的扩大。

在原始社会时期的上古时代,人们相信世上拥有一个超自然的神灵的存在,并且通过对自然或是图腾的崇拜,想要以此获得与神灵的沟通或是祈福避灾。古时记载人人都能寻找到通天的门径,都可以与神取得直接的交流,但是因为地上的人做了某种不好的事,于是天帝发怒使得天地之间相互隔绝。但是其中如果有人掌握了巫术,便相当于拥有了沟通天地的能力,于是民间掀起了对巫术的狂热。

此时的"巫"便是掌握了沟通天地,代替神言的能力,且能够根据一定的天文知识通过观察指定历法,在上古时代拥有很高的权力和地位,各部族都有自己的"巫"来负责鬼神之事。但在不同部族开始逐渐交融之时,各个部落之间的鬼神文化和祭祀传统出现了冲突,到就导致祭祀的混乱和信仰的不统一,历法也变得千奇百怪,进而导致社会秩序的动荡。

因为祭祀成为每家每户都要进行的必要仪式,无论是日常劳动还是生老病死,但凡大事都需要进行宗教仪式,起初这种仪式还比较简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还尚能支撑,但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部落之间形成了部落联盟,统一的管理机构逐渐出现,这种宗教仪式便不能允许民间自行举办,需要一套完整的有具体规范的流程下可以。

况且如若每家每户都可以自行祭祀,那么就会造成宗教文化泛滥,人们沉迷于祭祀巫术而不再重视农业生产。

从颛顼开始,人人祭神,家为巫师的现象更为严重,因此整顿凡人与天神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人神之间的秩序,进而阻断普通人与神之间的频繁交往,从而杜绝人神之间的"天梯",维护天神威严,于是规定"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即设置专门人才管理宗教祭祀,只有自己和祭祀有权与天神交流并传达上天意志,其他的民间祭祀一律停止。

这样上天才能收到人间最为迫切紧要的请求,否则大家都抢着和神仙聊天,神仙的网络也会很卡。

同时,为了加强部落联盟处理政务的能力效率,颛顼也进行了政治改革,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制定了与黄帝和少昊时期不同的官职和各个官职所需要履行的具体职能。

火正黎不仅治理民政,同时还掌管火星祭祀,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制定了部落联盟中通行的历法,进而教导百姓在遵循天时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鼓励开荒,这就使得之前各家各户只事鬼神而轻劳作的社会情况大加改善。

颛顼的这次改革被称为"绝地天通",在完成这些改革措施后"动静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仅凭此来看,颛顼简直就是上古时期的优秀官三代典范,既有家世又有本事,简直是广大青年男女所追捧的对象。

但颛顼的即位之路并不顺利。

三、脾气大的共工

在黄帝时期,为了整合华夏部落,黄帝率先与炎帝部落展开了大战并成功将炎帝部合并,力量得到了加强,而炎帝的后裔共工却不这么想,大家既然都是“炎黄子孙”,颛顼的爷爷是黄帝可以即位,我祖先还是炎帝呢,那我也应该可以,于是共工在颛顼即位之初就掀起了反对颛顼的叛乱。

当然实际情况是因为共工的部族主要生活在豫西和晋南一带,紧挨黄河,当时由于黄河水患严重,且多次泛滥,共工部族被迫经常向南迁徙,这就与位居中原的颛顼部族产生了争夺生存之地的冲突,加之共工也是一位著名的宗教领袖,而颛顼所推行的绝地天通正是将神权专有化,是不能够容忍其他宗教势力存在的,于是两者之间的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

相较于史实而言,显然神话传说更具有可看性。

由于共工及其部落常年与水打交道,虽然基本都是被水淹没,但常年与水的不解之缘使得共工被传说成为水神。共工发动进攻后,命令自己手下大将浮游、相柳进攻火神祝融的宫殿,甚至将祝融的号称常年不灭的神火给熄灭。于是祝融大怒骑着火龙迎战共工,所到之处云开雾散,雨水褪去。

