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的成果是什么?下西洋时有哪些困难

郑和下西洋的成果是什么?下西洋时有哪些困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34 更新时间:2023/12/22 14:09:28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出行船只最多、航海时间最久、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海上航行,甚至比起欧洲来说,中国的航海事业足足领先了近一百年。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令世界各国为之瞩目,同时向世界各国传达了明朝实力强盛、明朝不容小觑的现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范围内的伟大的壮举之一。郑和之所以能够成功下西洋,除却郑和本人能力出众以外,同样离不开明朝在位皇帝的大力支持,如果失去了中央政府的支持,郑和下西洋很难成行。那么郑和下西洋在位皇帝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支持郑和下西洋呢?

朱棣,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曾为燕王。公元1376年,朱棣来到凤阳老家,在此处住了将近四年多,这一段民间生活对朱棣的影响极大,让他有了想要改善民间疾苦的宏伟愿望。在父亲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继位,没能成为皇帝并没有改变朱棣最初的想法,公元1399年8月6日,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以清君侧为口号,将皇位从建文帝朱允炆处夺了过来,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为帝,成为大明王朝的永乐帝。朱棣继承皇位后,为了实现初衷,推翻了朱允炆所颁布的政令,继续加强皇权统治,并为此推行了一系列的吏治改革,并将国都迁移至北京。实现了大明朝的经济、政治发展之后,为宣扬大明之威仪,加强与邻邦的外交联系,朱棣命令郑和展开下西洋的行程,这项举措可谓是极为英明的外交政策。

早在公元1405年,中国的航海事业便迈出了极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虽然带来的影响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么令人震撼,但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中国明朝时期,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官员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带着皇帝的任务去弘扬大明朝之威仪。从结果来看,郑和下西洋的任务完成的相当不错,但从过程来说,郑和下西洋的困难也是极为巨大的。那么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郑和下西洋是受命于明成祖朱棣的指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一路航海远行。郑和下西洋的困难是相当大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远行,没有前例可以参照,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一切只能凭借自己的摸索去完成。就如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组织一样,上百艘船只如何安排,如何保持有效的联系都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研究的。其二、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极大,不仅船只多,而且随行的人员也是极多的,每次都超过上万人,要保证这些人的粮食足够、穿戴供应齐全,是一项极大极困难的工程。其三、地理位置的不熟悉,海上天气的多变,这些对于郑和下西洋来说才是更为危险的,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船毁人亡的局面。其四、语言的沟通不畅,沿途所经过的国家极多,但如何能够保证将明成祖的任务圆满完成,将大明朝的威仪传播海外,对于郑和来说则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根据史料记载得知,郑和下西洋的成果有多个,主要体现在海外贸易和外交军事方面。郑和航海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有专家分析指出,郑和和他的航队还有可能还去过澳大利亚。这些史料记载都能体现郑和下西洋的成果,而这些成果也代表着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下西洋比欧洲探险家早半个多世纪,从另一方面来说,郑和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历史的奇迹。

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广纳天下人才编纂永乐大典。为了彰显明朝国力,明成祖朱棣下令市民造大船下西洋。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明成祖让郑和下西洋寻求商机,以此来扩大海外贸易。有学者估算,郑和七下西洋为明朝廷带来了庞大的财政收入,折换成货币来算的话,至少有三十多万两黄金,千万两白银,解决了明朝廷国库紧张的问题。从外交军事方面来说的话,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明朝外交事业的进步,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不仅推翻了苏门答腊岛的政权,而且还让斯里兰卡王国臣服于明朝廷。沿海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是郑和下西洋的成果之一。明成祖登基之前,便已意识到发展海外贸易的重要性,为了超越成吉思汗的功绩,明成祖把目光放在了海上。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深入,明朝廷占有了朝鲜半岛,大大地扩张了明朝的势力范围。

辩证唯物主义是现代实践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唯物主义坚持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用一分为二的观念去看待。这个原理几乎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问题,对于郑和下西洋这件事也同样适用。郑和下西洋在航海事业的开拓上对中国的发展十分有利,但这并不代表着郑和下西洋没有任何的弊端存在。公元1405年7月,在郑和的带领下,明朝的船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在随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这支庞大的航海队伍先后七次出航,不断进行着航海的探索,这项壮举被称为郑和下西洋。历史上对于这项壮举的评价却并不仅仅只有赞美,在赞美之外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那么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都有哪些呢?

