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息壤并非神物,鲧也没有窃取,却搞了破坏,舜才是杀死鲧的元凶

息壤并非神物,鲧也没有窃取,却搞了破坏,舜才是杀死鲧的元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学听讲堂 访问量:2454 更新时间:2024/3/13 23:16:52

图片来自网络

在《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

无独有偶,在最早记载鲧、禹治水的文献《尚书·洪范》中,也有一条类似的记载。

箕子:“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

这段话的意思是:鲧在治水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帝的吩咐行事,把象征着国家秩序的五行都给破坏了,因此,帝尧大怒,就不把治理国家的方法教给鲧,反而把他流放到羽山。

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鲧治理洪水还是有成效的,但是因为没有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以至于把帝尧用来与上天沟通的场地破坏了,所以,本来在治水成功后有望继承帝尧部落联盟酋长位置的鲧失去了帝尧的信任,被流放到了今江苏的羽山,后来被杀。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段记载中有几个关键词:

其一、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

鲧在治理洪水时,创造性的发明了用沙土堵塞的办法。可是,鲧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因为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应该是把用来安置帝尧用来与上天对话的祭坛给毁坏了,并直接造成了祭坛被水淹了,而这块安置祭坛的土地指的就是息壤。

神话小说中说息壤是一种神物:

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意思是说,无论水涨多高,息壤就会长多高,总是能把洪水堵住。其实,息壤指的并不是一件神物,而是一块良田。据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息壤辩》中考据:

《山海经》所云鲧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

息壤不是神物,而是代表着良田或者引申为良田所在的区域这个说法并不是孤证。在《史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秦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茂恐武王悔,与其于息壤盟约。

由此看来,息壤应该指的是位于关中平原秦国所在地的一个地名,因为土地肥美,所以命名为息壤。笔者分析,因为鲧最初治理的洪水所在地就是位于关中平原的渭水,所以,秦国的息壤很有可能就是鲧当初破坏帝尧祭坛所在地的息壤。

图片来自网络

上古之时的“帝”同时兼着上天的代言人和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双重角色,帝尧就是这类人物。以笔者分析,当时应该是在的帝尧统治的疆域内有着好几块他与上天沟通的祭坛,后来大禹划分九州很有可能就是按照祭坛所在的位置而划分的。而位于陕西渭河附近的这块祭坛恰好就是鲧用来挖掘土石方堵塞洪水的地方。

鲧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事先请示报告帝尧,而是擅自做主,把祭坛的砂石用来堵塞洪水了,这就激起了帝尧的怒火。

其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

在如何治理这场洪水的人选问题上,部落联盟一致推举由鲧来完成。据史书记载:

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

由此可见,鲧在当时属于被部落联盟一致推举出来的人物,连作为帝尧接班人考察者之一的舜也不具备这个资格。如果鲧能够治水成功,帝尧的接班人很有可能就是鲧。这也是在鲧犯了错误,惹得帝尧大怒之下,要剥夺鲧学习治国方略的机会,即“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鲧已经失去了作为帝尧继承人的机会了。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是谁要把鲧流放进而杀死的呢?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帝尧另一位可能的继承人舜。据《五帝本纪》记载:

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于是舜归而言于帝......殛鲧于羽山。

鲧作为舜唯一的竞争对手,因为治水失去了帝尧的信任,舜要不在此时对竞争对手打击一下来确保自己的继承人资格,那他的政治觉悟也就太低了。

根据对息壤的正确解读,和《尚书·洪范》以及《史记》中的记载,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息壤并不是神物,而是一块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良田,被帝尧选中后作为他与上天沟通的祭坛所在之一。

其二、鲧在治水过程中发明了砂石堵塞法,这和鲧发明造墙的传说是有着连带关系的。正是鲧发明了建造院墙和城墙的方法,他才会在治水中采取堵塞的方法。

其三、鲧在堵塞洪水的时候使用了祭坛的土石方,破坏了五行,也就是所谓的风水吧,激起了帝尧的怒火。

图片来自网络

《山海经》记载的“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中的“窃”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盗自中出曰窃。”我们是否可以把挖掘土石方视为“自中出”?

其四、帝尧在大怒之下,剥夺了鲧的学习治国方略的机会,即意味着剥夺了鲧继承人的地位。

其五、作为另外一位继承人的舜见鲧失去了帝尧的信任,趁机打压鲧,把鲧流放到了羽山。并在自己继承了帝尧的位置之后,派南方的祝融氏杀死了鲧。

由此可见,关于鲧“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并不是单纯的记载鲧治水失败的原因,而是反映出了帝尧时期鲧与舜之间的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舜才是杀死鲧的元凶。

但是,单纯打击鲧是不够的,鲧既然能够受到大家一致推举去治水,就意味着他在部落联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极强的影响力,因此,为了削除鲧的羽翼,舜在打击鲧的同时进行了打击鲧的同盟的措施。据《五帝本纪》记载:

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这段记载中的“咸服”恐怕未必是都服气的意思,最大的可能是都畏服或者都慑服于舜的意思。

鲧虽然被流放,但是其部族的实力仍不可小觑,因此才有了大禹接替父亲继续治水。笔者分析,舜之所以让大禹接替父职,一方面是鲧部族确实具备治水的能力,二是也在期盼着大禹犯错误。如果大禹治水再次失败,那么,舜就可以借机再次削弱大禹部族的实力,如此一来,他在安排继承人的问题上就没有阻力。