共工身为水神,且水火本就互相克制,于是共工翻江倒海将五湖四海的水倾注于祝融,甚或再次被灭,祝融无奈值得请求风神相助,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熊熊烈焰冲向共工,虽说共工是水神,可大水一放便是一泻千里四处奔流,又哪里能扑灭有风相助的猛火。

祝融趁胜追击,共工逃回大海,想借大海之水来抵御,哪想祝融遣火龙入海,海水见火龙纷纷避让,让开道路使得祝融直抵水神宫,共工不敌只好逃跑,行至不周山时,想到自己身为水神却如此狼狈,羞愤之下头撞不周山,使得作为撑天之柱的不周山倒塌,使得天河倾泻,才引得后来女娲娘娘采石补天。

而当我们试图复原这一故事真实的一面时,我们可以推演,颛顼与共工之间的矛盾点其实正如开头所说,对生存资料的争夺以及宗教的排他性是双方爆发冲突的原因,而所谓的共工倾泄五湖四海,不如说是共工部族在长期对抗水灾时所锻炼出的对水的运用,进而在战争中采取水攻的形式,企图放纵洪水冲击颛顼治下的重要城镇。

但洪水犹如开闸的猛兽,哪里分得清到底要淹谁,于是四散之下将其他部族的生活区也一并淹没,这也解释了为何祝融部和风神也会前来参战。

至于不周山,与其说它是撑天之柱,不如说它更意味着与上天沟通的"天梯",所谓的共工怒触不周山与其说是羞愤难当,不如说是他在与颛顼的宗教对抗中失败,而失去了与上天沟通的资格。

在这一战中颛顼作为对抗双方其中一方的统治者并没有直接下场参战,但其余各部族共同团结在颛顼为首领的华夏部周围,这场战斗实际上就是颛顼与共工之间,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一次斗争。

在日后华夏部落的发展历史中,、舜、禹等都曾与共工部族交战,且交战的原因基本都是由于水患灾害频发导致的对生存资料的争夺。

来总结一下吧

颛顼通过"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和文化革新,以及为巩固内部统治而进行的对共工部族的战争,成为了功勋卓著的上古帝王。在之后,颛顼亲自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封泰山,禅云云",向上天汇报了自己的功绩。

颛顼作为上古时期一位承上启下的帝王,虽然不如炎黄二帝或是伏羲、女娲、祝融那般有着很高的传唱度,但并不影响他作为五帝时代前后期过渡的代表人物。通过"绝地天通"颛顼垄断了与神沟通的权力,制定历法为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大战共工完成了对部落联盟的进一步巩固和神权的垄断。

颛顼作为将神话人物与传说时代的英雄共同兼有的上古帝王,其人性和神性在中国文化中相互统一。他的承上启下,上承黄帝以武力征服进行的形式统一进而进行文化宗教的内涵统一,下启官职设置的行政制度改革,为之后原始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正如徐旭生先生所说 "在古代各帝里面,最难明确而关系又颇为重要的莫过于颛顼。"

标签: 神农氏颛顼共工少昊五帝

更多文章

  • 颛顼传说里隐含的历史影像(1)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颛顼,少昊,若水,东海,黄帝,山海经,历史影像,神话传说

    颛顼,号高阳,是一个远古部族的名称,也是这个部族数代领袖的统称。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颛顼列入五帝之一,位居黄帝之后。颛顼是少昊时代东夷族群的一个旁系分支,这从高阳这个名号就可以看出来。所谓高阳就是高高升起的太阳,显然和太昊、少昊的“昊”字一脉相承。《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少昊“国”处于东海之外的一个

  • 不周山为通天带来能量的核反应堆,颛顼真的与超级文明有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颛顼,山海经,蚩尤,共工,大禹,大洪水

    今天我们继续谈《山海经》里边的那些诡事,在上古神话传说当中,不周山是被反复提到过的存在,就连奇书《山海经》都是多次提起,就如《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这里便就提到过不周山,说是山,但是却与山不同,而在不少的学者及有关记载当中,上古大战当中,那些战斗场景若

