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颛顼传说里的中国史:颛顼改革是咋回事?

颛顼传说里的中国史:颛顼改革是咋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之说史 访问量:2172 更新时间:2023/12/28 9:55:00

颛顼继任东夷族群联盟盟主之位后,对内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动。

第一是治理洪水。《史记》载,颛顼以先进的疏导方法,向共工挑战,最后打败共工,平定了水害。后世按五行说给五帝排序,颛顼被配作玄冥“水帝”,应该反映了一定的史实。

第二是修订历法。颛顼在历法上的贡献是对以前的历法进行改革,制定了《颛顼历》。《晋书·律历志》说:“夏为得天,以承舜,从颛顼故也。《礼记》大戴曰‘虞夏之历,建正于孟春’,此之谓也。” 这里说的就是《颛顼历》,上承黄帝《调历》,下《夏历》,都是“建正于孟春”,以立春所在月份为新一年的开始,称正月。这一历法在战国后期得以进一步完善,秦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

第三是规范“礼制”,设立“五正制”。古代礼法制度相当于现在的法律规章制度,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以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黄帝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到颛顼初期,社会基本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虽然男子由于先天的体力优势,在家庭和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彼时男性的聪明才智往往受到传统习俗的抑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适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发展,充分发挥男子的才智,并进一步巩固父权制的社会基础,颛顼规定了把女子地位降于男子以下的制度,使女子沦为男子的依附品。如《淮南子·齐俗》就说,颛顼立法规定,女子如果在路上遇到男子不首先避让,就惩罚该女子扫大路,直到扫干净为止。

前述太昊以龙纪官,炎帝以火纪官,黄帝以云纪官,少昊以鸟纪官。这些官职的分类方式虽然都能明确职责,但显得繁杂而臃肿,滞后于时代,不利于整个社会持续、长久而稳定的发展。颛顼在继承东夷族群盟主之位后,对少昊时代烦琐的官职进行了更切合时代发展的改革,以民事纪官,设立了木、火、金、水、土“五正制”,即用五正之官来分别管理民政、农业、刑律、军队和建筑五种国事。

“五正”是氏族部落首领有别于以前的一种新的称谓。尽管其中还带有旧的“以物名官”的痕迹,但它毕竟属于“命以民事”的范围,与原有的附有神性的官职名称已明显不同。颛顼之后以至尧舜禹时期,不仅“水官”之名被弃,而且以云、火、龙、鸟为氏族称号者亦日益少见,应该说与颛顼改革有一定的关系。

颛顼设置的“五正”分别是木正重(句芒)、金正该(蓐收)、水正修和熙(玄冥)、火正犁(祝融)以及土正句龙(后土)。 前已述及,重、该、修、熙是少皞氏“四叔”,实际是指少昊族群中的四个直系支族,而犁(祝融)是颛顼氏之“子”,句龙(后土)是共工氏之“子”。这样看来,“五正”成员全部来自少昊、颛顼、祝融和共工四大氏族。这四大氏族部落结盟可能正是颛顼赖以实施改革的坚实基础。

第四是初分嫁娶,设定家室。针对群婚杂居、男女无别、长幼无序的社会状态,颛顼首创男婚女嫁,禁绝直系血缘通婚。《搜神记》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颛顼时,一对双胞胎兄妹自愿结成夫妇生活在一起。颛顼令人把他们放逐于偏远的西北崆峒山区,两人不愿分离,遂相抱而死。后来有神鸟衔一种叫不死的草木覆盖在他们的尸体上,7 年后,这对夫妇居然死而复生,但不幸的是二人的身体连在了一起,呈现出两头、四手、四脚的怪状,此即传说中的“蒙双氏”。

这则故事自然是充满了荒唐的色彩,但毋庸置疑,它折射了颛顼那个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直系血缘之间通婚会对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发展造成致命的影响。“蒙双氏”这一怪胎的出现,应该就是当时人们这种观念的直接产物。

据说这件事极大地触动了颛顼,他开始了男女婚配问题的管理。颛顼认为,男女生活在一起需要一个固定的家室。一对男女生活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家。由于男子有天生的体力优势,在家庭和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在家中要以男人为主。男女生活在一起,男人要先建造一座房屋,再找一个女人一起来共同居住,这叫室。家、室合在一起就是家庭。

第五是改革音律。中国音乐历史由来已久,从炎帝神农时期的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到黄帝、少昊时期,都有关于创制音律的传说。颛顼对于音律的贡献,是融汇“八方之风”,创作了以“召气而生物”为主题的“圭水之曲”,并铸以铜质乐钟,形成在国都举行盛会时“享上帝、朝群后”的“五基六英之乐”。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八方之风”按时运行,会发出熙熙、凄凄、锵锵的声音。颛顼喜好这些声音,就让飞龙模仿八方的风声作乐,并命名为“承云”。颛顼还命鳄鱼领奏乐曲,鳄鱼就仰面躺下,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发出和盛的乐声。

这里的鳄鱼应该是指以鳄鱼为图腾的某支氏族或部落,它以神话的形式反映了一个史实,那就是彼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鳄鱼皮蒙鼓奏乐,并懂得使用高低两个音部。

另外,《山海经·西山经》称颛顼的儿子“神耆童”即老童,是个唱歌的天才,唱起歌来声“如钟磬”。老童之孙太子长琴,也就是祝融的儿子,“始作乐风”,就是给民歌谱曲。从这个角度来说,颛顼一“家”似乎可称作音乐世家。

