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治水究竟在哪里?为何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大禹治水究竟在哪里?为何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夏朝与诗经研究 访问量:1466 更新时间:2023/12/31 15:05:33

(作者:赵辉 民族科学家)大禹治水成功,“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为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稳定的自然环境和政通人和的人环境。大禹治水的故事,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民族记忆;大禹治水的事迹也被历代中国各类文献典籍所记载。但是,通观所有中国文献典籍,只有禹的事迹故事却并无“大禹治水”的原始出处,由此可见,“大禹”与“大禹治水”的出处只是来自于民间传承、来自于民俗传承。

为何民间相传的“大禹”与“大禹治水”相比于中国文献典籍中的“禹”更加为人们所接受、所亲近呢?“大禹”与“大禹治水”的来源究竟产生并传承在哪里呢?这就是关于中华民族的民俗学、地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大禹,夏后氏首领,姒姓,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他的父亲名,因禹治理天下洪水有功,受东夷人舜帝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神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的天下,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风调雨顺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

为何民间相传的“大禹”与“大禹治水”相比于中国文献典籍中的“禹”更加为人们所接受、所亲近呢?“大禹”与“大禹治水”的来源究竟产生并传承在哪里呢?这就是关于中华民族的民俗学、地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021年5月份,受淮河涂山一位文史学者朋友的邀请,前往淮河流域北淝河四方湖古城调查核实一位革命先列的身份与生平事迹。革命先烈胡文寿,牺牲于1946年7月。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地的革命先烈普查中,有两位同名同姓相同牺牲方式不同年龄的烈士,引起了文史研究朋友的注意,多次自费前往烈士家乡进行核实调查。

经过多次对烈士家乡人的调查,终于确认两位烈士胡文寿,实际为同一人,只不过八十年代普查时,一个信息来自烈士牺牲地,一个来自相邻的烈士本村。一位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在其牺牲后的75年里几乎默默无闻,生平事迹接近空白,烈士的坟墓也只是几年前在烈士近八十岁的小儿子的一再反映下才由民政补贴了几千元得以修复。

1946年6月团结抗日十年的国共两党彻底分裂,1946年的7月,抗日战争刚结束不到一年,两年多后的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才拉开序幕,北淝河四方湖古城乡胡庄村的革命烈士胡文寿,就牺牲在淮海战役的发生地,国共分裂之时。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没有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淮海战役不会打得如此干净漂亮。地下党员、农会主任胡文寿的家乡正处于国共两党控制区的交界地带。因其身份暴露,在胡文寿牺牲的前一段时间,胡文寿的妻子与六岁的小儿子遭到了还乡团数次的吊打,小儿子因此眼睛残疾;胡文寿的亲戚与本村邻居也因此受到一整天的吊打,要求供出胡文寿的下落。

胡文寿在牺牲的当天,在从家里返回解放区的途中,被一看护庄稼的村民认出并报告给还乡团,在还乡团的追捕下不幸落入敌手。在国民党还乡团的严刑逼供、残酷审问下,敌人没有得到一句信息,胡文寿最终被凶残的敌人装入麻袋偷偷沉入北淝河中而牺牲。几天后,得到消息的烈士家人亲属在北淝河反复寻找,才寻找到烈士的遗体,用船拖回而埋葬在今天的胡文寿坟中,几年前才得以修缮为一个像样的烈士墓。

胡文寿烈士的牺牲,也只有本村不多的老人还记忆犹新,个别老人还依稀记得烈士牺牲后的惨状,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旧社会草菅人命、滥用私刑的残酷统治。当淮海战役在此地发生时,国民党的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当笔者在到达革命烈士曾经生活的村庄时,询问八十多岁的老人是否知道胡文寿烈士的生平事迹时,老人们的回答让笔者很惊诧,“你们说的是本村的胡大寿烈士吧?”。在经过进一步的交流后,确认村民口中的胡大寿烈士就是革命烈士胡文寿。为何家人确认过的胡文寿,在当地村民口中称为“胡大寿”?这与笔者重点研究的华夏文化传承,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吗?

