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李纯:一个害死生父赶母出宫的最不孝的皇帝

唐宪宗李纯:一个害死生父赶母出宫的最不孝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54 更新时间:2024/1/23 17:23:40

对生身父亲如此不孝,唐宪宗不是历史第一人,因为权力的斗争历来相当残酷,利欲尚且熏心,何况九五之尊!父子相残、手足搏杀等案例在历史上非常之多。但是,将生身母亲赶出家门,十年而不去看望,如此忤逆不孝的皇帝,翻遍典籍,也找不到第二个,唐宪宗无疑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个。

常言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中国人讲孝道,不光是指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之晚年,还应晨昏定省,经常陪伴父母左右,在精神上给予父母以天伦之乐,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即是这个意思。可是,历史上却有一位号称“唐代三宗”之一的唐宪宗(与唐太宗、唐玄宗齐名),将亲生母亲赶出家门,整整十年而不见面,其忤逆之举实令人齿冷。唐宪宗的母亲王氏,史称“顺宗庄宪皇后”。这位女子很命苦,出生没多久,父亲王子颜就死掉了,由祖父王难得抚养。唐代宗宝应二年,王难得死于军旅,十三岁的王氏因祖父有功于社稷,被遴选为代宗才人。唐宪宗

这是什么家庭关系呀?代宗是宪宗的曾祖父,名义上的曾祖母咋成了曾孙的母亲?原因在于代宗太老,而王氏则太小,这种夫妻没法做。于是乎,代宗就把王氏赐给了皇长孙李诵,就是后来的短命皇帝唐顺宗,初为孺人,生下唐宪宗李纯。如此混乱的家庭关系,在有唐一代不算新鲜事,唐顺宗自己就曾把一个儿子交给父亲德宗为养子,和血缘上的儿子做了“兄弟”,也就是说,唐宪宗有个同父的弟弟在名义上是自己的“叔叔”。

王氏因为生下李纯,德宗李适即位时,立李诵为太子,王氏被封为“太子良娣”。实际上,李诵对这位王氏还是很有感情的,为何没有成为太子妃呢?是因为李诵还娶了另一位身份显贵的女子萧氏,是郜国大长公主与驸马萧升所生之女。后来,郜国大长公主惹上淫乱官司被杀,皇太子妃萧氏也被牵累而死,王氏遂成李诵生命中的第一女人,在王氏的陪伴下,李诵战战兢兢地度过了26年的储君生涯,算得上是患难夫妻了。

贞元二十一年(804),唐德宗病逝,李诵即位为唐顺宗。他用王珊屯跏逦牡热私行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短短的一百四十六天,即宣告失败,却严重得罪了朝廷里的宦官势力。在宦官首领俱文珍、刘光琦等人串通一些官僚和地方节度使的反扑下,登上皇位还不到200天的唐顺宗无奈退位为太上皇,王氏所生的儿子李纯继位为唐宪宗,王氏晋升为太上皇后。关于唐宪宗对父母的忤逆不孝,后来的史家多闪烁其辞,恐出于为尊者讳故也。唯“永贞革新”参与者之一的刘禹锡在《刘子自传》中说:“当时太上皇身体有病,宰相大臣都不能得到召对。而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直接用东汉末年顺帝、桓帝被立的故事比附宪宗的即位,无法不给人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在此事过程中有外人无法明知的隐情。

顺宗于元和元年(806年)突然病故,也有许多可疑之处。比如,正月初一,宪宗率群臣为太上皇上尊号,正月十八日,宪宗又下诏宣称太上皇“旧恙愆和”,说是旧病没有治愈,这就等于是向天下宣布了太上皇的病情,此举十分罕见。宪宗又说“亲侍药膳”,从当月十六日以后,暂时不听政。然而,在十九日,也就是宣布太上皇病情的第二天,顺宗就死于兴庆宫,同时迁殡于太极殿发丧。这就难怪有人估计太上皇早就死了,正月十八日向天下通报太上皇的病情,就是为掩盖太上皇被害死的真相。殊不知,这样做是欲盖弥彰,公布太上皇的病情,恰恰暴露出宪宗和宦官的做贼心虚,暴露出太上皇之死的可疑。

另外,元和十四年(819)七月,还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件。群臣讨论给宪宗上尊号时,一个宰相主张加“孝德”二字,另一位宰相崔群认为“睿圣”的尊号已经可以包括其含义,不必再加“孝德”,宪宗听了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贬到湖南任了一个观察团练使。宪宗对“孝德”二字如此在乎,正说明他“内有惭德”,心中有所顾及,从侧面也反映出他很有可能参与了逼顺宗内禅和害死顺宗的事件。

唐顺宗一死,王氏的幸福生活也到头了。史家说,唐宪宗迫于宦官压力将母亲王氏迁出后宫,送到长安城东南兴庆宫居住。兴庆宫是个什么地方?既是偏僻的城郊,又是王氏的伤心地--老公顺宗就死在此地,也难怪会“犹豫成疾”。唐宪宗实在够狠心的,他难道真的惧怕宦官吗?赵炎以为不尽然。第一,他已经是快三十岁的成年男人了,从他对对诸多藩镇的心狠手辣来看,完全有能力对付宦官势力,连自己的母亲都保护不了,谁信呀?只能说明他麻木于人伦。第二,从元和元年(806)将母亲赶出宫,一直到元和十一年(816)母亲病逝,他连去探望的心都没有,整整十年,他一次也没去,这又说明什么?他害死了父亲,无脸去见母亲罢了。

