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旦遇到他 任你再厉害的猛将也只能仰天长叹

一旦遇到他 任你再厉害的猛将也只能仰天长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28 更新时间:2024/1/23 16:58:59

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后,派出军队北上进攻清廷的都城北京。这支军队,太平天国自称为“扫北军”,史书上则一般称为北伐军。

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将领是林凤祥开芳。这俩人被称为太平军中的虎将,不仅打仗十分勇猛,而且对太平天国也十分忠诚。

太平天国上下普遍认为,派林凤祥和李开芳率军进攻北京,此去必定马到成功。然而,没有人想不到,他俩会遇到一个不可能战胜的敌人。

1853年(咸丰三年)5月13日,江苏扬州已经进入夏季,天气虽然算不上酷暑,却也相当炎热。在林凤祥、李开芳、吉元的率领下,5万(一说2万)北伐军从扬州出发。

林凤祥、李开芳不愧是两员虎将,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展神速。一个月后,北伐军攻占归德(今河南商丘),缴获大量火药、大炮等物资,北伐军士气十分高昂。

在河南荥阳汜水渡口,北伐军开始北渡过黄河,此时清军也已经追到。为了保证顺利渡河,北伐军留下4000人阻击清军。

一般来说,在战争中为了掩护大军行动,而担任阻击任务的小股部队,基本上都等同于去送死。但这一次,被派去担任阻击任务的北伐军,应该暗自感到庆幸。

在掩护大部队渡过黄河后,清军开始对黄河南岸的4000太平军发动进攻。这4000太平军且战且退,一路急行军,居然突破清军的围追堵截,在一个多月后,进入太平军控制的安徽安庆地区,后来这部分人并入太平军的西征军中,这也是北伐军中唯一一支成建制生存下来的军队。

而渡过黄河的北伐军,清廷在短暂的迷糊过后,已经认定他们的目标是北京,开始在北伐军行进道路上,层层布防,并调集重兵进行围剿。

林凤祥、李开芳采取避实击虚、高速机动的策略,在山西、河南、河北境内流动作战。除怀庆(今河南省沁阳市)攻而不克外,其它清军守卫的城池,无不被北伐军一一攻破。

当北伐军进攻到距北京仅有150公里的保定附近时,北京城内已经乱作一团。

面对来势汹汹的北伐军,咸丰皇帝一边下旨部署京城的防守,一边开始着手准备迁都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显然,咸丰皇帝已经认为北京守不住了,但老天这时帮了咸丰的大忙,从而直接给北伐军带来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当北伐军进攻到天津附近时,已经是阳历的11月份,北伐军不曾想到的敌人出现了,这就是北方的严冬。

对于人类来说,大自然只能顺应,而绝不可能战胜它。对一支军队来说,尤其如此。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一路打得苏联丢盔卸甲,然而当苏联的严冬来临时,德军开始进入失败倒计时。

林凤祥率军驻扎在天津附近的静海县,李开芳则率军驻扎在静海县的独流镇,

这一年北方的冬天不仅来得早,而且气温也比往年低的多,在阳历十月初,河水已经开始结冰。到11月份时,整个北方更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这是一路攻城掠地的太平军所从未遇到过的。

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发起,起义士兵都是南方人,北伐军也不例外。即便是后来参加太平军的湖南、湖北、安徽士兵,也都年生活在黄淮以南,从地理上讲,依然属于南方。

天津的严寒,让这些南方士兵根本无法适应。北伐士兵原来吃不惯北方的面食,但很快连面食也无法足量供应,过冬的棉衣也十分短缺。

实际上即便是有充足的棉衣,南方人到了北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适应的。即便是现在,很多南方人到了北方,穿的跟个粽子一样,冬天耳朵、手脚依然会被冻伤,更不用说缺吃少穿,在冰天雪地里还要作战的北伐军了。

很多士兵双脚被冻伤,走路都困难,根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快速机动作战,同时包围过来的清军也越来越多。任是林凤祥、李开芳再勇猛无比,面对北方的酷寒,也是无计可施。

无奈之下,北伐军只好就地筑起营寨,死守待援。外有清军重兵层层包围,内缺粮食衣服,大批士兵被冻伤,与清军死战3个月后,林凤祥、李开芳意识到,坚守下去必是死路一条,北伐军开始突围,向天京方向撤离。

林凤祥、李开芳率军突出重围,在行军至河北东光县时,听到天京援军已经行进到山东临清的好消息。林凤祥在东光县驻扎坚守,李开芳率军前往临清与援军会和。

然而林凤祥、李开芳不知道的是,当时援军其实已经失败,主将曾立昌也已经阵亡。天京后来又派出一支援军,但行军至安徽舒城县,就被清军打败,无力继续北上。天京方面的救援自此结束。

林凤祥在东光县东连镇坚守10个月,终因寡不敌众,营寨被清军攻破。林凤祥服毒自杀,却侥幸未死,清军在叛徒的指引下,将林凤祥俘虏并押往北京。

林凤祥在北京被凌迟处死,围观人群中有人看到林凤祥被凌迟的惨状,居然被惊吓致死,而林凤祥至始至终咬紧牙关,未曾喊叫一声,其胆魄豪气比关公刮骨疗毒,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真英雄。