从老人们口中得知,之所以本地人称呼胡文寿为胡大寿,是因为胡文寿在当地的辈份高,加以“大”字彰显对先辈的尊重与崇拜。这正应验本人对“大禹治水”的判断与研究成果:记载在中国文献典籍中的华夏先圣“禹”,开创中华文明历史的“禹”,正是来自于淮河流域的涂山与四方湖地区;广为流传的“大禹治水”故事,其原始来源正是来自于淮河涂山四方湖地区的民间民俗;是淮河民族、四方湖民族数千年民间流传下来的“大禹治水”故事,成为中国文献典籍记载中的“禹平水土”的华夏民族上古历史源泉。

默默奉献、被残忍杀害的革命烈士胡文寿,在牺牲几十年后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一是靠老年痴呆的胡文寿小儿子残存的童年记忆,不断地反映父辈情况,二是靠烈士本族人的口口相传,三是靠当地文史学者的默默奉献,才使得这一革命历史人物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但其许多革命事迹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已不可知,包括其家人,本村族人也只是略知其牺牲时的一点情况。

大禹治水,这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大事件,中国文献典籍虽记载确实,但具体发生在什么地方,数千年来历史学者们却莫愁一是,天南海北、东拉西扯地各说各理;以致将一个确实的历史事件,研究为中华民族的上古民间传说,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悲哀。

大禹与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在淮河流域涂山地区四方湖地区民间广为流传,当地也遗存有许多大禹治水的遗迹与历史记载,印证着大禹治水在淮河涂山地区的历史事实。

淮河涂山当地志记载:“水经云:淮水出荆之左,迂回以入涡,麓高水汇为患,禹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于其间,水乃安流。所凿处有遗迹,冬月可见。”“按名胜志谓,淮水初从荆山西麓迂回入涡,禹疏二山水乃安流,今老河口上至石羊霸,遇盛涨,淮每由此入涡,意即迂回入涡旧迹也。”“断梅谷在荆涂二山间,或曰二山本为一脉,禹以桐柏之流泛滥为害,乃鑿山为二以通之,今两山之间有断梅谷,滨淮为胜。”等等,将大禹的治水工程与事迹记录得详细而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大禹治水的历史事实。

“大禹”“夏禹”“神禹”是我们中华民族对禹的最崇高称谓,其原始来源不仅在淮河涂山地区的民间广为流传,在涂山当地志中同样可以一一考证出历史记载源头:“涂山,古为涂山氏之国,夏禹治水娶涂山氏” “水经云:淮水出荆山之左,涂山之右,二山对峙,相为一脉,神禹以桐柏之水泛滥为害凿山为二以通之。今两崖见凿痕犹在。”。

因此,大禹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不仅在淮河涂山地区民间广为流传;“大禹”“夏禹”“神禹”也明确记载在当地志中;大禹治水的历史遗迹,更是刻录在以淮河涂山荆山为标志的华夏大地上,成为华夏民族与华夏文化的历史文化标志。再现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历史原貌与源头,最终还是要依靠华夏民族血脉中流淌的原始血液铸就的本源民族、文化、文明,自由与生命。(作者:赵辉民族科学家)

更多文章

  • 大禹涂山之会:考古发现反常现象,难怪大禹会禅位于伯益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伯益,皋陶,夏朝,唐朝,先秦,大禹会,考古发现,大禹涂山之会

    大禹继位之后,先是选择皋陶接班,但皋陶去世的早,于是就选择了伯益,《史记》云“而后(向上天)举益,任之政”。不过,伯益在与夏启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上博简《容成氏》记载“禹于是乎让(禅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最终由夏启建立夏朝。问题在于:大禹为何选择禅位皋陶、伯益?在高度疑似“涂山之会”的会场,考古

  • 1.5亿的“水生意”:陕西两国企牵手“大禹”?

    历史解密编辑:西安金融棒棒糖标签:陕西,大禹节水,大禹,水务,杨凌

    撰文 |孙壹璨 张梦凡编辑 |简佳大禹来陕,意味几何?8月15日,甘肃上市公司大禹节水(3000021)联合陕西水务集团成立陕西省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水务投资),注册资本1亿元。8月25日,其又联合陕西粮农集团成立杨凌节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杨凌节水),注册资本5000万元。这是我们极少接触的“水生

  • 禹州市大禹像打人事件最新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这儿是许昌标签:禹州市,大禹,禹州,中心派出所,许昌

    来源:这儿是许昌6月27日,从禹州市公安局了解到,2022年6月25日晚发生在禹州市大禹像附近的殴打他人事件已依法处理。据禹州市公安局夏都中心派出所办案民警介绍,6月25日23时28分,夏都中心派出所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称,大禹像附近有人殴打他人。接到指令后,该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当场控制带离涉嫌

  • 大禹治水痕迹全无?不只是黄河,专家猜测其他河流也可能被治理!

