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了几千年,随便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大禹治水的时候非常用功,连家人也顾不上,就算是自己新出生的孩子,他都没有时间看,这也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但是在大禹治水之前,是大禹的父亲鲧奉舜的命令在治理泛滥的黄河,但是因为多久治水无果,最后鲧被舜杀死了,随后子承父志,大禹才接了父亲的班。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舜看中了大禹的能力,将自己的帝位传给了他,要知道,舜可是大禹的杀父仇人啊,为什么舜还会传位给大禹呢?
鲧为何失败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鲧作为有崇部落的首领,在舜的命令之下担负起了治水的重任,一开始,鲧对于治理洪水还是有自己的心得的。
当时的黄河泛滥还不严重,所以鲧采取的方式也比较直接,那就是筑高堤坝,再把泛滥的河口用巨石或者泥沙堵住,这样的方式非常见效,很快洪水就被止住了。
鲧也因此成为了舜所信任的对象,因此他继续让鲧负责治水的工作,不过时间一长,鲧渐渐发现,这黄河越治越堵不住了。
原来洪水爆发之初,黄河的流量是比较小的,当然可以用更高的堤坝来挡住,但是随着黄河的泛滥,水流越来越大,从上流带下来的泥沙垫高了河床,这就让水位大大高于人们的生活区。
再加上鲧治水的方式就是修高堤坝,所以导致黄河水位越来越高,最后在一个崩溃点爆发了,这直接让中原大地被水淹了个遍。
此事让舜大怒,他借口鲧治水不利,于是将其杀害了,并让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
大禹仔细分析了父亲鲧治水的经验,他最终发现了父亲失败的原因,那就是根本没有疏通河道,而是采取哪里溃坝就堵哪里的笨办法,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堵住一时,但是说不准哪一天就会导致大面积的泛滥。
这次大范围的洪水,也可以说是这种不科学的治水方式造成的,大禹认为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能用来治水,所以他在上任之后就带着部落的人开始挖开河道,一步步地梳理黄河。
十几年之后,大禹已经将黄河的河道挖得非常宽了,再加上清理了河里的泥沙,黄河已经不再泛滥,为了一绝后患,大禹还给黄河做了很多分流的工作,将河水直接引流到了农田中。
就这样,鲧用九年时间都没能征服的黄河,大禹用自己的智慧做到了,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舜直接将自己的帝位传给了他,后来大禹带领族人们建立了夏朝。
但是这段历史充满了很多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舜作为大禹的杀父仇人,为什么还会将自己的天下传给他呢?难道真的是因为舜贤明,可以完全不顾自己家族的利益,一心为公吗?
舜的心思
历史的真相可能不是这样,我们来一步步分析2个问题,首先那个年代的黄河究竟泛滥到了怎样的程度?第二,舜和鲧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让他的部落负责治水?
从最新的考古结果来看,舜虽然是当时的最高权力者,但是他的地盘是在如今的河南濮阳一带,而鲧和大禹的有崇部落则是在颖水河畔,也就是如今的洛阳和郑州。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部落被黄河贯穿而过,而舜的所在地黄河并不流过,也就是说,黄河无论怎么泛滥,都影响不了舜的生活。
黄河泛滥的时候,百姓遭殃无数,前后经过了二十二年的治理,黄河才恢复平静。
从这里看,黄河当初的泛滥是难以想象的,可能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泛滥,鲧所在的部落正是泛滥的中心,让他治水似乎也情有可原。
但是从鲧被舜杀害这一点看真相似乎不是这样,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黄河泛滥影响的是大禹他们部落,和舜无关,所以治水失败,也是有崇部落遭殃,殃及不了舜,为何舜反而将鲧杀了呢?
因为争权。虽然有崇部遭到了水灾,但是洛阳和郑州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地区,农业发达,舜虽然是唯一的王,但是有崇部的日益强大还是让他担忧不已,所以他让鲧治水,失败后就找借口杀了他。
之后让大禹治水也是如此,舜就想看到大禹治水失败,然后以杀他父亲的理由再杀了他,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不敢,他害怕舜以他偷懒为由将其杀害。
父亲的死,大禹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从一开始上任的时候,他就战战兢兢,非常小心,因为此时的他是有崇部落唯一的希望了,要是不能将水患治理好,怎么都是个死。
在治水的十几年间,大禹表现得非常好,他每天亲自下水参与挖河道的工程,与黎明百姓打成一片,就算是孩子出生了都以治水为重不回去看,大禹的表现为他赢得了民心。
舜的传位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舜渐渐地发现自己已经掌控不了大禹了,因为此时两人的地位已经反了过来。
前面说了两人所在部落的区域地位,这郑州和洛阳一带本就富庶,这下水患彻底清理了之后,有崇部落就成了有山有水的世外桃源,引得了许多人前来。
加上治水十几年,大禹亲民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让百姓们对大禹的亲和形象非常崇拜,于是周边的部落纷纷投靠大禹,有崇部落顿时壮大了。
舜这边的情况就没有这么好了,他的嗜杀让很多人才不敢来投奔他,加上濮阳一带确实没什么吸引力,人们纷纷来到大禹的地盘。
治水成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大禹的成功,他的部落如今人口众多,水草丰茂,粮食储备也足,已经完全可以和舜一决高下。
舜知道自己养虎为患的时候已经迟了,但是作为君王,他自然不能找个理由将大禹杀掉,那样就会失了民心,于是舜干脆选择了传位于大禹,这样还能保住自己的脸面。
大禹虽然知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是舜毕竟是所有人的精神图腾,动他无异于将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这下夺得大权,也算是有始有终了,最后大禹建立了夏朝,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