  • 颛顼传说里的中国史:颛顼改革是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颛顼,少昊,祝融,共工,五帝,黄帝,中国史,神话传说

    颛顼继任东夷族群联盟盟主之位后,对内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动。第一是治理洪水。《史记》载,颛顼以先进的疏导方法,向共工挑战,最后打败共工,平定了水害。后世按五行说给五帝排序,颛顼被配作玄冥“水帝”,应该反映了一定的史实。第二是修订历法。颛顼在历法上的贡献是对以前的历法进行改革,制定了《颛顼历》。《晋

  • 为何说改变华夏史的是颛顼帝的“绝地天通”?其间隐藏巨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颛顼,黄帝,天通,蚩尤,神农氏,华夏

    今日话题:为何说改变华夏史的是颛顼帝的“绝地天通”?其间隐藏巨大秘密。文化搭台,军事唱戏。所有军事的内核,一定是文化。完全可以这样说,黄帝统一天下后,如果不进行文化的重新编程,面临的还是再次分裂。武统天下的黄帝,来不及更换文件软件,就匆匆走了。是颛顼帝这个总设计师,改革了华夏文化旧生态。先民的文化中

  • 颛顼、共工之战:怒撞不周山的真相,是炎黄阪泉大战的较量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颛顼,共工,黄帝,少昊,神农氏,蚩尤,华夏集团,共工之战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涿鹿之战以后,华夏、东夷两大集团加速了融合,在一些地区,分属两大部族集团的先民居地犬牙交错,文化互相影响,日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公元前4000多年时,分别代表华夏、东夷两集团的“仰韶人”、“大

  • 颛顼共工之战:“你到底会不会治水?知道我们下游多苦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颛顼,共工,少昊,史记·五帝本纪,工氏,黄帝

    自黄帝击败蚩尤后,华夏族、东夷族的关系逐步缓和。在一些地区,甚至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颛顼,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颛顼,据说是黄帝的后裔,华夏族的主要的两个部落,有虞氏和夏后氏,都将其视为近祖。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对颛顼的功绩进行了总结,称他“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

  • 太震惊了,颛顼与耶稣居然是同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耶稣,颛顼,少昊,共工,上古,神农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不,有一个叫宫玉海的教授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观点:耶稣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死而“复活”后,回到了中国,并最终葬在吉林省扶余县。他的论据主要有颛顼出生地点和耶稣一致,语言学上颛顼即耶稣、犹太人根在中国西北、颛顼死而复活与耶稣复活故事一致、扶余是颛顼的领地和

  • 帝舜杀了禹的父亲鲧,为何还要禅位于禹?禹: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帝舜,大禹,大禹治水,三苗,之野

    上古帝王禅位让贤之事,多为后世之人所推崇。在封建历史上,前前后后也导演过几次禅位让贤的“剧本”。汉献帝和曹丕演了一次,后来的杨坚、朱温……反正那些想要篡位的“乱臣贼子”,不少人都喜欢演一出“禅让”的好戏。于是,后人纷纷醒悟过来,“禅让”原来是这么玩的。单纯就人类的本性来看,为何受教育程度低,处理问题

  • 鲧治水被杀实为冤案,禹隐忍13年练精兵20万,在涂山称霸世袭罔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涂山,大禹,曹丕,汉献帝,康熙,鳌拜

    远古的水灾其实有两种,一种主要是山洪,专业一点是堰塞湖,大雨来临,水位上涨,当水压超过山石承受力,积累的大水立刻汹涌而下吞没沿途村庄、房屋、家禽、百姓,二是黄河沿岸,一旦雨季洪水泛滥,一片泽国,民不聊生。当时的情况没有防洪大坝,更没有专业的天气预报,大水来一次,家园毁一次,百姓苦不堪言,除了苦练游泳

  • 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禹治水,大禹,洪水,祝融,息壤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尧时洪水泛滥,(鲧)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于羽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