首先,郑和下西洋的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壮举,令中国的航海业受到世界的瞩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其二、郑和下西洋赢得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其次,郑和下西洋的弊端同样也有以下的两个方面。其一、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历史壮举,但明朝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经济支持,给明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其二、郑和下西洋的过程极为艰辛,这次壮举却并没有令朝廷彻底实行贸易自由,甚至清朝时期还出现闭关锁国的现象,这不失为一大遗憾之处。

标签: 朱棣郑和郑和下西洋

更多文章

  • 揭秘:阿合马是谁?阿合马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忽必烈,阿合马,真金,元朝

    阿合马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近臣之一,地位非常高,最后官至宰相。那么阿合马出生地是哪里呢?阿合马的出生年份目前还是没有办法得知,但是他的出生地是费纳喀忒,这是大家都认同的。费纳喀忒是在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具体位置大概是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阿合马的出生年份,家庭情况等都无从得知,只知道他是察必皇后父亲

  • 揭秘:安童是谁?安童与阿合马究竟有何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阿合马,安童,元朝

    安童是元代前期著名的政治家,于1248年出生在蒙古的札剌亦儿部,父亲是霸突鲁,母亲是弘吉剌氏。安童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是勋臣之后,与世祖又有椒房之亲,所以安童一开始就世袭了怯薛长一职,那时候还是一个13岁的孩子。安童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他的才能却突出。皇后夸赞安童年少有为,是个辅国之才,深得世祖的赏识。

  • 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状元傅善祥 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傅善祥,女状元

    女状元傅善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状元,但是这位女状元傅善祥还不是正统王朝封的,而是太平天国封的,太平天国虽然冠以“国”字,但是和一个国家还是有区别的,虽然它建立了都城可是它不是国家,当时的国家还是清王朝,因此,女状元傅善祥只是一个地区级别的,不具有全国性。女状元傅善祥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熟读

  • 为何奸臣严嵩死后无人敢吊唁?严嵩青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严嵩,明朝,严世蕃

    严嵩是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严嵩一生通过讨好高官、皇帝来获取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势,通过结党贪污来丰富钱财,最后因为道士的一句话而被削官抄家,落了个无处安葬抛尸荒野的下场。一开始,严嵩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当当了十来年。之后,严嵩通过巴结讨好同乡的顶头上司夏言,在

  • 温体仁是如何当上首辅的?他是如何玩弄权术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温体仁,崇祯,明朝

    温体仁生于公元1573年,字长卿,号园峤,是浙江湖州南浔人。温体仁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进士,在朝是从低级官员一步步累积升迁。直到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朝廷出现一个权力中空之际,处事圆滑的温体仁终于寻得机会,通过结党营私,排挤异己坐上了最高位置首辅大臣。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帝遴选首

  • 北宋宰相苏颂的故居在哪里 后世如何纪念苏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颂,宰相,北宋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其祖先在唐末随王潮入闽,世代为闽南望族,父苏绅曾任集贤殿修撰。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哲宗时拜

  • 杨复光是哪个时期的?杨复光有哪些不凡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复光,唐朝

    杨复光,本姓乔,后因被唐末宦官杨玄价收养,而改姓杨。他曾被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一生的主要成就是镇压黄巢起义,恢复长安。那么杨复光简介是怎样的呢?杨复光是福建人,权宦魏国公杨复恭的堂兄弟。中和元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攻占长安,杨复光临危受命担任唐朝天下兵马都监,带领军队与黄巢军对抗。杨复光有勇

  • 徐茂公是谁?徐茂公与唐高祖李渊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徐茂公,李渊,唐朝

    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徐世勣,但是后来被皇帝赐下了李姓,他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将领,还曾经被封做了英国公,为唐朝扩展疆土做出伟大贡献,在和突厥以及高句丽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徐茂公简介中有所介绍,那么徐茂公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 张巡:他改变大唐历史却为守城池杀妾食肉留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巡,唐朝,安史之乱

    张巡,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唐朝名将,战败被俘遇害,谥号大都督、邓国公。张巡年轻时就博览群书,通晓兵法,作为开元年间的进士,本可以在朝为官,可他却说:“如今朝纲不振,为什么要在朝廷做官?”就因为这句话被杨国忠排挤出朝廷,到真源县去做了县令。安史之乱后,雍丘县县令令狐潮投降,县民不肯,

  • 解密:李鸿章是如何应对“马嘉理事件”危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李鸿章,马嘉理事件,

    到了七月,马嘉理事件似乎还在原地踏步。威妥玛发现,总理衙门的人,没一个是认真办事的,在没完没了的推脱、推卸、推诿、搪塞、虚晃中,时间一天天过去。威妥玛在日记中,生动地描述了总理衙门的大臣是怎样议事的:“凡各国使臣至总理衙门,必具酒果,王大臣以次陪客同坐,一若以饮食为交涉之要务也。又中国虽事权不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