李开芳率军与清军且战且走,未能找到援军,只得突围南下。在行军至山东荏平县的冯官屯时,大批清军追到,李开芳身边只剩500人,只好在冯官屯扎营坚守,清军将冯官屯重重围困。

坚守近2个月,李开芳率军数次突围,都未能成功。清军对太平军诱降,李开芳将计就计,亲自到清军营中诈降,试图用诈降取得清军信任,进而突出重围。

没想到计策被清军识破,清军将李开芳擒获,押送北京。李开芳也被清廷凌迟处死。

李开芳在参加太平军前,在地方上是一方豪侠,因而在凌迟时身重多刀的情况下,居然还能起脚将一名刽子手踢死。观其一生,所作所为,不负豪侠之名。

标签: 太平天国清朝

更多文章

  • 她是《芈月传》公主 被后妈折磨最终统治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芈月传,秦国

    核心提示:秦宣太后芈(mǐ-米)八子,是秦始皇的高祖母,从命运坎坷的楚国庶出公主到称霸六国的大秦铁血太后,执掌秦国国政四十一年。被称为芈八子是因为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可见历史上芈月品级并不高。忍辱复仇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

  • 解密:商朝后宫为何只有妲己得到了商纣王专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妲己,商纣王,商朝,

    殷商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的时期,其疆域广袤,经济发达,国力强大,但到了纣王时期,却被周所灭。溯其原由,纣王与妲己的情感故事成了殷商巨厦坍塌的根源。相传妲己以美色迷惑纣王,而纣王则沉醉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致使被周打败。后人常以“红颜祸水”来比拟以色乱政的后宫姬妾,而“剖腹观胎”则成了历代朝廷闻者足戒

  • 李自成灭大明朝 多尔衮灭李自成 却苦了亿万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自成,多尔衮

    核心提示:清朝的军队决定趁乱大举入关,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进入山海关内,农民军放弃北京向陕西撤退。多尔衮奏请顺治帝迁都京师。清军入关后,它标志着清朝在全国统治的开始转瞬即空李自成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逼死崇祯,按理当坐崇祯的位子,可历史却开了个大玩笑,他很快就败亡了,关外还有虎视眈眈的满清坐收

  • 金兵不灭 何以为家 精忠报国 万世景仰的英雄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岳飞的一生,是保家卫国、抵抗外敌的一生。他的勇敢与机智,为他取得了多次的胜利和荣耀。他的爱护士兵与治军严明,又为他赢得了将士的衷心爱戴和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一生参与指挥大小一百二十六仗,全部取胜,如此骄人的战绩不说绝无仅有,也绝对是凤毛麟角了。一、精忠报国,抗金名将 岳飞生活的年代,是在北宋末年至南宋

  • 韩信生平:忍受“胯下之辱”其中蕴藏何种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

    抱负远大的韩信,理智地选择了胯下之辱,种种考量之外,他从小得到《孙子兵法》的指引,视《孙子兵法》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不可不说是重大的原因。胯下之辱,磨炼了韩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极点冷静行事。在韩信的早年行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胯下之辱。据说有一天,韩信佩剑经过淮阴街市。街市上的人,多有些狗屠商

  • 中国商人财富偶像胡雪岩:变革时代缝隙中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雪岩,左宗棠

    1862年春天,左宗棠在浙西衢州府郊外设在关帝庙的行辕里见到胡雪岩的第一面对后者肯定没有什么信任可言,眼前那个“瘦高个”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精明的“推销员”。他到浙江以来听到战事外最多的就是关于这位大名鼎鼎的“浙江候补道胡光墉”的议论,而且多数没什么好话,一些禀帖指出这个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商人“富埒封

  • 解密:唐代著名诗人中在官场成就最高的是哪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诗人,白居易,唐朝,

    白居易算得上唐代大诗人中在世时最为显达、仕途最为顺遂者,这一点,连出生于名门望族的王维都不如。他于大历七年(772)出生时,李白已离世十年,王维辞世十一年,杜甫故去两年,大唐诗坛领跑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交到这位神童的手上。以官场成就而言,他年年轻轻就授翰林学士,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是二品大员。从文

  • 汉景帝发妻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薄皇后,汉景帝,刘启,

    说到中国历史上被废的皇后,可谓是不计其数。那么,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到底是谁呢?她就是西汉第六位皇帝景帝刘启的第一任皇后薄氏。薄氏,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为汉景帝刘启的结发妻子,是薄太后(即刘邦的妃子薄姬)的侄孙女,也是刘启的表亲。刘启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将侄孙女薄氏许配给刘启当太子妃,而刘启并

  • 宋太祖的“秘密誓约”:不杀大臣和言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秘密誓约

    中国历代能做到虚心纳谏的帝王少之又少的,而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的一位。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在建隆三年,即公元962年,曾立下秘密誓约。誓约里的内容共三条:一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是“子孙有逾

  • 王莽: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被冤枉了数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王莽

    胡适曾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作为外戚簒政的王莽向来被归为乱臣贼子,胡适为什么会发表这样的感言呢?王莽自幼生活困苦,虽然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但他却没有如一般外戚骄奢淫逸,而是专心修礼学、儒学,一生笃信道统,发奋图强,欲做一个有用之人。