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提示:本文谨供学习、研究、交流之用,对于文中包含的医学处方,请勿轻易使用。如有疾病需找专业医师诊治。
天地有五运六气,人体也有五运六气。
人的病主要有内伤病和外感病。
因此,中医辨证主要有两大方法:
一、五脏辨证(内伤病——主要是情志病与饮食五味病)
二、六经辨证(外感病,包括伏邪为病)
虽有其它辨证方法,如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营卫气血辨证等,但那些都可以看作是以上两种辨证方法的延伸。
中医辨证,可以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统一起来,即“五脏六经辨证”。因为:
一、有内伤病易致外感病,内伤病往往伴随有“伏邪”为病,单纯的内伤病不多见。
二、外感病的发生也通常是由于有内伤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有病都是“本气自病”(彭子益)。
三、外感病误治,容易导致内伤病,如伊尹的“救误治五脏泻方”所适用的情形。
四、不断的、严重的误治则会导致虚损病,如伊尹的“虚损五脏补方及大汤”所适用的情形。
所以,一般治外感病时都要兼顾考虑五脏的虚实及基础病,一般治内伤病时也要考虑是否有外感伏邪的存在。
因此,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统一为“五脏六经辨证”,才能更完整、更准确的认识病因与病机。
例如,李可老中医虽然强调六经辨证,但他也非常重视“顾护脾胃”、“万病不治救之肾”,即着重调理脾与肾(人体“两本”——后天之本与先天之本)。这是五脏辨证。而且,李可老中医在整个辨证过程中,时刻考虑五脏的虚实、强弱,时刻关注人的体质、年龄等情况,这都是注重五脏辨证的体现。
李可老中医在治疗很多慢性病时,并不是一概认为是属于内伤病,而且非常注意是否属于“伏邪”为病——也就是注意是否属于外感病的范围。比如说,虽然过去多年,如果发现某人身上的“小青龙汤证”仍在,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给予小青龙汤。
伊尹经方体系,是“五脏六经辨证”的绝佳体现。
伊尹经方体系,以“五脏虚实补泻方”和“二旦四神汤”为基本框架,构建了包含365首经方的完备而宏伟的经方大厦!这是炎黄先贤们留给苍生的“护命大宝”!
可惜的是,伊尹经方体系大部分经方已失传,只有陶弘景在《辅行诀》中留下了大约60首伊尹经方。
陶弘景在《辅行诀》中留下的大约60首伊尹经方,应属于“中品方”,而“上品方”与“下品方”(杀虫辟邪痈疽之方)没有留下来。
李可老中医使用的很多方,如“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等,药性峻猛,应属于“下品方”之列,可作参考,以补伊尹“下品方”之遗失。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