但是,舜杀死鲧的仇恨,大禹是记住了。因此,才会有了后世出土的《竹书纪年》中 “舜逼尧,禹逼舜”的记载。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大禹祝融五帝本纪帝尧息壤神物

更多文章

  • 帝舜杀了鲧,为何还传位大禹?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考古发现,黄河,舜的

    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了几千年,随便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大禹治水的时候非常用功,连家人也顾不上,就算是自己新出生的孩子,他都没有时间看,这也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但是在大禹治水之前,是大禹的父亲鲧奉舜的命令在治理泛滥的黄河,但是因为多久治水无果,最后鲧被舜杀死了,随后子承父志,大禹才接了父亲的

  • 鲧治水9年,遭到杀害,为什么大禹治水13年,反而还能家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昴日星官标签:伯益,东夷,水患,先秦,夏朝,大禹治水

    禹太太呆了一会,就把双眉一扬,一面回转身,一面嚷叫道:“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做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像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变大忘八!这没良心的杀千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和这位禹太太的性格十分相似,脾气都很暴躁。动不动就要发脾

  • 大禹的父亲鲧,为何死后尸体三年不腐?这其中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社标签:大禹,唐尧,大禹治水,虞舜,水患

    在远古传说中,鲧是地位仅在唐尧之下的部落首领,鲧是标准的贵族出身,属于“高干子弟”,所以他深受唐尧重用。当时的人对水灾束手无措,哪怕是被后世奉为英明君主的唐尧,也对各地频发的水患望之兴叹。作为领导人,唐尧怎能看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中?对此他立刻召开了联盟会议,各部落首领都投了鲧一票,认为以他的能力定能平

  • 帝舜杀了鲧,为何还传位大禹?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考古发现,黄河

    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了几千年,随便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大禹治水的时候非常用功,连家人也顾不上,就算是自己新出生的孩子,他都没有时间看,这也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但是在大禹治水之前,是大禹的父亲鲧奉舜的命令在治理泛滥的黄河,但是因为多久治水无果,最后鲧被舜杀死了,随后子承父志,大禹才接了父亲的

  • 民间故事:后羿射日之后,六只妖怪作恶,还嘲笑后羿只剩一支神箭

    历史解密编辑:陌笑已徒然PLUS标签:后羿,后羿射日,九婴,妖兽,天神

    后羿射日之后,天底下的山精海怪都老实了起来。因为它们听说后羿共有十支射日神箭,只射出了九支,还剩一支神箭,震慑着天下的妖兽。太阳是三足金乌所化,一生不落地,是天下最强大的妖兽之一,连太阳都被射死了九个,其它妖兽自然不敢尝试神箭的力量。然而时间久了,总有些脾气暴躁的妖兽,会忍不住出来作恶。六只妖兽开始

  • 寒浞勾结后羿的爱妃,杀后羿、灭夏朝,最终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于你爱音乐标签:后羿,寒浞,黄帝,爱妃,族长,寒国,后羿(夏朝)

    后羿十九年,后羿的宝贝义子寒浞和他的爱妃纯狐联合起来把后羿杀死在寝宫的床上。接着寒浞升殿召集群臣宣布后羿的罪状,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寒浞把后羿的这名妃子纯狐据为己有,立为正妃,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帝王之路。寒浞的祖先是在黄帝身边管理作坊内工匠的工官,后来黄帝将其封于寒(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其属地称为寒

  • 后羿徒弟为何遭人唾弃?嫦娥奔月、后羿枉死都由他一手造成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后羿,成仙,嫦娥,仙丹,射日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习武之人非常讲究武德——“武”,止戈也。古代的师父在传授武艺给徒弟之前,都会教徒弟要明辨是非善恶、信爱他人、通晓仁义、惩善扬恶。习武之人最看不起那些欺师灭祖的小人,他们或因嫉妒、或为利益而背信弃义、大逆不道,最终一定会遭到世人的谩骂和唾弃。上古时期,为解决民间疾苦而射下九

  • 破解后羿射日密码:后羿为何射日?竟被误解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后羿,射日,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羿,帝俊

    破解后羿射日密码:后羿为何射日?竟被误解千年!今天笔者就尝试来谈谈这个历史问题。似乎应该再重申一遍:华夏神话本不发达,又被儒家历史化篡改,必要的神话考证,因无奈而显得意义贫乏,至少打了折。从文化潜意识角度认识神话,倒反而更真实一些。看官明白,本文又要大放厥词了。关于羿是何人,有三种说法。第一个羿,有

  • 后羿射日的背后隐藏着一场战争,考古发现,后羿射得压根不是太阳

    历史解密编辑:西门史纪标签:后羿,后羿射日,部族,帝俊,金乌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在历史中,流传着数个精彩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它们共同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后羿射日”这一神话故事更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但其实后羿射杀的绝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太阳,而是另有所指。整个故事其实指代的是发生在两个部族之间的激烈战争。01后羿的来历真实的历

  • 嫦娥到底是谁的妻子?神话和历史中的后羿是同一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华夏女子图鉴标签:吴刚,嫦娥,神话,月宫,后羿射日,后羿(夏朝)

    #只说女人故事,不讲历史小时候听“嫦娥奔月”的神话,知道嫦娥因为吞吃仙药而飞天,可她的丈夫到底是砍月桂的吴刚还是射日的后羿,至今没有搞清楚。夏朝历史里,有个最优秀的射手也叫后羿,是导致“太康失国”的有穷部落首领,这个”穷“在古代是弓箭的意思。神话和历史混淆容易让人迷糊:嫦娥到底是谁的妻子,一个玩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