对生身父亲如此不孝,唐宪宗不是历史第一人,因为权力的斗争历来相当残酷,利欲尚且熏心,何况九五之尊!父子相残、手足搏杀等案例在历史上非常之多。但是,将生身母亲赶出家门,十年而不去看望,如此忤逆不孝的皇帝,翻遍典籍,也找不到第二个,唐宪宗无疑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个。

标签: 唐朝皇帝李纯

更多文章

  • 揭秘:乾隆生母是谁?为何文人喜好编造他的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帝,乾隆

    历代文人为何编造乾隆身世?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6年登基,为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乾隆帝即位前为宝亲王。雍正帝登基后就将其秘密立为皇太子,立储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这也成为以后清朝的定制。雍正帝驾崩后弘历继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

  • 历史上的吴三桂竟勇猛赛张飞:万军从中轻骑救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藩王,吴三桂

    关于吴三桂的青年时代在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庭闻录》和《吴三桂纪略》上面都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1629年冬,皇太极亲率大军,绕道内蒙,直趋北京。崇祯皇帝误中皇太极的反间计,将大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当年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逮捕下狱的时候,袁崇焕的身边就只带了祖大寿和吴三桂这两员关外大将,还有一名是帮他背剑的贴

  • 慈禧太后的传奇一生:如何从宫女登上权力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太后,慈禧

    慈禧年轻时也是一位美人。慈禧晚年常常炫耀说,年轻时宫里人都说她长得漂亮,大家都忌妒她。做过慈禧近两年女侍官的德龄,在她的书中如此描绘慈禧的外貌:“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曾

  • 西汉历史上班婕妤的才情为何不敌赵飞燕鼓上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班婕妤,赵飞燕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时最久的王朝之一,而后宫服侍皇帝的美人也到了顶峰,达上万人之多。第七世皇帝刘彻在后宫嫔妃中增加了婕妤的称号,上居皇后之下的第二位,位比宰相,爵比亲王。到了刘骜继汉元帝刘奭之位成为汉成帝之时,婕妤位居皇后之后的第三位,位比上卿,爵比列候。但是此时的班婕妤却受到了汉成帝的专宠,不久就怀了

  • 汉灵帝的何皇后:中国古代历史上靠送礼而买来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皇帝,皇后,汉灵帝

    东汉时期,汉灵帝的皇后——何皇后,就属于后者。她是由老爸何真花钱买通宦官而入宫的。后来,何皇后在宫中毒杀了对手王美人。为了保命,她又沿袭了她爸爸的不光彩手段用钱收买了皇帝身边的工作人员,才顺利逃脱了法网。说起这个何皇后,还真是没有什么根基的主儿。她出身卑微,老子是个杀猪的,如果皇帝选美的话,她也根本

  • 秦王嬴子婴简介 秦三世子婴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王,嬴子婴,秦三世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在秦朝有一个在位只有46天的皇帝,他是谁?就是秦三世子婴。懂历史网今日阐述秦三世简介以及秦三世子婴为何不做皇帝要做王。秦王嬴子婴简介子婴(?-公元前206年),本名嬴子婴,别称秦三世、嬴婴、秦王子婴,秦朝

  •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后的女人:守寡也不安分的冯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魏,孝文帝,冯太后

    冯氏(442—490年),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汉人。14岁时被选为文成帝的妃子,后被册封为皇后。拓跋浚死后,冯氏操纵政权。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在冯氏的指导和辅佐下,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和平六年(465年)五月,文成帝死后第二天,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

  •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其中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

    引起秦始皇焚书的原因无疑是这位儒生尽忠太急了点,或时机不当。儒家的功能本领就是维护皇权统治,终极目的就是投靠皇帝这个主子。但心太急,始皇帝刚刚统一了全国,这个大帝国在他手里正热乎劲,你就让他“分封”,他一定不高兴。如果慢慢来,儒家的那一套思想和本领,保证能让所有的专制钜头喜欢。对这些专制流氓,拍急了

  • 齐桓公休妻引发一场怎样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齐桓公,春秋战国

    蔡姬不是海伦,却引发了一场战争,当然这并不是她的错,只因她青春无敌,疯魔可爱,却嫁给了一个hight不起来的小老头。蔡姬嫁老头,并非自愿,而是由国力决定的。身为蔡国公主的她,被哥哥蔡穆侯当做小国向大国示好的礼物,嫁给了齐桓公。当时蔡姬不过是十几岁的妙龄少女,而齐桓公则是可做她父亲的老头。《史记》载,

  • 清朝顺治皇帝不识字?亲政后恶补知识累到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顺治皇帝,恶补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但是他却看不懂奏折,有人说他是一个傻瓜皇帝,原来,顺治帝不识字,他没有上过学。按理,顺治元年,他6岁,朝廷就应该为他请学识渊博的满汉师傅,学习文化知识,可是,多尔衮却总是拖延不办,这样,顺治帝从即位开始,没有人给他请老师,也就只有玩耍了。那么精明的孝庄太后不知道要自己的儿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