    历史解密编辑:侃人物标签:黄河,洪水,河流,夏朝,先秦,二里头,大禹治水,考古发现,十大考古

    能直接证明属于夏代遗迹的考古遗迹目前还没有出土,但是中国考古学家还是确认了新石器时代从龙山文化晚期到第二代早期商代文化之中黎港,曾有一个广域的皇家社会组织。正如考古学家邹衡所说:“夏文化不是未被发现,而是如何识别”。但是,这种间接的论证方式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缺点:我们可以通过早期商代文化的上限来确定夏

  • 为何大禹陵在浙江,大禹故里却在四川?考古发现一件奇特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大禹,考古发现,大禹陵,大禹治水,四川,河姆渡遗址

    大禹陵,古称禹穴,大禹的埋葬之地,位于浙江绍兴会稽山。根据史书记载,大禹晚年东巡,最终死在了绍兴一带,后被葬于会稽山。秦始皇、司马迁都曾登临会稽,亲自祭祀大禹,可见最迟战国时绍兴已有大禹陵。大禹故里,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该州一共有107处禹迹,以及众多大禹文化活动。比如每年六月初六,在汶川

  • 2023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浙江绍兴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谷雨,祭禹,公祭,绍兴市,浙江省,大禹陵典礼

    公祭大禹陵典礼现场 骆海淼 图4月20日,癸卯谷雨,2023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浙江绍兴市大禹陵祭祀广场举行。祭禹之典,发端于夏王启,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之子夏王启,祭会稽大禹陵,首创祭禹祀典之先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大禹墓地亲祭大禹,“上会稽、祭大禹”,开启了祭禹祀典的最高礼仪。此后,历

  • 大禹之禹是何意思,周朝金文揭开谜团,难怪大禹会叫大禹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大禹,大禹治水,共工,神农氏,伏羲,伯益

    1923年,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疑古派代表顾吉刚认为大禹是一条虫:“至于禹从何来?……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我以为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象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当时,中国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列强虎视眈眈,“禹为虫”

  • 王吉怀 | 涂山大禹文化的积极弘扬和传承者——2023年涂山庙会民祭大禹典礼成功举办

    历史解密编辑:绍兴市鉴湖研究会标签:涂山,庙会,祭礼,先秦,夏朝,王吉怀,大禹治水,大禹文化,大禹典礼

    涂山大禹文化的积极弘扬和传承者——2023年涂山庙会民祭大禹典礼成功举办文 / 王吉怀大禹是中华文明源头的杰出代表,大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大禹是中华各民族古今一脉的认同,大禹是世界文明史上独特无二的骄傲。他是史籍记载的巨人,他是神话传说的艺术瑰宝,他在民心口碑世代敬仰中矗立,他在文明传承精神

  • 夏朝在中原,大禹陵墓为何却在浙江?日本教授:禹不是夏朝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秦皇汉武标签:战国,始祖,中原,夏朝,先秦,二里头,浙江省,大禹治水,大禹陵墓

    在春秋以前,还没有“疆域”这个概念,华夏大地上的不同政权之间是以所能控制的附属城邑、据点作为势力分界的。直到战国以后,随着诸侯国的征战扩张,所控制区域才从过去的“点”扩散为“面”,产生了疆域。夏朝虽然是我国史书记载当中的第一个广域王权政治实体,但它所能控制的区域十分有限。不仅如此,史书关于夏朝“疆域

  • 白塘社区:“充电补钙”赋能量 这群“头雁”启新航

    历史解密编辑:社区微更新标签:白塘,小组长,议事会,社区治理,小区管理,充电补钙,府青路街道

    提到社区生活,我们总是用“张家长,李家短”来形容,而这些“长”与“短”之间也往往蕴含着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不仅存在于家庭内部,也存在于社区居民之间。这些矛盾是否能够被妥善处理,关系到邻里的和谐,更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安定。近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白塘社区开展了一场以“社区矛盾调解的说话艺术”为主题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