——摘自李琳之:《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有增删,因阅读流畅需要,删去了注释部分。

李琳之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9月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等十余部著作。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和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著作,构成了其从公元前4000至前1046年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是国内外第一套用考古学结合文献学揭示出黄帝至周初历史发展脉络的系列图书。

《晚夏殷商八百年》自2022年6月出版后,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2022年6月第5期好书、百道网2022年7月好书、中国出版集团2022年第4期好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好书”、今日头条好书等推荐榜单。

更多文章

  • 为何说改变华夏史的是颛顼帝的“绝地天通”?其间隐藏巨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颛顼,黄帝,天通,蚩尤,神农氏,华夏

    今日话题:为何说改变华夏史的是颛顼帝的“绝地天通”?其间隐藏巨大秘密。文化搭台,军事唱戏。所有军事的内核,一定是文化。完全可以这样说,黄帝统一天下后,如果不进行文化的重新编程,面临的还是再次分裂。武统天下的黄帝,来不及更换文件软件,就匆匆走了。是颛顼帝这个总设计师,改革了华夏文化旧生态。先民的文化中

  • 颛顼、共工之战:怒撞不周山的真相,是炎黄阪泉大战的较量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颛顼,共工,黄帝,少昊,神农氏,蚩尤,华夏集团,共工之战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涿鹿之战以后,华夏、东夷两大集团加速了融合,在一些地区,分属两大部族集团的先民居地犬牙交错,文化互相影响,日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公元前4000多年时,分别代表华夏、东夷两集团的“仰韶人”、“大

  • 颛顼共工之战:“你到底会不会治水?知道我们下游多苦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颛顼,共工,少昊,史记·五帝本纪,工氏,黄帝

    自黄帝击败蚩尤后,华夏族、东夷族的关系逐步缓和。在一些地区,甚至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颛顼,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颛顼,据说是黄帝的后裔,华夏族的主要的两个部落,有虞氏和夏后氏,都将其视为近祖。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对颛顼的功绩进行了总结,称他“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

  • 太震惊了,颛顼与耶稣居然是同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耶稣,颛顼,少昊,共工,上古,神农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不,有一个叫宫玉海的教授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观点:耶稣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死而“复活”后,回到了中国,并最终葬在吉林省扶余县。他的论据主要有颛顼出生地点和耶稣一致,语言学上颛顼即耶稣、犹太人根在中国西北、颛顼死而复活与耶稣复活故事一致、扶余是颛顼的领地和

  • 帝舜杀了禹的父亲鲧,为何还要禅位于禹?禹: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帝舜,大禹,大禹治水,三苗,之野

    上古帝王禅位让贤之事,多为后世之人所推崇。在封建历史上,前前后后也导演过几次禅位让贤的“剧本”。汉献帝和曹丕演了一次,后来的杨坚、朱温……反正那些想要篡位的“乱臣贼子”,不少人都喜欢演一出“禅让”的好戏。于是,后人纷纷醒悟过来,“禅让”原来是这么玩的。单纯就人类的本性来看,为何受教育程度低,处理问题

  • 鲧治水被杀实为冤案,禹隐忍13年练精兵20万,在涂山称霸世袭罔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涂山,大禹,曹丕,汉献帝,康熙,鳌拜

    远古的水灾其实有两种,一种主要是山洪,专业一点是堰塞湖,大雨来临,水位上涨,当水压超过山石承受力,积累的大水立刻汹涌而下吞没沿途村庄、房屋、家禽、百姓,二是黄河沿岸,一旦雨季洪水泛滥,一片泽国,民不聊生。当时的情况没有防洪大坝,更没有专业的天气预报,大水来一次,家园毁一次,百姓苦不堪言,除了苦练游泳

  • 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禹治水,大禹,洪水,祝融,息壤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尧时洪水泛滥,(鲧)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于羽山。问

  • 鲧和禹治水各用到一种宝物,鲧是偷出来的,禹是伏羲所赠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伏羲,大禹,大禹治水

    大家大概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本来尧是让鲧来治水,鲧治水不成功被杀;于是舜又让鲧的儿子大禹来治水,终于解决了洪水。而在一些神话传说当中,鲧和禹在治水的时候各自用到一种宝物,只不过鲧是偷出来的,禹是伏羲赠予的。那么这两件宝物都是什么呢?在治水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鲧的宝物——息壤在《山海经》中记载,

  • 皖北纪事之鲧建“龙亢城”

    历史解密编辑:微宿州标签:大禹,洪水,屈原,息壤,尧帝,祝融

    鲧建“龙亢城“赵汗青·刘欣华祀鯀姒伯盗息壤,创建古龙城,舍命犯天条,牺牲在上洪,阙功被两淮,百姓无能名,七祀誌功業,巍巍鯀王宫。礼: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鯀乃华夏城建之祖,盗帝之息壤建龙坑(古怀远城,今名龙亢)之城,故龙坑亦是上古时国人所建之第一城,洎今已4300多年矣。鲧王之功。仲尼所谓民无能名

  • 鲧治水救民有功,依旧被帝舜处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帝舜,唐尧,大禹,颛顼,五帝,大禹治水

    导语: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神话故事读本,也都是上古时代的事情。对于上古时代,我们只能够通过流传下来的传说,还有的就是先人的文章,历史的记载。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也有相应的历史记载,大禹的父亲鲧也是一个治水英雄,上古时代不仅洪水多发,而且对抗洪水的方法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